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章 太子之名远扬,四夷为之颤栗!
('\n\t“呼!!!”<br /><br />看着巴特尔等人喜气洋洋的离开,白霫酋长伏弗羡慕的眼睛都红了。<br /><br />“伏弗。”<br /><br />上首的李承乾似乎知道他心里在想些什么,轻唤了声。<br /><br />“殿下。”<br /><br />白霫酋长伏弗神色一动,赶忙出身。<br /><br />“霫族、契丹、奚族同属东胡后裔。”<br /><br />“前隋时期,霫族活跃于鲜卑故地,潢水以北。”<br /><br />“库莫奚则栖息于濡水中游,契丹分布于弱洛水以南,辽水以西。”<br /><br />“三者相邻,互不干涉,以为犄角之势。”<br /><br />目光幽深,李承乾莫名道。<br /><br />‘咯噔!’<br /><br />听到这里,伏弗赫然抬头,彷佛猜到了什么。<br /><br />“去岁,我大唐在锡林河畔筑东胡城,设东胡都督府,领十万薛延陀部众。”<br /><br />“河东道等地囚徒一应发往东胡都督府,开春之后约有十余万人。”<br /><br />‘什么?’<br /><br />伏弗瞪大了眼睛,露出了震惊之色。<br /><br />白霫一直跟霫族有来往,自然知道锡林河畔在哪里,那里位于漠南东部,靠近大鲜卑山(大兴安岭)、阴山东段(大马群山),确切来说,大鲜卑山与阴山东段之间唯一的隘口就在这里。<br /><br />这里是草原和辽东唯一的接口,位于库莫奚、契丹之间,相当于抵近两个族群。<br /><br />“大漠、小海都没有你们的容身之地。”<br /><br />“有没有想过回到霫族的地盘上去,那里才是你们的归宿。”<br /><br />“殿下。”<br /><br />看着李承乾那张刀削般的面庞,伏弗心中一紧,欲言又止。<br /><br />“库莫奚有五部:阿会、处和、奥失、度稽、元俟折,吞并了霫族之后,部众数十万,将兵数万。”<br /><br />“奚族首领苏支常以五百人持兵卫牙帐,设有诸多官职,俨然似邦王。”<br /><br />“契丹为大贺氏部落联盟,即:达稽部、绝便部、独活部、芬问部、突便部、芮奚部、坠斤部、伏部。”<br /><br />“武德六年,大贺氏君长咄罗向我大唐敬献名马、貂皮;贞观二年,大贺氏联盟长摩会再度进贡,陛下赐予鼓纛,一度成为了契丹君长权利交接的凭仗。”<br /><br />“契丹同样有数十万部众,数万骑,同库莫奚实力相当,不分彼此。”<br /><br />“白霫跟室韦的关系不错吧?”<br /><br />微微一笑,李承乾提到了一件事。<br /><br />“啊这?”<br /><br />白霫酋长伏弗愣住了。<br /><br />“你部族中那些犬想必都是来自室韦。”<br /><br />“室韦一族源于太昊伏羲,与契丹同出一源,以大鲜卑山为界,南部为契丹,北部号室韦。”<br /><br />“生活于完水(黑龙江)中上游及难水(嫩江)流域,以狩猎为业,多捕貂,养牛马猪,食肉衣皮,也种植麦、粟;夏时城居,冬逐水草,各部首领号‘莫贺咄’,不相统属。”<br /><br />“北周、北齐时皆有朝贡,如今分为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包豕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五部,各不相属,风俗习惯稍异,曾一度被突厥役属。”<br /><br />“如此之多的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寒地犬,绝不仅仅是一部室韦能够提供的。”<br /><br />“殿下慧眼如炬。”<br /><br />眼看着老底都被拆穿了,伏弗也没藏着掖着,全盘托出:“我们部族原本生活在铁勒人和室韦人中间地区。”<br /><br />“因而,靠着同室韦人、铁勒人做交易而存活。”<br /><br />“我们跟南室韦、北室韦、钵室韦(包豕韦)、深末怛室韦、大室韦都有来往。”<br /><br />‘妙极!’<br /><br />在场的众人全都露出了莫名的笑容。<br /><br />“那不就巧了吗?”<br /><br />从主位上起身,李承乾注视着伏弗,一字一句道:“霫族原来生活的鲜卑故地,潢水以北,恰恰与南室韦接壤,想必以你们之间的关系,室韦各部应当会支持你回到那片属于你们的土地上去。”<br /><br />“你说呢?”<br /><br />“殿下。”<br /><br />伏弗欲言又止。<br /><br />鲜卑故地,潢水以北固然是一片肥沃土地,说不想要,那肯定是假的。<br /><br />可白霫有多少实力,部众三万余人,最多能拉起、6、7骑,库莫奚、契丹体量足足是他们的十倍都不止。