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得没错?!殿下可知,一两银子于普通百姓而言,意味着什么吗?意味着一个六口之家,省吃俭用些,能花用一个月还有盈余!”<br/><br/> 又拿过另外一本,指着这一项说道:“人家的鸡蛋一个才一文钱,你家鸡蛋一个一两银子,好精贵哦!就是金母鸡下的蛋,它也不值这个价!”<br/><br/> 徒昀瞪大眼,不敢置信,他记得,当初皇后拿给他看的账本,鸡蛋的价格就是一两银子!这说明了什么?<br/><br/> 果然贾赦又道:“一两银差不多能换一贯钱,也就是一千文钱,能买一千个鸡蛋,鸡蛋一两一个是什么概念!人家卖你一个鸡蛋,净赚九百九十九文,如果你每天吃一个蛋,一个月就是将近三十两的支出,这些银子,足够二十多家百姓宽裕的过一个月了!”<br/><br/> 徒昀听得脸渐渐的白了,他想到了更多的东西。<br/><br/> 贾赦又道:“这还只是鸡蛋一项,其他的尚且不说,单单这一项,就够采买的人赚得流油了!殿下说说,你不学数算,不了解民情,您这位子坐得安稳吗?!”<br/><br/> 徒钰走到他二人旁边,对徒昀道:“现在知道陛下为何将你送到这里来了吧?当年陛下在潜邸时,就曾经吃过这样的亏。他是不想让你重蹈覆辙,才将你送到这里。毕竟,也只有我和师弟,才会将这世间所有的深坑和丑恶,说给你知道,让你在往后的日子里,能够避开。而不是蒙住你的双眼,在你面前粉饰太平。”<br/><br/> 也不是那些大儒不想教会太子这些常识,只是他们深受礼教束缚,信奉士农工商的阶级分类,自认“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最讨厌沾染铜臭,自己从来不去了解民生,如何指望他们能教太子了解?<br/><br/> 而那些了解的人,却因为地位不够高,不够接近权利中心,无缘教会太子了解民生。<br/><br/> 可是这些,对于皇太子,未来的皇帝而言,是不够的!如果他不能很好的了解这些常识,等将来成为皇帝,只能任由那些野心勃勃的臣子拿捏了。<br/><br/> 以兴宁帝的脾气,他辛苦打下的盛世江山,怎么可能让后辈和臣子随意破坏?<br/><br/> ☆、第109章<br/><br/> 徒昀低下头,忽然就懂了,皇帝送他到荣国府念书的良苦用心。<br/><br/> 见他不说话,徒钰知道他是想明白了,和贾赦交换了一个眼神。<br/><br/> 贾赦走到门外,叫来林之孝吩咐:“你去把环哥儿和兰哥儿找来,咱们爷们几个,中午到外头吃。”<br/><br/> 学堂中午有一个半时辰的休息时间,去外面用餐,顺便了解一下百姓的生活,一举两得。<br/><br/> 众人换上便服,信步走出了宁荣街,因为有了水泥和玻璃的普及,经过几年的城市改造,如今,京城的大街上,干干净净,道路宽敞,平坦,两边店面大多装上了玻璃窗,窗明几净,从外头就能窥见里面是否干净。<br/><br/> 为了调节交通,假设还制定出了比较简单的交通规则,比如行人车辆靠右走,不能在街上跑跳骑马之类的,刚开始时,所有人都很不习惯,不过多年坚持下来,渐渐的,大家也都习惯了。<br/><br/> 贾赦的目的地很明确,这么多年在京城的大街小巷混下来,哪家的东西好吃?哪家的食材新鲜?他是了如指掌。<br/><br/> 他今天的目的地,就是一家老字号馄饨店。这家的馄饨皮薄馅大,肉质新鲜,量还足。每次贾赦想吃馄饨的时候,第一个就是选择这家馄饨店。<br/><br/> 只不过随着年龄的增长,他渐渐减少亲自去店里吃,而是让府里的小厮打包回家。<br/><br/> 店老板是一对五十多岁的老夫妻,他们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这里开店,那个时候的店主,还是这位店主的父亲,贾赦和徒钰也还是青葱少年。<br/><br/> 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大,年轻的店主人,陆续娶妻生子,两鬓渐渐染霜,皱纹爬上脸庞,而贾赦,依旧是年轻有为的荣国公。