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爵位可以不停修改增加,土地呢?”<br />
“秦卒勇战,是为拿到土地,可关中土地就只有这么多,早已不够分了。”<br />
“分别国土地,可又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br />
“他们要的是关中之地。”<br />
“如今连年大战,人口减少,关中荒芜之地也日益增多,矛盾稍解。”<br />
“可随着陛下励精图治,将军奋战沙场,再加上贵族夺取民地,时间一长,这关中之地只怕又不够分。”<br />
“臣请陛下,一则以关外之地先赏赐;二则以赏赐金银财物为先,再上赏赐封邑食俸,再上为关外之地,最上为关中之地。”<br />
“三则贵人不可侵夺民地,且爵位代代削减,封地亦是要代代削减。”<br />
“四则开荒垦地,增加田亩。”<br />
“以上为开源节流,臣粗略言之。”<br />
子婴忽的握住诸葛亮双手,神色欣喜。<br />
“先生大才,一语中的。”<br />
“国之覆灭,无外乎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横。”<br />
“朕为中兴之君,威望隆重,及时做下此事,后世方可依例而行。”<br />
“否则拖延百年,阻力巨大,纵然儿孙英明果决,亦是无法可治。”<br />
他当真得到一名大才,竟能窥探到军功爵制度的缺漏之处。<br />
子婴又将一些疑惑一一叙述而出,诸葛亮皆能妥善解决。<br />
激动之下,子婴吩咐韩谈不允许有外人打扰,与诸葛亮彻夜长谈,询问治国秉政之策,与他内心想法一一对照查漏补缺。<br />
一天一夜,子婴精神抖擞,大有进益。<br />
旋即下诏以诸葛亮为右丞相,百官之长,处理国事。<br />
这突然冒出来的诸葛亮也引起朝堂百官的怀疑猜测,毕竟从外表看来,诸葛亮年不过二十余岁,这般年轻之人,能有多少本事,一上来便为右丞相?<br />
不少朝臣上书反对,朝堂上可谓沸反盈天。<br />
岂料子婴从信使那里拿到赵云从刘邦营地中搜集到的一些密绢。<br />
密绢乃是许多朝臣联络刘邦的,其中透露诸多咸阳之秘。<br />
子婴将密绢摆放在桌案之上,短短半天,朝堂上就再也没有反对诸葛亮担任右丞相的奏章。<br />
子婴如此信重,一意孤行任他为右丞相,亦是让诸葛亮深受感动,暗暗立誓定要助子婴中兴大秦,重整山河,再造社稷!<br />
第14章 郝昭观军<br />
子婴得到诸葛亮之后,对诸葛亮极为信重。<br />
他曾见过尉缭子、韩非、李斯那样的大才,尤其是李斯,为他一统六国立下汗马功劳。<br />
诸葛亮是不弱于甚至超过李斯的大才,更重要他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李斯所没有的赤诚忠心。<br />
那种土为知已者死,忠君爱国的精神是李斯不具备的。<br />
所以子婴近乎让诸葛亮放手而为,自己则充作诸葛亮最坚固的后盾。<br />
在这一刻,子婴心底愈发从容自信。<br />
尽管大秦的危局稍稍解决,距离彻底解决还很遥远,但此时此刻召唤过赵云、郝昭与诸葛亮三人的子婴,对【千古召唤系统】愈发富有信心。<br />
他坚信凭借系统足以帮他再造山河,重定帝国。<br />
他那睥睨天下的霸气回归的也愈发明显。<br />
朝臣常常有言:三世皇帝似始皇帝,威严四射。<br />
