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理。”闻仲点了点头。其实帝辛能下旨赐婚云中君,说明他早已同意此事,刚刚只不过是出于谨慎、提醒一二罢了。<br/><br/> “汤祖昔年起兵伐夏,天下诸侯响应,遂有了如今殷商与八百诸侯共治九州的情况。”帝辛缓缓道,一字一句间带着极大威严,“然而时过境迁,除却北伯候一家外,八百诸侯多为蝇营苟且之辈,只顾自家利益,弃王命于不顾。朝廷号令难行、权威日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br/><br/> “是以寡人即位后,便订下削藩之计。八百诸侯,皆以四大诸侯为首, y_u 打击诸侯,也需从四大诸侯入手。故寡人先亲率大军征讨东夷,以成汤武力震慑东伯侯姜氏,再示之恩宠,娶姜氏之女为王后,恩威并施下,彻底收服东伯侯姜桓楚。”<br/><br/> “其后寡人寻些错处借口,将亲善西伯侯、南伯侯的几路小诸侯一一灭掉,作震慑之用。”<br/><br/>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若论源头,成汤先祖还与东君有些血脉关系。寡人下诏赐婚,实质是令我殷商祭祀神明凌驾于荆州本土的云中君之上。如此,荆州万民 y_u 祭祀云中君,便需将东君一并祭祀。长期以往,他们心中自然存着殷商神明,也就存着寡人这位上帝之子,不生反意。鄂崇禹纵然起了不臣之心,也难以违背民意。”<br/><br/> 闻太师连连点头,虽然他早已听过帝辛的削藩计划,还是忍不住为这位他一手带大的陛下感到欣 we_i :“陛下圣明,老臣真是佩服。”<br/><br/> “太师为成汤操劳三朝,才是寡人的楷模。”帝辛笑道。<br/><br/> 他说得不错,太师闻仲与此前的历任殷商太师都不同,如今已历三代帝王。以前的太师,都将凡间视作畏途,新王登基时匆匆而来,挨到那人驾崩后匆匆而去,不肯多呆一天,平日里以闭关清修为主,绝少干涉政事,免得多沾染红尘是非。<br/><br/> 而闻仲来此后,却每日上朝,兢兢业业地处理军政大事,得到满朝文武的交口称赞。更令截教修士傻眼的是,文丁驾崩时他居然主动给通天教主上书,请求留在朝廷继续辅佐下一任新王帝乙,帝乙驾崩时也依法炮制,请求辅佐帝辛。<br/><br/> 在朝廷做太师本就是截教修士唯恐避之不及的倒霉差事,只是碍于通天教主法旨,不得已而为之罢了。如今有人自愿顶缸,大家自然高兴,撺掇通天教主答应了此事。闻仲也因此在截教中博得一个好人缘,结交了许多朋友。<br/><br/> “陛下不必多言,在朝为官,是老臣的追求,也是老臣的修行。”闻仲道,“老臣如今修至天仙境界,与为官做事不无关系。”<br/><br/> “哈哈哈,不论如何,还是辛苦太师了。”帝辛没太听懂闻仲的意思,只好这么接道。<br/><br/> 昆仑山,玉虚宫。<br/><br/> 青峰渺渺,飞瀑浩浩,有七万七千七百七十七级白玉台阶绕山而上,曲曲折折,直入云霭深处。<br/><br/> 云上峰顶,便是阐教祖庭玉虚宫,恢宏壮丽之余,自有一番仙家气派,远非朝歌王宫可比。<br/><br/> “数千载前,姬轩辕前来昆仑山拜师问道,为师看他与大道无缘,非是方外清修之人,便遣广成子传授他清微心法口诀,随后打发他离去。”<br/><br/> 大殿之上,玉清元始天尊麻衣大袖,手持三宝玉如意,侃侃而谈。<br/><br/> “不想此子天纵奇才,竟从那段口诀中悟出治国领兵之道,最终大败九黎、一统人族各部落,成就人皇果位——这《 yi-n 符经》便是他成人皇后撰写,既是道书,也是兵书,也是治国之书,还与我玉虚一脉心法暗合。