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宰,而由蔡京独任宰相、总领门下、中书、尚书三省的北宋,傅宰辅极可能就是对应的蔡京其人。<br/><br/> 哪怕傅宰辅的如今正式职称其实是左仆射,只不过在没有右仆射的情况下,<br/><br/> 连同为托孤之臣的诸葛太傅,都要苦心筹谋才可能周圆一二,<br/><br/> 那傅宰辅也确实和傅宰相几乎无异了。<br/><br/> 可傅宗书即便对应了蔡京又如何呢?<br/><br/> 向晓久寻常仿佛稳重、随大流,其实每每脑洞奇葩、敢思敢想,关键时刻更是常常目光清奇。<br/><br/> 宫九和向晓久自家那个被君主立宪了的大唐都是铁证中的铁证。<br/><br/> 既然有如此清奇目光、奇葩脑洞,<br/><br/> 向晓久当日看宋史,纵不过匆匆翻过,<br/><br/> 却也不至于就那么轻易将蔡京给人云亦云地一棍子打成北宋惨淡收场的罪人祸首。<br/><br/> 正如向晓久知晓岳元帅故事之后,十分欣赏、仰慕、敬佩岳元帅父子,<br/><br/> 对于秦某人夫妻也很有几分不屑、并对岳王庙前跪着的两尊不发一言……<br/><br/> 但在向晓久心底,该跪的其实是皇帝,<br/><br/> 那个十二道金牌召回岳元帅、导致北伐中原在胜利在望的时候到底功亏一篑,<br/><br/> 更在之后恬不知耻地“莫须有”了岳元帅,叫南宋从此彻底折了脊梁碎了膝盖的皇帝。<br/><br/> 秦某人自然不是好人,更不是好官,可说到底不过是揣摩上意四字。<br/><br/> 无论揣摩得如何过火、执行得如何没有下限,总要先有上意。<br/><br/> 上若无意,岳元帅何等英雄?<br/><br/> 岂是秦某人夫妻能轻易摆布得了的?<br/><br/> 简直笑话!<br/><br/> 可惜直到双九离开吕明时空前,也还没等到适合叫那个无耻之尤的皇帝去岳王庙前跪一跪的好时机。<br/><br/> 向晓久倒是和吕承宸讲了许多故事,也哄得她心志坚定地认为那赵某人很该去跪一尊的,<br/><br/> 奈何穷尽吕承宸有生之年,也不一定能等到合适时机。<br/><br/> 毕竟君主立宪的前提,还是“君主”。<br/><br/> 何况吕明不知道吕承宸有生之年能不能实现真正的君主立宪呢!<br/><br/> 便是君主立宪了,<br/><br/> 民智也普遍开到都能认清赵某人和秦某人在岳元帅一事上的主次轻重了,<br/><br/> 也免不了有那一等非要闭着眼睛装睡的,<br/><br/> 又或者过分体谅岳元帅、认为他不愿皇帝跪他而反对的……<br/><br/> 唉!<br/><br/> 不过岳元帅事如今尚未发生,甚至不确定这个没有蔡京的北宋还有没有岳元帅和秦某人,向晓久纠结也是无用。<br/><br/> 说回傅宗书和蔡京。<br/><br/> 漫说傅宗书还未必就一定是蔡京那样人,即便是,蔡京对北宋祸害再大,也是皇帝纵容出来的。<br/><br/> 说个比较符合时人习惯——<br/><br/> 惯爱用闺房夫妻比喻君臣<br/><br/> ——的比喻,三儿再怎么努力挥舞铁锹,正主儿真能拿定主意,谁又能强按牛头去喝水呢?<br/><br/> 自来奸臣也好,妖妃也罢,纵是有错,也是让他们肆意奸了、随便妖了的那个皇帝的错。<br/><br/> 向晓久就是这么不待见皇帝这职业的一个家伙。<br/><br/> 可怜这一趟偏生为皇。<br/><br/> 不过再怎么自怜自伤,也不妨碍向晓久记得蔡京的好处。<br/><br/> 对,史书上,再怎么说蔡京祸国殃民六贼之首,向晓久的清奇目光、奇葩脑洞,照样给他看出好处来。<br/><br/> 譬如执政能力。<br/><br/> 譬如经济改革。<br/><br/> ——话说蔡京的经济改革,在向晓久看来,未必会比王安石变法差。<br/><br/> 若论严苛,确实严苛,王安石变法又何尝没有打压政敌、为祸百姓?<br/><br/> 只蔡京比他运气更差,摊上赵佶那么个皇帝,叫他越发苛了,苛来的财还悉数给皇帝挥霍享受了。