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向晓久特别理解宫九提起茂德时的心情,<br/><br/> 毕竟他们重逢至今,最亲密的也就是靠在一起挠一挠彼此的掌心<br/><br/> (都说小别胜新婚,可怜他们新婚尽站干岸上白看热闹了)。<br/><br/> 向晓久也有十足的把握,茂德绝对不会成为宫九故乡史书上的那个茂德。<br/><br/> ……然而还是难免愧疚于自己过分迅速的反应和那一瞬间的心跳。<br/><br/> 向晓久的愧疚并没有丝毫显露在脸上。<br/><br/> 宫九却立刻收敛了过分荡漾的表情,只低眉垂目地握紧他的手:<br/><br/> “好啦好啦,我就随便说说,大不了以后对她们好点呗……<br/><br/> 说起来应该也亏不了。”<br/><br/> 毕竟无论是茂德又或者别的谁,别看公主们的父兄不怎么样(死皮赖脸活着的死皮赖脸活,吓破了胆气再不想北上收复河山的自顾自龟缩),<br/><br/> 公主们纵使没什么断了仇敌命根的事迹传下,好歹在那种情境下依然咬牙活着,除遭折磨致死之外,未闻有自杀者——<br/><br/> 她们用自己的生不如死拖延着时间,又何尝不是一种奉献?<br/><br/> 可惜后世所谓清高人,却只看到她们不肯一头撞死去成全那所谓节烈,却不肯想一想,若当日被她们的“君父”抵送金营的女子们都只管自己一头碰死了,金人震怒之下,岂还能有他们苟延残喘的一百多年?<br/><br/> 更不肯承认,她们的忍辱负重,同样也为南宋北伐争取时机出了一份力。<br/><br/> 可恨赵构只为了不迎回父兄二帝,十二道金牌叫岳武穆功亏一篑,也叫那群女子的牺牲变得毫无意义罢了!<br/><br/> ——不过双九都不是什么清高人。<br/><br/> ——哪怕向晓久曾经自诩三观正呢!也从未觉得自己有甚值得清高的。<br/><br/> 不够清高的双九,这一由茂德帝姬而想起那二十二公主事,瞬间达成一致:<br/><br/> 便是女学筹办上,二十二位公主竟是一个能比傅晚晴顶用的都没有,只冲那份心性,也很值得再费一下心。<br/><br/> 左右傅晚晴不也是近来才给傅宗书教出来的?<br/><br/> 不定这位宰辅其实比太傅更善为人师呢?<br/><br/> 唐铁萧呀,在大阵仗那一出,也是死得充满武侠美学的。不过也掩盖不了他是小唐门七大恨、小唐门却搞风搞雨祸及无辜的事实,哪怕确实有用、有急用,也少不得要吃些苦头了。<br/><br/> 至于茂德帝姬赵福金,正史上她是蔡京的儿媳,也是第一个被送到金营的公主,死于肛.裂……<br/><br/> 那一届公主都挺惨的,唉!<br/><br/> 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时候向晓久都很愿意跟着宫九浪,在这个问题上却忽然正经的缘故。<br/><br/> 第一百零九章<br/><br/> 双九这一对眼的功夫,就给傅晚晴添了二十二个师妹。<br/><br/> 傅晚晴倒是颇为欢喜,就是不知道傅宗书得知此时,又是何等滋味?<br/><br/> ——不过双九也不在乎。<br/><br/> 反正无论傅宗书是什么滋味,他都只有好好教导公主们的份。<br/><br/> 为人下属的就是这么悲催。<br/><br/> 皇权至上的臣下更是可怜。<br/><br/> 好在双九的要求也不高,并没有什么特殊标准的定制版,不过是要傅宗书抛开男女偏见,只管挖掘公主们的特长,叫她们合适干什么就只管干什么。<br/><br/> 傅宗书连亲自指导都不用,很多都只负责给挑个合适的老师、自己拿个总儿、三五天的,记得关注一回也便罢了。<br/><br/> 倒是风风火火的大宋第一女子学院和忙忙碌碌的代祭酒傅晚晴,在不知不觉间起了好大作用——<br/><br/> 虽说第一个明显作用,是某位自己不受宠、驸马倒是颇得原先赵佶青眼的庶出公主殿下,忽然奋起先把驸马敲了个满头包、后脚就要根据大宋新婚姻法和离了,<br/><br/> 后期这二十二位公主先后涌现了书法家、画家、工程设计师、机械发明家……<br/><br/> 等等等<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等,都要算傅宗书的一份功劳。