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都知道自己要做什么。而且他永远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目的。陛下也喜欢阿嫣,可是阿嫣的这股子通透陛下明白吗?”<br/><br/> 刘彻闻言,抿了抿嘴狐疑问道:“祖母的意思是……”<br/><br/> “阿嫣这个人,表面看起来行事猖狂,飞扬跋扈。爱讲排场,做什么事儿都要搞得轰轰烈烈的。你打眼儿看他,似乎什么时候都闲不下来,每隔一段时间,非得鼓捣出一些动静儿来让你吃惊吃惊,要是太安静了他都不乐意一般。”太皇天后说着,面上不由自主露出一股子宠溺来。“终究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br/><br/> 刘彻有些不赞同的辩驳。“可是阿嫣每次弄得事儿都是好事儿,大家都艳羡着呢!阿嫣这几次弄出的声响,几乎都传遍大汉了。先皇曾赞过阿嫣有治国之才呢!”<br/><br/> “是啊!除了马具和沙盘的事儿,阿嫣做的每一件可不都传遍大汉了。”太皇太后意有所指的说道:“可是陛下,在阿嫣将这些事情鼓捣出来之前,你有听说过一丝风声吗?”<br/><br/> 刘彻心中一动,立刻沉静下来。<br/><br/>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陛下什么事情都没做,就搞得大张旗鼓风风火火的人尽皆知。”太皇太后冷哼一声,不再说话。<br/><br/> 刘彻有些不服气,“朕是皇帝,一举一动自然要有我大汉的风范气度。何况这诏令举贤奶奶不是同意的嘛!怎么现在又……”<br/><br/> “我没说这个。”太皇太后摇了摇头,“陛下有意挥师北上!”<br/><br/> 她用的是陈述语气,并且态度随意的说道。<br/><br/> 刘彻心中一动,联想到太皇太后刚刚说过的诸侯要来长安朝见的事情,不由得开口问道:“奶奶的意思是说……诸侯里头有问题?”<br/><br/> “这个还用我说嘛?”太皇太后皱了皱眉,“你又是建立军校又是准备在大汉所有的军队里选择对漠北情况熟悉且参加过抗击匈奴战役的士兵们……言外之意老身这个瞎子都看得一清二楚。那些个诸侯能不知道?”<br/><br/> “奶奶不同意?”刘彻挑了挑眉。“可是当初阿嫣上奏折的时候您可是同意的。”<br/><br/> 刘彻语调中带了点小情绪,甚至在猜想是不是有人又在背后打小报告了。<br/><br/> “阿嫣的奏折里头是怎么写的?”太皇太后不以为意,缓缓问道。<br/><br/> “他说为了能让羽林军有个更好的锻炼环境,所以要建个军校。让那些有经验的名将们做老师,同时根据羽林军每个人的特长,分门别类的教导他们。并且为了宣示皇恩浩荡,举凡有天赋的战士遗孤或为我大汉做出巨大贡献的名门子弟们都可入学……”刘彻说到这里,声音突然小了起来。<br/><br/> “不错!”太皇太后点了点头。“阿嫣奏折中建立军校的目的,明面上可是为了拉拢世家名门。可是到了你手上,还没怎么样就成了抗击匈奴了!”<br/><br/> 刘彻一时语噎。“可是这个建议确是条侯周将军提的。他忠心耿耿,总不会有什么坏心思吧?而且孙儿觉得,周将军的建议也没什么不好。匈奴人实在是欺人太甚,如今我大汉百姓富裕,自然要操练军队,恢复我大汉荣光。”<br/><br/> “周亚夫自然是忠心耿耿,可是这个人有勇无谋。根本不知道什么叫政治。单纯从战略角度上将,他的建议是好的。可是你身为一国皇帝,做什么事情可不能想的太简单了。”太皇太后语重心长的劝道。<br/><br/> 刘彻沉吟不语。<br/><br/> “先皇在世的时候,经常给你讲平衡、制衡,帝王权术。你只听了,怎么不懂呢?”太皇太后摇了摇头,叹息说道。<br/><br/> 刘彻心中渐渐有些明悟。