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辈子为何竟撇开保清,与你争位?”<br/><br/> 胤禛微怔:“不是为了弘皙、弘历?”<br/><br/> “你道爷与保清一般蠢?”胤礽动了真怒,“皇父一早便看上你了,早在二立太子之时便看上你了!爷不服气,爷分明是兄弟中能耐最高的,为何皇父偏生青眼于你?既然你我再世为皇子,爷偏要好好与你比上一比!……”<br/><br/> 胤礽顿了一顿,声音渐渐小了下去,“可去了盛京一趟,见你与老八各施手段,我方才明白过来。你与老八,手段俱是我远远不及的。”<br/><br/> 言毕,他自嘲地笑了笑:“爷是否该庆幸,昔日与保清争得昏了头,为皇父所厌弃,不必同你二人争斗?”<br/><br/> 当年胤礽得康熙亲手栽培,又有当世大家教诲,无论文治武功亦或政务谋略,均为上上之选。只可惜他太过骄纵了些,又与胤褆争斗不休,先便令康熙厌了去。而他的弟弟们比他只逊半筹,康熙无论立了谁,都不算误国。<br/><br/> 胤禛、胤禩、胤祥、胤祯闻胤礽之言,无不惊骇。康熙当年立储之事,谜团甚多,纵然胤禛自己也是吃不准,花费了百般手段方才上位。现在胤礽竟说康熙早早便属意了胤禛,却又是何道理!<br/><br/> 胤褆闻言,涨红了脸:“你莫不是酒喝多了,说什么胡话!”<br/><br/> 胤礽嗤笑一声,道:“竟一个两个都是蠢材!且放下争斗之心,将前事回想一番!”<br/><br/> 胤礽自小跟在康熙身边,将他的 xi_ng 子 m-o 透了八九分。可其余皇子俱是自己自泥地里拼杀出来的,与康熙的交流并不算太多,如何能猜透了他的心思?<br/><br/> 胤禩听闻胤礽之言,眼中满是不可置信,一股疯狂的念头在脑中叫嚣:不可能,绝不可能!皇父纵然不喜自己,可也并不喜欢老四!当时皇父最最疼爱的是……<br/><br/> “三哥、五哥、七哥、十二弟,哪个不是皇父疼宠的?纵然是当时的老十四,在皇父心中分量也是极重的!太子殿下倒以为,哪个阿哥能随意掌了兵权?”胤禩望定了胤礽,口气分明依旧温柔,却蕴满了惊涛骇浪。<br/><br/> 太子殿下?<br/><br/> 果然,最受不了这个消息的便是老八啊……“爷且问你,康熙四十八年,皇父是如何封爵的?”<br/><br/> 康熙四十八年,皇太子复立,三阿哥、四阿哥、五阿哥为亲王,封号诚、雍、恒;七阿哥、十阿哥为郡王,封号淳、敦;九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俱为贝勒。<br/><br/> 诚、雍、恒、淳、敦。明里看,都是“贤良忠厚”一类的封号,与后宫诸妃相似。可雍,既能指代雍容大度,亦能指代雍州!<br/><br/> 换句话说,雍王、齐王、燕王、楚王、吴王一类封号,实有异曲同工之妙。<br/><br/> 雍州,古为秦地。<br/><br/> 胤禩面色差了三分。<br/><br/> “况且当时保清做了件蠢事,在皇父面前保举了你。”胤礽似笑非笑,“当日我虽在幽禁之中,却也能探知些大事。皇父要废太子,并非是对‘胤礽’失望,实为对‘太子’失望。保清为皇父斥责,自知太子之位无望,竟说些什么‘相面人张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贵。今 y_u 诛胤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恰恰犯了皇父的忌讳。”<br/><br/> “不能不说,皇父对老八既有忌讳,亦有期待。”胤礽说到此处,慢慢舒缓了身体,竟似就此从前世纠纷中挣脱出来,“否则,皇父不会独独跳过了老四身后的十三、老八身后的老九。”<br/><br/> 康熙四十八年的爵位大封,确是跳过了那两位阿哥。十阿哥被封为郡王,九阿哥却只是个贝勒;十四阿哥被封为贝勒,十三阿哥却只从幽禁之所释出。