<br /><br />前往那片陌生的地区,就算有室韦支持,人家伸伸手指头怕是都能随便捏死他们。<br /><br />“孤以大唐太子之名,许霫族故地,即潢水以北为夫余州。”<br /><br />“命你为正四品下夫余州刺史,赐第七转勋轻车都尉,视同从四品,一应符诏印玺即日下发。”<br /><br />“夫余州归于东胡都督府下辖,东胡都督府自会派人帮助你们建设城池,开垦农田。”<br /><br />“不仅如此,孤赐你们皮甲三千领,骑弓三千副,另有刀、枪、戟、骨朵等兵刃数千柄。”<br /><br />“臣领命。”<br /><br />伏弗一改方才的犹豫,欣然答应下来。<br /><br />他知道李承乾赐下的东西都来自于薛延陀,薛延陀是如何成为草原霸主的,无非是甲坚利刃,尤其是骑射无双,突厥人碰见他们的弓箭都得发抖。<br /><br />有了这些东西,白霫足以建立一支三千人的精骑,一如当初苏烈、席君买率领的那般所向披靡,何惧库莫奚、契丹?<br /><br />“来人,带夫余州刺史下去领东西。”<br /><br />摆了摆手,李承乾吩咐了声。<br /><br />“请!”<br /><br />太子侍从立即上前示意道。<br /><br />“多谢殿下。”<br /><br />见状,伏弗没有丝毫迟疑,跟着侍从离开了都护府大堂。<br /><br />此时此刻,大堂内只剩下薛仁贵、苏烈等人,一个个神情各异,他们亲眼目睹了太子如何恩威并施,降服六部为己用,将大唐的疆土向北一度开拓至小海,向东插入了契丹、库莫奚、室韦之间。<br /><br />“定方兄。”<br /><br />背负双手,李承乾轻唤了一声。<br /><br />“末将在。”<br /><br />苏烈赫然起身,恭敬的准备聆听太子诏令。<br /><br />“看看这个。”<br /><br />随手一扔,李承乾将手中的帛书丢到了苏烈怀中。<br /><br />“呃呃!”<br /><br />微微一怔,苏烈接过帛书,打开之后,细细查看起来,没一会儿,他脸上露出了错愕表情,不禁抬头看向李承乾:“太子殿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下,这是”<br /><br />“大唐军制承袭前隋,确切来说,来自于北周。”<br /><br />迎着苏烈的目光,李承乾缓缓道来:“府兵制的优势和劣势都非常明显。”<br /><br />“兵农合一,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br /><br />“不单单兵刃、马匹自备,还在全国设有负责选拔训练的折冲府。”<br /><br />“优势在于解决了国家的压力,劣势在于将压力转嫁给了这些百姓。”<br /><br />“单单是解决世家门阀,让均田制维持下去还不够,军队是国家的矛和盾,必须要预先准备。”<br /><br />“府兵可以作为地方守备兵力,以备不时之需,却不能做为中央机动兵力和边防之军。”<br /><br />“否则,一旦府兵损失殆尽,不只是边疆会遭到敌人攻击,地方同样会不稳。”<br /><br />“孤以为大唐军制须得言明权责,分为三种,第一,负责戌卫长安的机动兵力,相当于十六卫;第二,负责戌卫边疆的军队,专司戌卫及开疆拓土;第三,地方守备兵力,用以维持地方稳定,补充边军。”<br /><br />“三者可以形成一种循环,即地方兵力补充至边军,边军悍勇之辈调入中央。”<br /><br />“殿下英明。”<br /><br />在场众人要么是家学渊源,要么是实践出真知,全都察觉到了这份军略的前瞻性。<br /><br />地方、边防决不能混为一谈,边防溃烂,那么,地方同样会溃烂,相反,二者分开,就算边防失守,地方一样可以坚守一段时间,等到中央兵力驰援。<br /><br />而且,地方守备兵力与边军、中央军形成一种良性的晋升机制,确保朝廷始终掌握最强战斗力的军队。<br /><br />“殿下。”<br /><br />苏烈脱口而出:“您打算让府兵直接变成地方守备兵力,以十六卫为机动兵力,然后重新构建边军体系?”<br /><br />“然也。”<br /><br />回到上首座下的李承乾继续道:“地方守备兵力并不需要多么好的武器装备及甲胄。”<br /><br />“只需要配备皮甲、横刀、长枪、长弓即可。”<br /><br />“这样的话,对于均田的百姓无疑是减轻了他们的负担。”<br /><br />“边军及中央军的武器铠甲、战马都由朝廷负责,他们只需要杀敌即可。”<br /><br />府兵一身装备价格不菲,哪怕是寻常的步槊都得售价几贯钱,这对于府兵家庭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府兵制的崩溃源于均田制,同样也有这方面的原因。