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不想再分离<br/><br/> 作者:半吊雕塑爷<br/><br/> ☆、01<br/><br/> 八十年代初,精神动乱的冬季随着一位伟大领袖而流逝,春天终于在漫长的十多年后到来,刚刚开始拥有模糊记忆的张润跟着爸爸倒着站从北京回到了家乡。<br/><br/> 长时间汽车的颠簸让小小的张润伏在张爸爸身上入睡。踏进久违的自家小院时,一直绷着的张爸爸终于叹了口气,在院里等着儿子回来的老人从儿子手里接过小孙儿,心疼这样的儿子,让他回屋里休息。<br/><br/> 当张润再次醒来时,看见一个虽然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老人,直接从铺着凉席的床上蹦起来,似小猴子一般蹿上老人背上:“爷爷!”<br/><br/> 张爷爷把孙子从身上拎下来,刮着小鼻子道:“回来就好。”<br/><br/> 年纪尚小的张润虽然不太懂爷爷话里的意思,但也听出了那话语里的沧桑与释然,点点小脑袋:“嗯!”<br/><br/> 入夜,蛐蛐的声音在四周此起彼伏。张爷爷帮孙子拉起踢掉的被子,看着那起伏有力的小肚肚,终于向儿子开口:“快开学了。”<br/><br/> 张爸爸自然懂父亲的意思,在北京办好妻子的丧事,颓废了这么多天,决定回乡的那一刻就已经想通了,日子还是要过的,更何况自己膝下还有一个儿子,便点了点头。<br/><br/> 在张润转学入班的时候,张爸爸也离开了这个小县城,恢复原来活络的 xi_ng 子,抓住中国回暖复苏的时机,走南闯北去了。<br/><br/> 站在讲台上的张润面对着一张张陌生的面孔,目光马上聚焦到沈郸的身上,这小子,以前清明回乡时有一起玩过。而知道自己被盯住的沈郸也有着自己的心思,这不就是同一区张老头儿家回来的宝贝孙子么。<br/><br/> 刚刚开学一周, xi_ng 子缄默的张润没和哪个小朋友玩上,所以周末里当爷爷唤他出去,说有同学来找他玩的时候,心里也小小惊讶了一下。<br/><br/> 夏末的气息在这个小县里发酵酝酿,树上的蝉儿依旧咿呀咿呀烦人得很,张润见沈郸靠在家门前那棵栗子树下等着,江南初秋燥热的风从两个男孩之间过去,张润嗅到一股淡淡的肥皂味,便不自觉张口:“你刚洗完澡。”然后就见沈郸红着脸瞪了他,叫道:“和我们一块儿玩吧!”<br/><br/> 就这样,初来乍到的张润很快和沈郸打成一片,也从失去母亲的桎梏中解脱出来。沈润身边其实有很多的孩子,面容姣好的他貌似是生来就有一种人格魅力,像一块磁芯发出强大的气场吸引着别人。尽管沈郸是个好学生,但也不是墨守成规的书呆子,玩起了也很疯。<br/><br/> 每逢周末、寒暑假,不管炎日刮风下雨,张润就天天下午在沈郸家楼下唤他玩,有时候到了假期末才在家里疯狂补作业,让边上的祖父对这孩子的时间观念汗颜。<br/><br/> 张润跟着沈郸,挥洒着汗水带着同龄的小伙伴下河抓螃蟹上树掏鸟蛋,趴在楼上,用弹弓赶走调戏谁家大姐姐的油嘴滑舌的小青年充当小英雄,也会从一地红尘里挑选鞭炮,扔进谁家院子里然后撒腿就跑。趁着城里老街道的修缮,拾起还闪着光泽的铁块和钢筋,抑或去大院里抱走人家门阶上的酒瓶子卖给收货郎,擦擦脸上的灰尘,用光荣劳动“挣来”的钱买上一些锅巴、牛皮糖,其中最高兴的还是分上一包小浣熊干脆面。有时候张润偷偷用自己多赚的钱弄来一根娃娃脸雪糕,在沈郸惊讶的眼神下羞涩笑笑,然后两个小家伙就着雪糕你一口我一口地分完。偶尔,用沈郸的话就是“回报张润”,在一伙孩子们吃的时候藏起自己的大白兔奶糖,散伙后拉着张润冲了一杯奶味十足的牛奶。碰上下雨天,穿着雨鞋特地去踩水,踩着踩着就丢了雨伞玩起打水仗来,回家以后自然是少不了一顿骂,但两个小傻瓜还是屡试不爽。