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靠在油灯下细细一看,顿时又失望了。这上面,是冥先生译注的豢龙术,而非她所期盼的回信。<br/><br/> 这样啊……苏竞云失望的把竹筒一个个拆开,拆到最后一个竹筒时,却是一首词——<br/><br/>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br/><br/>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绵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br/><br/> 苏竞云来来回回把这首词读了几遍,她虽不好诗文,但心上人所写,却让她感同身受。<br/><br/> 冥先生不开心,他在宫里,过得并不如意。<br/><br/> 那些琼楼玉宇,雕栏玉彻,是一个华丽的牢笼,他身在那里,心却不甘束缚。<br/><br/> “我要带他出来!”<br/><br/> 苏竞云突然明白了什么,冥先生通过这种方式和她联络,必然是被软禁了!她立马翻身下床,拿过一边的佩刀,走到门口,突然想起把那封信,回头又去拿。<br/><br/> 那封信方才落在了油灯旁,翻了一面,苏竞云抓了过来,却发现,背后大有乾坤。这纸正面是信,背后被冥先生用特殊的燃料画了一幅地图。方才苏竞云靠在油灯边看这封信,油灯有热度,一遇热,背面的东西变回显现出来。<br/><br/> 宫里的地图?<br/><br/> 她仔细瞧了瞧,又见下面有一行小字。<br/><br/> “竞云启:我困于东宫,无奈托此事于君。两日后卯时,东宫盗马,宫中护卫我会借机调开,此有地图一份,切勿硬闯。冥先生留。”<br/><br/> 苏竞云再一看地图,上面有细细一条线,是自御花园到东宫,再由东宫到内苑的一条路。<br/><br/> 内苑有水流直通宫外护城河,水下有栅栏,水上有围墙,平日内苑也有重兵把守,此时太后大寿,为防闲杂人等,内苑直接关闭。守卫的重兵也调配了一部分去了宫城。冥先生正是趁此人多的机会,转移宫中护卫视线,让苏竞云从内苑走水路带墨麒麟走。<br/><br/> 内苑水路边,冥先生还标了三个小字,混江龙。苏竞云一看知此事非同小可,连忙将刀放下,把那些竹筒纸条收好,去了一趟冥先生书房。<br/><br/> “混江龙,混江龙……”苏竞云记得冥先生有看过一本《奇器名说》,讲得正是这些民间的奇技 y-i-n 巧,其中就有这混江龙。苏竞云当时还笑道,这个玩意儿这么大的威名,却取了一个武林三流的诨名。这混江龙是用猪肚制成,囊中裹火石、火镰,用时沉入水底,用一根牵引线牵在岸上。需要之时,只需轻轻一拉,混江龙即时爆炸用来炸水下的栅栏,是再合适不过。<br/><br/> 第四十五章抗旨不尊<br/><br/> 五月二十二,太后大寿,各地藩王宗室携眷入京,百官入朝,各国使节齐来朝贺,含章殿一片喜庆。<br/><br/> 太后坐于皇帝其右,身边有长公主、夏贵妃等人侍奉。其下,则有亲王,宗室,宰执分作左右。<br/><br/> 众人祝了寿词,太后满面红光,乐呵呵地一一赐了酒。皇帝又传了歌舞,说是内廷教坊特意为太后祝寿所编。一边的内廷太监笑道:“太后娘娘,这首曲子可是元贤妃亲自所做,据说是有一晚梦到了瑶池王母,以此曲授以元贤妃,以赞太后淑德,后元贤妃醒来,将此曲写来下,交给教坊司。”<br/><br/> 太后乐道:“元贤妃善音律,能记下来更是有心,赐酒。”<br/><br/> “谢太后娘娘。”<br/><br/> 元贤妃接过赏酒,眉目间,满是得意之色。