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er>AD4</center>-->\n\t\t\t\t 君主,似乎不止是信奉道教不喜欢佛教……<br/><br/> 这时距离拓跋焘嵩山问道已经过去了快十年,他已经从初露锋芒的少年成了如今威名赫赫的青年君王,而内心深处想要再找到黄竹的想法,却一直没有变过。<br/><br/> 寇谦之很大一个作用,就是年年为拓跋焘写青词,催问黄竹来期。<br/><br/> 当然了,寇谦之也的确有点本事,将天下道教整合得很好。<br/><br/> 年末,宫中有庆祝活动,贵族们都入宫来参加宴席。<br/><br/> 拓跋焘将寇谦之请出来,让他为臣子们赐福。<br/><br/> 汉臣们普遍不太喜欢佛教,而是更喜欢或者有好感那在本土,在汉家朝堂流行了很多年的道教,所以无所谓。<br/><br/> 而鲜卑贵族们则纷纷变色。<br/><br/> 他们隐忍地接受了这位天师的赐福,然后互相交换着眼色:皇帝对佛教真是越来越不满了啊。<br/><br/> 可是,他们又能怎么样呢,皇帝的手段,每一个人都见过。他自十二岁上战场,就没有输过,用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统一了北方。<br/><br/> 一般人二十出头可能还在吊儿郎当接受家长训示,可是他们的皇帝已经灭了好几个国家。这是实打实的功绩,压在他们头顶,让他们想反抗却不能,也不敢反抗。<br/><br/> 虽然拓跋焘才二十五岁,但是此时已经有很多人想着,他驾崩后的谥号绝对逃不了一个“武”字,毕竟这样的武功,实在是太出色了。<br/><br/> 拓跋焘在御座上观察着臣子们的神色,心中十分满意。<br/><br/> 一次次的试探,结果都很好,拓跋焘觉得,自己的刀不日就可以完全出鞘,将佛教这个困扰他多年的病根连血带肉地剔除了。<br/><br/> 时至今日,佛教已经比当年过分了十倍,百倍。<br/><br/> 僧人们非但可以养奴蓄婢,不缴纳税赋,还拥有大量田地,有无数金银珠宝,僧人,现在是国家最富有的一个阶层之一了。<br/><br/> 甚至,他们还有私兵,来保护自己的产业,还宣扬佛陀才是世间的主人,他们自然是佛陀的代言人,信徒们供养他们就是供养佛陀,这些都是作为皇帝最不能容忍的。<br/><br/> 而寇谦之,他很聪明,他把儒家的规矩引入道教,道士们都严守戒律清规,对帝王也十分尊崇。<br/><br/> ——要黄竹来说,原本就是一家,怎么引入融合的,都不吃亏。<br/><br/> 总之,拓跋焘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大加整治佛教。<br/><br/> 酒过三巡,拓跋焘也做了自己想做的事,便留下群臣佯作欢笑地饮宴,自己先行离场了。<br/><br/> 拓跋焘走着走着,看到了多年前他误入的神堂。<br/><br/> 这里因为他登基后的示意,虽然一直没有道士入住,但是也打扫得干干净净。<br/><br/> 拓跋焘在门口看了许久,屋檐上的瓦当时常修葺,都是用的万岁瓦当。他想到当年这里,因为不被重视,居然有几块佛像瓦当掺在里面。<br/><br/> “我进去走走,你们不必跟进来了。”拓跋焘轻声说道。<br/><br/> 宫人们中并无与拓跋焘亲近的,更不要提敢劝他,连句夜深露重陛下小心着凉都不敢说,各自垂手分立堂外。<br/><br/> 拓跋焘举步进了神堂,明月照庭中,虽无荒草,干干净净,但也没有丝毫人烟气。<br/><br/> 拓跋焘走入庭中,见一道人伏在桌案上睡得香甜。<br/><br/> 上了十年的香,居然一进屋子就看到了,拓跋焘都不知道是什么心情。他的脚步比起十几年前可能要稳一些了,走到黄竹面前,看月光从窗外洒进来,照在黄竹脸上,不禁心痒难耐。