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冬天不冷,但风总是带着湿气。<br />
十一月初的一个清晨,沉纪雯照常进了欧氏大楼。<br />
她从八月份就一直在欧氏工作,挂的是“董事长办公室助理实习”的临时身份牌,每天八点半到岗,跟在欧丽华的秘书身边,处理些文件整理、会议纪要和跨部门沟通的琐事。<br />
大部分时间,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大人们怎么讲话、怎么让话停住、怎么把一句“我们内部再评估一下”说得体面又无懈可击。<br />
但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br />
比如今早刚收到的一份文件,是本月第四次更新的南湾地块评估报告。<br />
她本没资格看,只是秘书离开时让她先把附件按日期归档。文件还没来得及放进柜子,她却先看见了首页的一行数据:“预期回款已展延至明年叁季度。”<br />
她盯着那个日期看了一会儿,心里轻轻收了一下。<br />
这块地原本是短贷桥接的核心项目。上周还在会议里被称作“即将进入回笼高峰”,怎么今天就变成了明年叁季度?<br />
她没说话,继续往下翻。<br />
每一页都很专业、很严谨,措辞漂亮:<br />
“结构调整”“预期优化”“授信稳定”……<br />
但她能看得懂。<br />
哪怕只接触了几个月,她也知道,一份正常的回款计划不会“反复改期”,授信额度也不会“频繁重新评估”。<br />
她看着屏幕,忽然想起几天前母亲对她说的一句话:<br />
“你不用太担心公司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照顾好。”<br />
那时她还信。<br />
但现在,她开始怀疑,不是母亲不知道,而是根本不打算让她知道。<br />
她缓缓合上了文件夹,放进锁柜,动作没有发出一点声响。<br />
站起身时,她朝落地窗那边望了一眼,天色阴沉,街道上车水马龙,所有人都在奔向下一场会议,下一份报表,下一轮谈判。<br />
她安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回到桌边,把今日任务表上的“归档”一栏轻轻划去。<br />
新加坡,清晨五点,天色未亮。<br />
沉时安伏在桌前,盯着屏幕上的模拟仓位图。<br />
他已经连着几晚没睡整觉,白天照常上学,放学回来处理文件、跟进仓位、改策略。<br />
这笔仓位不算重,风险也低。能动的只有边角料,他从不自诩为主力。<br />
真正推动市场风向的是那群坐在伦敦和纽约办公室、手里掌握着几百亿资金的人。他只是个搭顺风车的,掺一脚、喝点汤。<br />
但他知道自己在哪一步起跳,在别人犹豫之前下注,在别人贪婪之前收手。记住网站不丢失:jile2.com<br />
能不能赢,要看大势。能不能狠,要看人心。<br />
欧氏的周报还没更新,港交所公告倒是准点上传了新一轮销售回顾。<br />
他扫了一眼:成交回落,按揭率反弹,租赁周期拉长。<br />
熟悉的几个项目延期了交付,说明连银行都在犹豫要不要放款。<br />
他没笑,却慢慢抿了一口杯里的红茶。<br />
欧丽华以为还能赌一个周期,但周期已经断了。<br />
他现在只想知道——<br />
什么时候动手,最疼。什么时候下场,最稳。<br />
等大佬们真正开打,他会再添一注。<br />
别的不指望,<br />
只求欧丽华,别到时候撑得不够久。<br />
**********<br />
十一月尾,黎镇华和黎世斌离开香港,南下新加坡。<br />
理由合情合理。<br />
黎世斌在新加坡早就放出风,说是投资了间酒吧,还频频在夜场圈子里造势宣传。为此还拍了宣传照,穿西装、戴表,站在施工现场正中,手插口袋,姿态干净克制,看起来不像玩票,反倒像模像样。<br />
如今酒吧装修接近尾声,作为老板,自然要来看看场子收尾,顺便为年底开张提前踩点。<br />
而黎镇华的出现,则被包装成陪儿子出差的顺路安排。<br />
黎世斌是义安会这一代里最能被拿出来包装的后生。<br />
虽然业务能力向来有限,但长相好、会说话、周围资源不缺。场面上能撑得住,照片上能对得起,身边也总有人乐意为他出头打点。他擅长在不同圈层之间游走,能让人觉得“够用”、也“够看”。<br />
可这次不同。<br />
这次他是带着他老子一起来新加坡。<br />
黎镇华那种人,哪会关心儿子开什么破酒吧。他能动身,只有一个理由:事情大到不能只派儿子出面。<br />
沉时安让人盯住那对父子。<br />
黎父子抵新第四天,沉时安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br />
这对父子每天都会光顾同一家会所,而且时间都还固定。<br />
那间会所在滨海区,不对外公开营业,挂名是私人俱乐部,位置隐蔽,楼面很小,门口没招牌,甚至连进出车道都藏在一条临港小巷后面。<br />
