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漫说后来还添了傅君婥事,就是在傅君婥之前,俩小子还混在街头的时候,日日不忘又是去偷听老夫子讲学教书、又是去人武馆偷学武艺的,打的可就是拣得最有前途的起义军投奔、干翻隋帝打得天下的主意。<br/><br/> 虽也谋着自家兄弟出将入相的荣华富贵吧,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皇家,不也一般荣华富贵?<br/><br/> 偏偏要挑拣着起义军,自然是隋帝虽看重江都等地,叫江都一带的百姓在义军四起的乱世之中也不至于太过凄惨,奈何开凿运河等事却也着实太过不惜民力,叫这俩混混听多了民间怨愤,也便将之视为末世昏君罢了。<br/><br/> 不过那都是之前的事情了。<br/><br/> 早在数年前,也就是杨阿摩刚从双九手上逃脱、又还没被李元吉追到的时候,好巧不巧,就与寇徐二人有过一番缘分。<br/><br/> 还是那句话,杨阿摩不是个好皇帝,甚至算不上是个好玩意,但他也不是一开始就奔着要做个昏君去的。<br/><br/> 能叫隋文帝弃了杨勇改立其为太子,杨阿摩或许更能哄母后欢心、更擅长掩饰自身缺点,可也确实曾经心怀天下的。<br/><br/> 就是后来灰心逃避、只顾眼前,杨阿摩也没很想着要如何祸害天下百姓。<br/><br/> 就如他要巴陵帮择好女进贡,<br/><br/> 除了确实是要在政见难施的时候肆意享乐之外,<br/><br/> 其实也是想着要给他从北方带来的士兵寻配家室,<br/><br/> 猜得到可能叫有女儿的人家有几分不安、几分不满,却想不到底下人能那般肆意妄为,给他贡一个女子倒要祸害民间数十甚至上百女儿一般,<br/><br/> 杨阿摩根本也想不到,他令官兵剿匪,手下官兵,竟是那般剿法!<br/><br/> 杨阿摩不看、不听的时候,能自顾自奢靡享乐。<br/><br/> 但他到底是个敢于开科取士、又几度亲征高句丽的狂人。<br/><br/> 真亲眼看见了,哪里忍得?<br/><br/> 忍不得,奈何双拳原就难敌四手,杨阿摩近些年又养尊处优的,实力也远不如前。<br/><br/> 双九留给他护身的东西倒也争气,要是杨阿摩肯配合,漫说不过那么区区二三百官兵,就是再翻一两番,也能带他从容离去的。<br/><br/> 奈何杨阿摩也不知道怎的忽然方脑壳了,<br/><br/> 明明是个为一条运河就能耗损民力数以万计不心疼的暴君,<br/><br/> 偏偏只为着那不过剩下区区二三十人的村民,<br/><br/> 竟就拿出当日在宫九手下,都体验过十几回都学不乖的倔强来,死活不退。<br/><br/> 原是要在比匪且还不如的兵卒手下救一村平民,结果倒要寇徐二人救的他。<br/><br/> 这样的初遇真心叫人不知道说什么好。<br/><br/> 更叫寇徐没法子的是,杨阿摩被救下之后,虽没什么伤、却难免脱力,寇徐又佩服杨阿摩的“侠义”,竟又同行了好几日。<br/><br/> 那几日里头,寇徐二人骂隋帝,杨阿摩竟也跟着骂。<br/><br/> 不过他骂的都是诸如“眼瞎耳聋、蠢笨到家!只当是自己闭目塞听不闻不问,却没想他不肯面对的那些,原已经是底下人掩饰搪塞他的了”之类的。<br/><br/> 说起诸如开凿运河、征伐高句丽等事,杨阿摩仍不肯认错,还要反过来给寇徐洗脑辩白。<br/><br/> 那会子寇徐二人自不肯信他的邪,不过是因着杨阿摩好歹有护着村民的侠义,才没当即甩手抛下这个冥顽不灵、仍护着昏君的蠢货罢了。<br/><br/> 奈何这几年过去,交通便利虽说也便利了许多流言传播、给治理方面添了一些麻烦,但随着这根基不稳的太平景象出现,交通便利促使的商业交流、民生改善……<br/><br/> 寇徐二人天资是真的好,别看都没正经读过书,看事的眼光却很有一套。