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2章 955追求
<p> 第962章 955.追求<br />
(我真牛批!昨天刚写了益生菌,今天农业频道就发了破解贵州酸汤菌群的视频,原理一样一样的。简直太巧了。)——<br />
敢“侮辱”老师,文英还没怎么样。<br />
秦秋雁先不干了。<br />
盯着马志涛气哼哼轻声说道:“马专家是不是兴奋过头了?”<br />
这丫头啊,放狠话都没有一点威慑力。<br />
马志涛还以为真的问他呢,美滋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你怎么知道我年底要上县志了?”<br />
“哎呀呀,虽然是初稿吧,还写了一整篇,还让我修改修改,这有啥可改的嘛,一切以事实为准绳就行了。”<br />
他这副言不由衷的样子啊,透过纸背都能看见,那张纸上写写画画的,都没空地方了。<br />
这副嘴脸哟。<br />
憋好长时间了吧,好不容易有机会显摆了。<br />
谁问你了!<br />
上县志啦,好事啊。<br />
县志可是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这也算是一种形式的名垂千古。<br />
而且是有认证的,百科词条也有了吧。<br />
完成了美味菇人工培育最后的步骤,马志涛应该是第一个获利的,这个利不是金钱,当然金钱不会缺。<br />
但比金钱爽,这是荣誉。<br />
值得恭喜。<br />
在一片恭喜声中。<br />
却冒出来一个不一样的。<br />
“马专家也上县志啦,给我瞅瞅写了什么。”这句话的重点在也上。<br />
嗖,马志涛手里的纸被抽走了……<br />
“旺苍县籍青年农业技术工作者马志涛同志在食用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完成并推广了中国美味蘑菇的人工培育,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餐桌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br />
“哈哈哈哈,真不要脸,自己把农业技术工作者改成了青年农业科学家……”<br />
给马志涛弄了个大红脸,腾的站起来去抢,还抢不着。<br />
哈哈,一个称呼嘛,情有可原,理所应当。<br />
谁不想自己在地方志上面说的更好听些嘛。<br />
马志涛气急败坏,跳着脚找补,“我就不信你没改!”<br />
“我就是没改,地方志办公室给的初稿用的就是年轻专家……”<br />
说话和抢稿子的是时娟。<br />
同为清音农业第一批老员工,比旁人提前了大半年的“老”员工。<br />
俩人关系很好,马志涛一直是被“欺负”那个。<br />
而且,她还真有资格说这话。<br />
因为小满一号豌豆颠,时娟去年就上了家乡的县志。<br />
同样是一大篇。<br />
她的母校,小学、初中、高中,都回去演讲过,相片挂上走廊,学弟学妹们每天都能看见。<br />
去年国庆节,豌豆颠上了广场大篮,时娟她爸在家门口摆了五天的流水席,高兴!<br />
放了二十九万响大红鞭炮,他闺女时娟二十九岁,高兴!<br />
老爷子在家乡,出来进去腰板挺的溜直,挺胸抬头的,高兴!<br />
街坊四邻没一个说闲话。<br />
废话,人家闺女的研究成果摆上了国庆大篮,要搁自己身上,比他还显摆。<br />
今年马志涛家里肯定也差不多。<br />
子女有本事,脸上最有光的是父母。<br />
“我呀,还有个目标,我们家门口那条路,哪天能改名叫马志涛路。回头我爸出门,有人问,您家住哪儿啊?我爸说,马志涛路19号,我姓马,我儿子就叫马志涛,多攒劲。”马志涛目标还挺远大。<br />
时娟一脸坏笑接一句,“人家再问,您怎么给你儿子起个路名啊……”倒反天罡,因果逆转属于。<br />
马志涛都无语了,他没想到这一层。<br />
反倒去琢磨会不会自己变成路名啊……<br />
他就多余想,拿名字命名道路的是什么资格,钱老、袁老那样的,早就尽人皆知,名传天下,至少在当地,不可能不知道。<br />
好啊,都挺有追求。<br />
脱离了“低级趣味”,钱、权啥的没意思,开始追求流芳百世了……<br />
——<br />
