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t“小姐同表小姐回来了。”<br /><br />容氏晚膳后方回偏院歇息,听得小厮来报,心中一惊。<br /><br />衡哥儿才带着萤儿她们出去一个多时辰,怎的就这么快回来了?莫非出了什么事?<br /><br />她立即起身,问道:“她们此刻在哪儿?”<br /><br />小厮回道:“表小姐与小姐在藏书阁等您。”<br /><br />看来,萤儿她们是有意不惊动婆母与程氏。只是这般谨慎,反叫容氏越发忧心。她顾不得细想,匆匆往藏书阁行去。<br /><br />偏院至藏书阁本就不远,容氏却一路将种种可能在脑海中过了一遍,一颗心不由提到嗓子眼。直到踏入藏书阁,见苏萤与婉仪安然坐着,才终松了口气。<br /><br />她先看婉仪。<br /><br />婉仪起身,唤了声:“二婶。”<br /><br />容氏抚着她的脸,又拉起她的双手由上至下细细瞧了一遍,道:“没事就好。”<br /><br />之后转向苏萤,同样看了一遍,见她也无碍,才问道:“既然你们无事,那衡哥儿应也无碍。可瑾娘出了什么事?”<br /><br />容氏虽然忧心忡忡,但依旧沉着,既然衡哥儿能让萤儿同婉仪先回,自然他也不会有事,可此刻却没有他的身影,那么肯定是瑾娘发生了什么,致使衡哥儿不得不陪在她的身边。<br /><br />苏萤言简意赅地将所见所知告知容氏,末了又道:“其他的,只能等表兄回来。”<br /><br />她神情担忧,又补了一句:“瑾娘姐姐虽面容无碍,可额角与下颌皆被划伤,尤以手背伤势最重。我和婉仪不愿一回来便惊动众人,才绕道角门进了藏书阁。您看,接下来该如何安排才更妥当?”<br /><br />因婉仪在,苏萤不愿言明,容氏却知她用意,是怕程氏借机生事。<br /><br />她握了握苏萤的手,柔声道:“我明白了。你们俩先去歇息。你们祖母那边,我自会去说。这事瞒不住,也不该瞒,你们不用再操心。”<br /><br />婉仪一回东院,自是惊动自己的母亲程氏。<br /><br />程氏见瑾娘并未随女儿回来,立时追问。婉仪不愿母亲多生枝节,加之瑾娘伤势她并未亲见,不好妄言,便只说了自己瞧见的。其他的,只简单化作了一句:“哥哥带瑾娘姐姐去找大夫了,其他的我一概不知。”<br /><br />果不其然,程氏听罢,便十万火急赶往老夫人处,一路叫嚷不休。<br /><br />“婆母,您说说,这叫什么事儿?”<br /><br />她一进屋,便见容氏神色肃然地与婆母低声交谈,她看都不愿多看容氏一眼,径直冲婆母哭诉:“我就说了,灯会人多,年年都有意外发生,不能去,不能去!可衡哥儿偏不听。去了便去了罢,可人手又是怎么安排的?我不管家,也不好过问,才听婉仪说的,三位姑娘共坐一辆马车,随行的不过三名小厮并一名管事?怎能在此事上做节俭呢?是怕省得少了,没人夸她一句,管家有方?”<br /><br />程氏字字句句,皆是冲着容氏而来,没一句是为受伤的瑾娘担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n\t心。口口声声,都是为了手中那点旁落的管家之权。<br /><br />“好了,佳慧。”<br /><br />老夫人才刚与容氏商量后续安排,程氏便闯了进来,打断二人谈话。老夫人见她那副无理也要搅上三分的市井妇人模样,不由一叹。<br /><br />程氏佳慧是大儿子杜克勤自己相中的。<br /><br />每年佛诞,杜府都会在菩提寺设斋供奉。因二儿子克俭体弱,多由大儿子代为前往。<br /><br />那年佛诞,克勤甫一回府,便来同她请安。禀告事宜之后,便将自己心事告知于她:“如往年一般,我在偏廊与知客僧交谈。谁知那时风起,一方帕子落在眼前。”<br /><br />他不敢伸手去捡,只得退后几步,偏身避让。听得脚步声渐近,似有人快步拾起帕子后又折返离去。<br /><br />待声音远去,杜克勤才回转过身,只见不远处,一名小丫鬟正将那方淡青帕子递给一位小姐。那小姐眉眼娇俏,正要接过,却瞧见他望来,登时轻啐一口,羞怯而去。<br /><br />儿子春闱榜上有名,如今在翰林院任职,素来循规蹈矩、寡言少语。若非当真动心,是绝不会主动开口的。<br /><br />眼看也是该议亲的年纪,老夫人便问他:“你可打听过她是哪家的小姐?”<br /><br />杜克勤道:“今日除我们家,便只有国公府的家眷了。”<br /><br />老夫人起初还担忧,杜家虽是京中高门,可若真要娶国公府嫡女,未免高攀,想要促成婚事,几无可能。好在她亲自托人查访,才探得实情。<br /><br />国公府家的小姐尚未及笄,出行阵仗极大,照儿子所说,那女子只带了一名丫鬟,想来应是世子夫人常带在身边,陪伴嫡女的旁支小姐。<br /><br />如此一来,便不是难事。<br /><br />老夫人只当是缘分天定,便托媒人登门提亲。女方家一听是杜府大公子、翰林院编修,倒也欢喜,随即应允,遣人回帖。不久便收下聘礼,婚事就此定下。<br /><br />原以为哪怕是旁支,看国公府家的小姐才貌双全,名声在外,这旁支家的小姐也该是知书达理,端庄大方。<br /><br />谁知成婚第二日,儿子带着佳慧来敬茶,她便看出了几分端倪。<br /><br />佳慧跟在克勤身后,神色紧张,有几次竟踩到了自己的裙角。还未等丈夫行完礼,便径直跪了下来,见夫君才拜,又慌忙起身重新行礼。<br /><br />端茶时,也是如此,茶盏因她手抖而微微晃动。<br /><br />那时起,老夫人便知道,佳慧对于礼数知之甚少,遇事不够沉着冷静。<br /><br />后来日常相处中,她又发现佳慧在管家之事上有些生疏,许多事一问三不知。<br /><br />老夫人当时想,礼数不知可以教,管家不会可以带,只要她心思不坏,儿子又喜欢,就都不是什么大事。遂极有耐心地手把手带着,将她培养成了杜府的当家主母。<br /><br />只是,这遇事慌乱的毛病,终究是娘胎里带来的,改也改不掉。平日里无事,佳慧自是一派主母架势,可一旦出了事,便立刻现出原形。<br /><br />也正因为此,在小儿子克俭的婚事上,她才更加认定早年定下的容氏。知根知底,家风端正,虽多年未见,她也相信容氏必是有模有样的。后来将容若兰娶进门,也确实印证了她的眼光。<br /><br />老夫人看看眼前的程氏,又看看了自程氏进来后,默默退至一旁的容氏。<br /><br />才缓缓对着程氏开口道:“听说瑾娘受了伤,有些伤痕还在面部。你与其在此怨这怨那,不如想想,她若真破了相,咱们该如何向她家交代?” <br /><br />请收藏:https://m.qibaxs10.cc \n',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