夏贵妃看到了,便也让侍女拿了寿礼过来,自己亲自呈上,此寿礼是一副八仙贺寿图,一眼看去无甚精巧之处,但仔细一瞧,这幅画却非是用笔墨所作,而是松针鹤羽!<br/><br/> 夏贵妃笑道:“八仙贺寿,松鹤长春,祝太后福寿同享,寿比南山。”<br/><br/> “好好,这个也好,赐酒。”<br/><br/> 一时众妃争先恐后,献上寿礼,就期盼着能夺得太后多一份青睐,殿上<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一时好不热闹,除了二人之外——<br/><br/> 一个是皇帝,一个自然是长公主。<br/><br/> 皇帝瞧着冥先生的方向,不知在想些什么。长公主则看着殿下的云骑,看到她转过头看见自己,便举起酒杯遮住唇,默默含笑。<br/><br/> “皇儿。”<br/><br/> 长公主偷偷举起一个桃子在身前晃晃,意思是让云骑尝尝,这桃子很甜,太后叫了一声,她竟然没听见。<br/><br/> “皇儿。”<br/><br/> 太后又叫了一声,长公主又没听见。她看见云骑果然拿起矮桌上的桃子,啃了一口,皱了皱眉,知道她上了当,不由噗的笑出来。<br/><br/> “皇儿!”<br/><br/> 太后这一声,声音略有些大了。妃嫔和皇帝都看了过来,长公主放下手里的桃子,直了直身子,道:“母后叫儿臣,有何事?”<br/><br/> 太后说:“上次在御花园里给你说的事,你还记不记得?”<br/><br/> 长公主有些不解:“何事?”<br/><br/> 太后说:“就是替云封指婚一事啊。”<br/><br/> 长公主心里没来由的一慌,面上勉强笑道:“我哪有母后记 xi_ng 好,这事我还真不记得。”<br/><br/> 太后放下酒盏,叫过一边的侍女去殿下传洛阳王妃,接着回头对长公主说道:“上次皇帝提了这件事,哀家就一直记在心上。云封年纪也不小了,你老留着人家在身边,怎么能好。”<br/><br/> 长公主说:“我哪有天天留着她在身边,上个月我去洛阳,她不是去了六扇门吗?”<br/><br/> 太后说:“云封好歹是在我长乐宫长大的,亲事是决计不能怠慢。这些日子过来求哀家指婚的也不少,哀家挑了挑,倒觉得辰儿不错,前些日子淑君和辰儿入宫来,哀家和皇帝商量了一下,都觉得辰儿好。今天是个好日子,哀家就让皇帝指婚……”<br/><br/> 太后还没说完,长公主便变了脸色。<br/><br/> “万万不可!”<br/><br/> 淑君正是洛阳王妃,而太后话里的辰儿,就是当日所见的洛阳王世子。长公主当时就好奇宗室女眷入宫,怎么会携上世子,现在看来,恐怕那时候,就是洛阳王妃带着世子过来求太后赐婚的!<br/><br/> 长公主恨恨得看向皇帝,皇帝看着殿下,一派云淡风轻:“诏书已经拟好了,母后厚仁,云封的嫁妆按照郡主大婚的礼制置办。”<br/><br/> “我说,不可。”<br/><br/> 太后皱眉:“为何不可。”<br/><br/> 长公主说:“母后有所不知,武卫所五年一巡,今年刚好要巡视二十四州卫所和外三关。云封对西北关隘熟悉,徐将军已经上书,要云封陪着走一遭。”<br/><br/> 太后说:“原来是这事,哀家早就知道了。”<br/><br/> 长公主问:“既然母后知道,为何要指婚?”<br/><br/> 太后道:“哀家看过辰儿和云封的八字,说是明年才宜婚嫁。巡视一事和指婚有何冲突?”<br/><br/> 长公主心知被皇帝摆了一道。皇帝只说同意了云骑随徐将军出巡,却没告诉长公主,今日太后大寿,要给云骑指婚!长公主气愤不已,连声音都在发抖:“云封是我的人,陛下倒好,给我的人指婚,都不问我的意思!”<br/><br/> 太后替皇帝辩解:“这不就问你<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