<br/><br/> 也不知能否有九牛之<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一毛能回馈于民?<br/><br/> 如此难怪后世对蔡京改革的不满,远胜于对王安石变法的责难了。<br/><br/> 宫九也曾说,可惜蔡京不曾落到他手里,也不曾便宜他堂兄。<br/><br/> 如今遇着个傅宰辅,向晓久自然不至于不敢用。<br/><br/> 不只敢用,他还要重用!<br/><br/> 只先没忙着改革。<br/><br/> 毕竟向晓久更强的是嘴炮,如今最迫切的是宫九。<br/><br/> 因此他只用傅宗书做了几件事。<br/><br/> 一个是赵佶原先重用的那些国师和尚之类的,该清理清理、该处置处置。<br/><br/> 向晓久不准备特意网罗、甚至捏造什么他们魇镇迷惑皇帝的罪证,<br/><br/> 也明令傅宰辅只需按照律法、依照事实处置,有罪者处,无罪者赠金送归佛寺即可……<br/><br/> 但他挑自己刚来的时候处理这些其实不算很关乎紧要的所谓出家人,其实也是一种小狡猾。<br/><br/> 依然盯着小甜水巷的傅宗书不明白那种小狡猾,却不妨碍他格外费心琢磨皇帝的忽然翻脸之缘由。<br/><br/> 当然只此一事,还不足以叫傅宰辅断然拒绝了诸葛太傅。<br/><br/> 叫他断然拒绝的,是另外两件事——<br/><br/> 也能算是一件事。<br/><br/> 蔡京,严嵩,秦桧或者别的谁,说到底,还是皇帝自己乐意买他们的账呀!<br/><br/> 第九十三章<br/><br/> 向晓久给了傅宰辅一本书。<br/><br/> 既然蔡京在经济改革上甚有才能,傅宗书同样很有几分这方面的才华,那又何妨成全他、让他更进一步?<br/><br/> 最好的进步方式自然就是读书。<br/><br/> 双九离开吕明中原、扬帆出海之前,皇家学院正好新出的一系列书籍之中,就有好些个关于经济学好文合集、专人论著。<br/><br/> 向晓久也如往年的一般,收入荷包之中了。<br/><br/> 这会子就先给了傅宰辅一本,其他的,则是:<br/><br/> “都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宰辅与朕在这京城之中也憋得久了,何不一路出去行上几百上千里、再读他个几十上百卷好书?”<br/><br/> 傅宗书确实好权、也好弄权。<br/><br/> 但他也是真的爱书、极爱读书。<br/><br/> 纵使如今高位,弄权之时,也依然不忘读书。<br/><br/> 事实上诸葛小花登门的时候,也是准备必要时忍痛割爱的。<br/><br/> ——他在袖子里揣了一本书,一本傅宗书极爱、偏偏绝版却落到他这个死对头手里的古书。<br/><br/> 奈何傅宗书连那书都宁可不要。<br/><br/> 明明喜欢,却偏偏不要。<br/><br/> ——这都是什么毛病?<br/><br/> ——傅宗书要早有这个自制力,何至于变作如今这个傅宰辅?<br/><br/> 诸葛太傅简直惊呆。<br/><br/> 傅宰辅斜眼看他那模样,越发拿出十二分的矜持:<br/><br/> “陛下口谕以下,谈何拦阻?<br/><br/> 你不在乎天威、你愿意蔑视皇权的,<br/><br/> 那你尽管上,我保证不在这事上弹劾你——<br/><br/> 这要你把书留下。”<br/><br/> 是的,傅宰辅还是那个傅宰辅。<br/><br/> 陛下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行文奇怪粗俗却勾得他心里痒的奇书他固然想要,<br/><br/> 那叫他惦记了好些年的绝版古书、因为其落到诸葛小花手里之后更加惦记的绝版古书,傅宗书也怎么可能甘心放弃?<br/><br/> 他<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