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当大任的材料。<br/><br/> 如果说贵妃娘娘的父亲还能老怀安 we_i 的话,皇后娘娘的父亲,帝师老范大人就恨的几乎跳脚了。二皇子的功劳越大,贵妃一脉的势力就越强。就算二皇子要娶男妃,不愿意继承大统又如何?不要说皇宫就是大户人家的内宅,又有谁家没有“病死”过人?二皇子现在说不愿意继承大统,谁知道是不是为了稳住皇帝,借以掌握兵权,或许等兵权抓稳了就又想继承大统了呢?<br/><br/> 再退一步说,就算二皇子真的不愿意继承大统,贵妃一脉不是还有一个四皇子么?那个小子平日里在朝堂上甚少说话,心思看着也不像是在朝政上,在衙门里做事也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但是老范大人就是觉得这个皇子不能小看。<br/><br/> “哎,大皇子如果此时有个亲兄弟,也能有个帮衬啊!”老范大人感慨。皇后也是个没用的,明明按照礼制,皇帝每月初一十五必须要宿在中宫,但是这么些年,皇后竟然只有大皇子一个儿子,以后不要说儿子了,就连公主也没蹦出半个来,也着实没用了些!<br/><br/> “父亲,现在说这些都没用了,再说,兄弟多了也未必是好事,儿子听闻,二皇子跟四皇子因为韶儿那个干叔叔闹矛盾了……”范大人暗示父亲他们可以借此挑拨,让四皇子跟二皇子翻脸,届时大皇子就可以渔翁得利了!<br/><br/> 在京城里各方势力各自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的时候,谁也没留意,一只灰不溜秋的鸽子扑棱扑棱翅膀,飞出了京城……<br/><br/> ☆、第八十七章<br/><br/> 明日的早朝各方势力还会争得不可开交,但今日却没有人发现丝毫异动。屈羽被皇帝赏了一堆珍宝之后,老老实实的在家里看孩子。顾兴戟则在前线与敌人拼命。<br/><br/> 顾兴戟此次将援北军剩余力量全部编入主力部队,带去了前线,从第一次正面交锋开始,朝廷的平叛军就势如破竹,仅仅用了十日的时间就收复了三座失城。<br/><br/> 战报传回京城,皇帝抚掌大笑。京城的危机过去了!京城中的富贵人家将已经打包好准备运走的财物又放回了原来的地方,已经送走的家人也都接了回来。京城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和……纸金迷醉。<br/><br/> 叛军来攻的危机就这么过去了,日子恢复从前。但是这都是表面,底下是怎样的暗 ch_ao 汹涌除了搅浑这一池水的人,旁人是看不出来的。<br/><br/> 皇帝也是“旁人”中的一员,京城被攻陷的危机过去之后,他也不再日日早朝,恢复了之前的懈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至于叛乱还没结束?他不是已经派人平叛了么!<br/><br/> 京城里的人只知道危机过去了,在前线的顾兴戟的心却提了起来!之前与敌人交手的时候,他分明感觉到,依照敌人的实力分明还能再多坚守几日,但是敌人只是象征 xi_ng 地抵抗了一下就抛下了城池逃走了。<br/><br/> 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因为敌人在抵抗的时候是真的很认真的在拼命,但是他们弃城又弃的无比果断。这让顾兴戟无法不把它当做是一个圈套。<br/><br/> 但是敌人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在收复第四座城池的时候,顾兴戟觉得他想明白了。因为他再出发的时候,手里只剩下不足十二万人马。要知道他离开京城的时候是二十万大军,即使战争损耗,也不会超过三万人,剩下的人马都被他安排在了收复的城池里协助守城了。