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起软垫塞在他背后,让他靠着车厢壁,转身提笔迅速写完,将信装入信封,交给信得过的亲兵,让他送往京城。<br/><br/> 司马嵘见他忙完,又问:“京中如何了?”<br/><br/> “庾茂这回应是逃不掉了,至于其他人,唉……皇上得知圣旨有假,大发雷霆,宫中倒是死了一些人,可惜啊……都是替死鬼。”<br/><br/> 司马嵘心中并不失望,淡然道:“深宫内,远比外面复杂许多,一下子将大树连根拔起,谈何容易。”<br/><br/> 王述之看着他:“听起来,晏清似乎对深宫颇为了解?”<br/><br/> “……”司马嵘顿了顿,“不了解,只是有所耳闻罢了。”<br/><br/> 第59章<br/><br/> 酷暑将至,朝中上上下下都如愈发炎热的天气一般,焦灼万分。皇帝在一众大臣的施压下,终于下了一道圣旨:削去庾茂大将军之职,收缴其所有兵权。<br/><br/> 这一道圣旨对庾氏整个家族而言,无疑是一道晴天霹雳,庾皇后虽未受到牵连,却一连数日遭受冷落,在下旨当日冲到皇帝面前长跪不起,痛哭着恳求其收回陈命。<br/><br/> 若在以往,皇帝必然偏袒庾氏,可这回不管王豫是真造反还是假造反,都及不上庾氏假传圣旨这一点更触天子逆鳞。<br/><br/> 皇帝拂袖而起,再无半点怜香惜玉之情,冷哼道:“你兄长吃了败仗,朕原本只打算罚罚俸禄便了事,想不到他竟然胆大包天,做出这种欺上瞒下、不忠不义之事,朕不砍他脑袋已经算是仁至义尽!”<br/><br/> 庾皇后含泪辩解:“皇上这是被大司马给骗了,谁又知那圣旨是不是大司马自己伪造的?还有宫中近侍、传旨官,他们也必定是被大司马收买了,才会替他掩盖实情。妾身兄长一直对朝廷忠心耿耿,如今却反遭逆贼陷害……”<br/><br/> “闭嘴!”皇帝气得摔碎一只茶盏,指着她怒道,“信口雌黄,还想狡辩!人证物证俱在,岂容你颠倒是非黑白!”<br/><br/> 庾皇后自入宫以来一直受尽万般荣宠,何曾被他指着鼻子骂过,顿时就白了脸色,怔怔地看着他。<br/><br/> 皇帝面色 yi-n 沉,走到她面前微微俯身,看着她一字一句道:“你兄长的手伸得可够长,这宫里若没有他的内应,他怎会有胆量栽赃陷害?”<br/><br/> 庾皇后大气不敢出,心知他是对自己起疑了。<br/><br/> 幸亏她提早有所动作,找了替死鬼,不然这会儿怕是已经被打入冷宫,其实若能换兄长保住兵权,她一介女流之辈就算入了冷宫也值得,可他兄长的罪证被抓得牢牢的,想要保住谈何容易。<br/><br/> 庾茂被削去兵权,太子亦是急得上火,亏得庾皇后千叮咛万嘱咐,才注意分寸,未惹皇帝发怒,只是一夜间变得如履薄冰,这让他无论如何都难以接受。<br/><br/> 庾皇后叹道:“我们母子二人如今没了倚仗,想让你父皇再器重你,唯有一条路可走了。”<br/><br/> 太子颇为沮丧:“还能如何走?父皇如今对孩儿极为冷淡,整日都没个好脸色,孩儿这太子之位能否保得住都尚为未知。”<br/><br/> “呸呸呸!乌鸦嘴!”庾皇后在他手背上打了一下,“你可知你父皇当年登基时亦无自己的势力?他是被迫娶了谢氏女,受到太后支持,又对先皇极尽孝道,这才堪堪保住太子之位的。如今的你与他当年极为相似,只要你孝顺些,对他言听计从,为他分忧,无任何行差踏错,他必定不忍心对你下狠手。”<br/><br/> 太子心有不甘:“说来说去,无非是让孩儿夹着尾巴做人。”<br/><br/> 庾皇后让他一句话引出泪意,哽咽起来,在他头上 m-o m-o :“不要紧,大皇子已经封王,二皇子横竖是个废人,四皇子与王氏始终一个鼻孔出气,剩下那几个毛都没长齐,资质瞧着也一般,你父皇不选你还能选谁?你也不小了,娘再给你物色一个太子妃,想必还有转圜的余地。”