<br/><br/> 拓跋焘伸手捏了捏黄竹的脸,果然是滑滑的,“醒来。”<br/><br/> 这十余年时光让拓跋焘长大了,变成熟了,却没有给黄竹留下任何痕迹。而他也不觉得这些时光使他们有了什么距离,确切地说,从第一次见到黄竹起,他那时虽然无法准确形容,但就是觉得,这并非初遇,而是久别重逢。<br/><br/> 黄竹眼皮掀开一点,打了个哈欠,把头扭到另<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一边,“别吵,刚忙完。”<br/><br/> 对于黄竹来说,睡眠不是一种需要,而是一种爱好。尤其是没日没夜忙了很久之后,大部分修道者喜欢打坐,他却喜欢睡觉。<br/><br/> 拓跋焘看黄竹如此,心中一动,弯腰把黄竹抱了起来。<br/><br/> 黄竹毫无反应。<br/><br/> 拓跋焘抱着黄竹走出了神堂,外面等候的宫人们全都傻了。<br/><br/> 虽然黄竹的面容在拓跋焘怀里看不太清楚,但很明显是个穿着道袍的男 xi_ng 吧?<br/><br/> 虽然吓傻了,但是在宫里,伺候陛下有一个原则,那就是只当自己是瞎的聋的哑的不会思考的人。所以大家屏息凝气,默默跟上了陛下的脚步,帮他照亮路。<br/><br/> 拓跋焘把黄竹带回寝宫,把黄竹放到榻上后,拓跋焘才有点真实的感觉。<br/><br/> 一个在外面聊着聊着,睡过去醒过来就不见了的神仙,比起一个躺在你床上呼呼大睡的神仙,要虚幻得多吧?<br/><br/> 后者给人的感觉好像是不会再走了一样。<br/><br/> 拓跋焘坐在寝宫批示了一夜政务,到了天际泛白,他才熬不住,趴在床边沉沉睡去。<br/><br/> 次日,拓跋焘醒过来,发现自己在床上。<br/><br/> 他翻身一看,黄竹背对着他坐在桌前,手中拿着毛笔,点点画画。<br/><br/> ——黄竹竟然真的没有走。<br/><br/> 拓跋焘坐起来,“……你没有走。”<br/><br/> 黄竹背对着他悠然道:“最近没什么事——佛狸,你是不是熬夜了,声音都嘶哑了,来喝点热茶吧。”<br/><br/> 拓跋焘穿上鞋,给自己斟了杯茶,走到他身边,“你在画什么……”<br/><br/> 黄竹身姿挺拔,风从窗外吹进来,带的他衣带飘飘,果然是仙人丰姿。然而手下宣纸上,画的却是个蹩脚的小人。<br/><br/> 拓跋焘:“……”<br/><br/> “画的是你啊——”黄竹看了拓跋焘一样,“嗯,六岁时候的你。”<br/><br/> 现在拓跋焘已经比黄竹高出一个头了,不像当年那个小豆丁。<br/><br/> 拓跋焘一脸纠结:“这是个……什么画法。”<br/><br/> “写实!”黄竹理直气壮地说。<br/><br/> 拓跋焘想说什么,但是看在黄竹没走的份上,又不忍心说了。<br/><br/> 拓跋焘唤宫人进来服侍洗漱,虽然大家都没抬头,但是黄竹还是感觉到了她们内心的震动,大概在漠然的外表下,全都是火山喷发一般的激动。<br/><br/> 就算再崇信道门,也要有个限度啊啊啊啊!!居然和道士抵足同眠!!眠到了这个时候!!!<br/><br/> 拓跋焘不知道,或者说他不在意宫人们的想法,对黄竹说了句:“她们都看得到你?”<br/><br/> “你这话说得多稀罕……我又不是鬼。”黄竹笑了两声。<br/><br/> “哦。”拓跋焘不太开心地说,“你自便。”<br/><br/> 黄竹就也擦了擦脸,看看皇帝的早餐,也没自己吃得好,于是心满意足地只喝茶,倒不愧是最没出息的准圣。<br/><br/> 拓跋焘吃着早餐,有人来报,寇谦之寇天师求见。<br/><br/> 因为黄竹终于出现了,拓跋焘觉得,这寇谦之没有功劳也有苦劳,一直帮催着,于是叫人唤他进来。<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