<br/><br/> 原本这些城池都是属于武朝的,距离京都也近,朝廷对它们的控制还是比较强的,虽然叛军入城的时候朝廷派遣的官员死的死逃的逃,但是叛军入城时日尚短,武朝政权的群众基础还在,百姓们还认为自己是武朝的子民。<br/><br/> 这样的情况下,顾兴戟原本象征 xi_ng 留个千八百的兵士守城,等待朝廷新派遣的官员到来,重新开展工作就行。但是,顾兴戟不敢这么做。因为这几座城池在京城以南,称得上是京城的门户,否则敌人也不会攻占它们。<br/><br/> 所以,顾兴戟收复城池之后,就要重新布置防务,拱卫京<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城。所以,这就是敌人的心思?让他分散兵力,然后再逐一攻破?顾兴戟越想就越觉得没错,敌人这算的上是阳谋了,但是他却不得不按照敌人的想法来办,不然若有其他敌人从此经过简直是一路畅通,京城就像是离了母鸡的鸡子,被人捏碎是易如反掌的。<br/><br/> 好在,顾兴戟在这几座城池里已经布置了三道防线,接下来无论如何他都不会在分散兵力了!<br/><br/> 顾兴戟重整旗鼓,准备跟敌人好好较量一番的时候,恢复了平静的京城里发生了一件大事,让老百姓们的茶余饭后有填了新的谈资,那便是——大皇子要跟皇子妃和离!<br/><br/> 和离在平民百姓家都不多见,更何况是皇家!估计大皇子会是武朝建国以来第一个皇室中人!百姓们纷纷猜测大皇子要和离的原因。他们是见不着大皇子啦,但是据某人的七大姑的八大姨的外甥的侄子的隔壁邻居的媳妇的表哥听说,大皇子和皇子妃虽然不甚恩爱,但是相敬如宾,小日子过得还不错,年后刚刚添了个小皇孙。<br/><br/> 自古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盲婚哑嫁,小两口乍然一起过日子不恩爱也不算是什么稀奇事,不是说了相敬如宾么,多少人家都是这么过得,况且儿子都有了,犯不着和离啊!而且之前一点征兆也没有!<br/><br/> 这件事说起来确实一点征兆也没有。那天是皇帝偶然想起来要上朝,然后就上朝了。皇帝身边的太监喊完:“有事早奏,无事退朝”的时候朝堂上安静了一会儿。<br/><br/> 然后,大皇子突然出列,他甚至连奏章都没有写,直接禀奏,“启奏父皇,儿臣,儿臣要与皇子妃和离!”<br/><br/> 皇帝虽然高坐在台上,但也清楚的听到了臣子们的抽气声。这在御前其实是可以治一个失仪之罪的,但是皇帝并没有这么做,因为他自己在听到之后也抽了一口气。他这些儿子都怎么了?<br/><br/> 先前有一个在朝堂上请旨要跟一个男人成亲,现在又来一个在朝堂上说要和离的!“你知道你在说什么么?现在归列,朕可以当做没听到!”<br/><br/> 谁知一向听话的大皇子这次异常倔强,咬紧了牙关就是不松口,“恳请父皇允许儿臣与皇子妃和离!”<br/><br/> “胡闹!”皇帝大喝一声,“朕就是太纵容你们了,让你们觉得什么都能干,什么也都敢干!”<br/><br/> 大皇子磕了个头,“儿臣恳求父皇!”<br/><br/> “殿下,小女可是做错了什么,惹恼了殿下?微臣先代小女跟殿下赔罪,等回了府再让小女给殿下磕头认错!”大皇子的老丈人,皇子妃的父亲站不住了,出列跪在大皇子的身后赔罪。他刚刚被大皇子的言论弄懵了,他自问自从女儿跟大皇子成亲以来辅佐大皇子一直不遗余力,女儿也给大皇子添了个大胖小子,大皇子怎么会突然要跟女儿和离?而且还在朝堂上提出来,这样女儿真的和离之后要怎么再找个好人家?<br/><br/> 老大人的话提醒了皇帝,“好了,小夫妻两个床头吵架床尾和,有什么事回去跟皇子妃好好分说明白就是!”<br/><br/> “父皇,儿臣想要和离,错不在婉言!”婉言就是皇子妃的闺名。<br/><br/> “那是为什么?你倒是给朕一个理由!”皇帝快气晕了。先前一个老二要娶男妃也就罢了<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