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n\t“发财?大嫂你是不是又发烧了?”柳晏荷看着喜得合不拢嘴的大嫂有点摸不着脑袋。<br /><br />大嫂这人在大学里面工作,按理说浑身应该沾满书香气息,却总把发财放在嘴边。<br /><br />“你才发烧了呢....”大嫂本来想要发火,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又连忙闭上了嘴巴。<br /><br />她眼睛一转,伸手从柳晏荷手里接过提包,笑了笑:“妹妹,走,咱们回家。”<br /><br />柳晏荷还没有见过大嫂如此...“温和”,忍不住看向李铁锤。<br /><br />李铁锤肩膀上扛着提包,摊了摊手:“谁知道大嫂又闹什么幺蛾子。”<br /><br />不过这个答案很快就揭开了。<br /><br />几人回到家里面,姚雪茹端来洗脸水,李铁锤和柳晏荷洗了脸之后,把铁锤娘捎来的礼物拿了出来。<br /><br />“山野菜,红薯粉条,哎吆,这都是好东西啊,亲家母真是用心了。”姚雪茹喜得嘴巴合不拢。<br /><br />东西不算贵重,却很少见,这已经代表了李家的一片心意,代表了李家对柳晏荷这个儿媳妇儿的重视。<br /><br />李铁锤也把在羊城那边弄来的几条各种各样的鞭子偷偷交给了柳宗山。<br /><br />“铁锤,你这孩子,爹年纪大了,用不着....”柳宗山一边说着推搡的话,一边麻利的把那几根黑乎乎的鞭子接过来,藏在了书柜里。<br /><br />这玩意泡成药球,对男人特别好。<br /><br />这边正热闹着,大嫂突然从屋里出来关上了门。<br /><br />大哥奇怪道:“媳妇儿,你干什么呢?”<br /><br />“嘘,小点声。”大嫂冲着大哥比划了个手势,悄默默走到李铁锤跟前,笑眯眯的问道:“铁锤,你上次让我看的那张写了字的绸缎还在吧?”<br /><br />“就在家里搁着.....”李铁锤正跟柳宗山聊天,下意识的回答,话说一半,他皱起眉头:“大嫂,是不是你已经搞明白那是什么东西了?”<br /><br />李铁锤曾经在旧货市场买到一尊木雕佛像,佛像里藏着一个竹筒,绸缎便是从竹筒里找出来的,上面有各种各样古怪的符号。<br /><br />在离开京城之前,李铁锤曾把绸缎拍成照片,让大嫂帮忙找大学里那些老教授们鉴别。<br /><br />大嫂拍了下大腿:“嫂子也不瞒着你了,那张绸缎是一张古乐谱。”<br /><br />“乐谱?”柳晏荷正在正跟姚雪茹讲靠山屯的事儿,听到这话也转身来,看着大嫂问道:“那绸缎上都是一些文字,怎么可能是什么乐谱呢?”<br /><br />“这你就不明白了吧,我亲自找到了研究古物的张教授。据张教授讲,在古代咱们没有无线乐谱,于是便使用文字来记录乐谱。”大嫂这会也顾不得卖关子了,“张教授根据那张照片,觉得绸缎上记载的乐谱可能是梁代琴家丘明所传的一首减字古琴谱,谱因为曲名前冠调名“碣石调”,故又名《碣石调·幽兰》。”<br /><br />“南北朝时期的乐谱....这可是国宝级的文物。”柳晏荷也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被吓了一跳。<br /><br />大嫂道:“因为只是一张照片,所以张教授也不敢肯定。”大嫂道:“不过也八九不离十,据张教授所言,上面的乐谱十分完整,使用的文字都是梁代的文字,并且从来没有出现过,伪造的可能性比较小。”<br /><br />“铁锤,你赶紧把那绸缎拿出来,咱们一块找张教授,让张教授鉴别啊。”柳晏荷越听越激动了,只是转个旧货摊位,就捡到了国宝,这运气也没谁了。<br /><br />李铁锤只是觉得绸缎来历不俗,没想到竟然是后世赫赫有名的《碣石调·幽兰》,这会也有点激动了,站起身就准备进屋。<br /><br />大嫂连忙拦住了他:“铁锤,咱们不能把乐谱交给张教授。”<br /><br />“为什么?”<br /><br />“你傻啊,张教授是国家博物馆的客座教授,要是绸缎到了他手里,咱还拿得回来吗?”大嫂眼睛一转,压低声音说道:“我已经到琉璃厂打听过了,这种南北时期的文物,上面还有字,至少价值两万块钱。”<br /><br />这年月就算是柳宗山这种厂长的工资也只不过两百多块钱,两万块钱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br /><br />“大嫂,这是国宝,咱们要是卖给古董贩子,说不定就会流落到海外了。”<br /><br />在后世,《碣石调·幽兰》不知道通过什么途径,流落到了小日子家,被藏在了京都西贺茂神光院。<br /><br />后来国内的专家的对《碣石调·幽兰》,全都是根据在神光院拍摄的乐谱照片来进行的。