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人生南北多歧路
('\n\t这一日,南平城外。<br /><br />脱下一身戎装的许青白,正在送行自己的三千亲卫营。<br /><br />亲卫营此行的任务是护送李子青灵柩回朝,如今李子青下葬百岁山,他们已经顺利完成了任务。<br /><br />亲卫营隶属于崔嵬军,崔嵬军又隶属于边军序列,他们任务完成后便需赶回驻地,没有调令,不得擅离职守。<br /><br />————————————<br /><br />三日前,大越皇帝李世安召许青白进宫议事。<br /><br />在那御书房中,李世安一上来就要将论功行赏,甚至非要将割来的魏地十六州封邑给许青白,还要封他做北魏王<br /><br />这倒也在情理之中!<br /><br />如今,为了拉拢许青白,大匈那边都已经先下手为强,都封许青白当那上柱国了,大越这边又岂会对此吝啬。<br /><br />但如果大越这边也来个上柱国什么的,不免落了下乘。<br /><br />所以,李世安便与许青白商量,要让他接手魏地,做一位仅逊色于一字亲王的一等郡王!<br /><br />只不过,种种封赏,都被许青白一一婉言拒绝了。<br /><br />当时御书房里的情况是,一个非要给,另一个硬不要!<br /><br />李世安见许青白什么都在推脱,生怕是大匈那边许以了重利,导致许青白回来后生出了二心,不想再为大越效力。<br /><br />李世安的担忧不无道理,对于许青白这种猛将,就算做不成君臣,但也万万不能在敌营相见!<br /><br />搞到后来,眼看就要有点不欢而散的意思了<br /><br />好在许青白好说歹说,这才让李世安相信,说如今两朝已经开始尝试着和平相处,边境那边,必将会迎来一段时间的安宁,他再呆下去,已经没有了意义。<br /><br />他当年投身军伍,投靠二师伯李子青,初衷便是为了借战场杀气,稳住体内那条大龙,防止他继续萎靡下去。<br /><br />后来,龙老头深入妖地,为他连偷带抢寻来了一颗两千年的蛟珠,帮他重铸了大龙,彻底解决了隐患。<br /><br />这样一来,许青白再在军伍里待下去,就显得有点不干正事了!<br /><br />他并不适合走兵家的路子,所以随即便挂印而去。<br /><br />而这次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大越边境告急,而自己名义上还背着崔嵬军主将、大越三品平虏将军的名头,于情于理,都该站出来担当一二。<br /><br />另外,二师伯也亲自传信,召他回来,他不敢不从。<br /><br />这一次北赴上都,他一手策划了能让两朝边境安宁的百年大计,此间事了,如今正是功成身退的时候。<br /><br />他的情况跟裴秀又有不同!<br /><br />许青白投笔从戎,只是为了解一时燃眉之急。<br /><br />而裴秀放着胶东裴家刀的嫡传不做,跑来混迹军伍,是想走出一条以战证道的大路!<br /><br />其实,早在一个月前,在上都城那座临时府邸里,有句话,他与裴秀都心知肚明,但谁都没有挑破。<br /><br />裴秀虽然获得了那些武道气运,但眼下两朝之间没了战事,相当于他的大道缺少了天时。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br /><br />裴秀面对这样的局面,迫于无奈,恐怕也只能纸上谈兵了。<br /><br />这样一来,他的这条证道之路,势必会受到影响,最起码也得绕绕道了。<br /><br />这倒是许青白愿意看到的!正如他所说,因为李子青的死,休想他会对裴秀有什么好脸色!<br /><br />对于封地一事,许青白更是向李世安直言,说自己志不在军伍,不在世俗王朝,另有山上的事情在身,无暇他顾。<br /><br />对许青白而言,抛开这些都不说,他也不可能去染指魏地!<br /><br />如果真答应封邑魏地,那他成什么人了?慕容彩凤又会怎么看他?<br /><br />好你个许青白,亏你说得冠冕堂皇,原来是从我这里割肉,然后吞进自己肚子里是吧!<br /><br />最后,为了宽皇帝的心,许青白还是答应了他官升两级,三品变二品。<br /><br />除此之外,他仍保留在大越边军中的军衔、名号以及崔嵬军主将一职。<br /><br />双方各有退让,但总得来说,还是象征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br /><br />当然,虽然许青白志不在此,但这并不妨碍他为崔嵬军中的兄弟们讨要应得的军功。<br /><br />而李世安对此也显得极有气魄,他最后大手一挥,将崔嵬军的建制级别整体拔高,全军上下,参照主将二品,人人连升两级!<br /><br />军中另有卓越军功者,以及其它兄弟部队,比如那云龙城的守军,在此基础上,再论功行赏!