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而且静安自小跟着朝娘娘学骑马,学射箭,马术也是一等一的好。<br />
静安的额娘安陵容明明是绣工一绝,但静安本人的女红,倒是不如静和。<br />
静和这还要多靠沈眉庄自小的严格要求。<br />
而且静安这自小心思也不在女红刺绣上。<br />
……<br />
静和想到的越来越多。<br />
心中的那个执念也越来越大。<br />
淑和可以,静安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br />
我自小也是饱读诗书,皇阿玛频频夸赞。<br />
哥哥可以特立独行,做出一番成绩,自己为什么不可以。<br />
什么非要按照额娘为自己设定的那一条道路走呢?<br />
静和心里犹豫,但也知道她额娘也是谋划多年,也是怕……<br />
可是……<br />
静和心里犹豫不定。<br />
这想法只得暂时按耐下来。<br />
好在离自己议婚还有段时间。<br />
就算额娘为了自己向太后和弘曜哥哥去旁敲侧击。<br />
弘晙哥哥一定会反对,不会完全按额娘的想法定下自己的婚事。<br />
还有段时间让自己好好想想。<br />
静和透过窗帘看向屋外,一抹月光柔柔的洒在自己的身上。<br />
是自由的风,还是静谧的月。<br />
第286章 【太后日常(9)】<br />
大清和准噶尔的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大清早有准备,粮草充足,占了先机,也是打了准噶尔一个措手不及。<br />
准噶尔本就因为之前的战事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现疲态,要不也不会主动议和。<br />
这次大清又早有准备,弘曜又是很坚定的要打下准噶尔来。<br />
八旗子弟更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建功立业,新皇在位不久,这时候正是让皇上注意到自己的出头好机会。<br />
这场仗,大清打的漂亮。<br />
上下齐心,更是其利断金。<br />
弘晙管着户部,一手掌着后勤。<br />
弘曜在朝廷上很是支持几位主战的将领。<br />
大清在后方,对前线的支持力度和保障都让准噶尔很是意外。<br />
他们清廷倒是好了,准噶尔倒是哭了。<br />
准噶尔的兵力不弱,甚至也可称一句兵强马壮。<br />
但是一开始就落了下乘,被清军打了个军心动荡。<br />
后来准噶尔勉力支撑了大半年,到了冬季,他们情况更是不好。<br />
准噶尔这个冬天格外难熬,大清不与他们进行贸易,其他蒙古部落也紧随大清步伐排挤他们,缺衣少食,过的苦不堪言。<br />
冻死的牛羊更是数不胜数。<br />
吃的先紧着要和清兵作战的青壮年,可老弱妇孺们,也是要活命的,这些青壮年看着自己的妻子,孩子,老人,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心里更是痛苦不已。<br />
他们如此战下去,准噶尔整个部落只会被硬生生的拖死。<br />
勉强支撑过了冬日,不过刚开春,准噶尔部落上下已经死了不少人。<br />
大清一路势如破竹,虽然准噶尔偶尔也能反击,但到底是后劲不足。<br />
越打,军心就越涣散。<br />
没等到草原再次水草丰茂的时候,准噶尔就被逼到了末路。<br />
他们的首领再次求和,可弘曜并没有答应这暂时的安稳。<br />
如果答应了,能换来三十年的和平。<br />
可如果能彻底除去准噶尔这个心腹大患,才是长久之计。<br />
否则,三十年后只会是卷土重来,再起战事。<br />
这一仗总共打了一年半,准噶尔败局已定。<br />
等到准噶尔的首领被杀,几个儿子被擒,胜局已经明朗。<br />
很快,准噶尔部被肃清,表示向大清投降,俯首称臣。<br />
弘曜派了官兵去驻守。<br />
但近日来也在犹豫,若是寻常官员,地位不够,军机重臣,都各司其职,不好任意调动。<br />
算来算去,还是需要一个自己信的过,地位又足够尊崇的人。<br />
最好是派自己的哪个兄弟去。<br />
但是算起来,弘晴和弘晙都各有安排。<br />
弘晴憨厚,去了不一定能镇住那些各怀鬼胎的人。<br />
弘晙性子乖张,去了那怕是会引起争执和冲突,激化矛盾。<br />
而且这一去,也是要待好几年才行。<br />
小的那几个……<br />
弘曦和弘晗领兵可以,去战场历练也可以,可要是文治,要他们去处理准噶尔那边的事,还是要个有耐心,心够细的人才行。<br />
这人选……<br />
弘曜挑来挑去,从宗室里面挑吗?<br />
可是又……<br />
这是怎么挑都不合适。<br />
为了这件事,弘曜可是愁的这几天茶饭不思。<br />
慧敏看着儿子如此,也是心焦。<br />
他啊,倒是没想过另一种可能。<br />
近日来,弘曜还在愁胧月她们的婚事。<br />
静安的婚事是最早定下的,已经下了赐婚的圣旨。<br />
可胧月和静和两人的归宿,迟迟未决。<br />
这也是因为其中牵扯太多。<br />
尤其是她们的额娘,意见还和女儿不统一。<br />
本来弘曜看着沈眉庄是使尽了法子想让静和留京,弘曜看着自家这个妹妹,性子倒是温和,也怕她不能适应草原。<br />