<br /><br />跟《碣石调·幽兰》相同命运的还有《敦煌琵琶谱》(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五弦谱》(藏于京都杨明文库),《清湖琴谱》(藏于小日子国立国会图书馆)<br /><br />我国古代有着丰富的乐谱种类。从目前发现最早的古琴谱《碣石调·幽兰》,到唐代发明了减字谱,明代出版了三千多首古琴谱,构成了庞大的古琴乐世界。<br /><br />但是后人研究古乐谱却要远赴海外借阅,真是可悲可叹。<br /><br />现在李铁锤遇到了这种机会,自然不允许类似的事情再次发生。<br /><br />大嫂见李铁锤执意要把乐谱拿去鉴定,更加着急了:“铁锤,那可是两万块钱啊,嫂子知道你工资高,但是有了这笔钱,嫂子就能换大房子了.....”<br /><br />“够了!”<br /><br />此时一直没有吭声的柳宗山板起脸站了起来:“咱们柳家的人就算是再穷也不会出卖国宝,你要是不愿意,现在马上可以出这个门。”<br /><br />柳宗山脾气虽然倔强,但是平日里对大嫂这个儿媳妇儿却一直很温和,现在突然发火把大嫂吓了一大跳。<br /><br />她虽舍不得那两万块钱,还是撇了撇嘴小声说道:“我就是心疼钱....”<br /><br />“行了,这事儿就听铁锤的。”柳宗山扭头看向李铁锤:“你刚从老家回来,本来还想着让你多休息几天,现在乐谱的事情耽误不得,还得麻烦你跟大嫂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一块带着绸缎,找一趟张教授。”<br /><br />很显然,柳宗山并不信任大嫂。<br /><br />李铁锤当然一口答应了下来。<br /><br />正好他也趁着这段时间想想到底是该留在红星厂里,还是答应黄老的邀请加入研究所。<br /><br />京城大学的张教授这阵子一直寝食难安,就连他老伴都看出了问题。<br /><br />“老头子,你这是怎么了?最近风声越来越松了,你也恢复工作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吃着早饭,张教授的老伴询问道。<br /><br />张教授放下碗筷,擦了擦嘴角:“前阵子隔壁院校的一个老师拿了张绸缎的照片,找到我,让我辨别绸缎上的文字,我一眼就认出那是一件难得一见的国宝。想着让那老师把原件带来,谁知道迟迟没有回音。”<br /><br />“唉,老头子啊,你就甭做梦了,现在跟以前可不一样了。向军前阵子打回来电话,那边的政策已经松动了。<br /><br />农村的社员都知道拿鸡毛换糖了。已经有人开始开私营厂子雇人做皮鞋挣钱了。像这种国宝,人家转手倒腾到国外,能挣多少钱?捐给你们呢?能得什么?”<br /><br />要是在以往的话,张教授肯定要反驳几句,趁机给老伴做做思想工作,但是现实如此,他也无话可说。<br /><br />只能叹口气,站起身拎起那个破旧的皮革包,蹬着自行车来到了学校里。<br /><br />刚走到办公室门口,张教授就看到大嫂跟一个年轻点的同志站在那里。<br /><br />“张老师,你是不是把绸缎带来了?”张教授瞬间惊喜起来,快步走了过来。<br /><br />大嫂指了指李铁锤介绍道:“张教授,这位是我的妹夫,名叫李铁锤,绸缎就是他的。”<br /><br />“你好你好!铁锤同志,绸缎呢?”张教授急不可待。<br /><br />李铁锤左右看看:“咱们是不是进办公室再谈?”<br /><br />“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那种放置了上千年的绸缎怎么能在这里打开呢。办公室里也不行,你们跟我来。“<br /><br />张教授推着自行车就要离开。<br /><br />大嫂觉得奇怪,拦住他道:“张教授,这是要去哪里?”<br /><br />“国家博物馆,只有那里有条件打开这种级别的古董。”<br /><br />国家博物馆位于广场东侧,东长安街南侧,与大会堂东西相对称,由此可见它的地位之特殊。<br /><br />只是这年月的国博还没有扩建,只有后世三分之一大小的样子,内设博物馆文保院藏品检测与分析研究所。<br /><br />张教授是国博的客座教授,平日里经常跟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们交流,所以也算得上是熟门熟路了,经过门岗的简单检查后,便带着李铁锤和大嫂进到了研究所里。<br /><br />刚进门,一个身穿灰色中山装,鼻梁上架着黑框眼镜的老头儿便朝着张教授打招呼:“老张啊,你这是又淘到什么好东西了?我给你讲过,现在琉璃厂那边哪里还有真东西,你偏不信。你以为检测古董的仪器不花钱啊?”