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朱翊钧却道:“观政也可以改为两个月或者一个月,丁忧也只能两年或是一年。”<br />
    “若一年之内可不必观政和考核,直接官复原职。”<br />
    张居正仍是一言不发,只用一种复杂的目光看着朱翊钧。<br />
    吕调阳已经被他惊得说不出话来,半晌回过神,就“噗通”一声给他跪下了:“陛下,万万不可!”<br />
    朱翊钧问:“有何不可?”<br />
    吕调阳先给他磕头,又给他讲了个故事:“孔子的学生宰予,口齿伶俐,擅长辞辩。”<br />
    “拜在孔子门下以后,问道:‘父母去世,守孝三年,时间不是太长了吗?君子三年不习礼,礼义必定会毁坏;三年不奏乐,乐理一定会败坏。一年间,陈旧的谷子吃完了,新的谷子又成熟了,钻木取火的木材换遍了,守丧一年也就可以了’。”<br />
    “孔子回道:‘只守丧一年,你内心安不安呢?’宰予回答说:‘心安。’孔子道:‘你既然感到心安理得,你就这样做吧。君子守孝期间,即使吃美味佳肴,也感觉不到甜美,听到动听的乐声,也感觉不到愉悦,所以君子才不会这样做’。”<br />
    “宰予退出去之后,孔子对别的学生说道:‘宰予并非仁义君子!孩子生下来三年,才能脱离母亲的怀抱。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天下共同遵行的礼仪’。”<br />
    朱翊钧点点头:“你说得对,我没有阻止天下人遵循礼仪,也没有阻止仁义君子为父母尽孝。”<br />
    “别说守孝三年,十年二十年都没问题。”<br />
    “但是,三年不在朝中,不理政务,不了解颁布的新政,一回来就想着位居要职,掌握大权,绝对不行。”<br />
    “官员的俸禄也是国库的银子,国库的银子是天下百姓缴纳的税赋。”<br />
    “既想要尽孝道,又想让天下百姓养着你,凭什么?”<br />
    “老百姓也有父母,他们的父母离世,他们也想在家守孝,你们这些为官的给他们发俸禄吗?”<br />
    “哼~”说到这里,朱翊钧冷哼了一声,“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官员没几个真心想回家丁忧。太祖高皇帝规定,只能领一半俸禄。大明给官员的俸禄本来就低,一半还不够糊口。”<br />
    “蹉跎岁月,耽误升迁。三年时间,又有新科进士补充进来,未必能安排到理想的衙门和官职。”<br />
    “宣宗之后,夺情成了常态,其中自然有皇上不愿放归的能臣,但大多数都是主动谋求‘被夺情’。”<br />
    “正德年间,杨廷和父亲去世,武宗夺情,他以‘风化’和‘范俗’为由拒绝,还说首辅应尊重伦理亲情。一时间,被朝中官员传为佳话。从那至此,朝中再未出现夺情之事。”<br />
    朱翊钧说到这里,竟然笑了笑:“他若真把父子亲情看得这般重要,又怎会逼着我皇爷爷抛开亲爹不认,却要认孝宗当爹呢。”<br />
    “!!!”<br />
    当了皇帝之后,他是什么话都敢说,一点不把两位阁臣当外人。<br />
    吕调阳跪在地上瑟瑟发抖,张居正仍旧不发一言,甚至还有些神思恍惚。<br />
    朱翊钧继续说道:“‘夺情’这个词也挺奇怪,身为臣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担君之忧。臣子拿着君父发的俸禄,君父要求臣子尽本分,却要被称作‘夺情’,这是什么道理?”<br />
    “以孝治天下这话没错,每个人都有父母。我父皇驾崩不过一年半,按照孔子的说法,我也该为他守制三年。”<br />
    言下之意:“你们另外找个人来当皇帝,我先去给我爹守孝,满三年我再回来。”<br />
    吕调阳又被他这话吓得冷汗淋漓,声泪俱下的磕头:“臣不敢!臣不敢!”<br />
    他算是听明白了,小皇帝这话的意思是,你们这些做大臣的,既当又立,嘴上说着孝道,心里都是仕途,说不得还要以此当做攻击政敌的手段,来个道德绑架。<br />
