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竟然能少用这么多种子!”</p><p> 这个可是节省下了一石多的稻种。</p><p> 虽然种植方法落后,但是这种子上梁沟的人还是知道要用好稻谷。</p><p> 能作为稻种的,都是各家女眷从家里的稻谷中选出来的颗粒饱满,外壳完好的谷子。</p><p> 正式抛洒稻谷之前,还得把稻谷放进陶罐里面泡一遭,去掉浮在水面上空瘪的稻谷,剩下的才是好的良种。</p><p> 按照上梁沟的情况,一石稻谷就够大家吃上好长时间。</p><p> 这还是因为苏大荣家里的水田本来就不算多的愿意,如苏大壮家这种家中田地多的,稍微在心里算了一笔账,发现要是他们也用这种办法的话,光是稻种都能省下三、四石了。</p><p> 这可是风调雨顺的年景下一亩多田地的出息了。</p><p> 苏大壮的阿翁朝自己家老爷子挪了挪,小声道:“阿翁我们今年也按照林郎君的这个法子种稻子吧,省下来的稻种舂出来够我们一家人吃上好几个月了。”</p><p> 村中的老人们对于种植方法的改革到底是要谨慎一些,这会儿苏大壮的祖父虽然意动,但还保存着理智:“这个法子到底是第一次实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能增产。”</p><p> “咱们家田多,可不能这么冒险,要我说我们一就半的田按照林郎君的法子种,剩下的的一半还是按照以前的老办法。”</p><p> 村里的汉子都在这里,并且都对于林回星的这个法子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种情况苏大壮的祖父自然不会跳出来说一些扫兴的话。</p><p> 不过老爷子心里明白着呢,一半一半的种,林回星的法子真能增产他们就赚了,要是这法子不成,让稻谷减产了,有剩下一半田里的出息,他们家也不至于会承受不起。</p><p> 总之村里稍微精明一点的人,都不约而同的准备按照这个法子做,拿出一半或者三分之一的田地来常识新法子,剩下的就按照老法子种,主打的就是一个求稳。</p><p> 最后村里真正决定按照林回星的法子种自家所以水田的人就只有四家。</p><p> 苏大荣、苏大荣、苏大华、以及马婆婆一家。</p><p> 这四家人无一例外,都是和林回星来往颇近的人家,村里其他或多或少,也都准备按照他的方法试种一些田地。</p><p> 抛洒水稻方便快捷,用老法子种田多的人家早早地就做完了播种工作,开始忙活起其他的农活了。</p><p> 稻种发芽的这段时间,每一天对于苏大荣他们来说都是难熬的。</p><p> 他们恨不得一天往育苗天里跑二十遍,第五天苗床上的稻种开始冒出白芽后,苏大荣他们才算是彻底的放下了心来。</p><p> 稻种一开始发芽,那真是一天一个变化,看着苗床上越长越茁壮的秧苗,苏大荣也越来越坚信自己的选择没错。</p><p> 和育苗床这些长势喜人的小秧苗一比,之前洒在田里的稻谷连半点要发芽的迹象都没有。</p><p> 虽然以前也要在稻种洒下约莫十天之后这些稻种才会发芽,但是那不是以前没有对比吗,这会儿一旦有了对比,村里人心里自然就忍不住开始比对起来了。</p><p> 这稻种发芽之后,天气也越来越快,林回星没带体温计,但是光从体感温度上估摸,觉得这会儿山里的气候应该也有十五到二十度以上了。</p><p> 这个温度下适合农作物发芽,又一场春雨后,林回星的那些玉米苗可以移栽了。</p><p> 这玉米在上梁沟可是个稀罕东西,是以林回星移栽玉米苗的那一天,村里有空的人都过来瞧热闹了。</p><p> 玉米苗移栽并不难,把一个个苗子茁壮嫩绿的玉米窝子小心里放进背篓里,然后沿着红薯垄中间的沟,按照间距五六十厘米的距离挖坑种下就行了。</p><p> 村里人虽然是来看热闹的,但是他们记着林回星的恩惠,看明白后这玉米的种植方法后他们就自发地开始帮着他种了。</p><p> 见林回星种了一行不到就开始锤腰,苏大荣还出声劝他:“你做不来这些活,还是歇着吧,就这么一点地,我们大家帮着搭把手,很快就能种完了。”