杨家大门敞着,杨阿嬷正在里头搓衣裳,姚沐儿进院打了个招呼。<br />
“沐哥儿来了。”杨阿嬷擦着手,起身要去屋里给他倒水喝。<br />
姚沐儿没让,“杨阿嬷您别忙活了,我来是想跟您借点羊奶,方才在后山捡了几只狗崽,才半个月大眼睛都没睁开呢。”<br />
“哟,这么小可喂不了粮食。”<br />
“是呢,这不就到您这来了。”<br />
“成,我唤小山来给你挤。”杨阿嬷笑着说,“那母羊一直是他喂的,谁挤奶都不成,只认他。”<br />
杨山在张猎户那帮着做竹筒,两家离得不远,杨阿嬷到院外喊一嗓子,便将人喊了回来。<br />
片刻后,杨山端着一大碗羊奶从羊圈出来。<br />
“叔么,一碗够不?”<br />
姚沐儿接过碗道:“够了。”<br />
杨山好奇狗崽长啥样,得到奶奶同意,跟着一起去瞧狗崽。<br />
三只狗崽长得不算小,只是肚子瘪瘪的,姚沐儿抱起来挨个喂饱,不一会儿便挤在一起哼哼唧唧睡过去。<br />
“小狗崽们好可爱。”三个小的围着竹筐,对狗崽们摸了又摸。<br />
“是狼犬。”沈季青拴好牛车,探头道。<br />
姚沐儿一脸惊喜,“怪不得同普通狗崽长得有些不一样,原来是小狼犬!”<br />
见夫郎高兴,沈季青翘起嘴角说:“养着吧,长大能帮着看家护院。”<br />
“好。翠荷婶子你家要一只不?三只我们也养不了。”<br />
姚翠荷有些犹豫,狼犬可比普通狗吃得多,要想养好更得精心伺候着,不说顿顿有肉,隔三岔五也得喂一回。<br />
“奶奶,就养一只行不行?林哥儿以后少吃点,把饼子让给嗷呜。”<br />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小家伙已经把名儿都起好了。<br />
虎子也想养,跟着弟弟后头道:“我的饼子也分给嗷呜吃。”<br />
“成,既然你俩都喜欢,那就养。”<br />
姚翠荷见孙子喜欢,哪还忍心阻止,左右一只大狗还能把家吃垮不成,而且狼犬忠心,家里养了那些兔子,有了嗷呜往后就不用担心被人惦记了。<br />
“好耶~”两个小的雀跃欢呼。<br />
杨山瞧完狗崽没走,几个小的玩了会儿,眼瞅着要到吃晌午饭,不等姚沐儿留,杨山便一溜烟跑远了。<br />
姚翠荷捡着饼子,叹道:“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br />
姚沐儿唤来夫君,拎了些糕点送去,小孩跑太快,没来得及说。<br />
沈季青把糕点送去,回来正好开饭。<br />
今天蒸了饼子,炒了腊肉蚕豆,还有两大碗鸡蛋酱,累了一上午,汉子们吃得狼吞虎咽,片刻便拍着肚子打起嗝。<br />
中秋过后天儿凉不少,但大中午的日头还是有些晒,一群人吃完饭坐在棚子下纳凉。<br />
树荫底下,姚沐儿用指头逗着两只狗崽,沈季青在一旁看着。<br />
“想好名字没?”他问夫郎。<br />
姚沐儿指着爪子上带着一点杂毛的狗崽说:“这只叫小白,那只黑不溜秋的叫小黑。”<br />
沈季青道:“好听。”<br />
姚沐儿:“……”<br />
他随便取的。<br />
于是两只威风凛凛的狼犬,名字便这么草率地定下了。<br />
又过几日,姚沐儿到镇上送兔子,刚跳下牛车便被秋哥儿拉过去嘀咕:“满春楼马上就能装修好,听说过几日就要开张营业了。”<br />
姚沐儿抱着兔笼道:“无妨,咱们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br />
