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的。<br/><br/> 南方因为气候的关系,地都是可以接茬种的。北方种地却是要严格的遵守节气的,何时下种,何时间苗,何时除草,何时收割,都是固定的。否则早了或是晚了,都会影响到收成。<br/><br/> 蓝险峰对于在南方如何种地大体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想来北方也不会有太大的差别。下种收割等时间上的问题,只要随着大家一起做就是了,也不是什么难事。<br/><br/> 既要留住这乡村了,蓝险峰自是一早就将家里会用到的农具都备好了的,只是今年似乎是用不到了。<br/><br/> 蓝险峰本以为孙小先生是不种地的,虽他也有地,但大体应是租出去了的,所以当看到孙韶霜一身短打,包着头巾,握着镰刀的典型农民下地的模样后,着实震惊了下。<br/><br/> 孙韶霜自是有地的,虽不算太多,但到底也比繁华之地多上许多的。这东北边境地广人稀,每家有个二三十亩是不成问题的,且土质都是极好的,庄稼长势也都不错。要说村里家家都能收上不少粮食的,交了粮税和留下自家温饱的口粮后剩下的也是可以卖不少银钱的。<br/><br/> 不过若真是按照别处的粮价还真的是笔不小的收入,只是每年一到卖粮的季节,粮商便开始压价,往往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的。只是那银钱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也是不少的,足够日常开销了,多些银钱不过就是日常多些肉食罢了,所以也没人会去计较。且粮食储放都是问题,放久了水分去了分量也跟着减轻,鼠蚁也需要预防,放置不当又会长毛发霉,因此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与其等价高了再卖,莫不如直接就卖出去,省心又省力了。<br/><br/> 孙小先生的学堂正是放秋假的时候。这时候家家无论大人小孩都是要下地的。大人割苞米杆地、剥苞米、割高粱、割小麦,小孩就跟在后面捡落下的穗子,送送水,送送饭上面的。这个时候多小的孩子都是个劳动力,因此孙小先生就直接给学生布置了晚间读背一篇文章的作业,就放假了。<br/><br/> 说来蓝险峰见着孙韶霜下地的行头吓了一跳,他原想着自己没地但自己也不能闲着,琢磨着去汪简家看看用不用他帮忙呢,却见着了孙小先生。这孙韶霜也真是个脸皮厚的,他就是来找蓝险峰帮忙的。<br/><br/> 孙韶霜也不跟蓝险峰客气,直接拉着跟自己着装差不多的蓝险峰就往地里去了,当然没忘了带着唯一。<br/><br/> 到了地里蓝险峰才知道,原来孙小先生虽没将地租出去,却也没打算全自己干了。此时地里算上他两个都有六七个人了,看着装束却并不像是他们西平的人,难道是……东越……的?<br/><br/> 确实!原来东北这地方地广人稀,普通农家的土地都是极其广阔的。尤其是西平国初立,奖励农耕,又改变了赋役制度,许多东北守军都解甲归田,留在了东北,致使土地大量的被开垦,农户家家土地面积都很广阔。<br/><br/> 而临近东北的东越,却是个沿海小国,地窄人稠,人民多靠打渔为生,耕地面积小,粮食不足,需要从西平买进大量的粮食。东越的海防又极其先进,西平需要倚靠其来防御一些海上小国不时的骚扰。这也是东越与内陆始终相对和平的原因。<br/><br/> 人民的生存需要粮食,东越百姓自也不可能靠吃鱼为生。因此每到春耕秋收之时,就会有大量的东越百姓来这边做工,工价便宜得很,只需付些粮食即可。<br/><br/> 对于百姓间的这种相互交往行为,一般官府是不予关注的,只要不弄出事就好,大家睁只眼闭只眼就过去了。只是这岭南本属军村,大家在部队守规矩惯了,这种杂乱无章的雇佣终究有些烦乱,所以就由村长组织了这项活计。