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脚步:“你若伤了他,恐怕就真出不去了。”<br/><br/> 毅王自然明白这个道理,此时也顾不得谁真谁假,转头看了看围在四周的兵士:“王丞相,让你们的人退开!本王安全出城后自会将太子放了!”<br/><br/> 王述之不为所动,笑眯眯道:“哎呀,殿下急着走?本相倒是一点都不急啊,横竖有两个太子,你杀了一个,还有一个……”<br/><br/> 毅王气得咬牙,朝元生看了一眼,心中顿生疑虑:怎么一个两个都不在意他的死活?难道他才是假的?还是对方料定我暂时不能杀他,在故布疑阵?<br/><br/> 双方对峙着,毅王一步步后退,时不时回头看后面的路,却没注意到,围在前面的人已经悄悄挪了位置,就连司马嵘都往旁边走了几步。<br/><br/> 王述之朝外面的司马嵘看了一眼,见他冲自己点点头,忍不住回以一笑,又转回来看向毅王,冲左右比了个手势。<br/><br/> 毅王见这些人并没有围攻自己,一头雾水,心下更生警惕,看了看自己的心腹,决定不再拖延时间,直接突围杀出去。<br/><br/> 正要下令,忽然一道尖锐的呼啸声传入耳中,紧接着便有劲风迎面而来。<br/><br/> 毅王脸色大变,还没来得及反应,只觉右肩一阵剧痛,手一抖,瞬间握不住刀。<br/><br/> 伴随着左右心腹的惊呼,只听“哐铛”一声,横在元生颈间的刀倏然落地。<br/><br/> 毅王痛得面色发白,这才注意到身前早已空门大开,竟是特地为这支箭腾出了来路。<br/><br/> 这支箭如同一声令下,瞬间打破僵局,毅王这边一个愣神便被人冲进保护圈抢走了元生。<br/><br/> 王述之接过元生,再无顾虑,毅王失了筹码,更是只能破釜沉舟,双方迅速缠斗在一处,外面待命的兵士也 ch_ao 水般涌进来。<br/><br/> 敌我悬殊太大,毅王毫无招架之力,很快便落了下风,由手下心腹护着,狼狈地且战且退。<br/><br/> 司马嵘走到王述之身边,探了探元生的鼻息,见他还活着,蹙起的眉峰舒展开来,问道:“没事吧?”<br/><br/> “应当无碍。”王述之将元生交给身边信得过的护卫,笑道,“已经暴露了,再遮掩也无用,待会儿叫太医来看看,全须全尾地给陆大人送回去。”<br/><br/> 陆子修听说元生被劫走,急着找人,今日并未进宫,司马嵘想着都是自己给连累的,心中不免内疚,轻叹一声点了点头。<br/><br/> 远处挤在一起的大臣们直直盯着他们,目光在三人间来回穿梭,见王述之与司马嵘姿态亲密,却愣是听不清他们二人在说什么,急得抓心挠肝。<br/><br/> 王述之转身瞟一眼,众大臣齐齐缩了缩脖子,目光还是在真假太子间穿梭。<br/><br/> 很快,毅王被俘,这场宫变算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只是真假太子的事尚未理清,大臣们抹抹冷汗踌躇着不愿离去。<br/><br/> 司马嵘此刻不适合发号施令,给了王述之一个眼神。<br/><br/> 二人早已默契非常,王述之立刻会意,将外面的烂摊子留给谢卓,又命人将毅王送入大牢严加看管,另外派人去找太医,最后笑眯眯地请诸位大臣在殿内候命。<br/><br/> 候谁的命?自然是新天子的命。<br/><br/> 大臣们先前都缩得好似鹌鹑,这会儿危险已过,又昂着首恢复了斗鸡的架势,尤其是清流一派与原先就和王述之不甚亲厚的那些人,口喷唾沫地一再要求鉴定太子的真伪。<br/><br/> 王述之的态度已经十分明确,自然是已司马嵘马首是瞻,只是要说服这些大臣着实不易。<br/><br/> 有人道:“既然太医要过来,不妨让太医看看,究竟谁身上有胎记。”<br/><br/> 司马嵘坦然以对:“都有。”