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待林如海他们呢?<br/><br/> 以新皇那个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脾气,直接让林如海他们丢官去职也不是不可能的。<br/><br/> 新皇对太上皇没有多少好感,对太上皇的心腹又能有多少好感呢?<br/><br/> 至于对付新皇,那就更不可能了。<br/><br/> 现在成年皇子只有四皇子和五皇子立在朝堂上,对付新皇,难道要推那个卑鄙无耻的五皇子上位吗?<br/><br/> 林璟可没有忘记,若不是五皇子多次传信让甄家对付林家,甄家也不会打过杀害林璟的主意了。<br/><br/> 对林如海来说,大概是,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br/><br/> 林如海出身富贵的书香门第,科举过程也很顺利,娶妻生子家庭和睦,唯独官运不佳?<br/><br/> 也不能算是官运不佳了,刚过而立之年就做到了正三品巡盐御史,这官品升得快,算是作为太上皇亲信所得到的好处了。<br/><br/> 可惜太上皇年老时虽在权谋上依然精明,却在政务上放纵昏聩,让林如海这官一度做得非常的憋屈,还得看甄家那个土豪暴发户的脸色。<br/><br/> 像林如海这样正统的儒家士大夫,都希望自己能遇上明君,有一番作为,在史书上留下明君贤臣的佳话。<br/><br/> 而太上皇纵然精明的算不上昏君,也因其自私称不得明君了。<br/><br/> 林如海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多年,如今太上皇已经退位,若是没有别的机缘的话,他的仕途差不多就要止步于此了。<br/><br/> 林如海对于自己的仕途,已经算是半放弃了。但他绝不会留下任何污点和把柄,将来影响了子孙的科举和前途。<br/><br/> 正因为如此,他才会选择对太上皇的命令阳奉阴违。<br/><br/> 就这么拖着,一直拖到林璟十岁参加童生考试了,林如海还坐在巡盐御史的位置上。<br/><br/> 王举人年纪实在大了,在林璟考中秀才之后,就向林如海请辞了。而林璟也就进了白鹿书院继续深造。<br/><br/> 这几年林家也发生了几件大事。<br/><br/> 先是黛玉定亲的事——林家在朝堂上没有什么坚定的盟友,至于亲戚,比较亲近的贾家子弟实在是不成器,根本就不在林如海考虑之列。<br/><br/> 反而是同为太上皇心腹,一起在江南为官的几个人,因为立场相同,处境相似,反而有些抱团的意思。<br/><br/> 而在这些人中,有坚定的跟着太上皇走的人,也有林如海这种阳奉阴违的人。<br/><br/> 林如海找亲家,当然要找和自己立场相同,选择近似的人。<br/><br/> 这样的人家,要倒霉一起倒霉,谁家也别嫌弃别人。哪怕新皇要清算他们这些旧臣,也会先清算那些坚定不移的跟着太上皇与新皇作对的人。<br/><br/> 可惜这三五好友家中,并没有合适的未婚子弟匹配黛玉。<br/><br/> 还是林如海为了林璟入学的事情去白鹿书院时,见到了白鹿书院山长周大儒的嫡次孙周敬,觉得是个不错的年轻人。两家人互相打探过后,女眷之间又见了面,才算为黛玉定下了亲事。<br/><br/> 其实黛玉的亲事不太好做。因为黛玉擅长诗书,颇有些清高自傲,不会看得起不如自己的男人。<br/><br/> 而另一方面,黛玉又不像贾敏那样擅长交际,八面玲珑。虽然她情商很高,想要讨好的人,就没有不喜欢她的。但是她又太傲气了,不耐烦人际交往之类的事情。<br/><br/> 总之,若说是做嫡长媳妇或者做官夫人,黛玉不是不能做,不是做不好。但她的本性不爱俗务,就爱诗书。勉强自己本性的生活,哪怕地位崇高,生活富贵,也不能算是过得很好。<br/><br/> 林如海也不想低嫁了闺女,让她将来受委屈。