<br/><br/> 店主见他们一行人过来,忙迎上前,眼角的皱纹都笑出来了:“王爷、国公爷<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来了?快请进,您二位的专属包厢还留着呢,快往里边请。”<br/><br/> 此时正是饭点,店里已经坐满了人,还有几位在外面等着排队,可见这家馄饨店有多火爆。<br/><br/> 贾赦发现,今天坐在这里吃馄饨的人,好些不认识的,看那模样,应该是参加明年春闱的学子。<br/><br/> 一行人进到包厢,店主人笑问:“还是老样子吗?”<br/><br/> 贾赦点头,“你今天倒是清闲,这是把后厨交给徒弟了吧?”<br/><br/> 店主人笑道:“可不是么?那小子被我带在身边这么多年,前些日子,他做馄饨的手艺,才真正被我认可。既然他已经出师了,我这把老骨头也该好好享清福了。”<br/><br/> 贾赦笑道:“如此极好。”<br/><br/> 一行人进入包间,店主人手脚麻利的,给他们送上来一些自制的小菜,过了一会,又为他们送来旁边炊饼店里,新做的大葱油饼。<br/><br/> 这是贾赦和徒钰的习惯,毕竟吃馄饨不能饱腹,还是要配上主食才能吃饱。<br/><br/> 尤其是他们这一群人里面,还有三个半大少年,正是“半大小子,吃穷老子”的年纪,单吃一大碗馄饨,肯定是吃不饱的。<br/><br/> 店主对贾家的这几个大小爷们的饭量十分了解,即使贾赦的身边跟着一个从来没见过的李长生,准备的葱油饼也是足够的。<br/><br/> 这顿别开生面的午餐,给皇太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他长到这么大,还是第一次吃这种平民食物,第一次吃路边摊。<br/><br/> 最主要的是,这顿饭只花了不到一两银子,真的是物美价廉。<br/><br/> 在听到这个价格的时候,徒昀若有所思。<br/><br/> 经历了中午这一场难得的体验,太子殿下对下午的课程,不再那么抵触。<br/><br/> 放学后,就有宫里的侍卫前来接他。回宫后,他第一时间被带到御书房,拜见皇帝。<br/><br/> “参见父皇。”<br/><br/> 兴宁帝见他回来,放下手中正在批阅的奏折,走下丹陛,亲手扶起徒昀,上下打量了他一番。<br/><br/> 不知为何,明明才一个白天不见,兴宁帝就感觉自己这个太子,从内而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想到暗卫报来的太子今天中午的所有行程,所接触的事,兴宁帝若有所思,显然,这个孩子在荣国公那里,收获不小。<br/><br/> 他牵着徒昀手,走到旁边的小蹋上坐下,问道:“告诉父皇,你今日在学堂上都学到了些什么?”<br/><br/> 徒昀眼睛微亮,弯了眉眼:“国公爷给儿臣起了一个混名,叫做李长生,名字虽租俗些,儿臣却很是喜欢。”<br/><br/> “哦?李长生?那是个极好的名儿。荣国公总说他是个起名废物,朕倒是觉得他起的名字都很不错。”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兴宁帝突然笑了。<br/><br/> 徒昀赞同的点头,随后又把今天在学堂里发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兴宁帝说了。<br/><br/> 兴宁帝听后,不住的点头。<br/><br/> 等他说完,问道:“你如今知道朕为何要送你去荣国公那里念书了吧?假如你依旧在上书房念书,这些东西,你是无论如何都无法从翰林院的那些夫子们,甚至大儒们的口中学到的。如果你只是一个普通的皇子,将来只当一个富贵闲王,不了解这些并无不可,可是如今,你是大启的皇太子,这些东西,你不能不知道!”<br/><br/> 徒昀闻言,站起身,走到兴宁帝的面前一米处,恭恭敬敬的向他行了一个大礼,说道:“儿臣谢过父皇的栽培,儿臣定当努<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