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说书人自从知道这群人都大有来头之后,一开始想着要如何如何惩处程咬金他们都心思也歇了。<br />
都是大人物,不是他这平明老百姓惹得起的。<br />
惹不起躲得起。<br />
他决定息事宁人,然后换个茶楼 再说书。<br />
李世民拍了拍说书人的手做安抚,然后转头看向了程咬金。<br />
程咬金接收了李世民的视线。<br />
不情不愿的朝着 说书人做了个揖。<br />
“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是我不对。程咬金在这给先生赔不是了。对不住。”<br />
说书人只愣在原地。<br />
他是程咬金。<br />
程咬金给我赔不是了。<br />
我是谁我在哪?<br />
说书人虽然知道他们身份肯定不一般。<br />
但他没料到那人竟然是程咬金。<br />
活的程咬金!<br />
见说书人迟迟没有反应。<br />
李世民温声问说书人:“可是不满意?”<br />
言罢又淡淡的说:“言辞不够恳切,重来。”<br />
“不不不。”说书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这事草民也有错,不是右武卫大将军一人之过。”<br />
没人知道。<br />
这说书人是程咬金的狂热粉丝。<br />
不过大概今日之后,这股狂热会慢慢褪去了。<br />
说书人这么一说,李世民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尉迟恭。<br />
尉迟恭装鹌鹑装得很好,李世民都差点把他给忘了。<br />
“怎么,尉迟大人,还得朕请你么?”<br />
尉迟恭麻溜的就给说书人做了个揖。<br />
“对不住对不住,一时冲动。等我出去了就请太医给你瞧瞧。药费我全包了。”<br />
“稍后朕会叫太医来给你瞧瞧伤。”<br />
李世民安抚好说书人以后下达了对尉迟恭和程咬金的责罚。<br />
“闹市伤人,目无法纪。一人伤二十军棍。停俸三月,做为你们把人家摊子砸了的补偿。”<br />
说书人简直受宠若惊,“不不不,这使不得……”<br />
“这是你应得的。”<br />
李世民面对老百姓的时候一个语气,面对自己臣子又是另一个语气。<br />
左金吾卫前来请教何时行刑。<br />
李世民声音很冷。<br />
“何时行刑还要朕教你不成?即刻!”<br />
“那左武卫大将军和兵部尚书……”<br />
“同僚犯错不加劝阻,五棍。”<br />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br />
纯纯的无妄之灾了。<br />
但秦叔宝 和李靖也不能说什么。<br />
跟着程咬金、尉迟恭就一块受刑去了。<br />
李世民等到太医为说书人诊断完,说没什么大碍后,亲自送他出去。<br />
“补偿你的银钱不日便会送达你的住处。”<br />
送走说书人后李世民又命太医去看看程咬金他们。<br />
李靖和秦叔宝那五棍就是意思意思,做给外人看的。<br />
程咬金和尉迟恭的二十军棍倒是挨得扎实。<br />
太医给他们一一上过药后,李世民把人一一扶起。<br />
“今日之事,诸位爱卿不会怨怼于朕吧?”<br />
“臣不敢。”<br />
“朕若不罚你们,难免叫人以为王族公卿便可凌驾于百姓之上、律法之上。补偿那说书人的款项,便从朕的私库拨。”<br />
“谢圣上恩典。”<br />
李世民又将四人好一通安抚,特别是李靖和秦叔宝。<br />
精疲力尽的李世民回到宫中,只觉得一丝 安生日子都没有。<br />
今日之事长孙无忌他们还不知道。<br />
一想到长孙无忌他们知道此事之后的场面。<br />
李世民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br />
处理完说书人的事还没几天。<br />
就又有急报传来。<br />
扬州。<br />
闹蝗灾了。<br />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已经是三天后了。<br />
长孙无忌他们几个商量了好几天都没能争出个结果来。<br />
魏征认为,当务之急是调粮支援回扬州。<br />
长孙无忌则以为应该想办法对付蝗灾,避免蝗灾为黑更多的州府。<br />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 以为应当尽快派人去扬州查探情况,大灾之后接大疫。<br />
四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法说服谁。<br />
李世民就这么看着他们吵了两天,没吵出来一个结果。<br />
谁都不肯退让。<br />
“行了!”李世民大喝一声,“这扬州,朕亲自走一趟!”<br />
“不可啊!陛下!万万不可!还请您三思!”<br />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立刻就不和魏征吵架了。<br />
纷纷出言劝李世民三思。<br />
这时四人倒是很迅速的统一了战线。<br />
“此番扬州,臣愿往!”长孙无忌掷地有声。<br />
李世民正缺一个愿意去扬州的。<br />
长孙无忌是很合适的人选。<br />
派去扬州的人要能做实事、不会欺上瞒下。<br />
长孙无忌是很合适的人选。<br />
原本长孙无忌不开口,李世民也打算在他们四个里面选一个出来。<br />
“那此事便交给丞相了。”<br />
李世民写了一道御旨。<br />
