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 物理竞赛预赛考试开始
('\n\t从林瑾逸的班级外离开后,苏云便找到了自己的考场所在地点。<br /><br />默默坐在座位上,苏云闭目养神,只等考试的开始。<br /><br />两位监考老师站在讲台上,一个望着台下的学生,一个望着门口。<br /><br />考生们,在陆续进入考场。<br /><br />八点四十分左右,所有考生全部到齐。<br /><br />距离考试仅剩五分钟时,其中一位监考老师给所有人念了一遍考试注意事项,然后便发放了试卷。<br /><br />试卷发到苏云手上时,他早已经迫不及待了,第一时间扫了一下题目类型。<br /><br />很快,整张试卷被快速看完,苏云感觉,思路极为通畅。<br /><br />答完所有题目,只是时间问题。<br /><br />填写完个人信息后,苏云毫不犹豫,直接开始答题。<br /><br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题6分。在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意……<br /><br />1.下述实验或现象中,可以阐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br /><br />A.光的双缝干涉实验B.黑体辐射C.光电效应D.康普顿效应<br /><br />这几个概念,苏云无比熟悉,背后的原理,在脑海快速复习。<br /><br />答案转瞬即出——BCD。<br /><br />毫无疑问,这是一道送分题。<br /><br />2.系统1和系统2质量相等,比热容分别为C1和C2,两系统接触后达到共同温度T;整个过程中与外界(两系统之外)无热互换。两系统初始温度T1和T2的关系为()<br /><br />直接一个方程便能得出答案的题目,苏云毫不犹豫的在试卷上写下一个D。<br /><br />3.假设原子核可视为均匀球。质量为A的中重原子核的半径R可近似地用公式R=R0R1/3表达,其中R0为一常量。对于核子数相似的原子核,下列说法对的是()<br /><br />A.质量密度是基本相似的B.电荷密度是基本相似的<br /><br />C.表面积是基本相似的D.体积是基本相似的<br /><br />几个公式和概念,闪电一般,在苏云的脑海中划过。<br /><br />下一刻,唰唰声响起,苏云试卷上已经多出一个答案——ACD。<br /><br />很显然,物理竞赛预赛的试卷,对于苏云来说,没有任何难度可言。<br /><br />当然了,试卷本身难度也不高,毕竟只是预赛而已。<br /><br />前三道选择题,苏云用了还不到一分钟。<br /><br />都是眼睛快速扫过,接着便写出了答案。<br /><br />这样的试卷,苏云答题的速度,自然是极快。<br /><br />……<br /><br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br /><br />6.(10分)先用波长为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再加上波长为λ2(λ2>λ1)的单色可见光照射同一种杨氏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观测到波长为λ1的光的干涉条纹为1、2级亮纹之间原本是暗纹的位置浮现了波长为λ2的光的干涉条纹的1级亮纹,则两种光的波长之比λ2:λ1=。<br /><br />题目倒是很长,原理极为简单,两个公式在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脑海中浮现,苏云便有了答案。<br /><br />下一刻,右手拿着笔在横线上,快速写下了一个3:2。<br /><br />继续看向下一题,大差不大,依旧是文字一大段,答案两个公式便能确定。<br /><br />……<br /><br />五道选择题,苏云飞快做晚。<br /><br />目前为止,总共做完十道题目。<br /><br />五道选择题、五道填空题,苏云花费的时间,仅仅只有3分半钟。<br /><br />九成的时间,用在了看题目上面。<br /><br />思考答案的时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都是些一眼就能完成的题目。<br /><br />苏云把试卷翻到计算题部分,抬头看了眼时间,又瞥了眼刚才做过的填空题。<br /><br />他终于知道为何老师说,对他们这些通过学校物理选拔考试的学生来说,物理竞赛预赛只是走个过场。<br /><br />虽然苏云并没有参加前海中学物理竞赛选拔考试,但他确信,选拔赛的题目难度,一定超出物理竞赛预赛。<br /><br />做完十道题目的苏云,对这预赛试卷,简直是无力吐槽。<br /><br />毫无难度可言,完全都是些送分题!<br /><br />说的难听点,苏云甚至觉得,题目本身的难度,还不如阅读一道那么多字数的题目有难度。<br /><br />苏云有些无奈的摇了摇头,重新看向计算题。<br /><br />希望计算题,能有点意思吧!<br /><br />三、计算题。计算题的解答写出必要的文字阐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环节……<br /><br />11.(20分)某电视节目中演示了一种用三根火火柴棍和细棉线悬挂起一瓶或多瓶矿泉水的实验,如图所示。A、B、C为三根相似的火柴棍,火柴棍长为l,细实线为棉线,棉线的直径为d(d<<l)。火柴棍A的一半在水平桌面内,另一半在桌面外,火柴棍A与桌面上表面的边沿垂直;桌面厚度为h;0是火柴棍A的中点与桌面边沿的接触点……此后省略三百字。<br /><br />题目巨长无比,一共两问。<br /><br />要换成一般人,光看完这些字数,恐怕都要头犯晕。<br /><br />要想理解题目的要求,怕是不看个两三遍,不能理解透彻。<br /><br />苏云不同,清明的头脑下,他有着恐怖的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阅读速度也同样飞快。<br /><br />但这么多字数,他也花了足足一分多钟才看完。<br /><br />在看完题目的瞬间,仅仅十几秒钟,两道小问的答案,便已经在苏云的脑海全部演示了一遍。<br /><br />答案都过了一遍,接下来要做的,便是将他写在答题卡上了。<br /><br />但苏云没有第一时间动笔,而是苦笑着摇了摇头。<br /><br />因为他刚刚大概估算过,要写完这一道题目的答案,估计少不了要废笔墨。<br /><br />字数也没有非常多,也就是这道题目的两倍之多,差不多一千字。<br /><br />尼玛,仅仅一道题目的答案,有一千字之多。<br /><br />这要不是前方黑板上写着物理竞赛预赛考试,自己都怀疑自己考的不是物理,而是语文!<br /><br />哪有这样的,解答一道计算题,要写足足一千个字。<br /><br />题目本身其实并不难,唯一的难点就是手累。<br /><br />毕竟是参加考试,手累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总不能不写吧!<br /><br />“得,还能怎么办,写呗!”<br /><br />苏云内心一叹,开始写下大片大片的文字。<br /><br />先前的填空题,还只是难在阅读量大。<br /><br />现在可好,难度全在书写量大了!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