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第790章 李药王研制新神药<br />
“药王爷,蕲春伯,东壁公,你怎么有空上这里来了?”舒友良脸色涨红,激动地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头衔,弯着腰、探着头、腆着脸,连连拱手。<br />
那人闻声转过头来,正是李时珍。<br />
穿着一身湖绸直缀,戴着一顶四方平定巾,笑呵呵地拱手道:“舒爷,我也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你。<br />
我准备去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找他们有事。<br />
你怎么有闲心来这里闲逛?”<br />
舒友良指了指身后的马塞洛等人,“这些葡萄牙使节,仰慕我大明文化,带他们到处参观一下,让他们也沐浴下我华夏文明,感受下我大明鼎盛的人文风华。”<br />
李时珍哈哈大笑,“舒爷在鸿胪寺兼起差来了。”<br />
舒友良嘿嘿一笑,轻声道:“赚些外快,贴补家用。再说了,我就喜欢看他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br />
李时珍笑得更开心,聊了几句,很遗憾地说道:“舒爷,在下还有要事,不能跟你再聊了,有空我们再聊。”<br />
“东壁公,你忙。<br />
你是咱们大明的活菩萨啊,耽误你制药,就是耽误拯救天下苍生,得造多大的孽。你忙,我不耽误你正事。”<br />
“好,舒爷,我们再会。”<br />
“再会。”<br />
李时珍远去,看着他的背影,围上来的马塞洛等人好奇地问道。<br />
“这位是?”<br />
“太医院左院正,万历大学医药学院副院正,宪议大夫、蕲春伯,人称药王爷的李时珍李东壁。”<br />
“蕲春伯?舒爷,听你的说法,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和药师,怎么还被封爵了?”<br />
“他研制出.几款神药,救万千黎民于水火中,利国利民,功绩卓绝,故而封爵,世袭罔替。”<br />
“救人性命的神药。舒爷,他研制出什么神药?”<br />
“反正就是救命的神药,至于是什么神药,我也不知道,也不懂,只知道救了数以十万计的军民性命。大家都叫他药王爷,现世神仙。”<br />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br />
舒爷又在跟我们打马虎眼。<br />
不过既然是能救命的神药,还是能救数十万人性命的神药,肯定非常保密,说不定舒爷也真不知道。<br />
他只是手眼通天,到处认识人,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知道很多机密的人。<br />
“舒爷,我们能跟着去看看吗?”<br />
马塞洛小心地问道。<br />
呵呵,想什么美事呢!<br />
舒友良嘿嘿一笑,“这西湖大学园区,还是有几处地方属于保密单位,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各研究院所,其次就是燕山理工大学某些院系,连我都只能在门口看看。”<br />
该死的保密条例!<br />
马塞洛和莱昂心里愤愤地骂道。<br />
“舒爷,我们葡萄牙人可以派人来这里留学吗?”<br />
马塞洛不死心地问道。<br />
“这事不要问我,过些日子你们跟鸿胪寺堂官谈判,问问他们。估计他们也没法做主,估计得报到内阁,说不定还得往上报,进资政局御前讨论,才能定夺。”<br />
舒友良挥了挥手,“我们少去管那些有的没的,先把眼前的看完再说。诸位,走吧。”<br />
索芙尼亚马上越众跟了上去,叽叽喳喳问个不停。<br />
马塞洛长叹一声,跟着莱昂一起跟上。<br />