笑闹闲谈中。<br />
文英一直没有说话,拿着一包果冻在手里转来转去,陷入思考中。<br />
此时,突然一拍桌子,欣喜道:“等等!果冻!培养基!有办法了,马志涛给你记一功!”<br />
马志涛“啊”了一声,给他整迷糊了,“我怎么了就又立功了?”<br />
“你解决了大难题。”文英兴奋说道。<br />
扒拉开桌上饭盒,找出马兰草样本,“主要问题在于根系吸到水之前会死亡,争的是速度,用培养基,胶状水,给它补充水,扛过前期。”<br />
“雁子,去测主根生长七十公分具体耗水量,精确到微克。”<br />
秦秋雁马上起身跑去实验室。<br />
这是又有了一种新办法?<br />
而且好像,貌似比较好实现。<br />
听到培养基,时娟、秦秋雁他们都明白了文英的思路。<br />
这东西天天在实验室里用,怎么就忘记了呢。<br />
但是有问题啊。<br />
“培养基胶质也会蒸发,在沙漠暴露条件下蒸发速度不比液态水慢多少。”<br />
“用可降解材料包裹。”文英马上想到了解决办法,并指示提问的人,“小李你去查包裹材料。”<br />
“用胶质的话,根系会包裹在材料里面吧,不向下生长。”又有人提出疑问。<br />
“去测根系生长力度。”<br />
“您看用两次平铺可以么,中期补充。”<br />
“测试时间,试试须根诱导,做备选……”<br />
文英飞快下令,实验室众人哗啦一下全散了,各自投入到工作中。<br />
大长桌一下子就剩下骆一航和马志涛俩人。<br />
俩人面面相觑,这边节奏都这么突然的吗,唰的一下人都不见了。<br />
马志涛看看表,“差不多该上班了,我先回我那边。”<br />
说完也溜了……<br />
光是人走了,小车和箱子可没带。<br />
nnd就是逃干活,不想收拾。<br />
骆一航只好自己,一份一份把桌上的空盒装进箱子里,纸巾扔进垃圾桶。<br />
最后拉着小车,回去山下。<br />
办公室那边肯定也攒了一堆事。<br />
刚出了实验室大门。<br />
秦秋雁却追了出来,“老板,有个事得跟您说。”<br />
骆一航停下脚步,笑道:“有事啊,你说。”<br />
秦秋雁左右看看,小声说道:“老板,上个月我工资发错了,发多了四万二。”<br />
原来是这个,怪不得找个没别人的机会说呢。<br />
(本章完)</p>
(我真牛批!昨天刚写了益生菌,今天农业频道就发了破解贵州酸汤菌群的视频,原理一样一样的。简直太巧了。)——<br />
敢“侮辱”老师,文英还没怎么样。<br />
秦秋雁先不干了。<br />
盯着马志涛气哼哼轻声说道:“马专家是不是兴奋过头了?”<br />
这丫头啊,放狠话都没有一点威慑力。<br />
马志涛还以为真的问他呢,美滋滋从怀里掏出一张纸,“你怎么知道我年底要上县志了?”<br />
“哎呀呀,虽然是初稿吧,还写了一整篇,还让我修改修改,这有啥可改的嘛,一切以事实为准绳就行了。”<br />
他这副言不由衷的样子啊,透过纸背都能看见,那张纸上写写画画的,都没空地方了。<br />
这副嘴脸哟。<br />
憋好长时间了吧,好不容易有机会显摆了。<br />
谁问你了!<br />
上县志啦,好事啊。<br />
县志可是会一代一代传下去的,这也算是一种形式的名垂千古。<br />
而且是有认证的,百科词条也有了吧。<br />
完成了美味菇人工培育最后的步骤,马志涛应该是第一个获利的,这个利不是金钱,当然金钱不会缺。<br />
但比金钱爽,这是荣誉。<br />
值得恭喜。<br />
在一片恭喜声中。<br />
却冒出来一个不一样的。<br />
“马专家也上县志啦,给我瞅瞅写了什么。”这句话的重点在也上。<br />
嗖,马志涛手里的纸被抽走了……<br />
“旺苍县籍青年农业技术工作者马志涛同志在食用菌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完成并推广了中国美味蘑菇的人工培育,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餐桌作出了卓越贡献,并推动了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br />
“哈哈哈哈,真不要脸,自己把农业技术工作者改成了青年农业科学家……”<br />
给马志涛弄了个大红脸,腾的站起来去抢,还抢不着。<br />
