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整顿朝堂
<p> 第536章 整顿朝堂<br />
作为户部尚书。<br />
这些数字他掌握的极为准确。<br />
如今大唐国库已经不复当年一动兵就国库空虚,一遇到天灾人祸就国库空虚之时。<br />
如今国库。<br />
足可应对各种事情,大唐的国力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了。<br />
听到秦健生说出如此大的数字,除了户部的属官外,其他六部,其他大臣,全部都被惊得目瞪口呆。<br />
作为朝廷的大臣,他们自然能够清楚看到大唐国力的蒸蒸日上,但具体国库充盈到了什么地步,他们也是不知道,而现在秦健生一说,他们瞬间明白了,有些难以想象。<br />
此番只要税收入库,足可维持百万大军三年所需,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充盈。<br />
“好。”<br />
听到这个数字,李铮也是十分动容,大声说了一声好字。<br />
“各地府库,乃至于国库内存放的粮食一定要好生保存,千万不能腐烂,跟不能让其发霉。”<br />
“此事,户部有没有治理的主官?”<br />
李铮沉声问道,表情严肃。<br />
粮食入库,存放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br />
如若遇到潮湿,乃至于水染等灾祸,那府库内的粮食也就废了。<br />
“请皇上放心。”<br />
“粮食存放之事,是历任户部尚书担责亲治,如今臣也是一样,亲自负责此事,如今耕地府库所在位置,皆为阳气充足之地,更是地势居高之地,而且没过一定期限,我户部属官就会前往巡视。”<br />
“一来防止粮食腐烂受潮,二来为防止有地方官员贪墨府库粮食。”<br />
“此事,户部必然全力监督管理。”秦健生大声说道。<br />
“秦卿不愧为朕的户部尚书,掌管我大唐税收主管。”<br />
“有你掌管户部,朕放心。”李铮大笑一声夸赞道。<br />
“多谢皇上夸赞。”<br />
“此乃臣职责所在。”秦健生躬身一拜,在这朝堂上被夸赞,他脸上也是一脸动容之色。<br />
“继续议事吧。”<br />
李铮微微一笑,俯瞰朝堂道。<br />
“启奏皇上。”<br />
开济站出来,恭敬道。<br />
“说。”<br />
李铮一挥手。<br />
“一年多前,皇上定下长安为新都所在,时间过去久了。”<br />
“工部全力调集工匠,还有奴隶,如今北平城皇宫如今大半宫殿已成,最多半载内,北平皇宫就可彻底成型。”<br />
“另。”<br />
“户部和工部一同规划了皇城之外的内城所需。”<br />
“工部同样调集了诸多工匠还有百姓建造,如今内城建造才不到一半,预见,还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新都建设。”<br />
“还请皇上恕罪。”开济恭敬一拜,有些惭愧。<br />
在刚开始的时候,李铮定下的是两年时间迁都,但现在来看,似乎根本达不到。<br />
对此。<br />
李铮摆了摆手。<br />
“此事不怪你,跟不怪工部,是朕之前想的太简单了。”<br />
“一个都城建设两年怎么可能完成,是朕想错了。”<br />
对于这件事,李铮考虑还是现代的思维方式,高看了这个时代的力量。<br />
工部还需要一年半载,也就是三年多时间,已经很不错了。<br />
“开卿,朕,还给你工部两年时间。”<br />
“两年之后,朕要看到焕然一新的北平城,我大唐的新都。”<br />
“如若再有两年时间都无法将新都建好,那朕可就要惩处了。”李铮十分严肃的对着开济道。<br />
“请皇上放心,如若再有两年时间,臣完不成新都建设,臣愿意辞去这工部尚书之位。”开济大声说道。<br />
“嗯。”李铮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br />
“启奏皇上,臣也有本启奏。”郑玄站出来,恭敬的道。<br />
“郑卿说罢。”李铮看向了郑玄。<br />
“我大唐疆域各处,总兵力近两百万,过去多年,除了我大唐边境之地兵卒替换频繁,其他地方兵卒却少有替换。”<br />
“在军中,老迈者,体弱者,不计其数,臣以为理当革新,重新募兵替换,选择更年轻精壮的兵卒入伍,如此方可强盛我大唐战力。”郑玄恭敬启奏道。<br />