李时珍带着两位随从,急匆匆来到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见到一位教授直接问道。<br />
“程老道呢?”<br />
程老道,名程采华,字南篱,号飞廉道人,以前是崇玄观的一名道士,十岁就跟着师傅学炼丹,学了二十多年,炼丹技术青出蓝而胜于蓝。<br />
后来大明缺化学人才,从各道观里抽调炼丹道士入化学所。程采华脱颖而出,化学知识掌握的最快,各种化学试验做起来得心应手。<br />
高纯度硫酸和硝酸就是他改进工艺,得以工业化生产。<br />
于是他很快就成为钦天监化学所所正、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教授。<br />
除此之外,程采华研制更多的是各种染料和催化试剂,其中催化试剂在制药研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br />
“蕲春伯,程所正今日在化学所。”<br />
“好。”<br />
李时珍也不废话,转身就走,直奔西湖东码头,在那里坐上一艘船,直奔北码头。<br />
在北码头上岸,走了十分钟,连进三道戒备森严的大门,进到了神秘的院所区。<br />
这里有钦天监的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研究所,太府寺精密机械、光学、纺织印染三大研究所,以及太医院的药物研究所,聚集了钦天监、太府寺精干太史、太衡和灵台郎、典衡郎。<br />
而这些高级研究员和研究员,又多半兼任各大学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br />
京师另一处神秘的院所区在西湖以西的西山地区。<br />
那里有太仆寺的兵器研究所和火药研究所,少府监的机械研究院、船舶研究院、动力研究院、矿产和冶炼研究所以及最神秘的第六研究局。<br />
李时珍匆匆转进化学所,找到了程采华。<br />
“程老道,想不到你在这里,早知道老夫就直接来研究所了,还跑去理工大学找你,浪费时间。”<br />
“蕲春伯,你有事?”<br />
“你说呢?答应我们的中和溶剂,拖了这么久,该给我们了。”<br />
“中和溶剂?”程采华愣了一下,不明就里。<br />
李时珍急了,“上回钦天监协调沟通会议里,你说化学所在研制新产品时,得了好几种新化学合剂。<br />
当时老夫就跟你说,药物研究所新药需要各种新化学合剂做试验,你答应给我们送几份过来,一直没等到,老夫只好上门了。”<br />
程采华一拍额头,“啊呀,我这脑袋,忘得一干净。<br />
蕲春伯,请跟学生来。”<br />
两人七转八拐,进到一处宽敞的院子里,这里弥漫着一股怪异刺鼻的味道。<br />
“蕲春伯,口罩。”程采华递过去一条口罩。<br />
里外是几层纱,里面均匀地分布着一层脱脂。<br />
戴上后,刺鼻的味道就减弱了许多,几乎闻不到。<br />
“你们太医院发明的这个口罩,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br />
“呵呵,我们防疫研究所一直都是在跟微生物打交道,那玩意不比你们这些化学品安全。肉眼难见,极其难防。为了安全,我们就发明这个口罩,都是为了保命。<br />
什么帮了你们大忙,你们不也帮了我们大忙吗。”“嘿嘿,蕲春伯说得对,大家互相帮忙,协同作战。这边请。蕲春伯,我们新近得到的化学试剂,第一种是盐酸,是我们在制作纯碱试验过程中得到的。<br />
第二种是丁醇,是我们在对乙醇酒精进行再研究时得出的合剂.<br />
盐酸是强酸,很厉害的,堪比硫酸和硝酸,你们千万要小心。<br />
丁醇毒性暂时不明,送了部分给你们医学研究所做毒性试验去了,暂时还没有结果,反正要小心就是,避免皮肤接触。”<br />
“好,记住了。程老道,刚才你说你们纯碱快要搞出来了?”<br />
“已经有了小批量纯碱出来,纯度还可以。就是工艺非常复杂,成本过高,现在我们正在继续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以便工业化生产。”<br />
