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敢跟上去啊,全都像鹌鹑一样趴在廊下。<br/><br/> 拓跋焘提着剑走到庭中,只见月下有一道人正坐在石桌前烹茶,形容与六年前无异,就连道袍也仿佛是当年那一件,不过肩上却多了件披风。<br/><br/> 披风外如墨内似焰,背上的位置有九点寒星,下摆迤逦于地。<br/><br/> 拓跋焘有些激动,快走两步,走到石桌前。<br/><br/> 黄竹微笑看他,“殿下长大了。”<br/><br/> “你为何一直没再出现?”拓跋焘说了第一句话,出口后自己都觉得满是怨气。<br/><br/> “殿下应该知道我是谁了,”黄竹指了指九天之外,“我在天上还有些杂务,一一处理妥当,就到今时了。只是没想到,殿下一直在等我?”<br/><br/> 拓跋焘不好意思点头,他们根本也没约好。沉默片刻,又怅然说道:“你来了,可惜,我明日就要出征了。恐怕待我回来,你又不在了。”<br/><br/> “我知道,正是赶着来见你一面。”黄竹感慨道,“半大孩子,就要去抗击外敌,在战场上流血了。”<br/><br/> 即便在古代,寻常人家十二岁的孩子也还在撵鸡逗狗地玩闹,谁叫拓跋焘即是好战的鲜卑族,更是皇室子弟。<br/><br/> 拓跋焘紧了紧手中的剑,“我不会流血的,只有我的敌人会流血。”<br/><br/> “这臭脾气,什么时候都变不了……”黄竹小声嘟囔了一句,抬手将披风解下,起身为拓跋焘系上,“披风借你,日后还我。”<br/><br/> 拓跋焘 m-o 了 m-o 披风,只觉得加身后温暖无比,而且毫无异样感,仿佛与他融为一体。<br/><br/> 拓跋焘甚是喜爱这披风,口中说道:“小气,还要还你?”<br/><br/> 我还没见过给出去的东西又要回去的呢!黄竹心道,“那就借你四五十年。”<br/><br/> 对于很多凡人来说,四五十年已经是一生了。<br/><br/> 拓跋焘经历过杜贵嫔去世,已经对人之生死有了一定概念,默默点了点头。<br/><br/> 黄竹倒了杯茶给拓跋焘。<br/><br/> 拓跋焘时隔六年,再次喝到这茶,细细品味了一番,“以前也没用过,这是什么茶?何处出产?”<br/><br/> “此乃昆仑山顶栽种的云雾茶,承天地灵气,汲取日月精华。”黄竹说道。<br/><br/> 拓跋焘:“此茶虽好,可惜没有酒。”<br/><br/> 对月饮茶说着也不如月下对酌洒脱,何况明日就要出征。<br/><br/> “十二岁的小屁孩,喝什么酒。”黄竹虽然是这么说着,但还是把酒拿了出来,“此乃我自酿的酒,稀释了很多很多倍,但是对于凡人来说也够了。”<br/><br/> 拓跋焘喝了一杯,果然与茶一样,都是类中极品,“天上是什么样子的?”<br/><br/> “天上?天上也就那样,和地下没有多大区别,可能冷一点儿。”黄竹与他碰了一杯,“来,祝你凯旋归来。”<br/><br/> 拓跋焘与他碰一下,又喝一杯,“那你住在天上的哪里?”<br/><br/> “我不住在天上,我平时也住在人间界,招摇山。”<br/><br/> 拓跋焘迷茫道:“招摇山……那不是传说中的仙山吗?难道真的存在?”<br/><br/> “仙人你都看到了,还质疑仙山。”黄竹带着笑意道。<br/><br/> 拓跋焘自见过黄竹后,也有意识地去寻找过一些典籍和传说。先秦以后,仙人的踪迹渐渐少了,反而是佛家显圣迹象较多。<br/><br/> 招摇山是因为文而优则仙的传说闻名人间,但是,如今文优则仙的故事很久没有了,招摇山的故事离大家已经比较远了。所以他才会有些疑惑。<br/><br/> ——这自然是黄竹有意为之,当一段时间缩头乌 gu-i ,日后就可以恢复啦。