子牙啊,你回去要仔细研读,不可怠慢。”<br/><br/> 整座宫殿规制极大,本为讲道所用。如今却只有两个人:一个是元始天尊,高踞于弥罗八宝云光座上,另一个白须白发,满脸沟壑风霜,坐在蒲团上比元始天尊还要显老;他是元始天尊在三十多年前收的最小弟子,姓姜名尚,字子牙。<br/><br/> “谨遵老师教诲。”姜子牙躬身领受了那本《 yi-n 符经》。<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 元始天尊还要开口说些什么,却忽然顿住,抬起双眼向朝歌方向看去。<br/><br/> 俄顷,他抬手掐算片刻,嘴角泛起一丝笑意。<br/><br/> “是了,除了我门下弟子,没人知道云中子入门前的身份……闻仲入道不过百年,见识毕竟浅薄了些。这番事情下来,我教倒是凭空多了份助力,渡劫又容易几分。”<br/><br/> 这句话说的没头没尾,底下姜子牙听得一头雾水、不知所云。<br/><br/> ☆、仙道?神道?<br/><br/> 送走南伯侯鄂崇禹与止询二人,云中子施法关起门来,面色严肃,一双眼睛在仓空和辰一这边不住打量。<br/><br/> 仓空看他这眼神,哪儿还不知道云中子有话要说?自觉地开口问:“师叔留我二人在此,可是有事情吩咐?”<br/><br/> “不错,”云中子点了点头,“道兄,麻烦你将南伯侯进来前我们讨论的事情复述一遍。”<br/><br/> 不知是不是仓空的错觉,他分明看到陆压回头瞅了云中子一眼,目光里透着“你怎么这么懒”的意味,然后才转过来给两位童子解释了九鼎之事。<br/><br/> “所以说,这道诏书带有九鼎妙用,言出法随,一旦被朝歌来的巫祝大人宣读,就会生效?”仓空听完后问。他跟着清虚道德真君修行,也见识了不少修行神妙,这种“言出法随”的神通还是第一次见,心里忍不住有些好奇。<br/><br/> “正是如此,所以我跟云中子道兄决定彻底舍弃自己的神职。”陆压道,“旨意中说得是让东君与云中君成亲,并非是陆压与云中子成亲,这就是唯一可钻的空子。”<br/><br/> “但是神职无法凭空消失,只能转移……”云中子意味深长地看着他们,“你们两个童儿资质平平,仙道坎坷且难成大器,转修神道,未尝不是一条出路。仓空童儿,我写信给清虚师兄,也是为了此事。他肯派你来就说明无论你怎样选择,他都不反对。”他最后对仓空补充了一句,免得他心里有顾虑。<br/><br/> “神道……”仓空皱眉想了想,开口问道,“敢问师叔,什么是神道?”<br/><br/> “受人间香火,行神职工作,积善果功德,借众生愿力凝炼神魂,汲取信徒见知历练心 xi_ng ,如此为神道。”云中子解释道。<br/><br/> “有点明白又有点糊涂,但是听上去好厉害的样子。”仓空搔了搔头,看了眼辰一童子,发觉对方完全是满头雾水,还不如自己呢。<br/><br/> 云中子又看了陆压一眼,陆压认命地开口解释说:“神道修行,可以积累功德,躲避灾劫;可以从信众的敬仰崇拜感激等心念中汲取精神之力——也就是愿力,来促进元神修炼,为己身提供法力;也可以通过感知信徒的种种愿望,体验人生百态,锻炼心境,就如同修士历练红尘一般。”<br/><br/> “但是神道修行既然源自凡间,便难以脱离凡间。身为神只,若不为信众实现愿望,轻则损失香火愿力,重则被信众心底的怨恨之力所伤。况且神道本就狭窄,若为水神,便无法掌控火行神通,感悟火中大道;若为火神,便无法掌控水行神通,感悟水中大道。”<br/><br/> “如是修行,越往上越艰难。据我所知,凭借神道成就大罗金仙者,寥寥无几。至于证得混元大道,成就圣人果位者,更<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