沉时安第一眼就看出,那是做皮肉生意的地方。<br />
不是那种摆得明白、收现金的廉价铺子,而是针对熟客、讲圈子的“高端局”。<br />
沉时安耐心等了几天,终于挑中一个周五晚上出手。
十一月初的一个清晨,沉纪雯照常进了欧氏大楼。<br />
她从八月份就一直在欧氏工作,挂的是“董事长办公室助理实习”的临时身份牌,每天八点半到岗,跟在欧丽华的秘书身边,处理些文件整理、会议纪要和跨部门沟通的琐事。<br />
大部分时间,她只是安静地坐在一旁,看大人们怎么讲话、怎么让话停住、怎么把一句“我们内部再评估一下”说得体面又无懈可击。<br />
但有些东西,是挡不住的。<br />
比如今早刚收到的一份文件,是本月第四次更新的南湾地块评估报告。<br />
她本没资格看,只是秘书离开时让她先把附件按日期归档。文件还没来得及放进柜子,她却先看见了首页的一行数据:“预期回款已展延至明年叁季度。”<br />
她盯着那个日期看了一会儿,心里轻轻收了一下。<br />
这块地原本是短贷桥接的核心项目。上周还在会议里被称作“即将进入回笼高峰”,怎么今天就变成了明年叁季度?<br />
她没说话,继续往下翻。<br />
每一页都很专业、很严谨,措辞漂亮:<br />
“结构调整”“预期优化”“授信稳定”……<br />
但她能看得懂。<br />
哪怕只接触了几个月,她也知道,一份正常的回款计划不会“反复改期”,授信额度也不会“频繁重新评估”。<br />
她看着屏幕,忽然想起几天前母亲对她说的一句话:<br />
“你不用太担心公司的事,现在最重要的是把自己照顾好。”<br />
那时她还信。<br />
但现在,她开始怀疑,不是母亲不知道,而是根本不打算让她知道。<br />
她缓缓合上了文件夹,放进锁柜,动作没有发出一点声响。<br />
站起身时,她朝落地窗那边望了一眼,天色阴沉,街道上车水马龙,所有人都在奔向下一场会议,下一份报表,下一轮谈判。<br />
她安静地站了一会儿,然后转身回到桌边,把今日任务表上的“归档”一栏轻轻划去。<br />
新加坡,清晨五点,天色未亮。<br />
沉时安伏在桌前,盯着屏幕上的模拟仓位图。<br />
他已经连着几晚没睡整觉,白天照常上学,放学回来处理文件、跟进仓位、改策略。<br />
这笔仓位不算重,风险也低。能动的只有边角料,他从不自诩为主力。<br />
真正推动市场风向的是那群坐在伦敦和纽约办公室、手里掌握着几百亿资金的人。他只是个搭顺风车的,掺一脚、喝点汤。<br />
但他知道自己在哪一步起跳,在别人犹豫之前下注,在别人贪婪之前收手。记住网站不丢失:jile2.com<br />
能不能赢,要看大势。能不能狠,要看人心。<br />
欧氏的周报还没更新,港交所公告倒是准点上传了新一轮销售回顾。<br />
他扫了一眼:成交回落,按揭率反弹,租赁周期拉长。<br />
熟悉的几个项目延期了交付,说明连银行都在犹豫要不要放款。<br />
他没笑,却慢慢抿了一口杯里的红茶。<br />
欧丽华以为还能赌一个周期,但周期已经断了。<br />
他现在只想知道——<br />
什么时候动手,最疼。什么时候下场,最稳。<br />
等大佬们真正开打,他会再添一注。<br />
别的不指望,<br />
只求欧丽华,别到时候撑得不够久。<br />
**********<br />
十一月尾,黎镇华和黎世斌离开香港,南下新加坡。<br />
理由合情合理。<br />
黎世斌在新加坡早就放出风,说是投资了间酒吧,还频频在夜场圈子里造势宣传。为此还拍了宣传照,穿西装、戴表,站在施工现场正中,手插口袋,姿态干净克制,看起来不像玩票,反倒像模像样。<br />
如今酒吧装修接近尾声,作为老板,自然要来看看场子收尾,顺便为年底开张提前踩点。<br />
而黎镇华的出现,则被包装成陪儿子出差的顺路安排。<br />
黎世斌是义安会这一代里最能被拿出来包装的后生。<br />
虽然业务能力向来有限,但长相好、会说话、周围资源不缺。场面上能撑得住,照片上能对得起,身边也总有人乐意为他出头打点。他擅长在不同圈层之间游走,能让人觉得“够用”、也“够看”。<br />
可这次不同。<br />
这次他是带着他老子一起来新加坡。<br />
黎镇华那种人,哪会关心儿子开什么破酒吧。他能动身,只有一个理由:事情大到不能只派儿子出面。<br />
沉时安让人盯住那对父子。<br />
黎父子抵新第四天,沉时安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情。<br />
这对父子每天都会光顾同一家会所,而且时间都还固定。<br />
那间会所在滨海区,不对外公开营业,挂名是私人俱乐部,位置隐蔽,楼面很小,门口没招牌,甚至连进出车道都藏在一条临港小巷后面。<br />
沉时安第一眼就看出,那是做皮肉生意的地方。<br />
不是那种摆得明白、收现金的廉价铺子,而是针对熟客、讲圈子的“高端局”。<br />
沉时安耐心等了几天,终于挑中一个周五晚上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