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因为朱标来的突然,问题问的也很突然,马钰事先也没有任何准备。<br /><br />所以他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先独自思考了许久,将相关内容挑选并梳理出来。<br /><br />朱标也没有着急,准备的时间越久,就越说明要讲的东西很多很重要。<br /><br />他巴不得马钰多准备一会儿。<br /><br />在马钰思考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找来笔墨纸砚摆放好,准备等会儿好做记录。<br /><br />免得要记的东西太多,将哪里给遗漏了。<br /><br />大约过了两刻钟,马钰终于梳理完毕,抬起头说道:<br /><br />“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吧。”<br /><br />朱标马上提起笔,说道:“表弟你说,我听着呢。”<br /><br />马钰点点头,说道:“任何一个群体,想要长久维系下去,都要有一套行政体系进行管理。”<br /><br />“夏、商、西周亦是如此。”<br /><br />“有掌人口、土地的,为司徒之官。”<br /><br />“有掌管军马、军政的,为司马之官。”<br /><br />“有掌刑狱之事的,为司寇之官。”<br /><br />“有掌管巫、史、祝、卜的,为儒者。”<br /><br />朱标惊讶的道:“啊,儒生最早是掌管神灵祭祀之事的?”<br /><br />马钰摇头说道:“不,是儒者不是儒生。”<br /><br />“《汉书·艺文志》记载,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br /><br />“儒生来源于儒者和司徒之官,儒家就是他们建立的。”<br /><br />“当时的官吏,祖上其实都是列国大贵族乃至国君。”<br /><br />“只是因为血缘关系太远,失去了封建的资格。”<br /><br />“但他们又拥有贵族的身份,可以学习只有贵族才能学的知识。”<br /><br />“而掌握了知识,他们就能去列国求职,当一名官吏。”<br /><br />“专门替国君和大贵族工作,负责具体的事务。”<br /><br />“这个群体当时有一个统一的称呼,士。”<br /><br />朱标这次没有提问,而是奋笔疾书,将这一点给记录下来。<br /><br />马钰等他写完,才接着说道:<br /><br />“之前我说过,因为生产力的进步,导致西周的制度崩溃。”<br /><br />“周天子失去权威,天下进入礼崩乐坏的局面。”<br /><br />“今天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个问题。”<br /><br />“周王室失去权威,列国公室也大多被贵族架空,大量的诸侯国被兼并。”<br /><br />“围绕他们建立的行政体系,也基本失去了作用。”<br /><br />“这也意味着,这些体系下的从业者们,也失去了作用。”<br /><br />“说的直白点,他们失去了工作,只能另谋生路。”<br /><br />朱标手上不停的做记录,已经顾不上说话了,只是时不时的点头表示听明白了。<br /><br />“现在我们再来说另外一个问题,教育。”<br /><br />“学校,在夏商西周时期就存在了。”<br /><br />“《孟子·滕文公上》记载: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br /><br />“只是,当时的学校是国家创建的,只有贵族子弟才能去学习。”<br /><br />“但在官办学校之外,掌握知识的贵族、士人,也会开办私学教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授自家子弟读书。”<br /><br />“礼崩乐坏之后,官方学校就办不下去了。”<br /><br />“反倒是贵族、士人开办的私学,受到的影响不大,一直延续了下去。”<br /><br />“所以孔子才会说,礼失而求诸野。”<br /><br />“那么现在,我们再回顾上面所说的话,礼崩乐坏士人阶层失去了工作。”<br /><br />“以前他们读书是为了做官,现在做不了官了,该怎么办?出路在哪?”<br /><br />“当时整个士人阶层都陷入了迷茫。”<br /><br />朱标若有所思的点点头:“他们之中的佼佼者,建立了诸子百家对吧?”<br /><br />马钰颔首道:“是的,普通的士只能随波逐流。”<br /><br />“其中的佼佼者,开始思考世界为什么会变成这个样子?”<br /><br />“该如何解决现存的问题,让天下恢复和平。”<br /><br />“然后各学派的创始人,基于自身的见闻和学识,提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br /><br />“于是就有了诸子百家。”<br /><br />朱标点点头,说道:“诸子负责的工作不同,接触的事物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同。”<br /><br />“所以他们的思想才会有如此大的差异。”<br /><br />马钰赞道:“正是如此。”<br /><br />“墨家者流,盖出于清庙之守。”<br /><br />“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br /><br />“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br /><br />“这些在汉书·文艺志中有详细记载我就不多说了,回去你可以自己翻书了解。”