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最后一口牛奶喝尽。<br />
站起身:<br />
“走吧,我们去逛曼哈顿吧。外边的世界怎么样、打不打仗,也不是我们两个小角色能干预的。”<br />
“而且……就算真打起来,你放心吧,曼哈顿也是美国最安全的地方,【曼哈顿计划】你听说过吗?”<br />
cc摇摇头:<br />
“我不知道。”<br />
“哦,好吧。”<br />
林弦还真以为那位传说中的福利院奶奶全知全能,就和百科全书一样,可以告诉cc任何事。<br />
可现在来看……奶奶讲授的知识也是有选择性的,比起理性,更加人性一些。<br />
“曼哈顿计划,就是制造原子弹的计划。”<br />
林弦简单介绍道:<br />
“原子弹你总知道吧?这个你肯定知道,刚才新闻里也是一直反复再提原子弹,这个时代大家最为恐惧的……就是这种足以摧毁整个城市的大杀器。”<br />
“曼哈顿计划曾经是美国最高机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解密没有,反正你听听就是了。这个工程,很多伟大物理学家都参与其中,什么奥本海默、爱德华·泰勒、冯·诺依曼、恩里科·费米、都在其中。”<br />
“当然,也少不了虽然没在名单之内,但却是一切起源与核心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r />
瞬间。<br />
cc睁大眼睛,放下刀叉:<br />
“爱因斯坦?”<br />
她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到茶几前,拿起今天新送来的《纽约日报》。<br />
然后走到林弦身旁。<br />
指着报纸头版上,那个著名爆炸头物理学家的照片:<br />
“就是这位爱因斯坦吗?”<br />
“对。”<br />
林弦点点头:<br />
“就是他。”<br />
随即,他笑了笑:<br />
“你明明没上过学,还能认出这是爱因斯坦,是福利院奶奶教给你的?还是说,你刚才已经看过这份报纸了?”<br />
“不。”<br />
cc摇摇头,又盯着报纸上爱因斯坦的照片看了看,扭回头看着林弦:<br />
“我在布鲁克林……见过他!”<br />
第15章 电影<br />
“你见过他?”<br />
林弦着实感觉有些不可思议。<br />
那可是全世界最著名、地位最高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啊……<br />
和cc这种福利院的孤儿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br />
不单单是精神和价值层面,哪怕是物理层面上,两人也没什么接触的可能性。<br />
毕竟,cc一直生活在布鲁克林贫民区。<br />
那里有多么脏乱差,林弦是体会过的。<br />
他认为一般情况下,爱因斯坦应该不会往这种地方跑,不太符合身份和逻辑。<br />
“你见过爱因斯坦?”林弦又问道。<br />
“对啊。”<br />
cc把报纸放在餐桌上,给林弦看。<br />
林弦看向报纸头版。<br />
那是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专访,讨论的无非还是冷战、核战危机、国际局势那些事……在这个恐慌年代,好像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冷战阴影”。<br />
“你就相信我吧,我真的见过他。”<br />
cc在餐桌对面坐下,双手托着腮帮:<br />
“而且不单单是我见过,我们很多孩子都见过,福利院奶奶还和爱因斯坦聊过天,后来给我们讲他的往事、告诉我们是一位很伟大的科学家……所以肯定没错的,那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r />
“好吧。”<br />
林弦放下手里报纸,接受这个事实。<br />
既然福利院老奶奶都说那是爱因斯坦,那必然假不了:<br />
“额……按理说,布鲁克林贫民区这种地方,确实和爱因斯坦的画风很不符。”<br />
“不过这事确实也说不好,万一爱因斯坦在那里有朋友、或者偶然有事去那里一趟,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恰恰刚好那一次被你们遇见了。”<br />
“不是啊。”<br />
cc摇摇头,神情有些疑惑。<br />
她想不明白。<br />
为什么林弦要在自己见过爱因斯坦这件事上如此纠结……这好像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br />
“【可不是只见过一次,我们经常会见到他。】”<br />
?<br />
林弦眯起眼睛。<br />
经常?<br />
一个贫民区的福利院女孩,有机会经常见到赫赫有名的爱因斯坦?<br />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br />
在这个时代,爱因斯坦的地位只能用超然来形容。<br />
如果林弦历史知识没记错的话……好像就是这个年份,以色烈非常诚恳邀请爱因斯坦去他们国家当总统,但爱因斯坦拒绝了。<br />