<br/><br/> “靠太子妃家的势力么?那也太丢人了。”太子咕哝一句,却无任何底气反对,只好闷闷点头,“一切听娘做主。<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br/><br/> 庾皇后苦笑:“丢人总比丢位好,一旦你登基为帝,想宠幸谁便宠幸谁。你父皇不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么?他一见谢皇后便心生耻辱,以致谢氏没了指望后,立即被他丢弃一旁。想成大事,必当有所取舍,你可明白?”<br/><br/> 太子虽然心中愤懑,也只能点点头。<br/><br/> 皇帝收回庾茂的兵权,却被这兵权的归属难题困扰得夜不能寐。他登基至今,无数次想要建立自己的势力,却始终受到各世家大族的阻挠,以致到最后,文臣倒是培养了不少心腹,武将却成了一块心病。毕竟武将需要拿得出卓卓战功,而朝中大大小小的战事基本都被王氏包揽,他想要提拔自己的人简直难如登天。<br/><br/> 如今这兵权收回自己手中,恐怕还没捂热就要被王氏夺过去,可他辗转反侧了数个夜晚,都没想到合适的人选。<br/><br/> 这一日去太后住处例行问候,太后打量他一眼,和颜悦色道:“皇上瞧着气色欠佳,可是近日来未曾歇好?有什么烦心事么?”<br/><br/> 皇帝非太后亲生,是以与她一向不怎么亲近,只是表面上一直母慈儿孝,做足了功夫,闻言也不打算说实话,只随意东拉西扯糊弄过去。<br/><br/> 近些年,许是谢氏没了指望,太后早已敛起一身锋芒,变成一个慈祥老太,与他闲话几句后不免面露凄苦,叹道:“年纪大了,免不了就憧憬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不久前景王来了一封信,说是嵘儿在神医妙手下,身子已有了不少起色,予心甚是宽 we_i ,也甚是想念这个孙儿。”<br/><br/> 皇帝听得愣住,似乎早已将这么一个儿子抛诸脑后,此时才记起来:“嵘儿身子养好了?”<br/><br/> 太后抹了抹泪,再叹一口气:“哪能那么容易就养好?受了十几年的苦,岂是一朝一夕便可恢复的?嵘儿 xi_ng 子坚韧,人又聪明,若不是当年……”说着哽咽起来。<br/><br/> 皇帝忙宽 we_i 道:“当年害他的良妃已被处置,嵘儿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事已至此,太后莫要再多想,免得伤身。”<br/><br/> 太后拿帕子在眼角按了按,掩住不甚明显的恨意,苦笑道:“皇上所言极是,予不指望他能为皇上分忧,就盼着他安然无恙地回来,平安度过余生,如此,也好对谢家有个交代。”<br/><br/> 皇帝一听他提起谢家,忽然想起朝中的谢逸来,想着自己年轻气盛时处处不服从太后意愿,如今她年纪大了,不再过问世事,自己也没必要对她太过冷漠,便宽 we_i 道:“谢逸、谢卓兄弟二人才气非凡,世人皆称赞有加,太后亦不必忧心。”<br/><br/> 太后点点头,状似不经意道:“说起来,谢卓名扬天下的是他的文采,其实他自幼便研习兵书,于兵法上也是极有一手的……”<br/><br/> 皇帝听得面色一变。<br/><br/> “对了……”太后端起茶盏来饮了一口,又轻轻放下,“朝中折了一个庾茂,眼下可就是王氏一家独大了,皇上可曾想好找谁顶替上去?”<br/><br/> 皇帝面色微僵:“此事孩儿已在考虑,太后不必忧心。”<br/><br/> 太后不甚在意地笑了笑:“予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忧心得过来么?不过是随口一问,关心皇上罢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