<br /><br />朱标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这一篇的名字记录下来。<br /><br />马钰接着说道:“我们再来说说孔子,他最伟大的地方在于三点。”<br /><br />“其一,他继承了之前数千年所形成的文化制度,并将之总结梳理,传承于后世。”<br /><br />“孔子之前华夏数千年文化,赖孔子以传。”<br /><br />“孔子之后华夏数千年文化,赖孔子以开。”<br /><br />“其二,他有教无类,将只有贵族才能学习的知识,教给所有人。”<br /><br />“前面我们说过,私学一直都存在。”<br /><br />“但那时的私学是权贵家族内部学堂,也只教授贵族子弟。”<br /><br />“而孔子开办的私学,不论出身高低贵贱,只要来拜师都能学。”<br /><br />“从此,知识走入民间,所有人都有机会学习。”<br /><br />“为后续的百家争鸣和文化大兴,奠定了基础。”<br /><br />“其三,他把之前贵族的礼仪普及开来,使之成为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准。”<br /><br />“君子以前指的是贵族,而现在君子成为了一种修养,一种境界。”<br /><br />“只要个人的学识品行足够,人人都可以是君子。”<br /><br />朱标再次点头,这一点算是老生常谈,他作为宋濂的学生自然很清楚。<br /><br />马钰深吸口气,说道:“以上都只是前提条件,是儒家诞生的社会环境。”<br /><br />“现在我们来说说,孔子和儒家的关系。”<br /><br />朱标精神一振,其实到了这会儿,他已经有所猜测,但还是想听马钰的解释。<br /><br />“孔子虽然也是士,但他既不是司徒之官,也不是儒者。”<br /><br />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甚至他差点连士的身份都失去了。”<br /><br />朱标点点头,这个事情他倒是知道,宋濂给他讲过。<br /><br />孔子十七岁时,赴鲁国大夫季孙氏举办的士族子弟宴会。<br /><br />却被季府管家阳货所拦,他还嘲讽孔子已经不是士了,没有资格进入府中。<br /><br />孔子黯然离去。<br /><br />“孔子的学问,为失去前路处于迷茫之中的‘士’,指明了前进方向。”<br /><br />“如果有机会进入朝堂,就施展自己的才学,为国为民效力。”<br /><br />“就算终生都没能出仕,在乡野间教书育人影响一方百姓,也不失为君子。”<br /><br />“于是,他的思想迅速在士人阶层传播。”<br /><br />“学习了孔子思想的士人,开始以儒生、儒士自称。”<br /><br />“将自己这个群体称为儒家,将孔子的学问称之为儒学。”<br /><br />“所以,事实上孔子和儒没有半文钱的关系。”<br /><br />“他也不会认为自己是儒,更不会认为自己的学问是儒家之学。”<br /><br />朱标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受教了。”<br /><br />马钰继续说道:“现在说完了儒家的产生,我们再来说最初的问题。”<br /><br />为何朱元璋采用了偏向于儒家的礼法,儒生们就这么兴奋,纷纷支持大明了呢。<br /><br />“其实问题并不复杂,虽然有一部分人,确实是认同孔子的学问,才以他的门徒自居。”<br /><br />“但大多数士人尊崇他,不过是为了利益罢了。”<br /><br />“他们将孔子的学问当成了敲门砖,当成了获取利益的工具。”<br /><br />“对孔子的学问,自然也就没有什么敬畏之心。”<br /><br />“会根据君主的喜好,随意解读孔子的思想。”<br /><br />“这也是为何几千年来,关于孔子思想的解读,有那么多版本的主要原因之一。”<br /><br />“说什么别人的解读都是错的,只有他才真正掌握了孔子学问,其实都是给自己脸上贴金而已。”<br /><br />这话实在太过于赤裸裸,以至于朱标都有些无法接受。<br /><br />马钰自然能看出他的想法,笑道:<br /><br />“不用觉得难以接受,包括我在内,解读孔子的真正原因,都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br /><br />“孔子不过是一张虎皮,一个堵住所有人嘴巴的幌子。”<br /><br />“但是不论我们如何解读,都绕不开‘仁’这个字。”<br /><br />“之前我说过,孔子的仁是一种境界。”<br /><br />“每个人都是不同的,境界也是不一样的,感悟到的东西自然也有所不同。”<br /><br />“所以,只要不脱离‘仁’这个范畴,我们的解读都是对孔子思想的延续和拓展。”<br /><br />“关于孔子思想,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新的解读,还有个原因是生产力进步导致生产关系改变。”<br /><br />“这些新解读,其实也是为了适应新的生产关系。”<br /><br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孔子、儒家、华夏文明,已经融为一体不可分割。”<br /><br />朱标松了口气,这个解释容易接受多了,也让他心里好受了不少。<br /><br />安抚过他之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马钰再次将话题拉回:<br /><br />“言归正传,我们接着方才的话往下说。”