<br/><br/> 而张爸爸已经找回活力与自信,在外寄钱回来时也不忘了自己调皮的儿子,总会捎上一些小玩意或零食回来。这时候,张润也总是惦记着沈郸,去他家玩时带上几块酒心巧克力或者会突突叫的塑料<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枪,以讨沈郸的欢喜。<br/><br/> 两年转瞬即逝,就在两个孩子玩得欢喜的时候,学校里分班了,张润被分到了四班,而沈郸在五班,受打击不小的张润安 we_i 自己,只是在隔壁嘛,下课也能去找沈郸玩的。可是张润后来才知道,五班和四班不在同一个楼层,当时张润还抱着一点点的希望,想着下课跑上楼去,但现实很残酷,张润他们班摊上一个十分负责的女教师,唯一的爱好就是拖课,当沈郸和新同学进过四班和张润打招呼的时候,在老师眼皮底下的张润只能以猛敲手上的圆珠笔以示小小的回应和对老师的抗议。自习课的时候,碰上沈郸班上的体育课,从试卷中抬头就看见阳光下洒着汗水的沈郸,这时候张润只能磨磨牙,搞得女生班委每次都向老师打小报告说他影响课堂纪律……<br/><br/> 但张润对沈郸的那些“新欢”也不示弱,每次放学以后第一个冲出教室门,跑到楼上堵在五班门口等沈郸一块回家,弄得五班的老师都清楚有这么一个对沈郸十分忠诚的孩子,有时候见了还和他打招呼。因为张润继承了他家优秀的基因,在这个男孩儿不太长个的年纪也是鹤立鸡群,等沈郸收拾书包的时候,偶有几个女生打趣沈郸:“沈郸,你家保镖来了!”这种时候,沈郸也不敢对女生说什么,只是装作憨憨地笑几句,然后在女生背后深深地用眼刀子埋怨张润,张润倒也毫不在意,只当他闹小别扭,扭过头吹吹口哨。轮上张润做值日的日子,沈郸记得清楚,在张润没来唤他回家的时候也老老实实先在自己空荡荡的班上写作业。<br/><br/> 这样的校园生活才让张润多少得到了点心里平衡,他和沈郸之间依旧如从前那般要好。<br/><br/> 作者有话要说:这是本人第一次写文,犹豫了很久终于下笔,写文纯粹是因为对这种感情的热爱,只要有一个读者,我就不会放弃,努力写下去,有任何不对的地方,希望各位看官指出,谢谢~<br/><br/> ☆、02<br/><br/> 八十年代后期,伴着英明领袖的决定,正确的道路,政策的落实,中国已经从当初水深火热中的时代脱离,温饱问题渐渐得到解决,向着伟大的小康目标慢慢前行。张润和沈郸家一带已经形成了一个小区。老爸在外边努力挣钱,也没忘张罗家里,搞装修,买了当时一般人家没有的电视机让祖孙俩可以享受享受,连张润自己都有了一架小小的收音机。而沈家自从出事平反后,家底也回来了,连着华姨也感到高兴,原本就不算贫瘠的家底更加厚实。<br/><br/> 熬了几个星期的张润想出来了一个更好的法子,凭着张家和沈家在同一小区,天天以共同学习、探讨问题为由厚着脸皮往沈郸家跑,心里偷笑着,语文不好的张润还难得酸上一回对着沈郸直言说这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好在华姨也是个热心肠的女人,看着沈郸有这么好的朋友也是打心眼儿里欣 we_i ,有时还会给他们备些点心什么的。到了周末,沈郸也会去张润家看看电视,玩玩什么的。<br/><br/> 就在嬉笑打闹中,张润和沈郸要升中学继续九年义务教育,张爷爷和华姨都毫不犹豫地替他小哥俩选了离家近的县中。有了上次的教训,张润这次绕着弯和老爸表明他想和沈郸呆一块,所以张爸爸特地从广东北上回乡,找了些老同学,请了一些二中老师、主任搓了一顿。然后当张润眉开眼笑地坐在沈郸后桌的时候,第一次发自心底夸赞自家老爸。<br/><br/> 恢复了同班同学的关系后,张润更加得意,一起上学一起回家,前后桌的地理优势,只要<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