一个连总统都会拒绝的伟大科学家,这是cc的身份能经常见到的?<br />
林弦皱起眉头。<br />
【一定有问题!】<br />
“具体你们是如何见到爱因斯坦的?”<br />
林弦从椅子上站起身,认真问道:<br />
“他会来福利院专门看你们吗?”<br />
“那怎么可能……”<br />
cc笑了笑,解释道:<br />
“奶奶的福利院位于布鲁克林郊区,本身就比较偏僻,平时很少有人往来,我们这些孩子每天也没事干,就经常在外边道路旁玩耍。”<br />
“所以,只要有人、或者有车辆从道路上经过,我们都能看到;爱因斯坦大概每隔几个月,就会乘坐黑色轿车从福利院门口路过。”<br />
“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下车和停车的。只是有一次,福利院一个小男孩调皮冲上马路,差点被爱因斯坦的车撞到;然后爱因斯坦就下车扶起小男孩,确定没有受伤后才放心;然后把我们送进屋,和老奶奶聊了聊天。”<br />
“我感觉他人挺不错的,非常和蔼,也很温柔。也就是这件事后,他每次再路过福利院门口时,只要看到我们在外边玩耍,就会停车、摇下车窗,和我们挥挥手打招呼。”<br />
“其实说是经常见……总得算下来,也没有太经常吧,一共见过七八次的样子。”<br />
……<br />
林弦默默听着。<br />
大致明白了。<br />
爱因斯坦和福利院、老奶奶、以及cc这群小孩子,其实根本不熟悉,也不认识。<br />
之所以产生交集,完全是因为一件小事。<br />
而且后续所谓的见面,也只是摇下车窗对孩子们挥挥手而已,算不上真正的见面。<br />
“能告诉我大致时间吗?”<br />
他继续问道:<br />
“爱因斯坦大概是什么时候去布鲁克林郊区的?你记不起来详细的时间不要紧,给我说个大概就行。”<br />
cc眨眨眼睛。<br />
开始回忆:<br />
“福利院奶奶是在我十六岁时去世的,福利院也在那时候关闭,在那之后我就开始街头流浪。我记得一直到奶奶去世前,我们还见过爱因斯坦开车从门前经过。”<br />
“第一次看到爱因斯坦……我真的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我十二三岁左右。反正自从那之后,每年都能看到他从门前路过两三次,也不知道他要去哪里。”<br />
林弦从茶几上拿起铅笔和便签纸,开始记录。<br />
cc十二三岁时,是1945年左右;十六岁时,是1948年左右。<br />
也就是说。<br />
【1945年——1948年期间,爱因斯坦曾经七八次出现在布鲁克林郊区、路过cc所在福利院门口、开车前往某个地方。】<br />
世人皆知。<br />
爱因斯坦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普林斯顿。<br />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在那里居住,整个人生晚年都在那里度过;甚至死也是死在普林斯顿,然后大脑被普林斯顿医院的解剖医生偷走。<br />
理论而言。
站起身:<br />
“走吧,我们去逛曼哈顿吧。外边的世界怎么样、打不打仗,也不是我们两个小角色能干预的。”<br />
“而且……就算真打起来,你放心吧,曼哈顿也是美国最安全的地方,【曼哈顿计划】你听说过吗?”<br />
cc摇摇头:<br />
“我不知道。”<br />
“哦,好吧。”<br />
林弦还真以为那位传说中的福利院奶奶全知全能,就和百科全书一样,可以告诉cc任何事。<br />
可现在来看……奶奶讲授的知识也是有选择性的,比起理性,更加人性一些。<br />
“曼哈顿计划,就是制造原子弹的计划。”<br />
林弦简单介绍道:<br />
“原子弹你总知道吧?这个你肯定知道,刚才新闻里也是一直反复再提原子弹,这个时代大家最为恐惧的……就是这种足以摧毁整个城市的大杀器。”<br />
“曼哈顿计划曾经是美国最高机密,我也不知道现在解密没有,反正你听听就是了。这个工程,很多伟大物理学家都参与其中,什么奥本海默、爱德华·泰勒、冯·诺依曼、恩里科·费米、都在其中。”<br />
“当然,也少不了虽然没在名单之内,但却是一切起源与核心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r />
瞬间。<br />
cc睁大眼睛,放下刀叉:<br />
“爱因斯坦?”<br />
她腾的一声站起身,来到茶几前,拿起今天新送来的《纽约日报》。<br />
然后走到林弦身旁。<br />
指着报纸头版上,那个著名爆炸头物理学家的照片:<br />
“就是这位爱因斯坦吗?”<br />
“对。”<br />
林弦点点头:<br />
“就是他。”<br />
随即,他笑了笑:<br />
“你明明没上过学,还能认出这是爱因斯坦,是福利院奶奶教给你的?还是说,你刚才已经看过这份报纸了?”<br />
“不。”<br />
cc摇摇头,又盯着报纸上爱因斯坦的照片看了看,扭回头看着林弦:<br />
“我在布鲁克林……见过他!”<br />
第15章 电影<br />
“你见过他?”<br />
林弦着实感觉有些不可思议。<br />