沈秋点头,但还是有些没底,担心新东家跟那个柳胖子一样,是个见不得旁人好的,索性几天过去相安无事,铺子里生意依旧红火。<br />
-<br />
九月初一,霜降。<br />
天气终于凉爽起来,百姓们换上秋衣,坐在铺子里头,点上一盘辣炒兔肉,吃得过瘾极了。<br />
因着天气转凉,食肆里不再供应冷食,买凉粉的食客少了三四成,每日只用熬一桶半就成。<br />
今日歇业后,沈氏跟两个小的吃过晚食,一起将铜板数出来。<br />
“比昨天少了一百来文,往常最多相差五十,今天怎么会差这么些?”沈秋捏着铜板道。<br />
姚青云拧着眉毛,“珍馐楼今日开业,找了十来个伙计到街上呦呵,好些食客都被截了去。”<br />
沈氏串着铜板安抚:“百姓选吃食铺子一是看价钱,二是看味道,那珍馐楼价钱定得不高,又是新酒楼,大家伙想去尝尝新鲜再正常不过。要是味道合心意,多光顾个几回,不合心意,下次定然不会再去。”<br />
说着将串好的铜板搁进钱箱里。<br />
“就当满春楼翻修后,找了新厨子重新开业了,咱铺子也有不少回头客,再加上沐哥儿跟秋哥儿的手艺,不愁赚不到银钱。”<br />
“大娘说得对。”<br />
提起嫂夫郎的手艺,沈秋是一百个放心,什么珍馐楼、明玉轩,做的东西没自家嫂夫做的一半好吃。<br />
事实上秋哥儿连明玉轩的门都没进过……<br />
“大娘,我跟青云去熬凉粉了。”<br />
“去吧。”<br />
明日开业要用的食材已经备好,熬完凉粉,两人便各自回屋睡下了。<br />
谁料第二日铺子里生意更差了,只赚到四百来个铜板,再这样降下去本钱都赚不回。<br />
今日陈家四口没走,一家子坐在一处,共同商量对策。<br />
沈文茹说着打听来的消息:“我托人打听了,珍馐楼的厨子是东家打府城请来的,听说祖上在御膳房当过差,被皇帝老爷称赞过的,东家特意找人走街串巷大肆宣扬此事,大家伙哪里吃过府城菜,厨子名气又大,再加上他家菜价定得跟咱差不多,好些食客都乐意捧场。”
“沐哥儿来了。”杨阿嬷擦着手,起身要去屋里给他倒水喝。<br />
姚沐儿没让,“杨阿嬷您别忙活了,我来是想跟您借点羊奶,方才在后山捡了几只狗崽,才半个月大眼睛都没睁开呢。”<br />
“哟,这么小可喂不了粮食。”<br />
“是呢,这不就到您这来了。”<br />
“成,我唤小山来给你挤。”杨阿嬷笑着说,“那母羊一直是他喂的,谁挤奶都不成,只认他。”<br />
杨山在张猎户那帮着做竹筒,两家离得不远,杨阿嬷到院外喊一嗓子,便将人喊了回来。<br />
片刻后,杨山端着一大碗羊奶从羊圈出来。<br />
“叔么,一碗够不?”<br />
姚沐儿接过碗道:“够了。”<br />
杨山好奇狗崽长啥样,得到奶奶同意,跟着一起去瞧狗崽。<br />
三只狗崽长得不算小,只是肚子瘪瘪的,姚沐儿抱起来挨个喂饱,不一会儿便挤在一起哼哼唧唧睡过去。<br />
“小狗崽们好可爱。”三个小的围着竹筐,对狗崽们摸了又摸。<br />
“是狼犬。”沈季青拴好牛车,探头道。<br />
姚沐儿一脸惊喜,“怪不得同普通狗崽长得有些不一样,原来是小狼犬!”<br />
见夫郎高兴,沈季青翘起嘴角说:“养着吧,长大能帮着看家护院。”<br />
“好。翠荷婶子你家要一只不?三只我们也养不了。”<br />
姚翠荷有些犹豫,狼犬可比普通狗吃得多,要想养好更得精心伺候着,不说顿顿有肉,隔三岔五也得喂一回。<br />
“奶奶,就养一只行不行?林哥儿以后少吃点,把饼子让给嗷呜。”<br />
就这么一会儿工夫,小家伙已经把名儿都起好了。<br />
虎子也想养,跟着弟弟后头道:“我的饼子也分给嗷呜吃。”<br />