<br/><br/> “你是个皇帝,你不能让你的臣子完全 m-o 透你的心思。他们能知道的,只是你想让他们知道的。而他们不必要知道的,你就不能让他们知道。更不能让他们因为猜中你的心思做出什么举动反而伤害到你的利益。”太皇太后继续点播。<br/><br/> 刘彻缓缓点了点头,看着太皇太后有些口干的样子,顺势插了一片<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苹果塞到太皇太后的手上。<br/><br/> “如今的大汉,诸侯国林立。各有各的心思,各揣着各的心眼儿,说是一盘散沙也不为过。可是你若是真的想要动兵,前面打仗的时候就必须要保证后面要稳,不会有人趁机作乱。现在的你……能做到吗?”太皇太后吃了苹果,继续说道。<br/><br/> “要不……趁着这次诸侯过来朝见的机会,朕将他们全部都扣在京中?免得之后给朕捣乱!”刘彻试探着说道。<br/><br/> 太皇太后摇了摇头。“陛下这么做,只会让忠心于陛下的诸侯们因为陛下的不信任而伤心。至于那些个心怀叵测的诸侯……你以为简简单单的将他们拘在京城里面就可以了?况且没有名目,你就这么将人拘在城内不管,就不怕他们私底下串通起来为难你?先皇刚丧,你就看不顺眼你那些个为你治理各国的叔伯兄弟们。甚至将他们全部像凡人似的拘了起来。刻薄寡恩,嫉妒贤良,目无长辈,猜忌兄弟,昏庸无道,不能容人,到时候天下悠悠之口,你如何辩解?”<br/><br/> 刘彻只觉得大冬天的,一股子冷汗霎时溢出额头。对于一个立志想要成为明君的人来说,这些评价简直是往心窝子里戳刀锋。他不由自主的叫出声道:“奶奶!”<br/><br/> 太皇太后摇了摇头。“这功夫知道严重了?”<br/><br/> “那我应该怎么办?”刘彻下意识问道。<br/><br/> “你才是皇帝,是肩负着我大汉江山,国脉传承的人。这么点事儿来问祖母……你自己慢慢想。”太皇太后冷哼一声。也不顾刘彻想要开口,扬声说道:“哀家都饿了,让他们传膳。还有阿嫣,跑到哪里去了,这么长时间都不回来?”<br/><br/> 守在外面的侍婢扬声应了一句,连忙跑到小厨房中去叫韩嫣。<br/><br/> 韩嫣在小厨房里头鼓捣了半天,用胡萝卜、黄瓜、切成丁儿,和着玉米粒炒了炒,弄成一道小菜儿。看起来五颜六色的,颇为开胃。又想到老太太最近不爱吃饭,又想了个红酒雪梨。只可惜现在没有雪梨,韩嫣皱了皱眉,从菜筐里面挑出一个大萝卜切吧切吧,用糖醋拌了,自己尝了一口,觉得还不错,清脆爽口的,满意的点了点头。因为不知道太皇太后和皇帝什么时候能谈完,闲极无聊顺手拿了块儿萝卜开始雕花。当他雕到第三十六朵的时候,守在长乐宫门外的小宫女气喘吁吁地跑了过来。“阿嫣公子,太皇太后传膳了,让你快回去呢!”<br/><br/> “多谢!”韩嫣朗笑着应了一声。顺手将手上的雕花扔到那小宫女手上。“送你了!”<br/><br/> 那小宫女看着手上的雕花一愣,望着韩嫣玉树临风的背影不知怎么突地脸上通红。回过神后连忙将韩嫣做好的两道菜合并那三十五朵雕花摆放整齐,端着匆匆走了出去。<br/><br/> 韩嫣回到长乐宫的时候,殿内的气氛还是有些压抑。太皇太后申请惬意的逗弄着鸟儿,刘彻跪坐在一旁一脸深沉的低头沉思。案几上摆着太食监送过来的新鲜菜式,热气腾腾的,反倒没人动筷。<br/><br/> 听到韩嫣回来的动静,太皇太后先是反应过来,笑着说道:“快让我看看你去了这么半天都鼓捣出什么来了?”<br/><br/> 小宫女从韩嫣身后走上来,将托盘上的菜式摆到太皇太后面前。太皇太后听着一旁李嬷嬷的讲解,不由得食指大动。开口吩咐道:“那个糖醋萝卜,给我尝尝。”<br/><br/> 李嬷嬷应了一声,夹了一筷子萝卜丝放到太皇太后面前。太皇太后举筷尝了尝,点头说道:“挺爽口的。”<br/><br/> 又在李<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