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6章 更换马具为什么如此重要?
<p> 第466章 更换马具为什么如此重要?<br />
御书房内此时的气氛,凝重得好似能拧出水来。<br />
李焕文一脸严肃,双手抱拳。<br />
他朝着龙椅上的朱元璋深深一揖,随后语气肃然地说道:“陛下,如今这马政诸事,关乎着我大明的安稳与兴衰。<br />
可有些风气,着实是该好好整治整治了。<br />
就拿那些犯了错的马夫来说,轻者杖责二十。<br />
也好让他们长长记性,往后不敢再肆意妄为。<br />
重者嘛,那可绝不能姑息迁就!<br />
必须得直接革职查办,发配边疆充军去啊。”<br />
一旁的几位大臣听闻此言,不禁微微变了脸色。<br />
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却没人敢贸然出声。<br />
李焕文却仿若未觉,继续说道:“陛下,咱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纪律,若连这点儿都做不到,那还谈何打胜仗呢?<br />
一旦纪律松散风气坏了,往后这队伍可就没法管咯,还望陛下圣裁呀。”<br />
朱元璋微微皱眉,右手轻轻摩挲着龙椅的扶手。<br />
他思忖片刻后问道:“李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这般惩处,可会引得军中马夫心生不满呐?”<br />
李焕文赶忙又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回道:“陛下多虑了,所谓严师出高徒,严纪方能练强军呐。<br />
只要惩处得当,公正严明。<br />
马夫们自会明白这其中利害,断不会心生怨怼的。”<br />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李焕文的话。<br />
他见状便又接着说道:“再者朝廷应即刻拨出专款来,用于改善运输马匹所用的车辆和马具呀。<br />
陛下您是不知道啊,现有那些木质运马车厢,在这冰天雪地的天气里,那是越发脆弱了。”<br />
说到此处李焕文脸上满是忧色,仿佛那车厢破败的模样,就在眼前一般。<br />
“臣前些日子去驿站巡查,正巧瞧见一辆运马的车。<br />
那车夫小心翼翼赶着车,可这路本就不好走。<br />
刚走了没多远,一个轮子就陷到坑里去了。<br />
那车厢晃得厉害呀,里头的马吓得直嘶鸣,四蹄乱蹬。<br />
若不是车夫和驿站的人及时稳住,战马受伤不说,这一趟运输可就全耽搁了呀。”<br />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深了,“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改进才好呢?”<br />
李焕文赶忙拱手答道:“陛下,臣建议全部改成更为坚固且通风良好的铁木混合结构。<br />
这车厢底部得加厚木板,四壁镶嵌铁板。<br />
如此一来,即便长途颠簸,马匹在里头也能少受些伤。<br />
还有那老旧的马缰绳、马嚼子等马具,也得统统换掉。”<br />
一旁的礼部尚书朱梦炎,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大人,这更换马具为何如此重要?<br />
以往不也这么用着嘛,可莫要小题大做了呀。”<br />
李焕文瞥了一眼朱梦炎,不卑不亢地说道:“朱大人有所不知啊,那马缰绳要是太硬了,勒在马嘴上、脖子上,战马得多难受啊!<br />
时间长了,容易把马给勒伤了。<br />
可要是太软了,又起不到控制战马的作用,所以这材质的选择可重要了。<br />
咱们得尽量减少对马匹的伤害,让战马在运输途中能尽可能保持舒适,保障它们的健康状况啊。<br />
陛下,这可都是火烧眉毛的事儿了。耽搁不得,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呀!”<br />
李焕文一番话说下来,语气坚定得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br />
彰显出他作为兵部官员,对军事后勤保障,那是打心底里重视。<br />
处理起这等紧急事务来,李焕文也是毫不含糊,果断得很呐。<br />
户部尚书范敏在一旁听着两人的争论,那是急得直跺脚,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br />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赶忙插话道:“二位大人呐,先莫争了,先莫争了呀!<br />
不管是查外族的事儿,还是管咱大明这运输喂养的事儿,那可都得耗费不少银钱呐。”<br />
