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此生学问不卖帝王家
('\n\t宋博文主仆二人乖巧的站在门口,宋博文战战兢兢向李景源拱手执礼:“宋博文拜见太子殿下。”<br /><br />李景源眉头微皱,东方乐淡淡道:“宋家和我东方家有些世交,这小子唤我一声世伯。我听他说刚才在鸡鸣巷中触怒了太子,我代这小子向太子致歉。”<br /><br />宋博文再次躬身,畏畏缩缩道:“宋博文有眼无珠,恳请太子恕罪。”<br /><br />李景源面无表情道:“东方老先生都开口了,自然要给面子。”<br /><br />他瞥宋博文,清冷道:“才子风流是雅事,但下流不是,下次眼睛规矩点。”<br /><br />宋博文连忙点头应是。<br /><br />东方乐有些嫌弃的挥手道:“没事了,你们可以走了。”<br /><br />宋博文躬身,连连感谢,而后带着青衫剑客头也不回的小跑离开。<br /><br />东方乐叹息道:“这小子才情不凡,宋家有意培养他,这才许他三年游历天下。可惜他人欲太重。若是戒不掉满腔欲望,今后难有作为。”<br /><br />李景源轻轻一笑,没接话茬。往里走去,目光落在了草庐小院。<br /><br />草庐外面看着就不起眼,没想到里面更寒酸。<br /><br />东北角有一块占了院子三分之一面积的菜地,种着些许瓜果蔬菜。<br /><br />这才刚初春回暖不久,菜地上的果蔬长得极好。放在他处或许稀奇,但这可是前大儒的院子,儒家可也有些春生万物,金秋硕累的诗词文章,让这块小地常年硕果累累不是难事。<br /><br />院子西侧有一间简单厨房,旁边晾晒着几件麻布衣。南面的一块以茅草搭建的凉亭,里面有一副桌椅,桌子上堆满了书籍,应当是东方乐每日看书的地方。<br /><br />凉亭外面还有一条绕亭小沟,沟里养着几条锦鲤,但更多的是鲫鱼,估摸着也是为了吃而养的。<br /><br />最里面的茅草屋子更是简陋,矮小,估计除了卧室,估摸着也就一间不大的客厅和书房。<br /><br />最寻常普通百姓家也就这样吧。<br /><br />东方乐这等在儒林举足轻重的大人物到何处都会受到礼待,就算他想住晋安王的王府,晋安王都有可能自己搬出去让他住。<br /><br />能甘之如饴住这么一座寒酸草庐十年,东方乐怕是返璞归真了,不知他是否恢复了大儒境界。<br /><br />李景源轻声道:“一草庐,我看是天地一草庐,草庐一天地吧。”<br /><br />东方乐淡淡笑道:“太子说笑了,不过是人老了,凡事都看淡了,只要有吃有喝有书,再有一个三尺卧榻便就满足了。”<br /><br />李景源哈哈笑道:“良田千顷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看透,能做到的人寥寥数人。就连麓山老夫子的后院还有山有水,还有两层楼。”<br /><br />东方乐摇摇头道:“你夸大了,老夫子已经近圣,早就到了内外如一的境界。我最多也就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修身境界,老夫子的大境界我是拍马都追不上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李景源来了兴趣,询问道:“我听闻过儒士的至高境界是至诚至德,这内外如一是什么境界?”<br /><br />东方乐轻声道:“内为心,外为天地,内外如一意为人与天地合。至诚至德圣人境,圣人必定内外如一,内外如一不一定是圣人。不过古往今来能到内外如一境界的基本不是圣人就是亚圣。”<br /><br />李景源挑眉道:“这么说老夫子是亚圣境界了?”<br /><br />东方乐摇摇头,没做回答。他推开茅屋木门,请了李景源进屋,轻笑道:“斯是陋室,太子莫要见怪。”<br /><br />屋子里一如小院一般寒酸,只有几张桌椅,连个多余摆件装饰都没有。<br /><br />真是陋室!<br /><br />李景源轻笑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大儒德馨。”<br /><br />东方乐老眼放光,哈哈笑道:“好个有仙则名,有龙则灵。老头子先前只知太子霸道,却不知太子学问精深。”<br /><br />东方乐明显兴致高了许多,拉着李景源落座,要和李景源探讨儒家学问。<br /><br />李景源也就是半桶水晃荡水平,虽偶尔口出锦绣,不过是文抄而来的经典,纸上谈兵还可以,往深了说容易露馅。<br /><br />他赶忙转移话题,轻声道:“鸡鸣巷中是仕途学问,和老先生的读书学问大相径庭,我不明白老先生为何要待在这鸡鸣巷中。”<br /><br />东方乐叹了口气道:“欠了晋安王人情,不得不搬来这鸡鸣巷。”<br /><br />李景源恍然,而后道:“老先生若是不喜,我可以和王叔说说,替老先生还了这份人情。”<br /><br />东方乐摆摆手,赶紧拒绝道:“你替我还人情,等于我欠你人情。晋安王的一份人情让老头子我困居鸡鸣巷十年,我若是欠你人情,恐怕得还到死。<br /><br />老头子好不容易习惯这里,现在只想着读书过每日,草庐了残生,可不想再挪地方。”<br /><br />李景源也不失望,他来之前就已知这个结果。<br /><br />鸡鸣巷因东方乐这位结庐人间的高儒而名扬五州之地,鸡鸣巷若是少了东方乐,等同于圣人庙少了圣人像。<br /><br />若真请走东方乐,晋安王估计会翻脸。<br /><br />而且东方乐当年辞官归隐有隐情,貌似和衡顺帝有龃龉,曾经酒后说过此生学问不卖帝王家。<br /><br />晋安王请他入襄阳十年,他也只在鸡鸣巷结庐十年,并未给晋安王出过一计,献过一策。<br /><br />如此说来,东方乐更不可能跟随他这位大衡太子。<br /><br />李景源笑道:“老先生不愿离开,我也不强求。”<br /><br />李景源起身道:“待久了我怕我那王叔不放心,就不多逗留了。”<br /><br />东方乐有些遗憾的点点头。<br /><br />李景源转身跨出门槛时,东方乐叫住了李景源,让李景源稍等。他去了书房,再出来时手中多了两本三寸厚的老书。<br /><br />东方乐递过手中书,说道:“刚才见你第一眼我便看出了你眼底的桀骜戾气,桀骜为凶,戾气是乖戾之气,若是你修杀伐术或许不是坏事,但你是太子,终究是走帝王道。<br /><br />帝王道最好是内圣外王,桀骜与戾气于你最不可取。<br /><br />这本是我七十年来的解经浩然心得,你多读读,能消减心中戾气。”<br /><br />李景源接过老书,书封有字:【东方解经注】。<br /><br />东方乐攥着第二本书,手掌上青筋都一一绷了出来,捏的很紧。犹豫了好一会儿,才下了决心递了过去。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