    关键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大臣可以在丁忧和夺情之间反复权衡,皇帝没得选,只能干到死。<br />
    这些道理大家都明白,但没有人会拿到明面上来说。但朱翊钧从小就被世宗、穆宗惯坏了,只有想不想,没有敢不敢。<br />
    朱翊钧又道:“父母去世,丁忧三年就能抹去子女对他们的思念吗?”<br />
    “我觉得不够,一辈子也不够。我至今都还时常想起皇爷爷,想到他带我泛舟太液池,在水云榭垂钓,摸着我的头,唤我钧儿。”<br />
    “我们对亲人的缅怀没有期限,更不应该成为推卸责任、沽名钓誉和排除异己的借口。”<br />
    “你说对吗,次辅?”<br />
    “!!!”<br />
    吕调阳不敢回半个字,抬眼去看张居正,希望元辅能救救他。<br />
    可张居正仍然没有任何反应,一直愣在那里,朱翊钧说的话,他一字不落的听在耳朵里,心里却百感交集。<br />
    朱翊钧也没有非要吕调阳表态,反正内阁又不是他当家。<br />
    朱翊钧抬手,把吕调阳扶起来:“你看,现在多好。坏人就让我这个君父来做,你们做臣子的,以后不想丁忧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不用丁忧。”<br />
    “朝中许多大臣都是王门弟子,王守仁说心即理,知行合一,我看还是有些道理的。”<br />
    “……”<br />
    连站在一旁的冯保都有些听不下去了,“心即理”“知行合一”不是这个意思呀万岁爷。<br />
    可仔细一想,知要明觉精察,行能真切笃实,要知行合一,而非表里不一。<br />
    “行了,次辅你忙去吧。”<br />
    说了这么多话,朱翊钧口干舌燥,转身让王安给他沏茶:“要凉的。”<br />
    外面还飘着雪花,他穿着单衣,殿内只一处燃着炭炉,他竟还要喝凉的。<br />
    朱翊钧灌下半杯清茶,这才看向张居正,又去拉他的手:“张先生,先生?”<br />
    张居正摇摇头,反握住他的手:“陛下……”<br />
    “嗯?”朱翊钧看着他,想到张居正体弱,时常生病,便有些担忧,“怎么了,是不舒服吗?”<br />
    他转头,正要吩咐王安去宣太医。张居正却忽然提了个让他意想不到的要求:“想到陛下小时候,时常要臣抱,不知什么时候,陛下长大了,便没有再抱过。”<br />
    朱翊钧笑道:“那现在就抱抱吧~”<br />
    他张开双臂,给了张居正一个拥抱。<br />
    小的时候,朱翊钧觉得张先生高高瘦瘦的,胡子还很长,上课的时候,他总要仰起头来才能看到张先生的眼睛。现在,他长得快和张先生一般高了,强壮的手臂环抱住先生的脊背,坚定又温暖。<br />
    良久,张居正轻轻拍了拍他的后背:“陛下,内阁还有诸多政务要处理,臣该回去了。”<br />
    朱翊钧松开手:“那我刚才说的……”<br />
    张居正道:“全都加在考成法中。”<br />
    朱翊钧问道:“先生不担心被言官弹劾吗?”<br />
    张居正眼角露出一抹浅笑:“陛下都不担心,臣又有何惧?”<br />
    他退后一步,躬身道:“臣这就回内阁,召集诸司商议,而后让造敕房拟旨,尽快颁布。”<br />
    “不不,”朱翊钧摆了摆手,“不急,等三个月之后再颁布。”<br />
    “三个月之后?”<br />
    张居正皱了皱眉头,稍加思索,就领会了朱翊钧的意思:“臣会召集礼部商议,本次春闱,酌情增加进士登科人数。”<br />
    朱翊钧点点头:“那就劳烦先生了。”<br />
    他俩虽然没有明说,但冯保也听明白了。<br />
    一旦朱翊钧那个吓死人的制度颁布下去,朝会上又要吵得天翻地覆。<br />
    这还不算,以朝廷这帮官员的尿性,一定会用辞官乞休作为理由,来威胁朱翊钧,收回这项政令。<br />