<br/><br/> 要恰恰好好找到合适的人家,既不至于地位低到让黛玉受委屈,又没有太多俗务困扰,周敬真是一个再合适不过的人了。<br/><br/> 在周家,他的父兄都是科举做官的。而他虽然已经考中了举人,却已经立志在考中进士之后,要在白鹿书院教书,而不是出仕做官了。<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周敬不走仕途,未来的日子就比官员要清静许多,黛玉嫁给他,日子也能过得随心所欲许多。<br/><br/> 另外一件事,是林璟也定了亲,就是父亲在江南那三五好友中的一家梁家的小娘子。<br/><br/> 梁伯父是茶政官员,立场和林如海一样,选择应对太上皇和新皇相争的方式也是公事公办,明哲保身。<br/><br/> 林梁两家人定亲,两家都放心。大家要么一起好好的,要么一起倒霉。要是有个万一,谁也不用嫌弃谁,定下的亲事也不会有什么变故。<br/><br/> 第三件大事,其实和林家关系不大,是贾敏娘家的事。<br/><br/> 贾家的贾元春被新皇封了贤德妃,还给了她回府省亲的殊荣。贾家为了贤德妃的面子,立志要建一个出类拔萃的园子,好让贤德妃娘娘面上有光。<br/><br/> 为此贾家不仅花费尽了内囊,还从亲戚家中借了不少银钱。比如向来同气连枝的王史薛三家,还有隔房的宁国府,都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br/><br/> 按理说林家也算是贾家的实在亲戚,贾家要借钱也不会忘了林家。<br/><br/> 可惜此时的风气就是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贾敏是外嫁女,在林海好好的做着官的情况下,贾家是不会打林家家产的主意的。<br/><br/> 要是林家也在京城,贾家说不定还会上门借个万把两银子。偏偏林家远在江南,远水解不了近渴,贾家就把林家忽略过去了。<br/><br/> 倒是南下采买园林山石等物的时候,去信请贾敏这个贾家的姑奶奶帮忙来着。<br/><br/> 第132章红楼林璟<br/><br/> 贾家对新皇的垂青很是兴奋,这一次,不但贾元春封了妃,连贾政也跟着升了官。这对贾家来说,是难得的大喜事。贾赦是无徳纨绔,贾政虽性子端方却不擅长庶务,在工部多年也未升过官。贾珍倒是擅长钻营,可惜不知道贾敬犯了贵人什么忌讳不得不出家避祸,连累得贾珍也没有钻营出一官半职。<br/><br/> 现在难得贾家出了个高位嫔妃,连带着贾政也跟着升了官,换了部门,贾家人难免觉得,贾家的衰落已经是到头了,现在随着贤德妃的出现,贾家又要再一次兴旺发达起来了。这一次受惠的还仅是贤德妃之父,等将来贤德妃地位稳固,再为皇上生下皇子公主,那么贤德妃的娘家贾家人被提拔也是早晚的事。<br/><br/> 一般来说,这种想法是没什么大错误的。<br/><br/> 宫中的低位嫔妃地位并不稳固,在后宫争斗中很可能失宠丢命,大家族也不可能把全族的希望寄托在低位妃嫔身上。<br/><br/> 但是高位妃嫔又不一样。<br/><br/> 皇后是一国之母,且不提。贵妃及以下的四妃,在宫中绝对算是有地位了,各个都是一宫主位,管理一座宫殿,几乎各个都有儿女,哪怕年老不再受宠也有底气,地位轻易不可动摇。<br/><br/> 贾元春封了贤德妃,立马就是一宫主位,地位仅在皇后和贵妃之下。除了暂时没个孩子,贤德妃可以说是权势宠爱都不缺了。<br/><br/> 在这种情况下,也难怪贾家会视贾元春封妃为家族再次兴盛之预兆。<br/><br/> 但作为局外人的林如海对此很有些疑虑。哪怕皇帝和太上皇还没有明面上撕破脸,但他们之间的权力之争也是实打实的。争斗了这么多年,没道理皇帝这个时候忽然给太上皇面子,特意提拔了太上皇的心腹旧臣贾家呀。<br/><br/> 这些年林如海夹在二皇之间,像是夹心饼干一样,基本上是两面受气。<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