而且弘曜和弘晙感情很深,他的一母同胞的妹妹,弘曜总是要多考虑几分。<br />
于是弘曜为静和挑了几个能常留京城的蒙古驸马,人选慧敏看了,都很是不错。<br />
也是年少有为,仪表堂堂。
静安的额娘安陵容明明是绣工一绝,但静安本人的女红,倒是不如静和。<br />
静和这还要多靠沈眉庄自小的严格要求。<br />
而且静安这自小心思也不在女红刺绣上。<br />
……<br />
静和想到的越来越多。<br />
心中的那个执念也越来越大。<br />
淑和可以,静安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br />
我自小也是饱读诗书,皇阿玛频频夸赞。<br />
哥哥可以特立独行,做出一番成绩,自己为什么不可以。<br />
什么非要按照额娘为自己设定的那一条道路走呢?<br />
静和心里犹豫,但也知道她额娘也是谋划多年,也是怕……<br />
可是……<br />
静和心里犹豫不定。<br />
这想法只得暂时按耐下来。<br />
好在离自己议婚还有段时间。<br />
就算额娘为了自己向太后和弘曜哥哥去旁敲侧击。<br />
弘晙哥哥一定会反对,不会完全按额娘的想法定下自己的婚事。<br />
还有段时间让自己好好想想。<br />
静和透过窗帘看向屋外,一抹月光柔柔的洒在自己的身上。<br />
是自由的风,还是静谧的月。<br />
第286章 【太后日常(9)】<br />
大清和准噶尔的战事持续了大半年,大清早有准备,粮草充足,占了先机,也是打了准噶尔一个措手不及。<br />
准噶尔本就因为之前的战事而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显现疲态,要不也不会主动议和。<br />
这次大清又早有准备,弘曜又是很坚定的要打下准噶尔来。<br />
八旗子弟更是想趁着这个机会建功立业,新皇在位不久,这时候正是让皇上注意到自己的出头好机会。<br />
这场仗,大清打的漂亮。<br />
上下齐心,更是其利断金。<br />
弘晙管着户部,一手掌着后勤。<br />
弘曜在朝廷上很是支持几位主战的将领。<br />
大清在后方,对前线的支持力度和保障都让准噶尔很是意外。<br />
他们清廷倒是好了,准噶尔倒是哭了。<br />
准噶尔的兵力不弱,甚至也可称一句兵强马壮。<br />
但是一开始就落了下乘,被清军打了个军心动荡。<br />
后来准噶尔勉力支撑了大半年,到了冬季,他们情况更是不好。<br />
准噶尔这个冬天格外难熬,大清不与他们进行贸易,其他蒙古部落也紧随大清步伐排挤他们,缺衣少食,过的苦不堪言。<br />
冻死的牛羊更是数不胜数。<br />
吃的先紧着要和清兵作战的青壮年,可老弱妇孺们,也是要活命的,这些青壮年看着自己的妻子,孩子,老人,一个个饿的面黄肌瘦,心里更是痛苦不已。<br />
他们如此战下去,准噶尔整个部落只会被硬生生的拖死。<br />
勉强支撑过了冬日,不过刚开春,准噶尔部落上下已经死了不少人。<br />
大清一路势如破竹,虽然准噶尔偶尔也能反击,但到底是后劲不足。<br />
越打,军心就越涣散。<br />
没等到草原再次水草丰茂的时候,准噶尔就被逼到了末路。<br />
他们的首领再次求和,可弘曜并没有答应这暂时的安稳。<br />
如果答应了,能换来三十年的和平。<br />
可如果能彻底除去准噶尔这个心腹大患,才是长久之计。<br />
否则,三十年后只会是卷土重来,再起战事。<br />
这一仗总共打了一年半,准噶尔败局已定。<br />
等到准噶尔的首领被杀,几个儿子被擒,胜局已经明朗。<br />
很快,准噶尔部被肃清,表示向大清投降,俯首称臣。<br />
弘曜派了官兵去驻守。<br />
但近日来也在犹豫,若是寻常官员,地位不够,军机重臣,都各司其职,不好任意调动。<br />
算来算去,还是需要一个自己信的过,地位又足够尊崇的人。<br />
最好是派自己的哪个兄弟去。<br />
但是算起来,弘晴和弘晙都各有安排。<br />
弘晴憨厚,去了不一定能镇住那些各怀鬼胎的人。<br />
弘晙性子乖张,去了那怕是会引起争执和冲突,激化矛盾。<br />
而且这一去,也是要待好几年才行。<br />
小的那几个……<br />
弘曦和弘晗领兵可以,去战场历练也可以,可要是文治,要他们去处理准噶尔那边的事,还是要个有耐心,心够细的人才行。<br />
这人选……<br />
弘曜挑来挑去,从宗室里面挑吗?<br />
可是又……<br />
这是怎么挑都不合适。<br />
为了这件事,弘曜可是愁的这几天茶饭不思。<br />
慧敏看着儿子如此,也是心焦。<br />
他啊,倒是没想过另一种可能。<br />
近日来,弘曜还在愁胧月她们的婚事。<br />
静安的婚事是最早定下的,已经下了赐婚的圣旨。<br />
可胧月和静和两人的归宿,迟迟未决。<br />
这也是因为其中牵扯太多。<br />
尤其是她们的额娘,意见还和女儿不统一。<br />
本来弘曜看着沈眉庄是使尽了法子想让静和留京,弘曜看着自家这个妹妹,性子倒是温和,也怕她不能适应草原。<br />
而且弘曜和弘晙感情很深,他的一母同胞的妹妹,弘曜总是要多考虑几分。<br />
于是弘曜为静和挑了几个能常留京城的蒙古驸马,人选慧敏看了,都很是不错。<br />
也是年少有为,仪表堂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