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测,身为臣子,除了安守本分,尽心竭力,还有什么能做的?<br/><br/> 柳从之昔年的启蒙恩师顾源,在告老辞官前曾与他有一番长谈。顾源身为大儒,眼力智谋都是顶尖的,难得持身清正,身上却无普通文人的迂腐清高,为人随和,言谈潇洒风趣,处事妥当。柳从之极敬重他,看在这位昔日恩师的面上,之后对顾均也多有网开一面之处,只是这小顾公子比起其父,实在是大大不如。<br/><br/> 那时正是风雨飘摇时节,柳从之镇日奔忙,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与恩师一晤,又想起朝中种种,长叹一声:“此为多事之秋。”<br/><br/> 顾源抚须不语,静默片刻后,忽道:“如今离我朝中兴盛世,已过上百年。”<br/><br/> 柳从之那时有些不解,顾源眯着眼,长叹一声:“前朝由建国至灭国,也不过二百年光 yi-n 。”<br/><br/> 这话柳从之不可能听不懂,他听懂了,却是悚然一惊,“老师。此话……”<br/><br/> “不论说得说不得,此话不传入第三人耳。”顾源笑了一笑,“我近日常想,这天下兴亡,盛衰枯荣,也循天道。历朝历代,无不是盛极而衰,衰极而亡,循环往复,如同轮回……”他低声道,“却不知你我如今,是在这场轮回中的哪一环?”<br/><br/> 柳从之变了颜色,“老师,此话慎言。”<br/><br/> 顾源静静看他一眼,摇了摇头,“是了,这也是我最近糊涂,总是想些虚妄之事……”他忽然一笑:“史书所载皆是过往,不得更改。可将来如何,却非我能揣测。这茫茫天下碌碌众生,大都随波逐流,身不由己,可如何不能有人力挽狂澜,左右这天下兴衰?”<br/><br/> 柳从之那时心中一动,牢牢记住了顾源这句话。<br/><br/> 如何不能有人力挽狂澜,左右这天下兴衰?<br/><br/> 他终究成了史册留名的名臣,他也曾一度以为,自己做得了那个力挽狂澜,让大薛重焕生机之人。可他错了。<br/><br/> 柳从之再是才华横溢,聪明无双,甚至再是殚精竭虑呕心沥血,他也只得一人,无三头六臂,更无分身之术。大薛二百余年,留下的陈规已然太多,上上下下的蛀虫也已太多,要想求变,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又有华平在侧,柳从之实在无力发起变法。<br/><br/> 况且,老皇帝也绝不会容他如此。<br/><br/> 最终,柳从之的打算从“变法”变成了“变天”。<br/><br/> 前者忠义,后者悖逆;前者满朝结仇,后者火中取栗;前者难得善终,后者……不过一搏。<br/><br/> 最重要的却是,前者逆天命,步步艰难,后者顺天命,所以一路有如神助,势如破竹。<br/><br/> 他愿予这天下太平,可这天下却是不破不立,否则难得太平。世人解他也罢,不解他也罢,千古骂名也罢,英主美名也罢……<br/><br/> 柳从之好整以暇地一笑。<br/><br/> 无关紧要之事,何须挂怀?他一生如此,又何尝在意过别人的眼光?一生至此,已非虚度,如此便已无遗憾。<br/><br/> 不过虽是如此,身边一二知音也无,倒是寂寞……<br/><br/> 两日后。<br/><br/> 远在北化的薛王爷躺在自家的躺椅上晒太阳。<br/><br/> 这些天天气转暖,冷如北化也有了阳光,薛王爷一面闭着眼睛晒太阳一面慢吞吞地打呵欠,那副懒散样子让薛郡主一见就想抽,奈何薛王爷死猪不怕开水烫,抽完了继续软绵绵地躺回去,薛明华也没脾气了,“真该给你找点其它事情做,看你还能闲成这样子不?”<br/><br/> 于是,一封来自远方的书信轻飘飘地砸在了薛王爷的头上。