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br/><br/> “平安……?”<br/><br/> 如意等了半晌,却没有听见平安的回答,抬头一看,才发现平安已经早早离开了,现在如意也不知道那个来无影、去无踪的侍卫又去了哪里。<br/><br/> 然而,<br/><br/> 大约只有平安自己知道,今日宣政院的大殿上,文以宁使出来的那套手法,乃是平安的恩师密不外传的十二式掌法。<br/><br/> 当年师傅将他从火场里救出来养大,教他武功,答允帮他查他家灭门的惨案,而唯一的交换条件,便是——他须得守在文以宁身边、护文以宁一世周全。<br/><br/> 只是,<br/><br/> 平安想不明白,若是文以宁也师承自己的师傅、甚至也懂武功,那么师傅还要留他在文以宁身边护卫,到底——是为了什么?<br/><br/> ☆、第二十章<br/><br/> 卫奉国离开寿安殿的时候,外面正下着小雨。从寿安殿回监视馆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穿过雍怀桥,顺着宝蕴河南向而行,过奉先殿和三所之后,再穿过濯锦桥,自西六宫绕道锦廊,最后才能回到监侍馆。<br/><br/> 现在虽然才是七月,可奏事处的人已经在准备下个月十五所需要的烟花爆竹。新帝登基后这是宫中第一个喜庆日子,自然要办得上下妥帖。<br/><br/> 只是,就这样将这么多的烟花礼炮堆放在三所和奉先殿附近,似乎不大妥当。虽然雨季未尽,可是今年的雨季较往年来得更早些,若是结束得也早,岂非天干物燥、须得小心火烛。<br/><br/> 不过卫奉国现在也无暇顾及这些,早朝之前奏事处的人忽然派人来,说是太后主子中意封如海,所以守帝陵的差事需要重新于总管太监十五人之中选一个出来。奏事处的人刁滑,自然将调遣人手这样出力不讨好的事情,全部推给了他们监侍馆。<br/><br/> 若非如此,早朝的时候,卫奉国不会眼睁睁看着他心爱的人,受人欺负。<br/><br/> 这会儿,宁王又派了管家亲自来请,只怕事情是一刻也耽误不得。<br/><br/> 更何况,刚才在寿安殿中,旁的不说,卫奉国坐在榻前,看着安睡在榻上的文以宁,长长的睫毛微微在动,虽然未睁开眼睛,但是他是他心尖上的人——<br/><br/> 真睡假睡,他哪里会粗心大意到瞧不出来。<br/><br/> 是个人都会有秘密,而卫奉国懂得尊重和识趣。逼得太急了,只怕适得其反。<br/><br/> 所以卫奉国离开,先回到了监侍馆内,换下了淋的半湿的衣衫,着中衣,将三山帽放下,重新冠服、结髻,然后策马出宫、往京城北向的宅院赶去。<br/><br/> 太监无后,自然总是想着在活着的时候、周全自己的身后事。宫中十五位总管太监,或大或小都会在京中有一处私宅,就算是没有的,也会在老家置了地产,以求将来老了,能有个安身之所。<br/><br/> 卫奉国也不例外,只是他的这处私宅在京中最为出名。富丽堂皇,甚至堪比宁王府。<br/><br/> 须知,宁王府自太-祖时期就已经建立,经过了太-祖、高宗、曲太后三朝和凌家皇室几代人的修缮,算是京中最为精致的大宅。<br/><br/> 然而,京中百姓也明白,在北府旁边的那套无牌无匾的院子,一样不差王府分毫。<br/><br/> 官拜宫殿监正侍、协理奏事处事务,有掌三权、十八司印之权,更不用提科举选官、六部钱粮所出,以及大小各类政务。<br/><br/> 虽然最高的官职在朝中不过等同于一个正四品官员,可是在“黄门不得贵权”的祖制下,能得卫奉国今日如此地位,已经算是万人之上。<br/><br/> 卫奉国自称“千岁”当然是实至名归。