范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抹了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br />
他的脸上满是无奈与焦急,那眉头皱得就跟麻似的。<br />
说话间范敏还不时叹着气,一副苦不堪言的模样。<br />
“陛下啊,如今朝廷财政,本就紧张得像拉紧的弓弦一样,到处都要用钱呐。<br />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br />
这东边儿要修水利,西边儿要赈灾,南边儿的兵营,还等着拨银子换兵器呢。<br />
哪还有多余的银子,去折腾这些事儿呀?<br />
可这战马之事又迫在眉睫,耽搁不得呀,真真是让臣左右为难呐!”<br />
范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揉了揉太阳穴。<br />
那头疼的劲就跟潮水一般,一阵阵朝他袭来,可把这位户部尚书给折腾坏了。<br />
朱元璋看着范敏这般模样,也是面露不忍。<br />
他轻声开口问道:“范爱卿,那依你之见,可有什么两全之策啊?”<br />
范敏赶忙躬身答道:“陛下,依臣看倒不如双管齐下。<br />
一边从开源上想尽办法,另一边在节流上狠下功夫,来解决当下这燃眉之急。”<br />
只见他皱着眉头说道:“在开源方面呐,臣觉着应该即刻将茶马贸易中马匹的收购价格提高两成。<br />
陛下您想啊,那些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是精明着呢。<br />
要是朝廷出价高了,他们自然乐意多送些好马来跟咱们交易呀。<br />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周边少数民族前来交易良马,对于一次性提供二十匹以上优质战马的部落。<br />
除了额外赠送一批我大明的精美茶叶或其他稀缺物资外,还可封其部落首领为我大明的名誉官职,许以一定的贸易特权。<br />
这样一来,他们尝到了甜头,往后肯定会更积极跟咱们做买卖。”<br />
说到这里,范敏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br />
从洪武五年开始担任吏部左侍郎的赵孠坚,一脸好奇问道:“范大人,此计虽然精妙,但你就不怕有人趁机浑水摸鱼,骗取朝廷的赏赐和钱财吗?”<br />
范敏苦笑一声,“这位大人所言极是呀,老夫心里也在犯嘀咕呢。<br />
这价格一提高,难免会引得有些不法商人动起歪心思,用些手段来骗取朝廷的赏赐和钱财。<br />
这隐患就像一颗埋在暗处的种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芽。<br />
到时候要是成了影响战马来源的大问题,那可就糟了呀!”<br />
范敏心里头明白着呢,自己与朱梦炎向来交好。<br />
可如今这财政紧张的情况摆着呢,自己琢磨出来的这些举措,难免会和其他大臣的想法有冲突。<br />
万一后续出了什么岔子,这份交情到底能不能经得住考验,那还真是个未知数。<br />
(本章完)</p>
御书房内此时的气氛,凝重得好似能拧出水来。<br />
李焕文一脸严肃,双手抱拳。<br />
他朝着龙椅上的朱元璋深深一揖,随后语气肃然地说道:“陛下,如今这马政诸事,关乎着我大明的安稳与兴衰。<br />
可有些风气,着实是该好好整治整治了。<br />
就拿那些犯了错的马夫来说,轻者杖责二十。<br />
也好让他们长长记性,往后不敢再肆意妄为。<br />
重者嘛,那可绝不能姑息迁就!<br />
必须得直接革职查办,发配边疆充军去啊。”<br />
一旁的几位大臣听闻此言,不禁微微变了脸色。<br />
他们相互交换着眼神,却没人敢贸然出声。<br />
李焕文却仿若未觉,继续说道:“陛下,咱军中最讲究的就是纪律,若连这点儿都做不到,那还谈何打胜仗呢?<br />
一旦纪律松散风气坏了,往后这队伍可就没法管咯,还望陛下圣裁呀。”<br />
朱元璋微微皱眉,右手轻轻摩挲着龙椅的扶手。<br />
他思忖片刻后问道:“李爱卿所言极是,只是这般惩处,可会引得军中马夫心生不满呐?”<br />
李焕文赶忙又上前一步,言辞恳切地回道:“陛下多虑了,所谓严师出高徒,严纪方能练强军呐。<br />
只要惩处得当,公正严明。<br />
马夫们自会明白这其中利害,断不会心生怨怼的。”<br />
朱元璋微微点头,算是认可了李焕文的话。<br />
他见状便又接着说道:“再者朝廷应即刻拨出专款来,用于改善运输马匹所用的车辆和马具呀。<br />
陛下您是不知道啊,现有那些木质运马车厢,在这冰天雪地的天气里,那是越发脆弱了。”<br />
说到此处李焕文脸上满是忧色,仿佛那车厢破败的模样,就在眼前一般。<br />
“臣前些日子去驿站巡查,正巧瞧见一辆运马的车。<br />