<br/><br/> 薛王爷伸伸懒腰,慢吞吞懒洋洋地爬起来拆信,一旁的薛郡主见状噗嗤一笑,只因薛王爷一看信脸色就立刻变了,那股悠哉悠哉的神气去了彻底。<br/><br/> 薛寅瞪着手中信纸。<br/><br/> 这封信是柳从之那头送过来的,措辞很严重,上面写陛下遇刺,伤势严重,故而命他安定北化后尽快携兵归队,以免陛下伤重,人心不稳。<br/><br/> 乍一看似<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乎哪儿都对,仔细一看哪儿都不对。<br/><br/> 首先,陛下遇刺伤重,导致人心不稳,那人心不稳的时候找他薛寅回去干什么?让人心更加不稳?<br/><br/> 然后……薛寅有些牙疼地看着信上的字迹。<br/><br/> 陛下遇刺,伤势严重……可是我的陛下啊,您这笔漂亮得连一点瑕疵都没有的字儿,看着像是受伤严重的人写得出来的?<br/><br/> 第82章好戏开锣<br/><br/> “你要去?”薛明华抱臂看着薛寅。<br/><br/> 后者仍然躺在躺椅上,懒洋洋地不动弹,闻言打个呵欠,闭着眼睛装死,不说是也不说不是。<br/><br/> 薛明华于是挑一挑眉,缓步行至薛寅面前,一脚踩住尚在摇动的躺椅,薄唇里蹦出一个字:“说!”<br/><br/> 薛寅苦哈哈地睁开眼:“阿姐,你这是何苦呢?”<br/><br/> 薛明华斜睥他,“你只需答是不是,有什么说不得的?你想做什么,我还能拦住你不成?”<br/><br/> 她说着撇一撇嘴。<br/><br/> 他们姐弟二人 xi_ng 子南辕北辙,乍看之下,是她薛明华更强势,可她却知道自己的弟弟 xi_ng 子才是真的倔,看着软绵绵,实际上主意正得很,但凡他想做的事,没有他做不成的,就算旁人要拦,那也得拦得住才成。<br/><br/> 也正因如此,薛寅向来轮不到别人来帮他拿主意,即使是薛明华,也不过问上一问。<br/><br/> 薛寅有些愁苦地叹了口气,“我不知道。”<br/><br/> 他有些出神地打量府中种种,入目虽然不过是萧瑟一片,但再是破旧,看在眼里也是十分熟悉,这里是他的家。以前日日在北化混吃等死的时候不觉得,等去宣京走了一遭,经历了那么多破事,才深觉北化之珍贵。<br/><br/> 贫瘠也好,荒凉也罢,哪怕常年严寒封冻呢,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他喜欢这里。<br/><br/> 北化是个……很安静的地界,无宣京繁华喧嚣,北化就像它的名字一样,不过是个化外荒凉之地……<br/><br/> 可到底此地还是南朝疆土。<br/><br/> 两耳不闻窗外事,关起门来过自己的小日子倒是舒心,可惜也只能想想罢了。<br/><br/> 薛寅打个呵欠,又把眼皮耷拉上,唉声叹气。<br/><br/> 薛明华看不过去,弹了一下他脑门,“你这幅样子做给谁看?”<br/><br/> 薛寅作势吃痛地抱住头,“阿姐!”<br/><br/> 信在这儿,去还是不去,真是个问题。他忧郁地叹口气,北化如此之好,就显得姓柳的在那地界如此之坏,让他着实一点不想动弹。只是姓柳的……薛寅歪歪头,似乎也好些天没见了,看着那笔好漂亮的字儿,眼前就不自觉浮现起柳陛下那张八风不动的笑面。薛寅 m-o 了 m-o 下巴,突然有些手痒。<br/><br/> 另一面,传说中“身受重伤”的柳皇帝正在专心养伤。<br/><br/> 柳陛下轻易不见人,镇日闭门养伤,传令都假他人之手,十足十的重伤做派,实际上柳皇帝端坐屋中,除了脸色苍白一点,其余好像一点看不出问题,正凝神写一封书信。<br/><br/> 柳从之这笔字写得着实漂亮,潇洒又工整,他这笔字糅合了多位书法名家的特点,又自成一格,当年他苦练了无数日夜才<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