“好家伙,纯碱出来了。加上你刚才说的盐酸,皇上此前在科学研制闭门会上说的,你们化学基础三酸一碱,已经凑齐了。”<br />
“呵呵,是啊,可算是凑齐了,太不容易了。走到这一步,足足走了十年。”<br />
“皇上说的这三酸一碱,真的那么管用?”<br />
“其它方面管用不管用暂时不好说,太仆寺那边的火药研究所是欢呼雀跃,他们要想的无烟火药,以及底火都有希望了。<br />
冶炼所和纺织印染所一天来三回,天天盯着我那点盐酸和纯碱对了,蕲春伯,你主持开发的新神药有眉目了吗?”<br />
“我们研制新药是怎么回事,你帮着协助了几回,也都知道。跟酿酒一样,培养基和酵母菌种是关键.<br />
这次我们采集了天南地北一百七十八个地方的菌种,就连欧罗巴、印度、阿拉伯、坤洲和艮巽洲,都派人采集来了发酵菌种。<br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br />
老夫估摸着,全天下常有的菌种都采集的差不多了,培养出来的菌种也齐了,现在卡就卡在提纯工艺上。所以老夫今日火急火燎地找你来了。”<br />
来到院子偏房,走进去就是一个楼梯,直下地下室。<br />
进到深入地面十几米的地下室,再过两道门,里面是一排排架子,摆着无数的玻璃瓶,以及陶瓷罐。<br />
“小陈,拿两瓶盐酸,四瓶丁醇,五百毫升的那种。”<br />
“是。”<br />
六个玻璃瓶摆在桌面上,程采华指着一份文档说道:“蕲春伯,请在这里签字,总共三份,你自己带一份回去入库。我们这里得留两份。<br />
“好。”李时珍欣然签下自己的名字,叫随从把六罐玻璃瓶放好在专用的木盒子里,每个瓶子放在一个木格里,稳稳当当。<br />
“蕲春伯,坐会儿喝杯茶。”<br />
“老道,你的好意谢过了。你们化学所的茶,没人敢喝啊。”<br />
“哈哈,蕲春伯,你们制药所的茶,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br />
“老道,谢过了,老夫还要赶着回去,用你给的新合剂做试验。”<br />
“好。”程采华笑了,他也是搞科研的,知道科研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那种火急火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br />
“蕲春伯,不送了。”<br />
“送什么,都在一个大院子里,二三十分钟的路。”<br />
回到制药研究所,李时珍先换上一身白袍,戴上帽子,穿上牛筋底乳胶半桶鞋,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带着一行人来到后院的试验中心。<br />
试验中心很大,六层楼高,重要的实验室都在一楼。<br />
李时珍带着人走到一零六号房,经过两道门,进到一处走廊里,隔着从底到顶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空旷的房间里,全是一排排的架子,上面全是一个个玻璃器皿。<br />
房间屋顶是玻璃的,仿佛一扇巨大的平面窗。玻璃屋顶下方是可拉拽的窗帘,分三层。<br />
现在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全靠周围半开的玻璃窗户透进来光,有些昏暗。<br />
李时珍在石灰水里洗过手,泡过鞋底,这才走进里面的屋子里。<br />
里面温度适宜,周围安装的水管,时不时会喷出水雾,增加空气湿度。<br />
李时珍戴着老镜,凑在玻璃器皿上观看着。这些器皿里放着玉米浆,现在上面都结了厚厚一层绿色的菌毛。<br />
“累成、宜安,准备的如何?”李时珍看了一会,叫着两位助手兼学生的名字。<br />
李硕,字累成,万历大学医药学院制药专业第一期毕业生。<br />
刘临福,字宜安,制药世家出身,后到医药学院进修。<br />