哈哈,一个称呼嘛,情有可原,理所应当。<br />
谁不想自己在地方志上面说的更好听些嘛。<br />
马志涛气急败坏,跳着脚找补,“我就不信你没改!”<br />
“我就是没改,地方志办公室给的初稿用的就是年轻专家……”<br />
说话和抢稿子的是时娟。<br />
同为清音农业第一批老员工,比旁人提前了大半年的“老”员工。<br />
俩人关系很好,马志涛一直是被“欺负”那个。<br />
而且,她还真有资格说这话。<br />
因为小满一号豌豆颠,时娟去年就上了家乡的县志。<br />
同样是一大篇。<br />
她的母校,小学、初中、高中,都回去演讲过,相片挂上走廊,学弟学妹们每天都能看见。<br />
去年国庆节,豌豆颠上了广场大篮,时娟她爸在家门口摆了五天的流水席,高兴!<br />
放了二十九万响大红鞭炮,他闺女时娟二十九岁,高兴!<br />
老爷子在家乡,出来进去腰板挺的溜直,挺胸抬头的,高兴!<br />
街坊四邻没一个说闲话。<br />
废话,人家闺女的研究成果摆上了国庆大篮,要搁自己身上,比他还显摆。<br />
今年马志涛家里肯定也差不多。<br />
子女有本事,脸上最有光的是父母。<br />
“我呀,还有个目标,我们家门口那条路,哪天能改名叫马志涛路。回头我爸出门,有人问,您家住哪儿啊?我爸说,马志涛路19号,我姓马,我儿子就叫马志涛,多攒劲。”马志涛目标还挺远大。<br />
时娟一脸坏笑接一句,“人家再问,您怎么给你儿子起个路名啊……”倒反天罡,因果逆转属于。<br />
马志涛都无语了,他没想到这一层。<br />
反倒去琢磨会不会自己变成路名啊……<br />
他就多余想,拿名字命名道路的是什么资格,钱老、袁老那样的,早就尽人皆知,名传天下,至少在当地,不可能不知道。<br />
好啊,都挺有追求。<br />
脱离了“低级趣味”,钱、权啥的没意思,开始追求流芳百世了……<br />
——<br />
笑闹闲谈中。<br />
文英一直没有说话,拿着一包果冻在手里转来转去,陷入思考中。<br />
此时,突然一拍桌子,欣喜道:“等等!果冻!培养基!有办法了,马志涛给你记一功!”<br />
马志涛“啊”了一声,给他整迷糊了,“我怎么了就又立功了?”<br />
“你解决了大难题。”文英兴奋说道。<br />
扒拉开桌上饭盒,找出马兰草样本,“主要问题在于根系吸到水之前会死亡,争的是速度,用培养基,胶状水,给它补充水,扛过前期。”<br />
“雁子,去测主根生长七十公分具体耗水量,精确到微克。”<br />
秦秋雁马上起身跑去实验室。<br />
这是又有了一种新办法?<br />
而且好像,貌似比较好实现。<br />
听到培养基,时娟、秦秋雁他们都明白了文英的思路。<br />
这东西天天在实验室里用,怎么就忘记了呢。<br />
但是有问题啊。<br />
“培养基胶质也会蒸发,在沙漠暴露条件下蒸发速度不比液态水慢多少。”<br />
“用可降解材料包裹。”文英马上想到了解决办法,并指示提问的人,“小李你去查包裹材料。”<br />
“用胶质的话,根系会包裹在材料里面吧,不向下生长。”又有人提出疑问。<br />
“去测根系生长力度。”<br />
“您看用两次平铺可以么,中期补充。”<br />
“测试时间,试试须根诱导,做备选……”<br />
文英飞快下令,实验室众人哗啦一下全散了,各自投入到工作中。<br />
大长桌一下子就剩下骆一航和马志涛俩人。<br />
俩人面面相觑,这边节奏都这么突然的吗,唰的一下人都不见了。<br />
马志涛看看表,“差不多该上班了,我先回我那边。”<br />
说完也溜了……<br />
光是人走了,小车和箱子可没带。<br />
nnd就是逃干活,不想收拾。<br />
骆一航只好自己,一份一份把桌上的空盒装进箱子里,纸巾扔进垃圾桶。<br />
最后拉着小车,回去山下。<br />
办公室那边肯定也攒了一堆事。<br />
刚出了实验室大门。<br />
秦秋雁却追了出来,“老板,有个事得跟您说。”<br />
骆一航停下脚步,笑道:“有事啊,你说。”<br />
秦秋雁左右看看,小声说道:“老板,上个月我工资发错了,发多了四万二。”<br />
原来是这个,怪不得找个没别人的机会说呢。<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