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那查便是。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总该都能满意了。”李踪笑着道。<br/><br/> “这……”万万没想到李踪会让他们查,王且皱眉,委婉地劝道:“坊间流言不过是有人暗中煽风点火,若当真往下查,恐怕会有人趁机造谣生事。先帝名誉事关国本……”<br/><br/> 说到底还是先帝手上不干净,真要往下查,就是弑兄夺位的皇室丑闻,谁也没那个胆子敢翻先帝的旧账。<br/><br/> 先帝得位不正,那皇帝屁股底下这把龙椅,岂不是也名不正言不顺?<br/><br/> 然而李踪召他们来,却不是为了与他们商量,他神色冷淡了些,将两卷写好的手谕扔给他们:“让你们查就查,用不着瞻前顾后。这是赐你们的免死金牌,只要持着这道手令,后头无论查出什么,朕都不会治你们的罪。”<br/><br/> 两人捧着手谕,面露苦涩。却也不敢再劝谏,只能道:“臣领旨。”<br/><br/> 说完正事,李踪挥挥手,将人打发出了宫。<br/><br/> 他自己则出了政事堂,脚步一转便往东宫的方向行去。崔僖打着伞跟在他身侧,询问道:“可要唤轿撵来?”<br/><br/> “不必。”李踪这会儿又不太想说话了,抬了抬手示意他安静,便往东宫行去。<br/><br/> 后宫空置,这东宫自然也空着。<br/><br/> 李踪游走其中,扫过熟悉的亭台楼阁,神色怔忪。<br/><br/> 他脚步不停,走到最偏僻的一处偏殿,说:“朕以前就住在这里,那时候朕最怕冬天,因为那些宫人会偷偷克扣炭火,屋里的炭不够,烧不到半夜就灭了,冷的人睡不着。”<br/><br/> 似乎感觉到了冷,他摸了摸胳膊,又笑起来:“不过后来朕被立了太子,就搬到了主殿去。再没被冻醒过。”<br/><br/> 身后崔僖静默无言,而李踪似乎也不需要他回应,只自顾自地又往外走。<br/><br/> 走到书房前,推门进去,看着熟悉的陈列,又摸了摸那红木书案边角上的划痕,轻声道:“这是朕幼时刻的。朕自幼并不聪慧,又顽劣好动。一篇文章总要被打个几次手心才能记住。有时候被打疼了和韩蝉闹别扭,就偷来他的戒尺,在书案上胡乱刻画。”<br/><br/> 但转头看见韩蝉,又会心虚地翻开书开始背文章。因为心里知道,只有韩蝉还愿意认真教导他关心他。<br/><br/> 他从来不是顶顶聪慧的人,但为了不让韩蝉失望,努力去做到最好。<br/><br/> 然而直到最近他才发现,他所做努力去做的,从来不是韩蝉想要的。<br/><br/> “时间过得可真快……”他低低叹息,转眼间便物是人非。<br/><br/> “崔僖,你跟着朕多久了?”李踪又问。<br/><br/> “七年了。”崔僖敛眸,并没有思索太久。<br/><br/> “当时朕见到你时,你瞧着跟个瘦猴似的,你知道当时朕为什么点了你伺候么?”<br/><br/> “臣不知。”<br/><br/> 李踪似是笑了一声,叹道,“因为你跟朕很像。”<br/><br/> 一样的备受欺辱,却心有不甘。<br/><br/> 所以他点了崔僖做他的贴身内侍,后来他被立了太子。做了皇帝。而崔僖也成了掌管内侍省与神策军的常侍。<br/><br/> “陛下说笑了。”崔僖躬下身子,把自己放得极低:“臣是微末萤火,怎敢与日月相提并论。”<br/><br/> “不过你有一点比朕强得多。”李踪对他的话恍然未闻,继续道:“你这人待谁都无情,无情,便也就没了弱点。”他似羡慕一般说:“这样很好。”<br/><br/> 崔僖抬眸,发现他并未看自己,倒像是随口感慨。<br/><br/> 又或许是由他,联想到了自己。<br/><br/> 他躬着身,没有接话。<br/><br/> 李踪在书房中静静站着,似出了一会儿神,便转身往外走,意兴阑珊地说:“回吧。”<br/><br/> 走了几步,又似嫌崔僖跟着碍眼,自己拿过伞离开,让崔僖留在了原地。