此话一落。<br />
朝堂顿时议论纷纷。<br />
这一件事,说大已经很大了,因为此事很久没有人提及过了。<br />
不论是以前高祖皇帝手下的兵部尚书,还是之前的李靖,都无人提及,因为这天下兵卒的牵扯太大了。<br />
但郑玄的性格就是那种刚强之辈。<br />
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畏惧,所以这一把火,他来点燃了。<br />
为了大唐军队的战力,他必须如此去做。<br />
果真。<br />
听到郑玄的话后,李铮也表现的一脸沉思,这个问题,他的确没有想过。<br />
但郑玄一提,他就明白了。<br />
在军中吃空饷的,必然是不在少数。<br />
无论那一朝,那一代,这种事情是无法杜绝的。<br />
毕竟。<br />
人性是很难满足的。<br />
“郑卿所言,朕知道了,此事,朕的确是要关注了。”李铮缓缓开口道。<br />
“皇上圣明。”<br />
“此事必须要办了。”<br />
“如若长久以往的托养下去,必将给我大唐留下大患。”郑玄大声道。<br />
听到郑玄这话里的严肃,可以想到天下各处的军中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br />
如若不然。<br />
他绝不会今日开口在这朝堂上提及。<br />
“此事,朕全权交给郑卿去办,将军中老弱退兵安置,给予抚恤,至于那些没有兵卒存在,吃空饷之人,给朕查明粮饷去处,挖出来,重惩。”李铮冷冷说道,带着一种杀意。<br />
“臣,领旨。”<br />
郑玄当即领旨。<br />
李铮点点头,目光扫视整個朝堂。<br />
在他的目光下,有许多朝臣脸上也带着一种慌张之色。<br />
显然。<br />
这些人或许都参与到了吃空饷之中。<br />
“不过…”<br />
看着这些朝臣的表情,李铮话锋一转。<br />
朝臣纷纷看向了李铮,大多都是忐忑。<br />
大唐众生的生死都在李铮的手握之中,无人可以违逆,一举一动,牵扯天下。<br />
“此事。”<br />
“年限太过久远。”<br />
“朕,可网开一面。”<br />
“若是有官吏牵扯其中,也有地方之人牵扯其中,只要将名册交给兵部,并且将所有吃下的空响还给国库,朕,可既往不咎。”李铮缓缓开口道。<br />
听到李铮的话。<br />
许多朝臣都是松了一口气。<br />
“皇上圣明。”<br />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br />
(本章完)</p>
作为户部尚书。<br />
这些数字他掌握的极为准确。<br />
如今大唐国库已经不复当年一动兵就国库空虚,一遇到天灾人祸就国库空虚之时。<br />
如今国库。<br />
足可应对各种事情,大唐的国力已经达到了难以想象的地步了。<br />
听到秦健生说出如此大的数字,除了户部的属官外,其他六部,其他大臣,全部都被惊得目瞪口呆。<br />
作为朝廷的大臣,他们自然能够清楚看到大唐国力的蒸蒸日上,但具体国库充盈到了什么地步,他们也是不知道,而现在秦健生一说,他们瞬间明白了,有些难以想象。<br />
此番只要税收入库,足可维持百万大军三年所需,可想而知这是多么充盈。<br />
“好。”<br />
听到这个数字,李铮也是十分动容,大声说了一声好字。<br />
“各地府库,乃至于国库内存放的粮食一定要好生保存,千万不能腐烂,跟不能让其发霉。”<br />
“此事,户部有没有治理的主官?”<br />
李铮沉声问道,表情严肃。<br />
粮食入库,存放也是关键之中的关键。<br />
如若遇到潮湿,乃至于水染等灾祸,那府库内的粮食也就废了。<br />
“请皇上放心。”<br />
“粮食存放之事,是历任户部尚书担责亲治,如今臣也是一样,亲自负责此事,如今耕地府库所在位置,皆为阳气充足之地,更是地势居高之地,而且没过一定期限,我户部属官就会前往巡视。”<br />
“一来防止粮食腐烂受潮,二来为防止有地方官员贪墨府库粮食。”<br />
“此事,户部必然全力监督管理。”秦健生大声说道。<br />
“秦卿不愧为朕的户部尚书,掌管我大唐税收主管。”<br />
“有你掌管户部,朕放心。”李铮大笑一声夸赞道。<br />
“多谢皇上夸赞。”<br />
“此乃臣职责所在。”秦健生躬身一拜,在这朝堂上被夸赞,他脸上也是一脸动容之色。<br />
“继续议事吧。”<br />
