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快了吧
('\n\t第433章快了吧<br /><br />曾老爷说什么都没用,村里人压根不听,只知道赶人。<br /><br />曾大少爷只当这又是许知春的阴谋,气得当场破口大骂。<br /><br />好了,板上钉钉自己把自己钉得死死的。<br /><br />“我就说他们不是好东西!”<br /><br />“呸,真没安好心啊!”<br /><br />“赶走赶走!”<br /><br />曾家人狼狈逃离。<br /><br />他们误以为这就是许知春的态度——实际上也差不多,心下知道没法儿谈了,各处店铺每日毫无进项,周转流水全无,只得变卖家产还债,拆东墙补西墙。<br /><br />曾家从前得罪的商户不少,有人怀恨在心,设法做局,引诱曾大少爷上当。<br /><br />曾大少爷太想翻身了,明知道不经过细查不怎么靠谱,纠结一番最终还是决定豁出去赌上一把,结果生生将所剩不多的家产几乎尽数赔了进去。<br /><br />真正的倾家荡产。<br /><br />曾老爷子气得吐血,去了大半条命。<br /><br />不到一个月,曾家就败落了下去,再也没有翻身的可能。<br /><br />墙倒众人推,曾家倒台空出来的市场份额,很快就被别的商贾占据。<br /><br />曾家父子变卖宅子铺子,赔付之后还剩下一点儿余钱,一家子灰溜溜的搬回了乡下原籍。<br /><br />再想重现昔日的家大业大,至少许知春还在都不会允许。<br /><br />她没有赶尽杀绝,已经是行善积德了。<br /><br />至于曾夫人,她“无意中”得知了曾明珠在省城被下大牢的消息,受惊病倒,心力交瘁。<br /><br />被曾家接回去的时候已是奄奄一息。<br /><br />看到家中惨败破落得如此,更是大受打击,雪上加霜。<br /><br />曾夫人还是放不下心爱的女儿,还在求着曾老爷救救她的女儿明珠。<br /><br />曾老爷破口大骂,怨恨至极,如果不是曾明珠这个孽女,曾家何至于落到如今的地步?<br /><br />“你还有脸提那个孽女?我恨不得从来没有她这个人!若是当初不是把她撵到庄子上而是让她病逝,曾家也不会被她害的如此!我后悔啊!”<br /><br />“救她?哼,知道她如今过得不好我就安心了,你还让我救她?不要说救不了,便是救得了,我也不会救!我管她死活!”<br /><br />曾夫人痛苦大哭,本就病的不轻的身体受不住这刺激,伤心欲绝,不到半月便去世了。<br /><br />曾夫人去世的时候,曾小燕刚生下个儿子没多久,尚在月子里,梁家人正好有借口不让她去奔丧。<br /><br />不然人死为大,即便断绝了关系,这一趟曾小燕也得去一趟不可。<br /><br />曾小燕可以不去,曾小鹃却不行,她是出嫁女,得回去奔丧守灵,杨明陪同她一起,将乔儿托付给了梁里正家照看。<br /><br />正好,曾小燕随了一份礼让曾小鹃帮忙带了去。<br /><br />树倒猢狲散,曾夫人的丧事办得冷冷清清,从前的故交亲朋并没有去几个人。<br /><br />曾小鹃心里感慨不已,她曾经以为这辈子也挣扎不掉、脱不开的噩梦,以为一辈子都会拿捏着她、让她喘不过气的嫡母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就这样消失在这世间了。<br /><br />从此再也不能威胁她、掌控她。<br /><br />包括大山似的曾家,也再无法掌控她。<br /><br />亲眼看到曾夫人的棺木,曾小鹃有种彻底松了口气的感觉。<br /><br />转眼到了八月,玉昌王节节败退,朝廷先前丢失的城池也开始一座一座的收复,玉昌王气急败坏、狗急跳墙,开始搜刮掳掠占领区,强抓壮丁充军,一时间兵荒马乱、人心惶惶,无数百姓逃亡,流离失所。<br /><br />西江省严防死守,上下一心,那位冯知府奉了玉昌王的命,曾经试图率兵拿下西江省为玉昌王的大后方增添一块地盘,但几番攻打并没能成功,最终玉昌王不得不放弃。<br /><br />虽然如此,西江省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物资匮乏,物价再次上升。<br /><br />各地募捐的银钱和粮食不得不互补调配,加上玉昌王为非作歹,难民无数,不少涌入了西江省,越发雪上加霜,大家伙儿的日子都过得相当艰难。<br /><br />尤其是庄稼接近成熟之际,各村各庄不得不组织村民们日夜轮班防守,防止流民们偷盗粮食。<br /><br />青山县情况好一些,隔壁青阳县情况略糟糕,许知春让毛管事、何彪头等雇佣了不少城镇中百姓巡逻防守,保护产业。<br /><br />许知春又从空间仓库里拿出一大批杂粮捐献了,交给卢县令与各县调配。<br /><br />她不是没有想过雇佣一些看起来老实信得过的流民守护田庄、上田庄里做事,但还是不太敢,生怕万一识人不明被人来个里应外合,后果不堪设想。<br /><br />非常时刻,纵要发善心,首先也得保护好自己。<br /><br />好在水稻、土豆、红薯成熟已经近在眼前,熬一熬、撑一撑,很快就可以到秋收的时节了。<br /><br />安分守己、希望过太平日子的百姓们无不战战兢兢,心里祈祷着千万别乱。<br /><br />谁也不想天下大乱的余波涉及到自己身边来。<br /><br />各种消息满天飞纷纷扬扬,真假难辨,有的时候让人感到鼓舞振奋、满心欢喜,有的时候又不由得忐忑不安。<br /><br />但大家都有一种预感,这一场战争,快要结束了。<br /><br />终于到了秋收,田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各村各家用比从前快数倍的速度迅速收割庄稼,落袋为安。<br /><br />手里有了粮食,心里可算是安定不少了。<br /><br />许知春以及好些乡绅又捐献了不少新粮,流落到此的流民们也有了希望,变得安分守己了不少,好些流民还主动找活儿干,受雇于各家。<br /><br />今年的红薯、土豆又是大丰收,这总算是个好消息,家家户户食物满仓,喜笑颜开。<br /><br />大家不由得想起去年,去年这个时候,已经在喜气洋洋的将土豆、红薯卖给官府了呢,今年卢县令虽然说仍然收购,但因为玉昌王还没有被朝廷剿灭,道路不通,所以还没有办法运送出去,县衙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堆放,因此让村民们自己且保存着,等时机到了再收购。<br /><br />大家伙儿好不惋惜,纷纷骂起玉昌王来。<br /><br />没事儿造什么反啊?真是害死人了!<br /><br />他一个藩王,一方土皇帝,锦衣玉食、要什么有什么,怎么还不知足呢?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