那车夫小心翼翼赶着车,可这路本就不好走。<br />
刚走了没多远,一个轮子就陷到坑里去了。<br />
那车厢晃得厉害呀,里头的马吓得直嘶鸣,四蹄乱蹬。<br />
若不是车夫和驿站的人及时稳住,战马受伤不说,这一趟运输可就全耽搁了呀。”<br />
朱元璋眉头皱得更深了,“那依爱卿之见,该如何改进才好呢?”<br />
李焕文赶忙拱手答道:“陛下,臣建议全部改成更为坚固且通风良好的铁木混合结构。<br />
这车厢底部得加厚木板,四壁镶嵌铁板。<br />
如此一来,即便长途颠簸,马匹在里头也能少受些伤。<br />
还有那老旧的马缰绳、马嚼子等马具,也得统统换掉。”<br />
一旁的礼部尚书朱梦炎,忍不住开口问道:“李大人,这更换马具为何如此重要?<br />
以往不也这么用着嘛,可莫要小题大做了呀。”<br />
李焕文瞥了一眼朱梦炎,不卑不亢地说道:“朱大人有所不知啊,那马缰绳要是太硬了,勒在马嘴上、脖子上,战马得多难受啊!<br />
时间长了,容易把马给勒伤了。<br />
可要是太软了,又起不到控制战马的作用,所以这材质的选择可重要了。<br />
咱们得尽量减少对马匹的伤害,让战马在运输途中能尽可能保持舒适,保障它们的健康状况啊。<br />
陛下,这可都是火烧眉毛的事儿了。耽搁不得,必须马上行动起来呀!”<br />
李焕文一番话说下来,语气坚定得很,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然。<br />
彰显出他作为兵部官员,对军事后勤保障,那是打心底里重视。<br />
处理起这等紧急事务来,李焕文也是毫不含糊,果断得很呐。<br />
户部尚书范敏在一旁听着两人的争论,那是急得直跺脚,就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br />
他实在是忍不住了,赶忙插话道:“二位大人呐,先莫争了,先莫争了呀!<br />
不管是查外族的事儿,还是管咱大明这运输喂养的事儿,那可都得耗费不少银钱呐。”<br />
范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抹了抹额头上豆大的汗珠。<br />
他的脸上满是无奈与焦急,那眉头皱得就跟麻似的。<br />
说话间范敏还不时叹着气,一副苦不堪言的模样。<br />
“陛下啊,如今朝廷财政,本就紧张得像拉紧的弓弦一样,到处都要用钱呐。<br />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br />
这东边儿要修水利,西边儿要赈灾,南边儿的兵营,还等着拨银子换兵器呢。<br />
哪还有多余的银子,去折腾这些事儿呀?<br />
可这战马之事又迫在眉睫,耽搁不得呀,真真是让臣左右为难呐!”<br />
范敏一边说着,一边用手揉了揉太阳穴。<br />
那头疼的劲就跟潮水一般,一阵阵朝他袭来,可把这位户部尚书给折腾坏了。<br />
朱元璋看着范敏这般模样,也是面露不忍。<br />
他轻声开口问道:“范爱卿,那依你之见,可有什么两全之策啊?”<br />
范敏赶忙躬身答道:“陛下,依臣看倒不如双管齐下。<br />
一边从开源上想尽办法,另一边在节流上狠下功夫,来解决当下这燃眉之急。”<br />
只见他皱着眉头说道:“在开源方面呐,臣觉着应该即刻将茶马贸易中马匹的收购价格提高两成。<br />
陛下您想啊,那些周边的少数民族,都是精明着呢。<br />
要是朝廷出价高了,他们自然乐意多送些好马来跟咱们交易呀。<br />
同时为了吸引更多周边少数民族前来交易良马,对于一次性提供二十匹以上优质战马的部落。<br />
除了额外赠送一批我大明的精美茶叶或其他稀缺物资外,还可封其部落首领为我大明的名誉官职,许以一定的贸易特权。<br />
这样一来,他们尝到了甜头,往后肯定会更积极跟咱们做买卖。”<br />
说到这里,范敏顿了一下,脸上露出一丝担忧的神色。<br />
从洪武五年开始担任吏部左侍郎的赵孠坚,一脸好奇问道:“范大人,此计虽然精妙,但你就不怕有人趁机浑水摸鱼,骗取朝廷的赏赐和钱财吗?”<br />
范敏苦笑一声,“这位大人所言极是呀,老夫心里也在犯嘀咕呢。<br />
这价格一提高,难免会引得有些不法商人动起歪心思,用些手段来骗取朝廷的赏赐和钱财。<br />
这隐患就像一颗埋在暗处的种子,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芽。<br />
到时候要是成了影响战马来源的大问题,那可就糟了呀!”<br />
范敏心里头明白着呢,自己与朱梦炎向来交好。<br />
可如今这财政紧张的情况摆着呢,自己琢磨出来的这些举措,难免会和其他大臣的想法有冲突。<br />
万一后续出了什么岔子,这份交情到底能不能经得住考验,那还真是个未知数。<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