“朕赐你尚方宝剑,可行先斩后奏之责。”<br />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br />
“此番,臣也愿往扬州为陛下分忧。”<br />
魏征开口。<br />
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隐约有要开口的意思。<br />
李世民意识到,他们又要开始争执了。
都是大人物,不是他这平明老百姓惹得起的。<br />
惹不起躲得起。<br />
他决定息事宁人,然后换个茶楼 再说书。<br />
李世民拍了拍说书人的手做安抚,然后转头看向了程咬金。<br />
程咬金接收了李世民的视线。<br />
不情不愿的朝着 说书人做了个揖。<br />
“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人,是我不对。程咬金在这给先生赔不是了。对不住。”<br />
说书人只愣在原地。<br />
他是程咬金。<br />
程咬金给我赔不是了。<br />
我是谁我在哪?<br />
说书人虽然知道他们身份肯定不一般。<br />
但他没料到那人竟然是程咬金。<br />
活的程咬金!<br />
见说书人迟迟没有反应。<br />
李世民温声问说书人:“可是不满意?”<br />
言罢又淡淡的说:“言辞不够恳切,重来。”<br />
“不不不。”说书人把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这事草民也有错,不是右武卫大将军一人之过。”<br />
没人知道。<br />
这说书人是程咬金的狂热粉丝。<br />
不过大概今日之后,这股狂热会慢慢褪去了。<br />
说书人这么一说,李世民才想起来还有一个尉迟恭。<br />
尉迟恭装鹌鹑装得很好,李世民都差点把他给忘了。<br />
“怎么,尉迟大人,还得朕请你么?”<br />
尉迟恭麻溜的就给说书人做了个揖。<br />
“对不住对不住,一时冲动。等我出去了就请太医给你瞧瞧。药费我全包了。”<br />
“稍后朕会叫太医来给你瞧瞧伤。”<br />
李世民安抚好说书人以后下达了对尉迟恭和程咬金的责罚。<br />
“闹市伤人,目无法纪。一人伤二十军棍。停俸三月,做为你们把人家摊子砸了的补偿。”<br />
说书人简直受宠若惊,“不不不,这使不得……”<br />
“这是你应得的。”<br />
李世民面对老百姓的时候一个语气,面对自己臣子又是另一个语气。<br />
左金吾卫前来请教何时行刑。<br />
李世民声音很冷。<br />
“何时行刑还要朕教你不成?即刻!”<br />
“那左武卫大将军和兵部尚书……”<br />
“同僚犯错不加劝阻,五棍。”<br />
这真是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br />
纯纯的无妄之灾了。<br />
但秦叔宝 和李靖也不能说什么。<br />
跟着程咬金、尉迟恭就一块受刑去了。<br />
李世民等到太医为说书人诊断完,说没什么大碍后,亲自送他出去。<br />
“补偿你的银钱不日便会送达你的住处。”<br />
送走说书人后李世民又命太医去看看程咬金他们。<br />
李靖和秦叔宝那五棍就是意思意思,做给外人看的。<br />
程咬金和尉迟恭的二十军棍倒是挨得扎实。<br />
太医给他们一一上过药后,李世民把人一一扶起。<br />
“今日之事,诸位爱卿不会怨怼于朕吧?”<br />
“臣不敢。”<br />
“朕若不罚你们,难免叫人以为王族公卿便可凌驾于百姓之上、律法之上。补偿那说书人的款项,便从朕的私库拨。”<br />
“谢圣上恩典。”<br />
李世民又将四人好一通安抚,特别是李靖和秦叔宝。<br />
精疲力尽的李世民回到宫中,只觉得一丝 安生日子都没有。<br />
今日之事长孙无忌他们还不知道。<br />
一想到长孙无忌他们知道此事之后的场面。<br />
李世民就忍不住打了个哆嗦。<br />
处理完说书人的事还没几天。<br />
就又有急报传来。<br />
扬州。<br />
闹蝗灾了。<br />
这个消息传到长安,已经是三天后了。<br />
长孙无忌他们几个商量了好几天都没能争出个结果来。<br />
魏征认为,当务之急是调粮支援回扬州。<br />
长孙无忌则以为应该想办法对付蝗灾,避免蝗灾为黑更多的州府。<br />
房玄龄和杜如晦则 以为应当尽快派人去扬州查探情况,大灾之后接大疫。<br />
四人各执一词,谁也没法说服谁。<br />
李世民就这么看着他们吵了两天,没吵出来一个结果。<br />
谁都不肯退让。<br />
“行了!”李世民大喝一声,“这扬州,朕亲自走一趟!”<br />
“不可啊!陛下!万万不可!还请您三思!”<br />
此言一出,长孙无忌立刻就不和魏征吵架了。<br />
纷纷出言劝李世民三思。<br />
这时四人倒是很迅速的统一了战线。<br />
“此番扬州,臣愿往!”长孙无忌掷地有声。<br />
李世民正缺一个愿意去扬州的。<br />
长孙无忌是很合适的人选。<br />
派去扬州的人要能做实事、不会欺上瞒下。<br />
长孙无忌是很合适的人选。<br />
原本长孙无忌不开口,李世民也打算在他们四个里面选一个出来。<br />
“那此事便交给丞相了。”<br />
李世民写了一道御旨。<br />
“朕赐你尚方宝剑,可行先斩后奏之责。”<br />
“臣必定不负陛下所托!”<br />
“此番,臣也愿往扬州为陛下分忧。”<br />
魏征开口。<br />
见房玄龄和杜如晦也隐约有要开口的意思。<br />
李世民意识到,他们又要开始争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