<br/><br/> 所以,即使是到了这个时辰,挤在门口等着求见“千岁大人”的人,还是黑压压一片。<br/><br/> 远远看见如此多的人,卫奉国习惯 xi_ng 地调转马头,从背街来到了后门,这才回到了宅院之中。一跃从马上跳下来,将马鞭丢给前来迎接的马夫。<br/><br/> “摩柯勇回来了?宁勇在厅中等令好久了。”<br/><br/> 卫奉国回头,看见了<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前来迎接自己的独眼老人,听见老人对自己的称呼还有所用的语言,他微微皱了皱眉,这才接过了老人手中的汗巾,擦了把脸,“令下去吧,这里我会应付。”<br/><br/> 老人点点头,领命带着众人退下。<br/><br/> 穿过了后院的莲池和假山竹林,卫奉国这才来到了待客的廊厅之中,厅内正中央有一株上好的红珊瑚,而放在四张圈椅旁边的乃是从崖州贡来的苏铁,其中两株甚至开了花,而且花叶修剪相得益彰,很是可贵。<br/><br/> “卫公公这里的苏铁倒是比宫里的还好看,看来外头那些人称你一句‘千岁大人’,也算理所应当。”<br/><br/> “王爷谬赞,王爷千岁若是喜欢,下官就把它们送与王爷如何?”<br/><br/> 宁王带着满面的笑摇了摇头,“本王怎么敢拿卫公公您的东西,本王害怕——若是有一天公公和本王置气起来,像是对我皇兄那般对我,那本王就算是身经百毒,也是不够死的。”<br/><br/> “王爷提旧事……”<br/><br/> 卫奉国也笑,却对宁王将皇帝的死因归罪于他避而不谈。只走过去给宁王倒了一杯茶,恭恭敬敬地双膝跪在了宁王面前,双手高举着那杯滚烫的茶水过了头顶。<br/><br/> “王爷提旧事,只怕是心里对属下有了怨,属下所有一应是王爷赐予,王爷有话,不妨直说。”<br/><br/> 看着那杯茶水,宁王保持着嘴角的浅笑不动,伸出手来接了茶碗,却好像拿不稳一样,整杯冒着热气的茶水就那样翻倒下来,劈头盖脸、洒了卫奉国一身。<br/><br/> 宁王微笑,而卫奉国没有动。<br/><br/> 滚烫的茶水泼在卫奉国出宫前刚换好的衣衫上,冒起丝丝热气,白烟升腾起来,只在空间停留了一瞬,就消失殆尽。<br/><br/> 良久,宁王才淡淡叹了一口气道,“也罢,卫公公你起来吧,方才,对不住,本王手滑了。只可惜了公公家中这上好的龙井茶,本王是注定要没有口福了。”<br/><br/> 卫奉国点点头,也不管这满身的狼狈,却不起身,继续跪着说道:<br/><br/> “王爷责怪属下没能说服沈钧,使得王爷在殿上蒙羞,属下万死难辞,还望王爷降罪。”<br/><br/> “沈钧为人古怪,”宁王走过来将卫奉国扶起来,“本王不怪你,只是卫公公,你和本王的死对头文以宁,是不是有些过从亲密了?”<br/><br/> 卫奉国挑眉,看着宁王。<br/><br/> “孙阁主今日早晨告诉本王,看见您和沈钧同时从河山阁出来,之前他在河山阁还看见了文以宁。而早朝之后,我和孙阁主亲眼看着你将太后从宣政院正门口抱走——这些,本王说的不错吧?”<br/><br/> “是,王爷所言句句属实。”<br/><br/> “属下喜爱男人,太后又是个中翘楚,还希望王爷明白在下私心。”<br/><br/> 宁王一愣,反而看着卫奉国半晌说不出下一句话来,他没想到卫奉国如此简单就承认,太过坦然,反而叫他立刻拿他没有办法。<br/><br/> 默了半晌,宁王才重新开口道,“你……和孙阁主都是本王的左右手,你跟着本王十年、本王自然愿意选择相信你。孙阁主那边,本王希望你们不要为此伤了和气、起冲突知道吗?”<br/><br/> “毕竟,孙阁主在江湖上,也算<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