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祖母。”姜恒低声说。<br/><br/> “这个给你,”姜太后取出一封信,发着抖,信上裹着油纸,乃是她从落雁前来,一路随身携带,“收好,我这就走了。”<br/><br/> 姜太后支撑着起来,擦拭眼泪,姜恒不知所措道:“您去哪儿?”<br/><br/> 姜太后甚至没有回头看汁琮一眼,说:“回落雁去,我老了,你若来日得空,便在桃花开时,回来看看我。”<br/><br/> “王祖母!”姜恒追上去,界圭却等在门外,示意不必再跟了。<br/><br/> 终于,姜太后似想回头,却按捺住,说道:“给他一个了结罢,这也是他的命。”<br/><br/> 姜恒停步,姜太后袍襟在一阵风里飞扬,离开了正殿。<br/><br/> 界圭站在门外,示意姜恒回头。<br/><br/> 如今殿内,只剩下姜恒与汁琮了。<br/><br/> 姜恒收起姜太后的信,转身看了一会儿,落日渐斜,照进殿中,余晖落在汁琮的脸上,汁琮安静躺着,片刻后剧烈咳了起来,睁开双眼。<br/><br/> 他的脸瘦了许多,两眼凹陷下去,面色带着死人般的灰败,喉头扎着的竹签,洇出一小摊血迹,早已干了。<br/><br/> 姜恒回到榻前,安静地注视着他,日升日落,潮去潮生,时光的大海卷向此地,将无数个恩怨盈仄的日子拖进水下深处。<br/><br/> “叔。”姜恒说。<br/><br/> 汁琮剧烈地咳了起来,全身发抖,望向姜恒的眼神中,带着无以伦比的恨。<br/><br/> 他终究还是输了,这一生他所看重的,尽数在这一刻崩毁,就连自己的命运,亦被操控于他人之手,而他至为恐惧的、无数个夜晚中折磨着他的噩梦,在这一刻成为了现实。<br/><br/> 这些天里,他断断续续地做了许多梦,梦见耿渊,也梦见汁琅,梦见他们的父亲,甚至梦见了他很小时得以一见的祖父,上上上任雍王。<br/><br/> 他梦见了雍国的桃花与巨擎山的雪,梦见了第一次学骑马,耿渊两手搭着,让他踩在手掌上,翻身上马去。<br/><br/> 他梦见了小时候发起了高烧,而兄长彻夜守在他的榻畔,对照医书,焦急地为他针灸以疏通气脉。<br/><br/> 小时候,哥哥是很爱我的啊……汁琮有点奇怪,他为什么会起意毒死自己的兄长?没有人知道,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也许因为他实在太耀眼了,所有人都是他的,耿渊也好,界圭也罢,管魏、陆冀、雍国的大贵族们,无一不对他赞赏有加。<br/><br/> 他让所有人如沐春风,他们的父母亦最疼爱他。<br/><br/> 兄长待他的爱,就像一只扼住他咽喉的手,令汁琮透不过气来,从小到大,他难望兄长项背,哪怕王家与群臣其乐融融,汁琮也永远只是他的弟弟,犹如一个陪衬。<br/><br/> 哪怕他的儿子,如今在哥哥的儿子面前,亦从未成为过众人瞩目的对象……他与汁琅、耿渊……他们三人,像极了当下的汁泷、姜恒与耿曙。<br/><br/> 而姜恒来到榻畔的那一刻,汁琮再一次想起了七岁那年……高烧不退,汁琅安静地坐在榻畔。<br/><br/> 他张了张嘴,眼前一片模糊。<br/><br/> 姜恒端详他,知道汁琮已受尽了这折磨,他只求速死。<br/><br/> 姜恒辨认出汁琮无声的口型。<br/><br/> 他在说——“哥”。<br/><br/> 记忆里的汁琅,渐渐与姜恒重叠在一处,汁琮的兄长,他的嫂子,耿渊、界圭……无数人的影子犹如走马灯般闪过。<br/><br/> “你我恩怨,”姜恒低声道,“今日两清。众生皆有一死,天子如是,去罢。”<br/><br/> 接着,姜恒拈住汁琮咽喉上的竹签,将它拔了出来。<br/><br/> 没有鲜血狂喷,没有剧烈挣扎,汁琮喉咙处凝结的血块堵住了他的气管,让他最后一口呼吸也无以为继,他的脸色变得铁青,两手用尽最后之力,艰难抬起,捂着喉咙。<br/><br/> 紧接着,他瞪大了双眼,像极了上吊的人,想喘息,却无从挣扎。