李铮微微一笑,俯瞰朝堂道。<br />
“启奏皇上。”<br />
开济站出来,恭敬道。<br />
“说。”<br />
李铮一挥手。<br />
“一年多前,皇上定下长安为新都所在,时间过去久了。”<br />
“工部全力调集工匠,还有奴隶,如今北平城皇宫如今大半宫殿已成,最多半载内,北平皇宫就可彻底成型。”<br />
“另。”<br />
“户部和工部一同规划了皇城之外的内城所需。”<br />
“工部同样调集了诸多工匠还有百姓建造,如今内城建造才不到一半,预见,还需要一年半载才能完成新都建设。”<br />
“还请皇上恕罪。”开济恭敬一拜,有些惭愧。<br />
在刚开始的时候,李铮定下的是两年时间迁都,但现在来看,似乎根本达不到。<br />
对此。<br />
李铮摆了摆手。<br />
“此事不怪你,跟不怪工部,是朕之前想的太简单了。”<br />
“一个都城建设两年怎么可能完成,是朕想错了。”<br />
对于这件事,李铮考虑还是现代的思维方式,高看了这个时代的力量。<br />
工部还需要一年半载,也就是三年多时间,已经很不错了。<br />
“开卿,朕,还给你工部两年时间。”<br />
“两年之后,朕要看到焕然一新的北平城,我大唐的新都。”<br />
“如若再有两年时间都无法将新都建好,那朕可就要惩处了。”李铮十分严肃的对着开济道。<br />
“请皇上放心,如若再有两年时间,臣完不成新都建设,臣愿意辞去这工部尚书之位。”开济大声说道。<br />
“嗯。”李铮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br />
“启奏皇上,臣也有本启奏。”郑玄站出来,恭敬的道。<br />
“郑卿说罢。”李铮看向了郑玄。<br />
“我大唐疆域各处,总兵力近两百万,过去多年,除了我大唐边境之地兵卒替换频繁,其他地方兵卒却少有替换。”<br />
“在军中,老迈者,体弱者,不计其数,臣以为理当革新,重新募兵替换,选择更年轻精壮的兵卒入伍,如此方可强盛我大唐战力。”郑玄恭敬启奏道。<br />
此话一落。<br />
朝堂顿时议论纷纷。<br />
这一件事,说大已经很大了,因为此事很久没有人提及过了。<br />
不论是以前高祖皇帝手下的兵部尚书,还是之前的李靖,都无人提及,因为这天下兵卒的牵扯太大了。<br />
但郑玄的性格就是那种刚强之辈。<br />
对于任何事情都没有畏惧,所以这一把火,他来点燃了。<br />
为了大唐军队的战力,他必须如此去做。<br />
果真。<br />
听到郑玄的话后,李铮也表现的一脸沉思,这个问题,他的确没有想过。<br />
但郑玄一提,他就明白了。<br />
在军中吃空饷的,必然是不在少数。<br />
无论那一朝,那一代,这种事情是无法杜绝的。<br />
毕竟。<br />
人性是很难满足的。<br />
“郑卿所言,朕知道了,此事,朕的确是要关注了。”李铮缓缓开口道。<br />
“皇上圣明。”<br />
“此事必须要办了。”<br />
“如若长久以往的托养下去,必将给我大唐留下大患。”郑玄大声道。<br />
听到郑玄这话里的严肃,可以想到天下各处的军中已经到了什么地步了。<br />
如若不然。<br />
他绝不会今日开口在这朝堂上提及。<br />
“此事,朕全权交给郑卿去办,将军中老弱退兵安置,给予抚恤,至于那些没有兵卒存在,吃空饷之人,给朕查明粮饷去处,挖出来,重惩。”李铮冷冷说道,带着一种杀意。<br />
“臣,领旨。”<br />
郑玄当即领旨。<br />
李铮点点头,目光扫视整個朝堂。<br />
在他的目光下,有许多朝臣脸上也带着一种慌张之色。<br />
显然。<br />
这些人或许都参与到了吃空饷之中。<br />
“不过…”<br />
看着这些朝臣的表情,李铮话锋一转。<br />
朝臣纷纷看向了李铮,大多都是忐忑。<br />
大唐众生的生死都在李铮的手握之中,无人可以违逆,一举一动,牵扯天下。<br />
“此事。”<br />
“年限太过久远。”<br />
“朕,可网开一面。”<br />
“若是有官吏牵扯其中,也有地方之人牵扯其中,只要将名册交给兵部,并且将所有吃下的空响还给国库,朕,可既往不咎。”李铮缓缓开口道。<br />
听到李铮的话。<br />
许多朝臣都是松了一口气。<br />
“皇上圣明。”<br />
满朝文武齐声高呼道。<br />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