<br /><br />“老陈,这次不一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样,绝对不一样!”张教授走过去,分别给李铁锤和老头儿做了介绍。<br /><br />李铁锤的名头比较简短,就是“同志”。<br /><br />老头儿的名头就多了,文物鉴定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博物院研究员、博物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文物局咨议委员会委员、古绸缎学会名誉会长、历史博物馆顾问....最后一个名头是研究所陈副所长。<br /><br />好在这年月没有名片,要不然一张名片上肯定印不下这么多名头。<br /><br />陈副所长也从张教授的激动情绪中感觉出一丝不对劲,神情凝重起来,看着李铁锤问道:“乐谱很少见,南北朝时期的绸缎也很罕见,现在两者竟然出现在了一块,要是真东西的话,确实是个不得了的玩意,小同志,东西带来了吗?”<br /><br />“带来了。”李铁锤说着要拿去翻竹筒。<br /><br />陈副所长按住了他的手:“这里的气温不合适,你们跟我来吧。”<br /><br />跟着陈副所长,几人进到了研究室的鉴定室内。<br /><br />两个研究员看到陈副所长进来,立刻放下了手头的活儿。<br /><br />“所长,有古董需要鉴定?”<br /><br />李铁锤这才从帆布包中取出那个竹筒,竹筒一出现,现场顿时安静了下来。<br /><br />张教授点头:“风化痕迹正常,竹简表面变成深褐色。这是因为竹子中的有机成分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作用下,发生了氧化、碳化等化学反应。在竹简的上下两端会有编绳的痕迹,并且还是三道编的编绳,确实是南北朝时期的习惯。”<br /><br />什么是行家,这就是了,李铁锤也研究过竹筒,结果什么都没看出来。<br /><br />他从研究员手里接过手套,把绸缎从竹筒里抽了出来。<br /><br />“你慢点,轻点...”看着李铁锤的动作,张教授吓出了一身冷汗。<br /><br />“放心吧,我曾经拿过好多次了,这玩意解释着呢。”<br /><br />说着话,李铁锤把绸缎平放在桌子上,展开来。<br /><br />陈副所长还是第一次见到绸缎上的减字符,拿起放大镜研究起来。<br /><br />张教授已经通过照片研究过了,他突然凑到绸缎前闻了闻。<br /><br />这次轮到李铁锤吓一跳了,研究古董的人咋都是怪人呢?<br /><br />张教授抬起头,一脸陶醉的样子:<br /><br />“是花椒的味道,当年我跟着考古队曾在一号墓里发现过一张绸缎,上面就有这种味道,没有想到几十年过去了,我还能闻到如此美妙的味道。”<br /><br />陈副所长也觉得张教授太吓人了,小声跟李铁锤解释:“在古代常用香料来驱虫防腐,其中最常用的就是花椒。”<br /><br />果然是为了工作....李铁锤腹诽两句,笑道:“这绸缎你们已经鉴定了,是不是真的?”<br /><br />“鉴定?你以为我们只是用眼睛看看就能判断古董真假了?”陈副所长瞪眼睛。<br /><br />李铁锤摊手:“琉璃厂里那些古董专家不都是这样做吗?”<br /><br />“在解放前,咱们条件有限,确实只能靠眼力。买到了假货,只能埋怨自个走眼了。现在嘛,有了科学仪器,就不用那么麻烦了。”<br /><br />陈副所长把绸缎放在托盘中,交给一个研究员:“你现在带到鉴定室里,先用X光过一遍,然后上查尔斯镜、拉曼光谱仪、红外吸收光谱仪,最后把碳十四也走一遍,走碳十四的时候,样本只要1克就行了。”<br /><br />“明白了。”研究员接过托盘走进了鉴定室内。<br /><br />李铁锤看得目瞪口呆,他原本还等着这两位古董鉴定专家从字体、历史典故、甚至是古籍记载中鉴别出绸缎的真假。<br /><br />没想到竟然如此粗暴。<br /><br />其实想想也就明白了,现在有了高科技仪器,谁跟你玩放大镜那套玩意啊。<br /><br />就像后世的赌石一样,自从有了X光机,直接打几个微孔下去,什么水色看得一清二楚。<br /><br />或者是使用CT断层扫描技术,利用专门的重建算法获得物体内部密度的三维分布信息,能够实现真正的三维成像检测。<br /><br />只能沦为骗小白的骗局。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从救下同学妈妈开始混富婆圈

李知漫

正义利剑

佚名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