“老师,我们把甲六十一号菌和甲三十五号菌搅拌,总共得到了五百六十五克含菌液,先用醋酸和石灰水,进行初步提纯,再用丝绸和炭粉过滤膜五次过滤.”<br />
按照化学所的说法,醋酸是弱酸性,石灰水是弱碱性,用它俩可以把菌液里溶于酸和溶于碱的杂质提炼出来。<br />
此前的试验证明,能起杀菌作用的菌液精华,似乎不溶于弱酸和弱碱,所以如何提纯成了大问题。<br />
“嗯,甲六十一号菌,和甲三十五号菌,是产菌量最多的两种菌种,此前的试验效果也非常明显。<br />
今天老夫从化学所里要来了两种合剂,全部试一试,看能不能把提纯这个大难关闯过去。”<br />
“是。”<br />
“那两瓶是盐酸,强酸之一,非常危险。你们要特别当心。那四瓶是丁醇,毒性不明,也要小心。”<br />
“学生们记住了。”<br />
盐酸是强酸,能提纯菌液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是试一试,验证它确实不行。<br />
大家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丁醇上。<br />
盐酸倒出一百毫升,丁醇倒出两百毫升,分别倒入一百毫和两百毫升过滤后的初步提纯菌液。<br />
充分融合后,静待了半天,盐酸还是盐酸,丁醇溶液器皿底部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br />
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br />
众人面面相觑,交换着喜悦,激动万分。<br />
两位研究员戴着乳胶手套动手,把丁醇溶液用丝绸包活性炭的过滤膜过滤,得出二十多克晶状白色粉末。<br />
小心翼翼地拿着这些白色粉末,大家来到另外一间实验室,这里有好几台高精度显微镜。<br />
一位研究员拿出一块玻璃薄片,用玻璃乳胶吸管从一个玻璃器皿里吸出一滴溶液,滴在薄片上。<br />
溶液里全是从伤口里提取的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用培养液培养着。<br />
如此操作,做成十个薄片放好。<br />
用精密天平称出零点五、一克、一点五克、两克等十种不同分量的粉末,加入十毫升的百分之零点九的生理盐水。。<br />
再把这些融合好的粉末盐水合剂,各吸一滴,滴入到那十个玻璃薄片里。<br />
等了一个小时,两位研究员把薄片分别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起效果来。<br />
李时珍等人站在旁边,屏住呼吸等待结果。<br />
室内十分安静,众人极力控制的呼吸声,居然都清晰可听。<br />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观察的两位研究员一直在埋头观察,没有什么反应。<br />
还是没有效果?<br />
众人的心,忐忑不安。<br />
(本章完)</p>
“药王爷,蕲春伯,东壁公,你怎么有空上这里来了?”舒友良脸色涨红,激动地一口气说了好几个头衔,弯着腰、探着头、腆着脸,连连拱手。<br />
那人闻声转过头来,正是李时珍。<br />
穿着一身湖绸直缀,戴着一顶四方平定巾,笑呵呵地拱手道:“舒爷,我也想不到在这里遇到你。<br />
我准备去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找他们有事。<br />
你怎么有闲心来这里闲逛?”<br />
舒友良指了指身后的马塞洛等人,“这些葡萄牙使节,仰慕我大明文化,带他们到处参观一下,让他们也沐浴下我华夏文明,感受下我大明鼎盛的人文风华。”<br />
李时珍哈哈大笑,“舒爷在鸿胪寺兼起差来了。”<br />
舒友良嘿嘿一笑,轻声道:“赚些外快,贴补家用。再说了,我就喜欢看他们那副没见过世面的样子。”<br />
李时珍笑得更开心,聊了几句,很遗憾地说道:“舒爷,在下还有要事,不能跟你再聊了,有空我们再聊。”<br />