<br/><br/> 崔僖恭敬地等着人走远,才迈开了步子。<br/><br/> 脑中盘桓着方才皇帝那番意味不明的话,他嘴角往下撇了撇,<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心想皇帝看来也不全是被蒙在鼓里任由摆弄。<br/><br/> 就不知道这一局,皇帝与韩蝉,是谁胜。<br/><br/> 亦或者两败俱伤,满盘皆输。<br/><br/> ***<br/><br/> 嘉奖的旨意在下旬时送到了渭州。<br/><br/> 果然如李凤歧所料,只有一道口头嘉奖,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奖赏,李凤歧接了旨,等宣旨的内侍前脚一走,后脚就扔到了一边去。<br/><br/> 朱烈骂骂咧咧。骂皇帝的话不重样。<br/><br/> 也忒抠门。<br/><br/> 连个装点门面的样子奖赏都没有。<br/><br/> “王爷立下如此战功,皇帝却只有敷衍的嘉奖,实在是欺人太甚!”杨不韪亦一脸不快,他眼神闪了闪,进言道:“如今坊间都传先帝得位不正,皇帝的龙椅坐的名不正言不顺。王爷不若趁此机会,起兵匡扶帝位,拨乱反正。”<br/><br/> “不急。”李凤歧瞧他一眼,驳了他的建议:“如今时机还未到。”<br/><br/> 又是这句话!<br/><br/> 杨不韪垂在身侧的手骤然握紧,下颌用力绷起,极力压下了心中的怒意。每回他提议起事时,李凤歧收拾如此搪塞他。<br/><br/> 永远都是时机未到。<br/><br/> 他深吸一口气,勉强维持住了镇定,待离开都督府后,便快马回了自己的宅邸。<br/><br/> 一进门,便怒气冲冲砸了茶盏。<br/><br/> “杨军师怎么如此大的火气?若遇上了难题,不若说出来,我或可替军师解忧。”一人自房梁上跳下来,笑着看向他。<br/><br/> “你怎么还没走?”杨不韪眯起眼,神色有些不愉。<br/><br/> 那人却笑了笑,不答反问:“不知我家主人的提议,军师考虑的如何?”<br/><br/> 再听他如此问,杨不韪却没再断然拒绝,而是犹豫了。<br/><br/> 见他犹豫,男人趁热打铁,抛出了饵钩:“来之前主人特意交代过我,说只要军师同意合作,日后我家主人问鼎帝位,宰相之位便归军师。”<br/><br/> “那可还远着。”杨不韪冷笑一声,他也不傻,迟疑片刻后咬牙道:“我可以跟你们合作,但我要中州刺史的位置。”<br/><br/> 李凤歧既然不用他,那他只能自己另谋出路了。<br/><br/> 同殷家合作,谋个中州刺史之位,总比在北疆军中当个可有可无的军师强。<br/><br/> 那人倒是毫不意外的模样,道:“中州刺史空悬已久,杨军师若是有本事,这位置自然为您留着。”<br/><br/> “你们想要我做什么?”杨不韪眯起眼。<br/><br/> 那人微微一笑:“很简单,拿叶云亭的项上人头做投名状。”<br/><br/> 第112章冲喜第112天(二更)<br/><br/> “叶云亭的项上人头?”杨不韪蹙眉沉思:“此事风险太大。惹怒了永安王,别说我没命脱身,就连你恐怕也走不出这渭州城。”<br/><br/> 他虽然瞧不上叶云亭,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在永安王心中的分量极重。<br/><br/> “以军师的智谋,总有法子神不知鬼不觉地将人杀了的。”那人道:“况且叶云亭与永安王联手夺了周句镇金矿,我家主人恨之入骨,若军师能提着叶云亭的项上人头去见,既能证明军师效命的决心,也能将中州刺史之位坐的更加名正言顺。军师也不想去中州做个样子货吧?”<br/><br/> 他这一番话说到了杨不韪的心坎上。自古叛徒都没有好下场。但李凤歧俨然已经要让叶云亭取代他,他不得不另谋出路。<br/><br/> 要想让殷家重用<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