</p><p> 苏大荣这话一出,引来了村里不少人的附和:“就是,林郎君你身板不行,还是上来休息吧。”</p><p> 林回星听着大家让自己去田坎边歇着的话,心里也是无奈:看这样子,他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形象是已经在上梁沟的村民眼里定死了。</p><p> 林回星也确实觉得腰酸,见大家干得如火如荼,他也不勉强自己,索性拍了拍手里的泥巴回家了一趟。</p><p> 见他就这么起身就走了,村里人还都愣住了。</p><p> 大家你看我,我看你,开始互相指责了起来:“我看林郎君好像是生气了。”</p><p> “看着是有点,不过好好的他气什么?”</p><p> “能气什么,还不是你们说人家身板不行,林郎君虽然年纪小,但到底是个男人。”</p><p> “就是,这男人都好面子,只要是男人,哪有人愿意听别人说自己身体不好的。”</p><p> “是呢,而且你们还你一句我一句的说个不停,换做谁都得恼。”</p><p> 跟着苏大荣后面说林回</p> ', ' ')('\n <p>星身板不行的那个汉子引来了村里人一致的批斗。</p><p> 这可把这位汉子急的不行,明明他的皮肤都很黝黑了,这个时候也急的红了脸:“我哪里是个意思,我的意思的林郎君身娇肉贵,不用做这种粗活。”</p><p> 男人这话一出,村里人又道:“那就是你嘴笨,没把话说清楚。”</p><p> 林回星不知道在身板不行之后,村里人又给他贴上了一个极易生气的标签。</p><p> 他回到家里后,是一分钟耽搁,立刻就从井里打了水上来少开水。</p><p> 林回星这次用上了家里所有的罐子,烧了满满四大锅开水,每一锅开水里都扔了两大块红糖。</p><p> 煮好红糖水后,林回星从院子里拉出了板车,把几罐子水固定在板车上后,他又进厨房拿了一叠碗,随后才拉着板车往地里走去。</p><p> 村里帮着她种玉米,林回星别的东西给不了,请大家一人喝上几口红糖水还是可以的。</p><p> 看到林回星拖着车过来,被大家声讨了好几番,正纠结着自己是不是要去找林郎君告个罪的汉子如蒙大赦,直接跳了起来。</p><p> “哈,你们都说错了,林郎君才没有那么小气,他压根就没有生气,他是回去给大家装水去了。”</p><p> 林回星离得远,听得不怎么清楚,只隐约听到个生气什么的,走近后他一脸奇怪地问:“你们在说什么,谁生气了?”</p><p> 见林回星脸上却是没有什么不高兴的样子,村里人连忙糊弄道:“没什么,没谁生气,我们是在说笑呢。”</p><p> 虽然林回星刚才没生气,但是要让他知道他们刚才在背后编排他小气,说不定他真就忍不住要生气了。</p><p> 在场的都不是傻的,有人开口后,其他人纷纷附和:“对,没谁,我们是在说笑呢。”</p><p> “说家里的媳妇小气,动不动就爱生气。”</p><p> 林回星隔空指了指说话的苏丰宝:“你这话可别传到你媳妇的耳朵里去了,要是让她听到了,你少不了又要挨一顿掐。”</p><p> 苏丰宝本来就是个大大咧咧的性子,他娶的媳妇家里条件不错,要不是他也学着苏大壮给了一两银子的聘金,人家姑娘还不愿意嫁过来呢。</p><p> 家里娇养着的姑娘,气性也不小,这短时间苏丰宝可没少被媳妇掐。</p><p> 偏偏他又是个嘴上不把门的,晚上挨了媳妇掐第二天下地和别人闲聊的时候总忍不住要提上一嘴。</p><p> 最后的结果自然就是恶习循环了,苏丰宝的媳妇听人说他在外面四处诉苦,晚上可不又得收拾他了嘛。</p><p> 最让林回星无语的是苏丰宝这个人好像骨子里有的抖属性,在家被媳妇收拾了他不但不觉得跌面子,还一副乐在其中的样子。</p><p> 最开始苏大壮他们还会安慰他一下,毕竟作为好兄弟,他们的媳妇都温柔似水的,就苏丰宝的媳妇性子这么泼辣,他们真是打心底同情。</p><p> 然而随着苏丰宝诉苦的次数越来越多,苏大壮他们也看透了他表面上是在诉苦,实际上确实在显摆的行径,现在已经不爱接他这些话茬了。</p><p> 现在就是苏丰宝拉着兄弟们抱怨:“我那背时媳妇昨天又掐我了,个没轻没重的,给我腰上掐红一大块。”