他的两腿不住乱蹬,脸色变白,复又涌起铁青,直至一张脸变得靛蓝,五官扭曲,恐怖无比。<br/><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n 姜恒握住了他的手,在这最后一刻,兴许他能好受一点。<br/><br/> 最终,汁琮慢慢地安静下来,一手垂落。<br/><br/> 秋风吹过安阳别宫,万千雪白帷幕飞卷,十五年前耿渊在此处琴鸣天下,带走了梁王毕颉。<br/><br/> 十五年后,同一个地方,雍王远道而来,终于客死他乡。<br/><br/> 命中注定,有始有终。<br/><br/> 晋惠天子三十六年,秋,雍王汁琮薨。<br/><br/> “当——当——当——”王宫之中,丧钟敲响。<br/><br/> 太子泷与耿曙在午门前,见过了前来告慰的千夫长们,正在路上慢慢走回宫去,同时听见了钟声,抬头。<br/><br/> “不知道为什么,”太子泷朝耿曙说,“他率军前往郑国时,我就隐隐约约,觉得会有这一天。”<br/><br/> 耿曙没有回答,恢复了一如既往的沉默。<br/><br/> 太子泷眼里悲痛难抑,汁琮之死,甚至比当初听闻耿曙与姜恒的噩耗时,更让他心碎。缘因耿曙之事乃是一场意外,而父亲亡故,则犹如宿命一般,令他无力阻止,就像亲眼目睹着父亲,驾驭一匹疯马,最终驰入了深渊中。<br/><br/> 他拉不住,喊不住,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一切发生。<br/><br/> 耿曙想安慰他几句,却不知如何开口,最后,他说了一句:<br/><br/> “我爹故世的时候,我也很难过,这一切都会过去的。”<br/><br/> 太子泷抬眼看着耿曙,耿曙想了想,又说:“我觉得他当年做得不对,就像你也觉得他做得不对,可他依旧是你爹,我明白。”<br/><br/> 他很少与太子泷说心里话,与姜恒不一样,这一刻,也许正因姜太后所言,他竟暂时放下了姜恒与汁泷也许将有一战的未来与担忧,在他眼里,太子泷成为了他真正的弟弟。<br/><br/> “我也明白。”太子泷说。<br/><br/> 耿曙看着太子泷,轻轻地叹了口气。<br/><br/> 他明白太子泷也很孤独,像姜恒一样孤独,曾经他什么都有,但如今的他,已是真正的孑然一人了,也许走上这条路,就是命中注定的。<br/><br/> 太子泷第一次没有等他,独自拾级,沿着山路爬上山去,走上了梁王毕颉许多年前登山回寝殿的道路。<br/><br/> 那个背影在宏大山川的映衬之下,显得与梁王一样,尤其渺小、尤其孤独。<br/><br/> 第178章三朝臣<br/><br/> 三日后,耿曙、汁泷扶灵出,汁绫接管棺椁,送往玉璧关外,送回落雁城雍王室宗庙内安葬。按习俗,太子泷须守孝三月后,再接任国君之位。<br/><br/> 一个时代落幕了,是雍国的时代也是天下的时代,安阳成为雍的新都城,汁琮发丧的第二天,太子泷召集群臣,正式开始处理遗留政务。<br/><br/> 东宫所有臣子全部到场,汁琮骤薨,这是雍国所面临的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场考验,其程度不下于当初汁琅之死。<br/><br/> 但陆冀与管魏身为三朝老臣,当年应对了汁琅之死,如今亦能解决汁琮死后的诸多问题,只要不产生新的麻烦。而姜恒,就是这个新的麻烦,只是当事人业已决定,至少在现在,他不能再为雍国增添内乱,所有人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必须在此刻稳住国内局势。<br/><br/> 雍国的四大家中,曾家与周家甚至没有举家迁入关中,依旧留在塞外,东宫作为新的权力中心,有他们的长子,这就足够了。<br/><br/> 卫家则在卫卓死后,军权交给了卫贲继承,依旧统领御<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