<br/><br/> “皇父当日既要保下‘孤王’与‘贤王’的左膀右臂,又要将你二人推出来。只因哪位更有能耐,皇父尚不得而知。康熙四十八年复立的皇太子,是四阿哥、八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的挡箭牌。皇父此举,便要好好看看,究竟谁才能负起这大清江山。”<br/><br/> 胤礽说完,长长吐出一口气<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来:“这辈子,爷乏了。无论你们谁上位、要对爷做些什么,都无碍。爷只有一个条件:弘历必须死在爷的手上。”<br/><br/> 弘皙,弘皙!<br/><br/> 胤褆安静地听完,却没有再暴跳如雷,只道:“爷总算明白为何当初斗不过保成了。时至今日,爷服气。老四、老八,你们随意罢,爷一没资本,二也乏了,只想寻个地方松松筋骨。”<br/><br/> 胤祯安静地听了半晌,开口言道:“不,你不是爷的挡箭牌。相反,爷是四哥、八哥的挡箭牌。这一手,是皇父玩惯了的。”<br/><br/> “三哥凭借修书,夺了皇父欢心;五哥 xi_ng 子柔和,皇父盛怒之下亦能冒犯;七哥身体有疾,不能继位。皇父驾崩前,命四哥、十二弟、弘升祭三陵……”胤禩的笑有些苦,“当日我还以为,天要变了,皇父属意了十二弟。”<br/><br/> “五哥被养在皇玛嬷身边,不精汉学,难治天下;十二哥被养在苏麻姑姑身边,虽学了些手段,可毕竟年岁太小,出宫之时朝堂已为大哥、二哥、三哥、四哥、八哥掌握。”胤祥终于开口,“老十四西北用兵,远离京城,纵要争位,亦无可奈何。”<br/><br/> “如此……”胤禛一双黑眸愈发幽深,“一废太子之后,皇父最忌讳的便是储位之争。老八削爵遭斥,起因是大哥保举他为太子;而复立太子,一则断了你我的念想,二则群臣保举老八为太子,皇父无法掌控朝堂,地位岌岌可危;三则……”<br/><br/> 他叹息一声,道:“三则,太子复立,群臣的目光便不会集结在你我身上,皇父自可更为详尽地考察诸位皇子。偏生老八复爵之后行事如前,怕真真是遭了厌弃的。”<br/><br/> 胤禩苦笑。谁说不是呢?在皇父眼里,“贤王”之名即是结党。何况自己将安亲王一脉、佟佳皇后一脉(佟国维、佟国纲)、工部、吏部、内务府与大半封疆大吏牢牢掌握在手里,裕亲王福全更是亲口称赞“诸皇子中,八王最贤”,如何不为皇父所忌?更别说自己身后站着三位成年阿哥!<br/><br/> 复立太子之后,自己尚且不知收敛,贤王之名更甚三分。如此行事,岂非又是大忌!<br/><br/> 反观老四,韬光养晦,极擅隐忍,每每将自己隐在太子之后,事事有十三出头顶着,虽未有贤名,却既得了皇父欢心、又不为群臣所厌。这般皇子,如何不赢?<br/><br/> 想来当日皇父让十四弟领兵西北,一则是在玩“分而治之”的把戏,二则……-怕是要让十四享受到那权利巅峰的滋味,与自己离心,三则是要刺激老四,从背后推他一把!十四阿哥受宠,老四如何能不揪心?纵使原本没有夺嫡的心思,也要被惹出三分念想来;更何况老四本就盯上了那把椅子!<br/><br/> 怕是一废太子之后,皇父已将阿哥们当成了可堪匹敌的对手!<br/><br/> 胤礽望了望苦闷的胤褆,好心提醒了一句:“当年若不是惠妃娘娘在皇父面前斥你不孝,用了极坏的措辞将你评议一番,消了皇父三分火气,只怕你便是大清第一位被处死的皇阿哥。也只有你,才看不出她这做额娘的苦心。”<br/><br/> 胤褆怨惠妃,却是尽人皆知的。<br/><br/> 如此手段,如此心机,却出自一位久居深宫的妃子之手。而那些风尖浪口的皇阿哥们,却又该是怎样的争斗不休?<br/><br/> 胤褆这回,却是真的服输了。<br/><br/> 第18章交晖明夜,雨骤风狂五<br/><br/> 胤禩恍恍惚惚,耳畔尽是当日皇父斥责之语。<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