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情报来了
('\n\t“他们是想要让百姓说出一句:‘或许我们真的太高估了自己’!”<br /><br />“这句话一出,我们就全败!”<br /><br />香妃低头:“主公呢?”<br /><br />“这口气,我们忍不忍?”<br /><br />秦浩站在殿后看雨。<br /><br />他没有说狠话,只很轻地道:<br /><br />“我们不讲理给他们听!”<br /><br />“我们讲理,是给百姓听!”<br /><br />“他们要压,那我们就继续讲!”<br /><br />“让百姓听我们说—你不是因为能吃饱才是人,是因为你能问‘我为什么得不到’才是人!”<br /><br />“只要这句话一天还有人在讲!”<br /><br />“他们就赢不了!”<br /><br />他没有出兵。<br /><br />却命令新设“讲所移动队”三百人,由归户律讲所自行推举,三日一地,五人一组,带契卷、律书、讲纸,自设摊位,于各处设“理讲市棚”。<br /><br />此举为“市对市”。<br /><br />你要我讲理的人不能进市,那我就自己在市口设理。<br /><br />不卖货,只讲字。<br /><br />不收税,只写约。<br /><br />百姓自来,自问,自听。<br /><br />没有牌匾,没有官吏,没有旗号,只有一个布棚、一卷律书、一张纸。<br /><br />他们用的是最简单的东西—坐下来,拿一支笔,讲一件事。<br /><br />“你能不能讲一句‘我愿意’!”<br /><br />这一笔写下去,十八国布下的那些“市令”“旧约”“劝归”“赦契”—全成空话。<br /><br />纸还是纸。<br /><br />人却不再是“以前的人”。<br /><br />这才是秦浩的兵法。<br /><br />不是调兵遣将。<br /><br />而是—将“人”,调进了自己布的这片天下。<br /><br />进入六月末,连日闷热。<br /><br />秦地三线边境沉稳如旧,归户村不乱,讲所如常,但在这安静表象之下,各地兵线却已悄然重布。<br /><br />东风军没有鸣鼓升旗,没有调大营,没有撤编制,甚至没有在朝堂上公议,只在秦王府的一纸调令之下,三日内完成五处换防。<br /><br />北境调“夜伏营”入西南,设为山道防线;<br /><br />南边本为教约护守的五百“律守”中,精选一百入“新编轻步营”;<br /><br />中原内地各州,原为收税辅防的百户长队,择其强者五百,集中于西线百里开外,为“候锋骑”。<br /><br />这一切没有动静,却如无声换血。<br /><br />秦浩没有出面,只让张青松私下定下一句调令:不防敌,不吓民,不护界,只备“动静之间”。<br /><br />张青松明白,主公不是要打这一仗,是要“看”这一仗什么时候打。<br /><br />而十八国合纵联盟,已经开始露出獠牙。<br /><br />吴郡最先出手。<br /><br />他们集结的先锋军三千,分作五营,行路不过百里,前锋却突然加速,在夜色下翻过边境旧线,绕过东风军驻守最松的一处归户村,直插秦地“低坝道”。<br /><br />这一段地势险要,前无大山,后无河障,若占住,将可设立后营,进可压秦地腹心三郡,退可退回三界,正是“试阵”的最好位置。<br /><br />吴郡自知秦地未设重兵于此,于是打得极快。<br /><br />三千人,昼伏夜行,七日奔袭,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无预警攻入“低坝道”,斩路、破岗、扫村,虽未杀人,但粮田踏过,路段毁坏,算是一场“明面上的威胁”。<br /><br />但东风军早有准备。<br /><br />这一片虽无明设重兵,却布有“换编隐列”。<br /><br />所谓“隐列”,即以本地兵民混编之法,隐于田寨之间,不着甲,不立旗,却日日操演、月巡三次。<br /><br />这一处“低坝道”之内,共列“隐列”三支,皆为旧归户子弟,三月内练熟一套“步防短阵”,平时为农,战时即起。<br /><br />吴郡前锋军刚入不远,便在路口、山腰、谷底三处同时遭遇“阻拦阵”。<br /><br />不是硬战,而是层层诱敌、反绕、借地设火,短兵交错,连夜七阵,逼得吴军不敢深入。<br /><br />但更狠的,还不在正面。<br /><br />是东风军第六“外侦营”的反手动作。<br /><br />他们早在吴郡动兵之前,便已派出六支斥候,伪装商旅,穿行山林之间,潜入吴军后营。<br /><br />而在吴军全军压入低坝道第三夜,东风军斥候趁夜起火,焚其粮车三十辆,烧其马棚,割其驮缰,顺手掳走二十匹备用战马。<br /><br />火起之时,吴军军中大乱,前后失联,只能连夜退兵,试图固守小丘,谁知夜里又有一队农夫打扮之人偷袭水源,吴军自乱,至第四日天明,只得退回旧界,口中仍喊“未战”。<br /><br />张青松看着军报,冷冷一笑。<br /><br />“他们不是来打仗!”<br /><br />“是来给十八国其他人看的!”<br /><br />“想告诉别人:‘我敢动秦!’”<br /><br />“但他们不敢真打!”<br /><br />“只想探!”<br /><br />“可惜我们早就算到了!”<br /><br />香妃随后带来情报:大越也已调兵,其先锋为旧南营老将白玄统兵三万,行得极稳,三十里扎一营,五十里设哨,外不挑衅,内不示弱,列阵却不前行。<br /><br />更有甚者,白玄暗地召集南蛮部三十七寨头目,许以地与粮,请其协同作战。<br /><br />秦浩听到这条消息时,只是在案前写下一句:“蛮不值一用,但可借其乱!”<br /><br />他命东风军“候锋骑”三百人绕行大越边山,用散兵乱哨之法,不正面交战,却日夜扰其兵线,烧其栈道,截其辎重,使其难行。<br /><br />他又命香妃调动潜线,放风于南蛮诸部:“秦王不打你,打的是你头上的人!”<br /><br />“你若不受命,不听调,不被剥,你便是山主!”<br /><br />“你若听大越之命,进秦地—那你就是犬!”<br /><br />“犬食秦粮,秦不容!”<br /><br />“你若不入秦地,我不杀!”<br /><br />“你若自来入秦,我给地!”<br /><br />这几句话在蛮地悄然传开,不到五日,大越南线十三寨联名拒绝白玄入营。<br /><br />白玄兵困边境,不得不回兵三十里。<br /><br />而另一头,齐国北线开始集结“水军”。<br /><br />不是大军,而是调动旧东河四十余艘旧船,重整涂漆,秘密集结于黄滩水口,意图“潜水入秦”,破秦地北河三渡之间的水路供给。<br /><br />此举狠、快、准,一旦得手,足以断秦地三州兵粮之路。<br /><br />张青松看出端倪后,立刻请调东风军“水策营”,由王府直辖,潜伏在北河之下。<br /><br />六月三十夜,黄滩水口突起火光,一艘秦地民船遭遇袭击,三人重伤。<br /><br />两炷香后,水策营反击,于三渡之间设“浮水杀阵”,将齐军试探小队引入死水弯,借暗流设缆,沉其舟三艘,擒者四,皆为齐国军中老水匠。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