<br /><br />大唐把府兵所在的军户当做免费劳动力,不管是杀敌,还是服役,可劲用,用到最后,府兵卖了田,直接不干了,这种压榨,牛马看了都得落泪。<br /><br />“嚯!!!”<br /><br />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不敢相信的表情。<br /><br />要真是这样的话,边军、中央军固然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朝廷的压力可就太大了。<br /><br />“兵部将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的提议递交至三省,再到御前批复。”<br /><br />“孤以为这种调整远远不够,须得重新严明军制。”<br /><br />“例: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督府不再设立上中下三等,都督品阶相当于长安十六卫将军。”<br /><br />“都督府之上,为大都护府,辖制一众都督府边军,品阶相当于大将军。”<br /><br />“以大唐目前的情况下来看,并不需要设立过多的都督府,西部设立松潘都督府、南中都督府、安南都督府,东部设立东胡都督府、平辽都督府,北部沿用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及燕然都督府。”<br /><br />“都督府治下军制宜简洁明了,十人为一什,设什长、副什长,二十五人为一伙,设伙长,五十人为一队,设队正,一百五十人为一屯,设屯长,五百人为一曲,设军候,两千人为一营,设军司马。”<br /><br />“五千人为一校,设校尉;一万两千人为一旅,设旅帅;两万五千人为一卫,设中郎将。”<br /><br />“副什长为从九品,什长为正九品,伙长为从八品,队正为正八品,屯长为从七品,军候为正七品,军司马为从六品,校尉为正六品,旅帅为正五品,中郎将为正四品。”<br /><br />“都督府下辖两卫,即五万人,都督为正三品军职。”<br /><br />李承乾一五一十的讲述了边军的构想。<br /><br />“呼!!!”<br /><br />薛仁贵、苏烈等人不由得长吐出一口浊气。<br /><br />如若按照这个军制,那么,大唐的都督府足以应对局部战争,确实够用。<br /><br />“我已经告诉了秦怀玉、赵节、贺兰楚石。”<br /><br />“他们将会严格按照这一军制,先行募集一卫,两万五千人。”<br /><br />“你明白吗?”<br /><br />深深地看了苏烈一眼,李承乾叮嘱道。<br /><br />“末将明白,燕然都督府同样从薛延陀部众、五州铁勒中募集两万五千人。”<br /><br />苏烈心领神会,郑重应道。<br /><br />这份改制方案必然要到李承乾上位之后才能全面铺开,他现在这么做相当于站队。<br /><br />“好。”<br /><br />“我已命刘仁轨前往接替王玄策,主持燕然都督府事宜。”<br /><br />“既然你都回来了,那这件事还是交给你亲自去办。”<br /><br />“三千突厥精骑一并交给你带往燕然都督府。”<br /><br />摆了摆手,李承乾下了逐客令。<br /><br />“多谢殿下。”<br /><br />苏烈心中一喜,连忙转身下去安排了。<br /><br />三千突厥精骑跟着他一路征服外铁勒五部,早已淬炼成精锐,且如有臂使。<br /><br />有了这支军队,他这个燕然都督府要站稳脚跟就更容易了。<br /><br />至二月中旬,北庭副大都护张公谨、宋君明分别从居延都督府、云中都督府带回了七万羌人、鲜卑人;十万突厥人,并燕然城原有薛延陀部众,一度达到了五十万人,立有十万北庭军。<br /><br />铁勒八旗各自迁徙到了划定的区域,并且在工匠的指导下,开始了建造城池之路,草原、漠北一片欣欣向荣之景,改变了自古以来厮杀不断的局面。<br /><br />二月下旬,大唐燕然都督、武邑县公苏烈领三千精骑巡弋小海,选址定立余吾城、北海城、玄阙城、瀚海城、柏海城之址,北海五州由此奠定了基础。<br /><br />白霫酋长伏弗领受大唐诏令,举族迁往霫族故地,东胡都督贺兰楚石领五千骑传告契丹、库莫奚、室韦,潢水以北为大唐设立扶余州,并有两千余名汉人工匠、数千农夫随行,于潢水畔建造夫余城,开垦农田。<br /><br />一时间,西突厥、葛逻禄、突骑施、黠戛斯、室韦、契丹、库莫奚等族群势力无不侧目,一片颤栗。<br /><br />太子李承乾之名从大唐治下开始向辽东、西域等地扩散,俨然成为了又一个‘天可汗’般的人物。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