在关中由诸葛亮主政,开始一番天翻地覆的剧变时,郝昭也终于率领三千戍卒到达函谷关。<br />
在函谷关,郝昭并未遇到赵云那样的困难。<br />
函谷关守将‘奔’乖乖交出兵权,将函谷关一万守军全部集结交给郝昭。<br />
郝昭目光一扫,微微蹙眉。<br />
只见函谷关守军人人面带惧色,身上毫无虎狼大秦的精气神。<br />
反倒类似一群待宰羔羊。<br />
这让郝昭十分不满。<br />
尽管函谷关是一座千古雄关,可若由眼前这样的人镇守函谷关,只怕再怎样雄伟的关城都挡不住敌人。<br />
陛下将函谷关交托给他,他绝不能让函谷关陷落敌手。<br />
集结土卒于校场之上,郝昭将三千咸阳戍卒完全打散编入一万函谷关秦卒当中。<br />
每一日展开训练之后,就让三千咸阳戍卒对一万函谷关土卒讲述咸阳变化,告知他们赵高已经伏诛,子婴公子继位称帝,修改秦律,发放财物等等事情。<br />
这些话由郝昭这个主将讲出来,未必有人相信。<br />
但若由朝夕训练相处的咸阳戍卒讲出来,就会有十成的真实性。<br />
这些函谷关土卒基本都是关中秦人,得知自家也收到财物,欣喜不已。<br />
他们的精气神渐渐转好。<br />
毕竟自家利益就在关中,他们守不住关中,自己的亲人都会被杀。<br />
尤其是作为函谷关土卒,他们比起咸阳戍卒更清楚关东联军的可怕。<br />
新安之地,二十万秦卒的冤魂还在哭嚎呢!<br />
他们并不敢投降项羽,害怕会被坑杀。<br />
从这一点来说,函谷关土卒的抵抗之心比起武关秦卒要坚定的多。<br />
在训练一段时日后,郝昭开始寻找由头故意责罚某些土卒,尤其是将咸阳戍卒与函谷关土卒一起责罚,不分彼此,使函谷关秦卒真正全心全意接纳咸阳戍卒。<br />
至此,针对函谷关土卒的改造初见成效。<br />
此时,关东诸侯联军还未到来,郝昭总算松了口气。<br />
他如今守住函谷关的信心已经达到七成。
“秦卒勇战,是为拿到土地,可关中土地就只有这么多,早已不够分了。”<br />
“分别国土地,可又有几人愿意背井离乡?”<br />
“他们要的是关中之地。”<br />
“如今连年大战,人口减少,关中荒芜之地也日益增多,矛盾稍解。”<br />
“可随着陛下励精图治,将军奋战沙场,再加上贵族夺取民地,时间一长,这关中之地只怕又不够分。”<br />
“臣请陛下,一则以关外之地先赏赐;二则以赏赐金银财物为先,再上赏赐封邑食俸,再上为关外之地,最上为关中之地。”<br />
“三则贵人不可侵夺民地,且爵位代代削减,封地亦是要代代削减。”<br />
“四则开荒垦地,增加田亩。”<br />
“以上为开源节流,臣粗略言之。”<br />
子婴忽的握住诸葛亮双手,神色欣喜。<br />
“先生大才,一语中的。”<br />
“国之覆灭,无外乎贫者无立锥之地,富者阡陌连横。”<br />
“朕为中兴之君,威望隆重,及时做下此事,后世方可依例而行。”<br />
“否则拖延百年,阻力巨大,纵然儿孙英明果决,亦是无法可治。”<br />
他当真得到一名大才,竟能窥探到军功爵制度的缺漏之处。<br />
子婴又将一些疑惑一一叙述而出,诸葛亮皆能妥善解决。<br />
激动之下,子婴吩咐韩谈不允许有外人打扰,与诸葛亮彻夜长谈,询问治国秉政之策,与他内心想法一一对照查漏补缺。<br />
一天一夜,子婴精神抖擞,大有进益。<br />
旋即下诏以诸葛亮为右丞相,百官之长,处理国事。<br />