“成,既然你俩都喜欢,那就养。”<br />
姚翠荷见孙子喜欢,哪还忍心阻止,左右一只大狗还能把家吃垮不成,而且狼犬忠心,家里养了那些兔子,有了嗷呜往后就不用担心被人惦记了。<br />
“好耶~”两个小的雀跃欢呼。<br />
杨山瞧完狗崽没走,几个小的玩了会儿,眼瞅着要到吃晌午饭,不等姚沐儿留,杨山便一溜烟跑远了。<br />
姚翠荷捡着饼子,叹道:“这孩子懂事得让人心疼。”<br />
姚沐儿唤来夫君,拎了些糕点送去,小孩跑太快,没来得及说。<br />
沈季青把糕点送去,回来正好开饭。<br />
今天蒸了饼子,炒了腊肉蚕豆,还有两大碗鸡蛋酱,累了一上午,汉子们吃得狼吞虎咽,片刻便拍着肚子打起嗝。<br />
中秋过后天儿凉不少,但大中午的日头还是有些晒,一群人吃完饭坐在棚子下纳凉。<br />
树荫底下,姚沐儿用指头逗着两只狗崽,沈季青在一旁看着。<br />
“想好名字没?”他问夫郎。<br />
姚沐儿指着爪子上带着一点杂毛的狗崽说:“这只叫小白,那只黑不溜秋的叫小黑。”<br />
沈季青道:“好听。”<br />
姚沐儿:“……”<br />
他随便取的。<br />
于是两只威风凛凛的狼犬,名字便这么草率地定下了。<br />
又过几日,姚沐儿到镇上送兔子,刚跳下牛车便被秋哥儿拉过去嘀咕:“满春楼马上就能装修好,听说过几日就要开张营业了。”<br />
姚沐儿抱着兔笼道:“无妨,咱们做好自己分内之事就好。”<br />
沈秋点头,但还是有些没底,担心新东家跟那个柳胖子一样,是个见不得旁人好的,索性几天过去相安无事,铺子里生意依旧红火。<br />
-<br />
九月初一,霜降。<br />
天气终于凉爽起来,百姓们换上秋衣,坐在铺子里头,点上一盘辣炒兔肉,吃得过瘾极了。<br />
因着天气转凉,食肆里不再供应冷食,买凉粉的食客少了三四成,每日只用熬一桶半就成。<br />
今日歇业后,沈氏跟两个小的吃过晚食,一起将铜板数出来。<br />
“比昨天少了一百来文,往常最多相差五十,今天怎么会差这么些?”沈秋捏着铜板道。<br />
姚青云拧着眉毛,“珍馐楼今日开业,找了十来个伙计到街上呦呵,好些食客都被截了去。”<br />
沈氏串着铜板安抚:“百姓选吃食铺子一是看价钱,二是看味道,那珍馐楼价钱定得不高,又是新酒楼,大家伙想去尝尝新鲜再正常不过。要是味道合心意,多光顾个几回,不合心意,下次定然不会再去。”<br />
说着将串好的铜板搁进钱箱里。<br />
“就当满春楼翻修后,找了新厨子重新开业了,咱铺子也有不少回头客,再加上沐哥儿跟秋哥儿的手艺,不愁赚不到银钱。”<br />
“大娘说得对。”<br />
提起嫂夫郎的手艺,沈秋是一百个放心,什么珍馐楼、明玉轩,做的东西没自家嫂夫做的一半好吃。<br />
事实上秋哥儿连明玉轩的门都没进过……<br />
“大娘,我跟青云去熬凉粉了。”<br />
“去吧。”<br />
明日开业要用的食材已经备好,熬完凉粉,两人便各自回屋睡下了。<br />
谁料第二日铺子里生意更差了,只赚到四百来个铜板,再这样降下去本钱都赚不回。<br />
今日陈家四口没走,一家子坐在一处,共同商量对策。<br />
沈文茹说着打听来的消息:“我托人打听了,珍馐楼的厨子是东家打府城请来的,听说祖上在御膳房当过差,被皇帝老爷称赞过的,东家特意找人走街串巷大肆宣扬此事,大家伙哪里吃过府城菜,厨子名气又大,再加上他家菜价定得跟咱差不多,好些食客都乐意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