<br/><br/> 傅晚晴以点带面的作用同样功不可没。<br/><br/> ——幸好那时候双九已经离开了,否则宫九未必不会大言不惭来一句“亏得我想起来那事”呢!<br/><br/>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br/><br/> 却说眼下。<br/><br/> 黄粱大梦之法是宫九设计打造,<br/><br/> 不过这种真气幻术到底不比3D影像,<br/><br/> 宫九再怎么设计,也只能括出个大概范围罢了。<br/><br/> 具体唐铁萧到底在“梦中”经历了什么,谁也不知道。<br/><br/> 就如后来萧亮又“梦见”什么,也同样无人知晓。<br/><br/> 不过过程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br/><br/> ——碾压隋末群雄的黄粱梦,今天依然战绩斐然。<br/><br/> 从没想过家国大义、法律威严这两者,与个人承诺之间孰重孰轻的萧亮,<br/><br/> 一梦过后虽仍改不掉一些江湖人特有的做派,却也把“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八字真言吃得颇为透彻。<br/><br/> 恍惚间竟是有几分正宗补天道的模样了。<br/><br/> 至少比杨虚彦最初那个刺客版要正宗许多。<br/><br/> 就是表现方式,在最初的时候有那么点儿一言难尽吧,向晓久倒也耐心,<br/><br/> 好声好气地劝止了他把现今大宋周边诸国刺杀个遍、尤其金国数得上名号的将领都暗杀干净的“雄心壮志”:<br/><br/> “暗杀容易,可暗杀哪极得上光明正大击溃来得震撼?”<br/><br/> “不是我自夸,我阿九要金国高层死光很难吗?要周边诸国灭绝也不过多费点心思的事。”<br/><br/> “但那有什么用?没辽还有金,没金还有银,把周边诸国灭绝之后,谁知道又会冒出些什么?”<br/><br/> “关键还是要自身强大!”<br/><br/> “——且不只是一时的强大,而是长长久久的自强不息!”<br/><br/> 至于到底要怎么去强大、去长长久久地自强不息?<br/><br/> 这说来就繁杂了,做起来更是千头万绪的,也就宫九理得清、做得到,靠向晓久?<br/><br/> 向晓久这货,最多也就是个嘴炮,干起实事来,只看双九重逢之前他独自折腾的那东一榔头、西一锤子,还几次三番地自以为“我当即就和阿九离开了,这儿也必不会再如何如何”的瞎自行,就知道能有多乱七八糟了。<br/><br/> 这会子向晓久也没和萧亮细说,也不用细说——<br/><br/> 左右萧亮也搞不懂这些、也不耐烦搞清楚这些,只宫九二字就足够说服他了。<br/><br/> 被说服的萧亮迅速改变了实现志向的方法,<br/><br/> 向晓久这一回倒是勉强认可了他的方法,却少不得要好言好语劝他具体行动的方式:<br/><br/> “贪腐渎职、鱼肉百姓之辈确实留不得。但如今官场,委实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br/><br/> 向晓久又解释他不是要继续宽宥包庇谁,只萧亮是个半条相关律令都说不清楚的:<br/><br/> “若是查清了谁都做了什么事,却连那事是否足够那人死罪都说不清的,还说什么为国除害?<br/><br/> 更何况还有很多人、很多事,乍一看仿佛同流合污,其实却可能是和光同尘、又或卧薪尝胆呢?”<br/><br/> 转眼几十年过去了,向晓久却依然是个那个嘴炮久。<br/><br/> 噼里啪啦一通侃,直把萧亮侃得恍惚之间又是一场大梦。<br/><br/> 然后莫名其妙的,就给塞到<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