“东壁公,你忙。<br />
你是咱们大明的活菩萨啊,耽误你制药,就是耽误拯救天下苍生,得造多大的孽。你忙,我不耽误你正事。”<br />
“好,舒爷,我们再会。”<br />
“再会。”<br />
李时珍远去,看着他的背影,围上来的马塞洛等人好奇地问道。<br />
“这位是?”<br />
“太医院左院正,万历大学医药学院副院正,宪议大夫、蕲春伯,人称药王爷的李时珍李东壁。”<br />
“蕲春伯?舒爷,听你的说法,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和药师,怎么还被封爵了?”<br />
“他研制出.几款神药,救万千黎民于水火中,利国利民,功绩卓绝,故而封爵,世袭罔替。”<br />
“救人性命的神药。舒爷,他研制出什么神药?”<br />
“反正就是救命的神药,至于是什么神药,我也不知道,也不懂,只知道救了数以十万计的军民性命。大家都叫他药王爷,现世神仙。”<br />
马塞洛和莱昂对视一眼。<br />
舒爷又在跟我们打马虎眼。<br />
不过既然是能救命的神药,还是能救数十万人性命的神药,肯定非常保密,说不定舒爷也真不知道。<br />
他只是手眼通天,到处认识人,并不是什么位高权重,知道很多机密的人。<br />
“舒爷,我们能跟着去看看吗?”<br />
马塞洛小心地问道。<br />
呵呵,想什么美事呢!<br />
舒友良嘿嘿一笑,“这西湖大学园区,还是有几处地方属于保密单位,其中最要紧的就是各研究院所,其次就是燕山理工大学某些院系,连我都只能在门口看看。”<br />
该死的保密条例!<br />
马塞洛和莱昂心里愤愤地骂道。<br />
“舒爷,我们葡萄牙人可以派人来这里留学吗?”<br />
马塞洛不死心地问道。<br />
“这事不要问我,过些日子你们跟鸿胪寺堂官谈判,问问他们。估计他们也没法做主,估计得报到内阁,说不定还得往上报,进资政局御前讨论,才能定夺。”<br />
舒友良挥了挥手,“我们少去管那些有的没的,先把眼前的看完再说。诸位,走吧。”<br />
索芙尼亚马上越众跟了上去,叽叽喳喳问个不停。<br />
马塞洛长叹一声,跟着莱昂一起跟上。<br />
李时珍带着两位随从,急匆匆来到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见到一位教授直接问道。<br />
“程老道呢?”<br />
程老道,名程采华,字南篱,号飞廉道人,以前是崇玄观的一名道士,十岁就跟着师傅学炼丹,学了二十多年,炼丹技术青出蓝而胜于蓝。<br />
后来大明缺化学人才,从各道观里抽调炼丹道士入化学所。程采华脱颖而出,化学知识掌握的最快,各种化学试验做起来得心应手。<br />
高纯度硫酸和硝酸就是他改进工艺,得以工业化生产。<br />
于是他很快就成为钦天监化学所所正、燕山理工大学化学院教授。<br />
除此之外,程采华研制更多的是各种染料和催化试剂,其中催化试剂在制药研发中的作用非常重要。<br />
“蕲春伯,程所正今日在化学所。”<br />
“好。”<br />
李时珍也不废话,转身就走,直奔西湖东码头,在那里坐上一艘船,直奔北码头。<br />
在北码头上岸,走了十分钟,连进三道戒备森严的大门,进到了神秘的院所区。<br />
这里有钦天监的数学、物理、化学三大研究所,太府寺精密机械、光学、纺织印染三大研究所,以及太医院的药物研究所,聚集了钦天监、太府寺精干太史、太衡和灵台郎、典衡郎。<br />
而这些高级研究员和研究员,又多半兼任各大学院校的教授和副教授。<br />
京师另一处神秘的院所区在西湖以西的西山地区。<br />
那里有太仆寺的兵器研究所和火药研究所,少府监的机械研究院、船舶研究院、动力研究院、矿产和冶炼研究所以及最神秘的第六研究局。<br />
李时珍匆匆转进化学所,找到了程采华。<br />
“程老道,想不到你在这里,早知道老夫就直接来研究所了,还跑去理工大学找你,浪费时间。”<br />
“蕲春伯,你有事?”<br />
“你说呢?答应我们的中和溶剂,拖了这么久,该给我们了。”<br />