这突然冒出来的诸葛亮也引起朝堂百官的怀疑猜测,毕竟从外表看来,诸葛亮年不过二十余岁,这般年轻之人,能有多少本事,一上来便为右丞相?<br />
不少朝臣上书反对,朝堂上可谓沸反盈天。<br />
岂料子婴从信使那里拿到赵云从刘邦营地中搜集到的一些密绢。<br />
密绢乃是许多朝臣联络刘邦的,其中透露诸多咸阳之秘。<br />
子婴将密绢摆放在桌案之上,短短半天,朝堂上就再也没有反对诸葛亮担任右丞相的奏章。<br />
子婴如此信重,一意孤行任他为右丞相,亦是让诸葛亮深受感动,暗暗立誓定要助子婴中兴大秦,重整山河,再造社稷!<br />
第14章 郝昭观军<br />
子婴得到诸葛亮之后,对诸葛亮极为信重。<br />
他曾见过尉缭子、韩非、李斯那样的大才,尤其是李斯,为他一统六国立下汗马功劳。<br />
诸葛亮是不弱于甚至超过李斯的大才,更重要他在诸葛亮的身上看到李斯所没有的赤诚忠心。<br />
那种土为知已者死,忠君爱国的精神是李斯不具备的。<br />
所以子婴近乎让诸葛亮放手而为,自己则充作诸葛亮最坚固的后盾。<br />
在这一刻,子婴心底愈发从容自信。<br />
尽管大秦的危局稍稍解决,距离彻底解决还很遥远,但此时此刻召唤过赵云、郝昭与诸葛亮三人的子婴,对【千古召唤系统】愈发富有信心。<br />
他坚信凭借系统足以帮他再造山河,重定帝国。<br />
他那睥睨天下的霸气回归的也愈发明显。<br />
朝臣常常有言:三世皇帝似始皇帝,威严四射。<br />
在关中由诸葛亮主政,开始一番天翻地覆的剧变时,郝昭也终于率领三千戍卒到达函谷关。<br />
在函谷关,郝昭并未遇到赵云那样的困难。<br />
函谷关守将‘奔’乖乖交出兵权,将函谷关一万守军全部集结交给郝昭。<br />
郝昭目光一扫,微微蹙眉。<br />
只见函谷关守军人人面带惧色,身上毫无虎狼大秦的精气神。<br />
反倒类似一群待宰羔羊。<br />
这让郝昭十分不满。<br />
尽管函谷关是一座千古雄关,可若由眼前这样的人镇守函谷关,只怕再怎样雄伟的关城都挡不住敌人。<br />
陛下将函谷关交托给他,他绝不能让函谷关陷落敌手。<br />
集结土卒于校场之上,郝昭将三千咸阳戍卒完全打散编入一万函谷关秦卒当中。<br />
每一日展开训练之后,就让三千咸阳戍卒对一万函谷关土卒讲述咸阳变化,告知他们赵高已经伏诛,子婴公子继位称帝,修改秦律,发放财物等等事情。<br />
这些话由郝昭这个主将讲出来,未必有人相信。<br />
但若由朝夕训练相处的咸阳戍卒讲出来,就会有十成的真实性。<br />
这些函谷关土卒基本都是关中秦人,得知自家也收到财物,欣喜不已。<br />
他们的精气神渐渐转好。<br />
毕竟自家利益就在关中,他们守不住关中,自己的亲人都会被杀。<br />
尤其是作为函谷关土卒,他们比起咸阳戍卒更清楚关东联军的可怕。<br />
新安之地,二十万秦卒的冤魂还在哭嚎呢!<br />
他们并不敢投降项羽,害怕会被坑杀。<br />
从这一点来说,函谷关土卒的抵抗之心比起武关秦卒要坚定的多。<br />
在训练一段时日后,郝昭开始寻找由头故意责罚某些土卒,尤其是将咸阳戍卒与函谷关土卒一起责罚,不分彼此,使函谷关秦卒真正全心全意接纳咸阳戍卒。<br />
至此,针对函谷关土卒的改造初见成效。<br />
此时,关东诸侯联军还未到来,郝昭总算松了口气。<br />
他如今守住函谷关的信心已经达到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