那可是全世界最著名、地位最高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啊……<br />
和cc这种福利院的孤儿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人。<br />
不单单是精神和价值层面,哪怕是物理层面上,两人也没什么接触的可能性。<br />
毕竟,cc一直生活在布鲁克林贫民区。<br />
那里有多么脏乱差,林弦是体会过的。<br />
他认为一般情况下,爱因斯坦应该不会往这种地方跑,不太符合身份和逻辑。<br />
“你见过爱因斯坦?”林弦又问道。<br />
“对啊。”<br />
cc把报纸放在餐桌上,给林弦看。<br />
林弦看向报纸头版。<br />
那是一篇关于爱因斯坦的专访,讨论的无非还是冷战、核战危机、国际局势那些事……在这个恐慌年代,好像所有事情都离不开“冷战阴影”。<br />
“你就相信我吧,我真的见过他。”<br />
cc在餐桌对面坐下,双手托着腮帮:<br />
“而且不单单是我见过,我们很多孩子都见过,福利院奶奶还和爱因斯坦聊过天,后来给我们讲他的往事、告诉我们是一位很伟大的科学家……所以肯定没错的,那就是阿尔伯特·爱因斯坦。”<br />
“好吧。”<br />
林弦放下手里报纸,接受这个事实。<br />
既然福利院老奶奶都说那是爱因斯坦,那必然假不了:<br />
“额……按理说,布鲁克林贫民区这种地方,确实和爱因斯坦的画风很不符。”<br />
“不过这事确实也说不好,万一爱因斯坦在那里有朋友、或者偶然有事去那里一趟,倒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恰恰刚好那一次被你们遇见了。”<br />
“不是啊。”<br />
cc摇摇头,神情有些疑惑。<br />
她想不明白。<br />
为什么林弦要在自己见过爱因斯坦这件事上如此纠结……这好像不是什么值得一提的事情:<br />
“【可不是只见过一次,我们经常会见到他。】”<br />
?<br />
林弦眯起眼睛。<br />
经常?<br />
一个贫民区的福利院女孩,有机会经常见到赫赫有名的爱因斯坦?<br />
这简直是天方夜谭。<br />
在这个时代,爱因斯坦的地位只能用超然来形容。<br />
如果林弦历史知识没记错的话……好像就是这个年份,以色烈非常诚恳邀请爱因斯坦去他们国家当总统,但爱因斯坦拒绝了。<br />
一个连总统都会拒绝的伟大科学家,这是cc的身份能经常见到的?<br />
林弦皱起眉头。<br />
【一定有问题!】<br />
“具体你们是如何见到爱因斯坦的?”<br />
林弦从椅子上站起身,认真问道:<br />
“他会来福利院专门看你们吗?”<br />
“那怎么可能……”<br />
cc笑了笑,解释道:<br />
“奶奶的福利院位于布鲁克林郊区,本身就比较偏僻,平时很少有人往来,我们这些孩子每天也没事干,就经常在外边道路旁玩耍。”<br />
“所以,只要有人、或者有车辆从道路上经过,我们都能看到;爱因斯坦大概每隔几个月,就会乘坐黑色轿车从福利院门口路过。”<br />
“一般情况下,他是不会下车和停车的。只是有一次,福利院一个小男孩调皮冲上马路,差点被爱因斯坦的车撞到;然后爱因斯坦就下车扶起小男孩,确定没有受伤后才放心;然后把我们送进屋,和老奶奶聊了聊天。”<br />
“我感觉他人挺不错的,非常和蔼,也很温柔。也就是这件事后,他每次再路过福利院门口时,只要看到我们在外边玩耍,就会停车、摇下车窗,和我们挥挥手打招呼。”<br />
“其实说是经常见……总得算下来,也没有太经常吧,一共见过七八次的样子。”<br />
……<br />
林弦默默听着。<br />
大致明白了。<br />
爱因斯坦和福利院、老奶奶、以及cc这群小孩子,其实根本不熟悉,也不认识。<br />
之所以产生交集,完全是因为一件小事。<br />
而且后续所谓的见面,也只是摇下车窗对孩子们挥挥手而已,算不上真正的见面。<br />
“能告诉我大致时间吗?”<br />
他继续问道:<br />
“爱因斯坦大概是什么时候去布鲁克林郊区的?你记不起来详细的时间不要紧,给我说个大概就行。”<br />
cc眨眨眼睛。<br />
开始回忆:<br />
“福利院奶奶是在我十六岁时去世的,福利院也在那时候关闭,在那之后我就开始街头流浪。我记得一直到奶奶去世前,我们还见过爱因斯坦开车从门前经过。”<br />
“第一次看到爱因斯坦……我真的记不太清楚了,大概是我十二三岁左右。反正自从那之后,每年都能看到他从门前路过两三次,也不知道他要去哪里。”<br />
林弦从茶几上拿起铅笔和便签纸,开始记录。<br />
cc十二三岁时,是1945年左右;十六岁时,是1948年左右。<br />
也就是说。<br />
【1945年——1948年期间,爱因斯坦曾经七八次出现在布鲁克林郊区、路过cc所在福利院门口、开车前往某个地方。】<br />
世人皆知。<br />
爱因斯坦的主要活动区域在普林斯顿。<br />
他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在那里居住,整个人生晚年都在那里度过;甚至死也是死在普林斯顿,然后大脑被普林斯顿医院的解剖医生偷走。<br />
理论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