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议河东战
('\n\t“我的军师来了!”<br /><br />张新大喜,发足狂奔。<br /><br />跑到半路下意识的扭了扭脚,但想想还是算了。<br /><br />荀攸只是看着憨,又不是真的傻。<br /><br />和这种聪明人打交道,还是不要耍小手段了。<br /><br />来到正堂,张新看到那熟悉的身影,面露喜色,上前抓住荀攸的手。<br /><br />“公达来了。”<br /><br />“攸拜见君侯。”<br /><br />荀攸不动声色的挣脱了张新的手,行了一礼,同时心中纳闷。<br /><br />咱们也不熟啊。<br /><br />你把我从大将军那要过来做什么?<br /><br />张新也不在意,引着荀攸坐下,随后自己坐到了主位上。<br /><br />“白波之事,公达想必已知。”<br /><br />荀攸点点头。<br /><br />“朝廷拜我平寇将军,前去河东平乱。”<br /><br />张新开口道:“我智谋短浅,恐负陛下所托。”<br /><br />“素闻公达智计出众,因此我便厚颜,向大将军将公达要了过来,还望公达助我。”<br /><br />说完,张新拱手一礼。<br /><br />“既是为国效力,攸愿效犬马之劳。”荀攸回了一礼,“不知君侯可有河东舆图?”<br /><br />“有。”<br /><br />张新点头,对典韦道:“老典,把河东舆图拿来。”<br /><br />典韦应诺,不多时便将河东的地图拿了过来。<br /><br />这份地图自然是朝廷给的。<br /><br />张新拿着地图,坐到荀攸身边,在桌上铺开。<br /><br />荀攸看过地图,问道:“不知朝廷给了君侯多少兵马?”<br /><br />“射声营,两千二百。”张新伸出两根手指。<br /><br />“这么少?”荀攸惊讶道。<br /><br />张新想了想道:“我尚有家兵四百,皆是骑卒,算上我的家兵,有两千六百余人。”<br /><br />荀攸低头沉思。<br /><br />两千六对十万?<br /><br />这打个毛啊?<br /><br />半晌,荀攸抬起头,问道:“君侯不向大将军多要些兵么?”<br /><br />“我要了啊。”张新大吐苦水,“你猜大将军怎么说?”<br /><br />巴拉巴拉<br /><br />荀攸没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br /><br />察觉到这样有些失礼,荀攸正了正神色。<br /><br />“不知君侯胸中可有谋划?”<br /><br />“这是考校我呢?”<br /><br />张新心中暗道,随后点点头,“我意出轵关陉,先占安邑,再攻平阳,随后扼守灵石口,阻断太原黄巾南下,再徐图平定河东黄巾。”<br /><br />“不知公达以为如何?”<br /><br />灵石口就是汾水关,也叫大汾,位于雀鼠谷南部。<br /><br />雀鼠谷南北约有一百五十余里,东边是太岳山,西边是吕梁山,汾水从中间的丘陵地带穿越,形成了一个长条形的河谷。<br /><br />这里是太原与河东之间的唯一通道。<br /><br />相传大禹之时,整个太原都被晋阳湖淹没,是大禹凿开了灵石口,泄出洪水,这才有了如今的太原盆地。<br /><br />由此可见,灵石口地势之险要,之重要。<br /><br />“君侯此计,似有不妥。”荀攸开口道:“轵关陉地势险要,若贼兵遣一军把守要道,则我军难以寸进。”<br /><br />“退一步来说,即便贼兵无人把守,我军顺利抵达绛邑,两千孤军深入敌后,粮道不通,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风险极大啊......”<br /><br />荀攸手指在地图上游走,随后定格在华阴县处。<br /><br />“依攸之见,君侯可先率军前往华阴。”<br /><br />荀攸继续说道:“华阴背靠长安,可保粮道无虞,我军可在此停驻,招募士卒,徐徐图之。”<br /><br />从雒阳到河东,一共有两条路可以走。<br /><br />第一条就是通过太行八陉中的轵关陉,直插位于河东中心的绛邑县。<br /><br />这条路全程大概四百里左右,好处是占领了绛邑后,能四面出击。<br /><br />向北攻取平阳,可以阻断太原和河东的通道,向南可以连通郡治安邑,与河东太守合兵一处。<br /><br />若是扼守住绛邑及其西边的临汾两城,还能将河东的白波黄巾切成两段,各个击破。<br /><br />坏处则是粮草转运艰难,容易被四面围攻。<br /><br />第二条路则是走三门峡到弘农郡的华阴县,在黄河拐弯的这个地方,寻找渡口过河。<br /><br />走这条路,不必担心粮草转运问题,但华阴位于河东郡的西南角,若从此地进兵,则需要逐县收复河东,费时日久。<br /><br />“公达此计甚妥。”张新点点头,“然而......”<br /><br />张新将手指指向北方。<br /><br />“我担心并州啊......”<br /><br />荀攸凝神细看。<br /><br />“君侯是担心张懿会败?”<br /><br />不是我担心,而是史书上就这么写的。<br /><br />张新点点头,“休屠各胡叛,张懿本就不好应对,白波黄巾又入太原,此时已成两面夹击之势。”<br /><br />“张懿若败,届时休屠各胡十余万人,沿大河南下关中,如之奈何?”<br /><br />“从大河南下,只要过了龙门渡,便是一马平川,我军若是驻守华阴,未必来得及抢占龙门渡。”<br /><br />“即便抢占了,也要面对休屠各与白波黄巾的两面夹击。”<br /><br />“一旦关中形势危急,西凉叛军恐会再起。”<br /><br />荀攸闻言大惊,连忙思考起张新所说的可能性。<br /><br />你别说,你还真别说。<br /><br />如果张懿战败,休屠各胡南下,别说收复河东了,到那时关中守不守得住都成问题。<br /><br />一旦关中震荡,西凉叛军包会再来的。<br /><br />叛军又不止韩遂一路。<br /><br />这么一看的话,张新出轵关陉,攻绛邑还真是最好的选择。<br /><br />绛邑往西一百五十里就是龙门渡,两地之间一马平川,沟通方便。<br /><br />如果在绛邑收到消息,分兵驻守龙门渡,骑兵一日,步兵两日可到。<br /><br />只需守住这两个地方,就能挡住休屠各胡和太原的白波黄巾,到那时朝廷一定会派援军过来。<br /><br />荀攸这才惊觉,张新好像早在两个多月前,就找何进拿了份并州地图。<br /><br />“莫非他早就料到了?”荀攸心中吐槽,“你他妈这叫智谋短浅?”<br /><br />“公达以为如何?”<br /><br />张新见荀攸半天不说话,开口问道。<br /><br />“攸还是以为,出轵关陉太过险峻。”<br /><br />荀攸沉吟道:“不如我军先取蒲板、郃阳,这样就算张懿战败,也能及时抢占龙门渡。”<br /><br />“若是张懿不败,我军招募、整训完士卒后,亦能从龙门渡出,直取绛邑。”<br /><br />张新点点头,荀攸此计确实最为稳妥。<br /><br />但是<br /><br />“公达,我怕时间不够啊......”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