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冯初晨和王婶带着大头去青苇荡把死儿埋下。<br /><br />脐带绕颈是个难题,前世监测主要是靠B超和胎心监测。<br /><br />好的中医摸脉可以判定胎动是否异常,但听不到胎心音。胎动异常不一定都是脐带绕颈,若胎心音也异常,很大可能就是脐带绕颈。<br /><br />大姑接生的死儿脐带绕颈占比最大。从她的手札里看出,她一直在探究这个问题。<br /><br />她尝试施针促使胎儿在腹中运动,已经摸索出了一些针刺方法,人却先死了。<br /><br />冯初晨前世知道一些解决办法。<br /><br />若发现的早,可以让产妇通过适当运动、膝胸卧位、左侧卧位、桥式卧位来改变胎儿体位,缓解脐带绕颈。<br /><br />但子宫内的胎儿是不可控的,这些办法不一定完全有用。<br /><br />若缠绕很紧,现代可以做剖腹产,古代就难办了。技术最好的冯医婆能手伸进产道松脐带,也不是每次都有用。<br /><br />想到这里,冯初晨又想起大姑的手。比一般人的手细和小,白嫩柔软,上天让她吃这口饭……<br /><br />为了尽可能减少悲剧,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监测。<br /><br />一旦发现有异,就开始适当运动或做操。当然,还要继续大姑的探索,希望能有好结果。<br /><br />冯初晨想到前世的单耳式木制听诊器,既能听胎心音,也能精准地诊断出其它疾病。<br /><br />听诊器比不上中医摸脉全面,但在某些方面要直观得多。<br /><br />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br /><br />冯初里立即画了一张图,一根空心木管,长约一尺,口径一寸半,底部微大,呈喇叭形。<br /><br />若接个橡皮管更好,可惜这个时代还没有橡皮。<br /><br />她出去找到建牌坊的刘木匠,说了一下标准。<br /><br />刘木匠以为是给冯不疾做的玩具,笑道,“这个好做,保证做好,再刷一层亮漆。”<br /><br />冯初晨道了谢,给了他一百文大钱。<br /><br />九月九下晌申时末,一辆马车狂奔到冯家门外。<br /><br />建牌坊的人都停下手中活计,看向马车。<br /><br />马车里跳下一个婆子。<br /><br />她急匆匆拍着院门,“冯姑娘在吗?”<br /><br />半夏跑出来打开门,她不认识。<br /><br />问道,“大娘有何事?”<br /><br />婆子递上一张贴子,说道,“我是武毅伯府的人,要见冯姑娘。”<br /><br />半夏知道,喊大宅门里的婆子最好喊嬷嬷。<br /><br />忙道,“嬷嬷请稍等,我去跟我家姑娘禀报。”<br /><br />她拿着贴子去了上房。<br /><br />冯初晨刚给冯不疾针刺完,姐弟两个挤在一起说话。<br /><br />她接过贴子看了一眼,“有请。”<br /><br />婆子急急走进来说道,“冯姑娘,我家二奶奶生了一天一夜还没生下孩子。我家夫人着急,怕孩子生下来有危险。<br /><br />“夫人听说冯姑娘会施上阴神针,还会治血崩,想请冯姑娘去府里候着,以便二奶奶和乳儿有危险给他们施针。”<br /><br />武毅伯姓温,任府军右卫指挥使,正三品武官。虽然有爵位有官位,但算不上顶尖勋贵,即使能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请到太医和女医,也不容易请到医术最好的太医和女医。<br /><br />为了以防万一,请冯初晨去候着。孩子大人有危险,她都能救治。<br /><br />冯初晨记得,大姑去世,武毅伯府派管事送过五两银子的帛金。<br /><br />大姑给武毅伯府的温夫人接过生,难产,女医都没办法,被大姑顺利接下。<br /><br />没施神针的高门派管事来祭奠大姑,武毅伯府是唯一一个。<br /><br />冯初晨非常想去,又心下忐忑。<br /><br />她为难地说道,“不是每个危险的乳儿都适合施上阴神针。而且,大姑虽然说我会了,我还没有施过,也不知道学会没有。”<br /><br />万一她没有机缘呢,要打好预防针。<br /><br />婆子奉上二两银子,“请冯姑娘走一趟。我家夫人也知道此生香的玄妙,若不适合,不怪冯姑娘。”<br /><br />冯初晨不是大夫,可以拒绝,武毅伯府为了让她出诊给了高价。<br /><br />冯初晨示意半夏接过银子,说道,“嬷嬷请稍候。”<br /><br />此时去晚上回不来,带王婶一起去。<br /><br />武毅伯府请的稳婆肯定有经验。王婶不接生,只是陪冯初晨。<br /><br />她把装有此生香和银针、香炉、特制止血药、工作服、口罩的包裹带上,另带了一小盒苦参膏。<br /><br />这是她自制的专擦下身的药膏,用装香脂的旧木盒装着。<br /><br />她嘱咐了冯不疾和半夏、芍药几句,同王婶一起上了马车。<br /><br />车上,刘嬷嬷说了一下温二奶奶的情况。<br /><br />头胎,孩子胎位不正,一直生不下来,好不容易要生了,脚先伸了出来,稳婆只得把脚塞进去,再正胎位……<br /><br />武毅伯府住在皇城,天色擦黑才赶到。<br /><br />东角门上的两盏红灯笼在晚风中飘摇。<br /><br />马车进了角门,几人下车,匆匆走进二门,又走进一个小院。<br /><br />一个二十左右的男人焦急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几个丫头婆子立在檐下。<br /><br />产房设在西厢南屋,一个婆子从屋里端出一盆血水倒掉。<br /><br />刘嬷嬷道,“禀二爷,这位就是冯姑娘。”<br /><br />温二爷看看面前的小姑娘,这么小,能行吗?<br /><br />他抱拳说道,“请冯姑娘一定要尽力。”<br /><br />冯初晨曲膝说道,“若乳儿适合施针,我一定尽力。不过,我还没施过这种针,不敢说一定成功。”<br /><br />温二爷失望之色更浓,还是说道,“尽力就好。”<br /><br />温夫人从正房走出来,焦急道,“乳儿胎位不正,二儿媳妇连叫都叫不出来了,若冯医婆还活着该多好……”<br /><br />冯初晨让王婶把银针用沸水消毒,她穿上工作服,戴上口罩走进产房。<br /><br />这里是专门布置的产房,靠墙一张架子床,旁边一把生产专用椅。产妇实在累了,还能躺在床上或坐在椅子上歇一歇。<br /><br />床前放着一个扣着的大盆,产妇站在盆上,双手抓着从房梁掉下的木棍,后面一个壮妇抱着她。<br /><br />产妇也是站生。<br /><br />她闭着眼,嘴张着,表情痛苦狰狞,湿发贴在头上,挡住了半边脸。<br /><br />一个稳婆蹲在她一侧,用湿帕子擦拭下体。一个稳婆站在前面,在她的肚子上顺胎位。<br /><br />还有两个帮忙的婆子站在一旁。<br /><br />从服饰看,顺胎位的稳婆是女医。<br /><br />谢谢宋阿梅、照镜子放篮子的打赏,谢谢亲们的月票和支持。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