<br /><br />————————————<br /><br />南平城外,许青白既是送行,又是将崔嵬军的担子,再度交回到了唐嗣业手上。<br /><br />许青白也好,唐嗣业也好,都心知肚明。如今边境稍安,他此番挂印离开,应该一时半会儿不会再回去了。<br /><br />现场的氛围有点凝重。<br /><br />来时,三千骑浩浩荡荡,整整齐齐。<br /><br />去时,主将却要撇下众人,不再同行。<br /><br />队伍中,当头的唐嗣业也好,那些个都尉、队长也好,尽皆肃立,一个个朝许青白看来,恋恋不舍。<br /><br />对于他们来说,许青白就像是神一般的存在,运筹帷幄,决胜千里。<br /><br />无论是当年,还是这一次,许青白都带领着他们,用实际的行动,向世人昭告:<br /><br />崔嵬者,险峻不可登,雄奇托月升!<br /><br />它为战而生,向战而行,所过之处,足以摧毁颠覆一切敌人!<br /><br />崔嵬军,无愧于大越边军之首,赫赫凶名,冠甲天下!<br /><br />而因为朝廷大手笔将崔嵬军级别拔高的缘故,这支部队,俨然已经成了大越甚至整座天下特殊的存在。<br /><br />它已经靠着无匹的战力以及璀璨的战功,为自己成功正名!<br /><br />许青白走到唐嗣业面前,有点不好意思地调侃说道:“唐将军,这下子,又得劳驾你又当妈又当爹了...”<br /><br />在此之前,许青白已经找唐嗣业谈过。<br /><br />许青白坦言自己可能不会再回到军中,但为了避免对目前刚刚才稳定的局势造成冲击,他不宜操之过急,只能缓缓谢幕。<br /><br />他这个崔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嵬军的主将,可能还会挂个一年两年、三年五年的,但他也仅仅只是挂个名而已,等到局势日渐稳定的那一天,就是他全身而退的时候。<br /><br />所以,许青白直接告诉唐嗣业,让他不要觉得委屈,更不可摆烂懈怠,因为这支崔嵬军,迟早会由他唐嗣业来接着!<br /><br />不过,在这场开诚布公的谈话中,纵然许青白苦口婆心,唐嗣业却始终一根筋似的不开窍。他固执无比,说自己绝不会染指主将之位,要等许青白归来。<br /><br />相比于半年前的生分,如今的唐嗣业对许青白的称谓,都已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从“许将军”变成了“将军”,变得入乡随俗,与李大靖、孔老二他们几个一般无二!<br /><br />以前许青白神龙见首不见尾、两人素未谋面的时候,唐嗣业心里多少还有点不服气!<br /><br />但这半年来,等见识了许青白的心智、胆色、谋略、魄力后,他已经深深被其折服,以许青白马首是瞻。<br /><br />这边,临别之际,又被许青白拿出来老生常谈,如今也已是从二品武将的唐嗣业微微一笑,回道:“能替将军持家守业,嗣业毫无怨言!”<br /><br />许青白摇摇头,将一枚虎符摸出来,强行塞进唐嗣业手里。<br /><br />唐嗣业不从,许青白却没有随他的意,硬塞过去后,说道:“你就当先帮我收着!我不在这段时间里,李大靖、孔老二、宋岳、高皋、肖弼光他们几个刺头,谁要是再敢跟你瞪眼,你就用它砸烂他们的脸...”<br /><br />唐嗣业推脱不过,只得将虎符郑重收了起来,拱手说道:“嗣业有一言,斗胆请将军记下...”<br /><br />许青白点头:“但说无妨!”<br /><br />唐嗣业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三千亲卫,说道:“将军只需记住,我们永远是将军的兵,只盼将军能早日归来!”<br /><br />三千亲卫,个个神色激动。<br /><br />毫无疑问,唐嗣业此时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br /><br />有许青白领着他们,无论是在战场上攻城掠地,还是在皇宫大内站岗放哨,他们心里都只有一个感受,得劲儿!<br /><br />许青白望着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有感而发道:“回去转告兄弟们,就说我许青白三生有幸,承蒙不弃,一时兄弟,一辈子的兄弟!”<br /><br />唐嗣业大手一挥,三千人动作整齐划一,随即翻身上马。<br /><br />“亲卫营听令!”<br /><br />马背上,唐嗣业带头吼道:“祝将军此去,心随所愿,诸事顺遂!”<br /><br />三千人齐声呐喊,吼声震天:“祝将军,心随所愿,诸事顺遂...”<br /><br />许青白缓缓抱拳,庄重肃穆,朗朗回礼:<br /><br />“保重!”<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