<br/><br/> 大臣们一副吞了蚊蝇的表情看着他。<br/><br/> 太医匆匆赶来,也顾不得眼下混乱的场景,给元生把了脉,下了针,很快就将人救醒,又在众大臣的强烈要求下,硬着头皮看看两位“太子”,又看看王述之。<br/><br/> 元生醒来后回了半天的神,看清周围<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的形势后心里立刻有了数,忙朝司马嵘行礼:“见过太子殿下!”又朝王述之行礼,“见过丞相!”<br/><br/> 大臣们:“……”<br/><br/> 太医:“……”<br/><br/> 司马嵘淡淡道:“既然诸位大人心存疑虑,那就让太医瞧瞧吧。”说着率先往偏殿行去。<br/><br/> 元生与太医立刻跟上,王述之派人再去请两名太医过来,转身笑道:“多请几位,总不至于都说谎,免得诸位信不过。”<br/><br/> 大臣们看着他的笑眸,后心莫名冒出冷汗来,干笑道:“此事非同儿戏,稳妥一些自然更好,稳妥好,稳妥好。”<br/><br/> 没多久,三名太医结论一致:二人身上的胎记一模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司马嵘比元生多了两条伤疤,分别在后背与肩上。<br/><br/> 伤疤不能说明什么,只是王述之听得心里仍一阵抽痛。<br/><br/> 司马嵘面对面面相觑的大臣,扬声道:孤随大军出征前,父皇曾将传国玉玺的收藏处告知与孤,诸位大人若仍有异议,孤这就去将传国玉玺取来。”<br/><br/> 这话一出,谁都不敢吭声了。<br/><br/> 毅王软禁老皇帝,拖了那么久都没有顺利篡位,这些聪明的臣子早就猜到问题出在传国玉玺上,这代表着正统的玉玺如果能搬出来,谁还敢质疑?<br/><br/> 可这不是还没见到么?总要先见一见再说。<br/><br/> 大臣们不吭声了,却也没有退却,只抬眼偷觑司马嵘,一边感叹他的确比另外一位有气度,一边不死心地等着。<br/><br/> 司马嵘扫视一周,不再与他们多说,走到王述之面前:“丞相随孤一同去吧。”<br/><br/> “好。”王述之笑意深深,眸底的情意藏都藏不住,大臣们都在后面站着呢,不怕被人瞧见。<br/><br/> 直到此时,众人已经默认了司马嵘的身份,因此元生被送出宫并没有受到任何阻拦。<br/><br/> 大臣们对元生议论纷纷,都在好奇为什么二人会有同样的胎记。<br/><br/> 一阵翘首期盼,司马嵘与王述之终于再次出现,所有人都将心提到了嗓子眼。<br/><br/> 王述之归列,司马嵘缓缓走到最前面,身后跟着手托漆盘的佟公公。<br/><br/> “给诸位大人看看。”司马嵘清冷的声音在殿内响起,大臣们一个激灵。<br/><br/> 托盘上裹着的黄绸缓缓解开,下面的大臣纵然有了心理准备,仍倒吸冷气,齐齐瞪大了双眼。<br/><br/> 司马嵘将玉玺捧出来,翻转到正面,也不说话,目光淡淡扫视一圈。<br/><br/> 大臣们面色巨变,刷刷刷跪了一地,行大礼齐声高呼万岁,王述之 m-o m-o 眉梢,也跟着跪下去。<br/><br/> 尚未登基的司马嵘嘴角抽了抽,再一看王述之,心里没来有堵得慌。<br/><br/> “平身。”<br/><br/> 大臣们刷刷刷又爬了起来,低着头不敢再吭声,生怕新帝登基为了立威找麻烦找到自己头上。<br/><br/> 司马嵘将传国玉玺放回去,沉声道:“父皇大行,丧仪诸事交由礼部去办,登基大典压后再议。毅王谋逆,贬为民,罪当诛,参与谋逆的禁军统领押入大牢,由刑部审决。”<br/><br/> 大臣们齐声应是,头压得更低。<br/><br/> 司马嵘目光投向王<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