</p><p> 苏大壮等人:“……哦!”</p><p> 对于上梁沟的村民来说, 春播就意味着农忙的开始。</p><p> 虽然今年他们按照林回星的法子种了一些稻谷,秧苗还没育成,还不到最忙的时候。</p><p> 但是除了稻谷外, 他们还要种其他的粮食, 粟米,大豆, 平日里要吃的苋菜、葵菜……</p><p> 还有林回星提议要种的棉花, 苏大贵特意来问过,林回星回说现在气候还不到棉花种子能发芽的时候。</p><p> 春天万物都生机勃发,努力生长的不止是地里的庄稼,还有地里的杂草,田边的野菜。</p><p> 从种子播下的那一刻起,它们就得和土地里的杂草争夺养分。</p><p> 农户为了避免杂草欺庄稼, 就得隔三差五地下地除草。</p><p> 林回星也一样,他之前种下的许多菜苗都已经长出四五张叶子了。</p><p> 西瓜和甜瓜苗已经到了能够移栽的大小了, 同样等着移栽的, 还有茄子、辣椒、西红柿。</p><p> 之前点下去的缸豆、四季豆、丝瓜、苦瓜、也已经长出了嫩须, 急等着找东西攀爬依附。</p><p> 林回星得去砍树枝搭架子, 里里外外都是活。</p><p> 因为今年林回星蔬菜种得多,这工作量还不少。</p><p> 好在苏大贵今年决定按照林回星的方法种稻谷, 他家里三个得力的劳动力, 很快就忙完了地里的粟米和大豆, 能够腾出空来帮他的忙。</p><p> 林回星也没有客气,拿了家里的稻谷和腊肉香肠去苏家,拜托季娥和苏云娇帮着他做三顿饭。</p><p> 除了腊肉和香肠之外, 林回星又拿着铜板去村里换了一些鸡蛋。</p><p> 之前那一批小鸡都已长成,陆陆续续都开始下蛋了。</p><p> 天气暖和后, 本来就是母鸡产蛋的高峰期,是以现在村里每日都有三十几个单的产能。</p> ', ' ')('\n <p>鸡蛋在上梁沟可是个稀罕东西,家里养了鸡的人,刚发现鸡窝里有蛋的时候,高兴地就跟家里添了丁一样。</p><p> 如今大家日子也好过了,虽然林回星说过他愿意以一个大钱两个鸡蛋的价格收购鸡蛋,但是村里人实在好奇鸡蛋的味道,又听他说这鸡蛋多么地有营养,捡了蛋后偶尔自己也会煮几个尝尝味道。</p><p> 不过鸡蛋虽然好,村里人节俭惯了,除了又一两户实在疼孙子儿子的,愿意每天给家中的小子煮上一个水煮蛋,其他人都是舍不得天天吃,十天半个月的拿两个鸡蛋蒸了尝尝味道也就差不多了,也没几个人能阔到日日吃。</p><p> 林回星拿着一小袋铜板去村里走了一圈后,轻而易举地就换到了一篮子鸡蛋。</p><p> 这鸡蛋连着粮食和腊肉一起被林回星送到了苏家,让季娥看着安排。</p><p> 季娥看着足足堆了一桌子的食物,不由得瞪大了眼睛:“不过是帮着做点农活,随便弄点吃食也差不多了,你人好,我们煮白米饭就算是好得不得了,这又是肉又是蛋的,是不是太好了一些。”</p><p> 平常村里人也不是没有互相换工帮忙的时候,一般这种情况下,主家能提供早晚两餐饭食就算是很好了。</p><p> 那会儿大家都不好过,别说肉蛋了,就连米都吃不到两粒,大都是野菜粥或者煮豆子。</p><p> “我知道,但是婶子,现在村里的情况已经和以前不一样了,大贵叔他们又不是外人,他们帮我干活,给他们吃点肉和蛋不算什么,你就看着做吧。”</p><p> 季娥张嘴还想再劝说两句,苏云娇见状偷偷地扯了扯她的衣裳。</p><p> 察觉到女儿的动作,季娥顿了顿,出口的话就变成了:“行,我现在就做,两刻钟后你们就可以过来吃饭了。”</p><p> “今天的头一顿,我用腊肉炒个蕨菜,再蒸个蛋行吗。”</p><p> 这蕨菜是山上新长出来的头一茬,最是鲜嫩脆爽的时候</p><p> 对于上梁沟的人来说,这蕨菜可是个好东西,鲜吃脆爽,晒干了放在冬天也是一道好菜。</p><p> 眼见着山上的蕨菜成片成片的长出来后,村里的妇人们也暂时放下了手里的绣活,成群结队的背着背篓上山采蕨菜了。</p><p> 这绣活虽然紧要,但是一大家子过日子,总归是要为平日的吃食打算的,蕨菜就只长这么一段时间,过段时间老了就不能吃了。</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