“中和溶剂?”程采华愣了一下,不明就里。<br />
李时珍急了,“上回钦天监协调沟通会议里,你说化学所在研制新产品时,得了好几种新化学合剂。<br />
当时老夫就跟你说,药物研究所新药需要各种新化学合剂做试验,你答应给我们送几份过来,一直没等到,老夫只好上门了。”<br />
程采华一拍额头,“啊呀,我这脑袋,忘得一干净。<br />
蕲春伯,请跟学生来。”<br />
两人七转八拐,进到一处宽敞的院子里,这里弥漫着一股怪异刺鼻的味道。<br />
“蕲春伯,口罩。”程采华递过去一条口罩。<br />
里外是几层纱,里面均匀地分布着一层脱脂。<br />
戴上后,刺鼻的味道就减弱了许多,几乎闻不到。<br />
“你们太医院发明的这个口罩,真是帮了我们大忙了。”<br />
“呵呵,我们防疫研究所一直都是在跟微生物打交道,那玩意不比你们这些化学品安全。肉眼难见,极其难防。为了安全,我们就发明这个口罩,都是为了保命。<br />
什么帮了你们大忙,你们不也帮了我们大忙吗。”“嘿嘿,蕲春伯说得对,大家互相帮忙,协同作战。这边请。蕲春伯,我们新近得到的化学试剂,第一种是盐酸,是我们在制作纯碱试验过程中得到的。<br />
第二种是丁醇,是我们在对乙醇酒精进行再研究时得出的合剂.<br />
盐酸是强酸,很厉害的,堪比硫酸和硝酸,你们千万要小心。<br />
丁醇毒性暂时不明,送了部分给你们医学研究所做毒性试验去了,暂时还没有结果,反正要小心就是,避免皮肤接触。”<br />
“好,记住了。程老道,刚才你说你们纯碱快要搞出来了?”<br />
“已经有了小批量纯碱出来,纯度还可以。就是工艺非常复杂,成本过高,现在我们正在继续简化工艺,降低成本,以便工业化生产。”<br />
“好家伙,纯碱出来了。加上你刚才说的盐酸,皇上此前在科学研制闭门会上说的,你们化学基础三酸一碱,已经凑齐了。”<br />
“呵呵,是啊,可算是凑齐了,太不容易了。走到这一步,足足走了十年。”<br />
“皇上说的这三酸一碱,真的那么管用?”<br />
“其它方面管用不管用暂时不好说,太仆寺那边的火药研究所是欢呼雀跃,他们要想的无烟火药,以及底火都有希望了。<br />
冶炼所和纺织印染所一天来三回,天天盯着我那点盐酸和纯碱对了,蕲春伯,你主持开发的新神药有眉目了吗?”<br />
“我们研制新药是怎么回事,你帮着协助了几回,也都知道。跟酿酒一样,培养基和酵母菌种是关键.<br />
这次我们采集了天南地北一百七十八个地方的菌种,就连欧罗巴、印度、阿拉伯、坤洲和艮巽洲,都派人采集来了发酵菌种。<br />
最⊥新⊥小⊥说⊥在⊥六⊥9⊥⊥书⊥⊥吧⊥⊥首⊥发!<br />
老夫估摸着,全天下常有的菌种都采集的差不多了,培养出来的菌种也齐了,现在卡就卡在提纯工艺上。所以老夫今日火急火燎地找你来了。”<br />
来到院子偏房,走进去就是一个楼梯,直下地下室。<br />
进到深入地面十几米的地下室,再过两道门,里面是一排排架子,摆着无数的玻璃瓶,以及陶瓷罐。<br />
“小陈,拿两瓶盐酸,四瓶丁醇,五百毫升的那种。”<br />
“是。”<br />
六个玻璃瓶摆在桌面上,程采华指着一份文档说道:“蕲春伯,请在这里签字,总共三份,你自己带一份回去入库。我们这里得留两份。<br />
“好。”李时珍欣然签下自己的名字,叫随从把六罐玻璃瓶放好在专用的木盒子里,每个瓶子放在一个木格里,稳稳当当。<br />
“蕲春伯,坐会儿喝杯茶。”<br />
“老道,你的好意谢过了。你们化学所的茶,没人敢喝啊。”<br />
“哈哈,蕲春伯,你们制药所的茶,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br />
“老道,谢过了,老夫还要赶着回去,用你给的新合剂做试验。”<br />
“好。”程采华笑了,他也是搞科研的,知道科研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刻,那种火急火燎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br />
