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p>    第632章 仕途艰难<br />
    年关守岁之际,长安大学人烟更为密集。<br />
    附近县民或百户所以车辆运来许多器物,摆摊销售。<br />
    也就只有年前五天,这五天内可以免税摆摊,不需要去市场售卖。<br />
    腊月二十七日,五日大集最后一日。<br />
    临时落脚在长安大学的杨俊与袁涣出游,杨俊抓着一把新铸五铢钱行走在一处小集市。<br />
    这里摆摊车辆前后相连,井然有序,犹如营垒一样。<br />
    十几个售卖快餐的车辆围在一起,构成了餐饮区。<br />
    他们售卖的以汤食热餐为主,杨俊仿佛回到了少年漫游雒阳杂市一样。<br />
    引着袁涣在一处边角摊位落座,摸出一枚当十五铢钱递给摊贩:“两碗鱼汤,多放豆腐,不要饼。”<br />
    “客官且坐。”<br />
    摆摊的是个百户所的军士,没有穿戴铠甲、军服,但穿着防护严实又裁剪修身的皮大衣。<br />
    寻常人家的皮大衣,那里舍得裁剪?<br />
    只有远征匈奴、鲜卑或参与幽冀战争的吏士不缺御寒皮衣,出于战斗、行军考虑,会裁剪皮衣。<br />
    锅里是现成的豆腐鱼汤,杨俊没有要饼,摊贩就往碗里多舀了三四块豆腐。<br />
    端碗上前递上,还找给杨俊两枚五铢钱。<br />
    杨俊取出手绢擦拭筷子,才对左右观望的袁涣说:“曜卿兄,大司马体恤民情,我等也得了方便,不知这小集是谁提议的?”<br />
    袁涣则拿出自己随身携带的筷子,搅了搅陶碗菜汤:“不曾知晓。”<br />
    小口咬豆腐,袁涣才说:“今年若无变故,这恐怕会成为定制。若是以后每月能有三日小集,学城生活更显安乐丰足。”<br />
    杨俊端碗饮一口热汤,低声:“我听说是餐厅有人用腐烂陈粮,吃病了些人,大司马闻之后震怒。”<br />
    “真有此事?”<br />
    袁涣惊异,对此杨俊只是笑笑:“公久处高位,自不会经历微末之事。”<br />
    袁涣也不否认,反正他日常生活中去各处食堂打饭,也不会吃到发霉、不新鲜的食材。<br />
    转而就说:“关中大治,储粮丰足,以至于有朽坏之米粟,真乃大司马功绩也。”<br />
    “曜卿兄如何断定这朽坏是陈粮,而非仓吏储放失当?”<br />
    杨俊挑着刺,端碗细细品尝这种奶白色鱼汤,也只有这些百户所官派摊位才有足够的菜籽油,煎炸一锅河鱼,再浇入热汤,将煎鱼烹煮成碎泥。<br />
    捞去鱼骨后,才能有这种鲜美鱼汤。<br />
    各县来的摊贩,生意远不如百户所的官派摊贩。<br />
    鱼汤喝完,混了生姜,两个人暖融融的,步行返回兖州会馆。<br />
    途径一处治安堡垒,就见堡垒前几十个人正围着火炉推拉风箱,一个小型冶铁炉炉口喷涌半丈炽热火光。<br />
    临时借调来的铁匠穿戴铠甲,佩戴全覆式皮盔,也戴着厚厚手套。<br />
    周围人退散后,几个铁匠与学徒舀出铁水,拍打铁。<br />
    天色尚早,所以看不出震撼。<br />
    也只有这些铁匠才知道黑夜里,拍打的铁有多么的绚丽。<br />
    兖州会馆,杨俊领着幕府千石俸禄,临时住在这里已经是给足了兖州人面子。<br />
    所以临时安排的屋舍不仅宽阔,供热更是不留余力。杨俊脱了大氅,还是觉得有些热。<br />
    留在屋舍内的随员、门生都在外厅翻阅、检查带来的文书;若有错别字或疏漏,现在还来得及修补。<br />
    内室,杨俊与袁涣饮茶。<br />
    袁涣就说:“今番大司马相征,还要请托季才为我美言一二。”<br />
    “曜卿兄说笑了。”<br />
    杨俊不认为袁涣是真的想出仕,就说:“若是大司马询问涉及曜卿兄,我自会提及。我也想不明白,路粹这竖子怎么就惹出这么大的祸患。”<br />
    他不是兖州人,是河内人,却是陈留名士边让的弟子。<br />
    本就抗拒曹操治下的仕途,脱离的十分果断,现在他虽然吃着千石俸禄,可身后已经挂了一串人。<br />
    他最大功勋,就是提议并亲自操刀促成了张绣反戈一事。<br />
    张绣能从曹军集群裹着军队反戈……张绣不具备这个人脉,正是杨俊穿针引线,一番安排,才制造了机会。<br />
    与张绣对比,张辽出走就损失很大,只率领本部兵马出走,没有裹挟麾下配属的错役兵。<br />
    另一个有名的反戈、易帜的将军是徐晃,被派到益州维持驻军军纪去了。<br />
    袁涣对路粹之死另有看法,罪名是一回事儿,犯罪之前行为冒犯了黑熊才是诱因。<br />
    但这种事情不方便跟杨俊说,就转而说起别的:“我出仕之心颇诚,非是笑谈。现在关东之士无不渴望大司马挥兵出关,解救乡党士民于水火。我自不能置身事外,当尽全力。”<br />
    说着他神情严肃,更有一丝无奈的悲怆。<br />
    他家是陈国士人中的冠姓,几乎是排在第一的冠姓。<br />
    他的出仕与否,真的不是他一个人的事情。<br />
    只有他出仕了,才能让幕府松开一条口子,让陈国士人有一条入仕的渠道。<br />
    也只有他能撞开这个天门,其他的人纵然以其他途径加入幕府,也只能独善其身,无法泽及乡党。<br />
    真到大军出关,关东列郡望风而降之际,那等待陈国士人的只有更为严酷的禁锢。<br />
    现在还好,没有什么确实的证据。<br />
    真到大军扫平关东,那陈王残留乡野的旧部加入幕府,再加上一些陈国士人的揭发。<br />
    那么陈国士人会更倒霉,入仕机会更渺茫。<br />
    经历了灵帝的两次党锢后,天下谁不怕党锢?<br />
    灵帝吃过的亏,大司马不会再吃。<br />
    起码幕府的党锢,是潜在的党锢,不会流露于文字,只可意会不可言传。<br />
    再说了,官位永远都是有限的。<br />
    后汉士人的传统早已千疮百孔,现在出仕幕府的士人,根本不想追溯旧账,去遵奉此前的故主、恩师。<br />
    新旧道德不同,他们现在只有大司马这么一位主上。<br />
    这种情况下,等扫平关东,这些人获取功勋,地位更稳固后,会发生什么?<br />
    极有可能会反噬、极力打压后汉冠姓。<br />
    不将乡党里的冠姓打掉,他们的家族怎么成为新的冠姓?<br />
    浓浓的危机感包围着袁涣,他没有其他选择了。<br />
    (本章完)</p>
都市言情相关阅读More+

官途:从基层科长到权力巅峰

佚名

正义利剑

佚名

全民:亡灵召唤师,一人即天灾

佚名

官场:平步青云

佚名

新生,我要造福一方

佚名

继父是恶毒驸马(古言h)(继父女)

公子缺斤少两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