<br/><br/> 于村长将整个村子每户人家将要雇佣的劳力统计起来,再由他和几位说得上话的出面一齐雇佣,再分配给各户各家。每家分派的劳力质量上都是差不多的,而且制定了统一的伙食、住宿、最后的费用标准,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对于这些规定,村中人无不赞同。<br/><br/> 如今孙小先生家这几个人便是村长分派过来的,<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有两个这两年一直干这行,算是老人了,年龄大概有四十左右了,其他都是些二十左右大小伙子,看来也是惯做活计的,只是不知道种地怎么样。<br/><br/> 那两个老的,都算得上种地的好手,这几年一直做这项活计,两年前在这岭南做活后,觉得这报酬什么的都还不错,而且管吃管住的,比其他地方自己随便找个旮旯就对付做工的几天强上许多,因此便一直在这做活。这次是带了村里几个年轻的一起过来,都是惯会做活的,家里也伺候着园子,平时出海打渔,现在这个时节正好带来做工,教教就能上手的。<br/><br/> 蓝险峰见那两个年龄大的,像是领头的在那跟孙小先生解释,自己也就明白了个大概,待孙韶霜将他拉到一边大略说了下,便全明白了。<br/><br/> 此时那几个东越的见主家还带了个娃娃上地来,也不觉得奇怪,像唯一这个年纪的,虽干不了活却也不需要专门有人带的,只是独自放在家里有些不放心,到底带出来安心些。只是,这家的女主人既没下地,为何不带孩子呢,还要叫家里的男人把个小娃娃带过来,既要忙着收地,还要看着孩子,挺不易的。不过好奇是好奇,几人却也不问。<br/><br/> 孙韶霜与蓝险峰将唯一放到地头上,孙韶霜还给唯一带了些果子零食解闷,两个大的便准备着去地里干活了。如今唯一也不那么怕人了,大概知道舅舅是不会离开他的,所以也不那么黏人了。现在将他独自放在地头树下,他也不吵不闹的安静坐着。<br/><br/> 两个大人却不能那么悠闲了,孙韶霜到没什么,只是蓝险峰也算是第一回正式的接触大地里的粮食,着实有些紧张与兴奋的。他也算大户出身,因父母早逝,姐弟俩倍受族人欺负,家里除了主宅几乎都被亲戚霸占。两人节俭度日,姐姐练了一手好秀活好厨艺,而他则将家里的花园辟成了菜园,种些瓜果蔬菜。<br/><br/> 这次帮孙小先生收地也存了些提前学习的心思。他总是要买些地的,将来也是要种地过活的,而且他还有唯一要照顾。他要带唯一远离那人,自是不会再进官场的了,而唯一要走的路却不是他能决定的,只能等唯一懂事了后,让他自己决定了。<br/><br/> 正文番外--静由心生【房木匠番外】(一)<br/><br/> 房木匠从来不许别人叫他的本名。反正是在军中,大家都是张三李四王五的胡乱叫着,太过文雅的名字反而叫着不过瘾,也便不在意彼此真名是什么。<br/><br/> 那时与房木匠一个营里却有那么一个人是不一样的,他叫人从来都叫本名。那么许多人的名字他从没叫错过,也从没哪个是他记不住的。因此纵使房木匠很讨厌别人叫他本名,他仍是叫他‘静由’‘静由’。<br/><br/> 房木匠不止一次的想,这个人真是讨厌,叫他那个难听的名字也就算了,还非得跟左跟右的叫他‘静由’。<br/><br/> 房木匠面皮白嫩,军中人豪爽,百年见不着个女人,自是喜欢拿他开些荤素不忌的玩笑。房木匠也不计较,笑笑也就算了。<br/><br/> 他是受过些教训的,老兵都喜欢欺负他们这些个新兵蛋子,虽然不是故意要欺负人,但有时候却也是叫人难以忍受的。<br/><br/> 房木匠刚入伍那阵子,并不是在现在这个营里。那时候营里有几个老兵,都是从战场上浴血回来的,许多年没见着女人了,突然见着他这么个白嫩的,自是喜爱有加。但这喜爱中难免带了些许的情‖色味道。<br/><br/> 刚刚入伍,就得到了几个老人‘照顾’的房木匠,自是不会对<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