“蕲春伯,不送了。”<br />
“送什么,都在一个大院子里,二三十分钟的路。”<br />
回到制药研究所,李时珍先换上一身白袍,戴上帽子,穿上牛筋底乳胶半桶鞋,再戴上乳胶手套和口罩,带着一行人来到后院的试验中心。<br />
试验中心很大,六层楼高,重要的实验室都在一楼。<br />
李时珍带着人走到一零六号房,经过两道门,进到一处走廊里,隔着从底到顶的玻璃窗,看到里面空旷的房间里,全是一排排的架子,上面全是一个个玻璃器皿。<br />
房间屋顶是玻璃的,仿佛一扇巨大的平面窗。玻璃屋顶下方是可拉拽的窗帘,分三层。<br />
现在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全靠周围半开的玻璃窗户透进来光,有些昏暗。<br />
李时珍在石灰水里洗过手,泡过鞋底,这才走进里面的屋子里。<br />
里面温度适宜,周围安装的水管,时不时会喷出水雾,增加空气湿度。<br />
李时珍戴着老镜,凑在玻璃器皿上观看着。这些器皿里放着玉米浆,现在上面都结了厚厚一层绿色的菌毛。<br />
“累成、宜安,准备的如何?”李时珍看了一会,叫着两位助手兼学生的名字。<br />
李硕,字累成,万历大学医药学院制药专业第一期毕业生。<br />
刘临福,字宜安,制药世家出身,后到医药学院进修。<br />
“老师,我们把甲六十一号菌和甲三十五号菌搅拌,总共得到了五百六十五克含菌液,先用醋酸和石灰水,进行初步提纯,再用丝绸和炭粉过滤膜五次过滤.”<br />
按照化学所的说法,醋酸是弱酸性,石灰水是弱碱性,用它俩可以把菌液里溶于酸和溶于碱的杂质提炼出来。<br />
此前的试验证明,能起杀菌作用的菌液精华,似乎不溶于弱酸和弱碱,所以如何提纯成了大问题。<br />
“嗯,甲六十一号菌,和甲三十五号菌,是产菌量最多的两种菌种,此前的试验效果也非常明显。<br />
今天老夫从化学所里要来了两种合剂,全部试一试,看能不能把提纯这个大难关闯过去。”<br />
“是。”<br />
“那两瓶是盐酸,强酸之一,非常危险。你们要特别当心。那四瓶是丁醇,毒性不明,也要小心。”<br />
“学生们记住了。”<br />
盐酸是强酸,能提纯菌液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只是试一试,验证它确实不行。<br />
大家更多的希望寄托在丁醇上。<br />
盐酸倒出一百毫升,丁醇倒出两百毫升,分别倒入一百毫和两百毫升过滤后的初步提纯菌液。<br />
充分融合后,静待了半天,盐酸还是盐酸,丁醇溶液器皿底部出现了大量的白色粉末。<br />
这是前所未有的情况。<br />
众人面面相觑,交换着喜悦,激动万分。<br />
两位研究员戴着乳胶手套动手,把丁醇溶液用丝绸包活性炭的过滤膜过滤,得出二十多克晶状白色粉末。<br />
小心翼翼地拿着这些白色粉末,大家来到另外一间实验室,这里有好几台高精度显微镜。<br />
一位研究员拿出一块玻璃薄片,用玻璃乳胶吸管从一个玻璃器皿里吸出一滴溶液,滴在薄片上。<br />
溶液里全是从伤口里提取的金黄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用培养液培养着。<br />
如此操作,做成十个薄片放好。<br />
用精密天平称出零点五、一克、一点五克、两克等十种不同分量的粉末,加入十毫升的百分之零点九的生理盐水。。<br />
再把这些融合好的粉末盐水合剂,各吸一滴,滴入到那十个玻璃薄片里。<br />
等了一个小时,两位研究员把薄片分别放入显微镜下,观察起效果来。<br />
李时珍等人站在旁边,屏住呼吸等待结果。<br />
室内十分安静,众人极力控制的呼吸声,居然都清晰可听。<br />
时间在一分一秒的过去,可观察的两位研究员一直在埋头观察,没有什么反应。<br />
还是没有效果?<br />
众人的心,忐忑不安。<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