    朱翊钧偏偏是个吃软不吃硬的性格,若是言官好好给他提意见,合理的他自然会采纳,并作出修改。不合理的,也会说明原因。<br />
    若是敢来威胁他,可用之才还能劝一劝,本就不如他法眼的老头儿,说不得仕途就到这儿了。<br />
    朱翊钧自己颁布的政令,自然不会食言,一旦请辞,后悔了,再想回来做官,那得重新参加科举考试。<br />
    皇上仁慈,没让他们从秀才开始考,直接参加进士考试就行。<br />
    大量官员请辞,朝中必定会有许多官职空缺,这么大个国家需要运转,俸禄本来就低,还加量不加价,这也说不过去。于是,只能趁着这次春闱,多选拔一些新鲜血液。<br />
    三个月期限,也能给官员一些缓冲,让他们想明白,是不是真不打算干了。<br />
    作者有话要说<br />
    给次辅一点小小的震撼。<br />
    第196章 张居正退出文华殿……<br />
    张居正退出文华殿,脑子里只剩“夺情”二字。这个问题其实也困扰了他许久。有些事情非人力所能为,生老病死,不是他重生一回就能改变。<br />
    去年。张敬修回江陵参加乡试,他让妻子王氏一同回去。等张敬修乡试结束,就带着祖父母一同进京,让他们以后都跟着自己在京师生活。<br />
    一来,不让他爹在江陵为非作歹,败坏他的名声,二来,也能侍奉二老,让他们多享几年福。<br />
    “张阁老!张阁老!”<br />
    走出文华殿不远,冯保追了上来。张居正向他点了点头:“冯大伴。”<br />
    冯保与他并肩缓刑:“陛下从小就是个急性子,尚未亲政,太后常说,还需元辅多费心。”<br />
    这话的意思是,朱翊钧年纪还小,自幼万千宠爱于一身,官员们这些小心思看得多了,自己当了皇帝,急着整顿吏治,许多方面考虑不够周全,还需要张居正这个老政治家多多帮衬。<br />
    张居正躬身道:“谢太后隆恩。”<br />
    太后还让冯保给他讲姚崇的故事,朱翊钧不让讲,冯保也就没讲。即使不讲,张居正心中也如明镜一般,对太后的心思了如指掌。<br />
    冯保想起正事:“是陛下让我来给张阁老说一声,大明疆域广阔,官员们来自天南海北,丁忧一年,足够让他们返乡安葬父母,走个来回。”<br />
    回家奔丧又不是游山玩水,就算走一趟琼州府,一年时间也足够了。<br />
    “不过,既然守制时间缩短为一年,那就将原本只发一半的俸禄改成全额发放,诸司衙门再根据情况,赏赐一些银两。”<br />
    张居正点头应道:“陛下考虑周详。”<br />
    果然不出所料,朱翊钧把丁忧从三年改为一年的想法,一放到朝会上廷议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大臣们痛心疾首,这是在挑战孔圣人的权威,大明两百年基业,怎么会教到他的手里。就算丁忧期间俸禄减半变成全额又如何,给了赏赐又如何,那点钱能和对父母的孝道相提并论吗?<br />
    朱翊钧对他们如此激烈的反应并不意外,他高坐在龙椅上,对下面诸位大臣义愤填膺的控诉并不愤怒,心平气和的听完了。<br />
    “众位爱卿说得在理,大家的孝心让朕感动不已。身为君父怎能剥夺你们为父母尽孝的权利,是朕考虑不周,不近人情。”<br />
    “若不愿意,仍按照以往的规矩来,父母离世,守制三年。”<br />
    “众卿还有什么意见?”<br />
    “???”<br />
    朱翊钧目光扫过众人,停顿片刻方才道:“退朝。”<br />
    他<br />
    说完就走,下面的文武大臣都懵了。刚才某些义正辞严,激烈反对的人,甚至在心里咆哮:“不是啊皇上,你再坚持一下,我真的不想回家丁忧,你要不把那个一年也取消了。”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在星际开密逃

吾七画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