<br/><br/> 拓跋焘失笑,与黄竹推杯换盏,月上中天,竟不知不觉醉了。<br/><br/> ……<br/><br/> 次日,宫人将伏在石桌上的拓跋焘叫醒。<br/><br/> 拓跋焘醒来之后,回想起昨夜之事,看到桌上空空如也,问道:“昨夜可听到什么动静?”<br/><br/> 那宫人战<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战兢兢回答:“没,没有。”说笑呢,她哪里还敢听啊!<br/><br/> 拓跋焘便知道,这又是一场缥缈无痕的遭遇了。<br/><br/> 拓跋焘揉揉头站起来,脚下一绊,踩到什么,低头一看,原来是一件披风滑落在地,外黑内红,分明是昨夜黄竹送他的那条!<br/><br/> 拓跋焘看了半刻,问宫人:“这个你见过吗?”<br/><br/> 宫人犹豫半天才答道:“没有,看制式也不是宫中的物品……”<br/><br/> 拓跋焘便彻底放心了,将披风捡起来掸了掸。<br/><br/> ……<br/><br/> 拓跋焘随军北上,虽然是第一次实战,但不愧天赋异禀,在战场上大放异彩,将威名传扬到了柔然。<br/><br/> 在关键的战役中,拓跋焘率军追击柔然败军。<br/><br/> 不想柔然军中有一神 sh_e 手,乱军中对着拓跋焘 sh_e 出一箭,直直朝着他的 x_io_ng 口疾 sh_e 去,眼看避之不及!<br/><br/> 谁想就在此时,拓跋焘身上忽然放出红光,那力道十足的一箭还未到他面前,就仿佛撞了墙一样落地了。<br/><br/> 这红光,分明就和传说中拓跋焘出生时的异象一样,两军之中也有人听过这个传闻,此时皆是呆愣。<br/><br/> 片刻后,北魏军中发出了欢呼声,交口传播拓跋焘幼时的故事,将之与方才的异象相佐证,他们的殿下果然是有神明保佑的。<br/><br/> 柔然军则恰恰相反,人人胆寒,士气大跌。<br/><br/> 魏军大破柔然,得胜还朝。<br/><br/> 随着胜利消息一起传扬开的,当然还有大皇子在战场的英勇表现,和那神乎其神的红光护身。有不少百姓都认为,那可能是殿下受到了佛陀的庇护。<br/><br/> 拓跋焘在民间的威望大涨,拓跋嗣见了,心中对他更加满意。<br/><br/> 年纪最长,没有母亲,也没有强盛的母族,能文能武,现在还有了名声,这是最适合的继承者了。<br/><br/> 于是,在一年多之后,拓跋焘就被正式册立为太子。<br/><br/> 再过一年多,拓跋嗣因身体不好驾崩,拓跋焘以十五岁之龄成为北魏的第三代帝王,改元“始光”,民间流传是因为他生命中那两次至关重要的红光。<br/><br/> 也许是因为宫廷之中没有秘密,拓跋焘对道教有好感的消息流传了出去。<br/><br/> 始光元年,有道士入京,献道书给刚刚登基的年轻帝王拓跋焘。<br/><br/> 这道士姓寇名谦之,自称太上老君授他《录图真经》,而且告诉他,他可以做帝王之师。于是寇谦之就带着道书,来到了平城,要完成仙人的旨意。<br/><br/> 拓跋焘接见了寇谦之,他穿着常服,懒洋洋地靠在几案上,“这么说,你认识太上老君?”<br/><br/> 寇谦之点头道:“有一面之缘,贫道还曾在太上老君弟子门下修行数年,不谦虚地说,算半个神仙中人。”<br/><br/> “那你还认识其他神仙吗?”拓跋焘问,“黄竹你认识吗?”<br/><br/> “……不认识,”寇谦之看皇上脸色不对,立刻又补了一句,“但是贫道可以沟通上神,只要给神仙们开坛供奉,就能认识了。”<br/><br/> 拓跋焘:“那你开个坛。”<br/><br/> 寇谦之没想到皇上一<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