<br /><br />“儒家确实继承了孔子的思想,是华夏文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br /><br />“但不要因此把儒生这个群体,看的多么高尚多么了不起。”<br /><br />“他们不过是打着孔子和儒家的幌子,谋求利益的人罢了。”<br /><br />“所以他们迎合君主,但又反过来制约君主。”<br /><br />“君主强势的时候他们就蛰伏、就迎合。”<br /><br />“君主弱势的时候,他们就反过来用礼法绑架君主。”<br /><br />“汉人是华夏文明的主体,所以汉人王朝往往会采用儒家的礼法制度治国。”<br /><br />“部分蛮夷族群建立的政权,也会渐渐的被儒家同化,儒生们都可以从中获取利益。”<br /><br />“可是蒙元不同于之前所有的异族政权。”<br /><br />“他太强大了,蒙古帝国堪称人类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国家。”<br /><br />“其实力之强悍,堪称举世无匹。”<br /><br />“所以他们是骄傲的,对自己族群的制度文化也非常自信。”<br /><br />“在他们看来,汉人是被征服者,自然也就不屑于学习汉人的礼法制度。”<br /><br />“不过蒙古皇帝也不是一开始就讨厌儒家的。”<br /><br />“金国被灭后,当时金国的儒家领袖耶律楚材率众投降,并成功用儒家礼法制度说服了窝阔台。”<br /><br />当时窝阔台对儒家的礼法制度非常不屑,准备全部废除,施行蒙古的制度。<br /><br />耶律楚材就用税收给窝阔台上了一课。<br /><br />窝阔台这时候才知道,原来还能通过制度收税,不费吹灰之力获得数倍于劫掠所得的财富。<br /><br />于是他就准许耶律楚材,在中原施行儒家的礼法制度。<br /><br />忽必烈对儒家更是非常的推崇,还将真金太子的教育工作交给了儒生。<br /><br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儒生们飘了。<br /><br />他们觉得这群蒙古蛮夷太落后了,应该将天下交给我们儒家治理。<br /><br />于是儒生们竟然直接找到忽必烈,要求他把皇位让给太子。<br /><br />当时忽必烈的表情应该是很精彩的。<br /><br />真金太子得知此事大惊失色,连忙去找忽必烈解释。<br /><br />然而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父子关系怎么可能会不发生改变。<br /><br />没多久真金太子这个最正牌的继承人,就在惊吓中死了。<br /><br />忽必烈不得不改立另一个儿子当太子,为后来的元朝皇室内乱埋下了祸根。<br /><br />听到这里,朱标也有点绷不住了。<br /><br />这是人能干的出来的事情?<br /><br />人忽必烈是开国皇帝,你们儒生到底哪来的自信啊。<br /><br />“也是从这个时候,蒙元开始提防打压儒家,最后直接废除了儒家的礼法制度。”<br /><br />“虽然后续还有蒙古皇帝试图恢复儒家的地位,但很快就被反对势力阻止了。”<br /><br />“儒家思想被摒弃,儒生这个群体就没办法再通过儒家这杆大旗,攫取足够的利益。”<br /><br />“所以元朝这将近百年时间,他们是很憋屈的。”<br /><br />“等到元末乱世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到来,他们开始寻找新的代言人,试图恢复往日的荣光。”<br /><br />“你爹内心其实对儒家很是不屑,但他清楚儒生群体的力量是非常强大的。”<br /><br />“为了拉拢儒生,他表面装作对儒家示好。”<br /><br />朱标心中非常无奈,怎么又开始蛐蛐我爹了。<br /><br />不过他也习以为常了,大脑直接将这句话给过滤了。<br /><br />“但假的就是假的,永远都真不了。”<br /><br />“你爹先后消灭了陈友谅和张士诚,彻底奠定胜势,并建立了大明。”<br /><br />“然后他不装了。”<br /><br />“想要刑不上大夫?贪污六十两处死了解一下。”<br /><br />“儒生想要与天子共治天下?呵,别闹了。”<br /><br />原本的世界,规定官吏见了皇帝就得下跪,和皇帝交流都得跪着说话。<br /><br />亲王、公主位在三公之上。<br /><br />想要权力?劳资直接把丞相制都废了。<br /><br />直接就是将儒家当成家奴使唤,把儒生们的尊严按在地上摩擦。<br /><br />儒生们这才发现自己上了当,然而为时已晚。<br /><br />但有句话说的好,弹簧按的越很,反弹的力量也就越大。<br /><br />你朱元璋强势,不把我们当人是吧?<br /><br />那我们忍着。<br /><br />总不能你的子孙也都和你一样强势吧。<br /><br />到时候咱们再算总账。<br /><br />所以,明朝的皇权和儒家斗争,在历朝历代都是最激烈的。<br /><br />具体表现就是大家所谓的文官集团。<br /><br />这一世,因为马钰的影响,朱元璋最终还是选择了偏向于儒家的礼法制度。<br /><br />虽然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口增长带来的生存问题。<br /><br />但毕竟没有如原本世界那般,将儒生们的尊严踩在脚下。<br /><br />而且儒生们可不知道这些啊,他们只以为朱元璋在兑现当初的承诺。<br /><br />“所以在你爹颁布了新的礼法制度后,他们一改之前的观望的态度,开始支持大明。”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