<br/><br/> 当日杨阿摩为大运河辩说的好处,如今虽还未尽显,也能看出未有虚假了。<br/><br/> 不过徐子陵始终不能接受为了那样好处,就要无视那许多民夫性命的做派就是了。<br/><br/> 征伐高句丽的必要性更<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是没办法,或者说不怎么愿意,去证明。<br/><br/> 即使如此,寇徐也没法子理直气壮说杨阿摩就是昏君该死。<br/><br/> 不只说不出来,甚至在之前有一次,傅君婥的师妹傅君嫱差点逮着机会刺杀杨阿摩,寇徐二人还给拦了一把。<br/><br/> 哦,顺便给杨阿摩居然就是那不确定是不是该死的昏君给震了一下。<br/><br/> 那滋味真是说不清的复杂。<br/><br/> 不过没多久,杨阿摩就索性宣扬废除帝制,后来更是禅位给李秀宜那么个能叫寇仲觉得要命的家伙,寇徐二人对杨阿摩的心情再如何复杂,却也再没后悔过救他那两把。<br/><br/> 偏偏这会子双九哪壶不提提哪壶。<br/><br/> 寇徐当日对着傅君嫱那句“若非这昏君下令,宇文化及何必追杀师姐”的质问,还能讪讪一句“毕竟是娘刺杀在先。再说宇文化及心怀不轨,若非私心,也不会那般卖力”,对傅君嫱怨愤征伐高句丽之事,更是避而不答。<br/><br/> 如今对着双九,却着实有些不好说出口。<br/><br/> 只因那主谋从犯还在其次,那句“真认为将家仇置于国恨前,乃是理所当然之事”,寇徐二人就着实没法应得理直气壮。<br/><br/> 哪怕他们至今仍真心实意将傅君婥视为阿娘,并因此对高句丽心怀几分善意。<br/><br/> 哪怕他们至今仍将突厥出身的跋锋寒视为除了彼此之外,最为挚交的兄弟。<br/><br/> 宋缺这几年在各种建设的同时,着意宣扬的“有家才有根,有国方成林”的思想,到底没有白费。<br/><br/> 寇仲那般伶牙俐齿的人物,竟也支吾片刻,<br/><br/> 才找到诸如“再是听命行事,也有乱命不受一说”,<br/><br/> 又诸如“便是宇文化及在我娘的问题上,乃因国恨君令,不至于死,但他该死的恶事也做下不少”之类的话说。<br/><br/> 向晓久听得倒也是点头,只不过还是要“提醒”他:<br/><br/> “我对宇文化及不熟,也不确定他除了隋帝重归晋阳宫之后,有偿赦免的那些罪过之外,还有没有什么必死的罪名……<br/><br/> 然而便是有,与你二人也无所谓家仇了吧?<br/><br/> 既然没有国恨家仇,又不属正当防卫,那你二人就是发现他有什么依照当时法律乃为必死的罪名,也不得滥用私刑、滥下杀手,还是应该交由官府处置才是。”<br/><br/> 寇徐:“……”<br/><br/> 寇徐还能怎么办呢?<br/><br/> 好不容易追到大仇人,偏偏遇着这么两个大嘴炮。<br/><br/> 要命的还是武力轻易碾压他们、言语又始终扣着法理的大嘴炮。<br/><br/> 说、说不过,打、打不赢。<br/><br/> 偏偏人家除了态度有些轻慢有些傲,好像也还挺合情合理合法的。<br/><br/> 寇徐二人,除了捏着鼻子答应将宇文化及交由官府审判处置之外,又还能怎么办呢?<br/><br/> 可恨的是这两个不知道打哪儿冒出来横插一杆的家伙,还要强调“当时的法律”。<br/><br/> 哪怕没有特意强调,“新法不追溯旧事”也是写在治世十条总纲的。<br/><br/> 仍是好不痛快。<br/><br/> 寇徐二人相当憋气,然而不久之后,他们就发现了,有些气,确实值得一憋。<br/><br/> ——宇文化及仓皇出逃时唯一带走的爱宠“卫夫人”,竟然就是卫贞贞。<br/><br/> ——当年在扬州之时,每常以莱肉包子救济他们的,在南门开膳食档口卖包子老冯的妾侍贞嫂。<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