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p> 原本紧闭着的屋门上,留着一只脚印。</p><p> 一阵风卷入雅间,引来屋内众人震惊的目光。</p><p> 朱允熥面露凝重,夹带不忿,目光深沉,只望了屋内一眼,便寻向那身着常服年不过二十出头的年轻人。</p><p> “好你个解缙,身为朝堂命官,竟敢聚众于此,妄议我大明宗室皇孙!”</p><p> 你愿不愿意</p><p> 将门踹开,站在门外廊下的朱允熥,目露凶狠,逼视屋内的几人。</p><p> 尤其是坐在主位的那名年轻人。</p><p> 解缙!</p><p> 大明朝最令人惋惜的一位肱股之臣。</p><p> 洪武二年出生的解缙,五岁记诗文,七岁写文章,十岁背千言,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贯彻要义。</p><p> 在洪武二十年,不过及冠之年,参加江西布政使司乡试,名列榜首解元。</p><p> 后又在洪武二十一年,高中戊辰科进士三甲第十名。朝廷授官庶吉士,同年进翰林学士。</p><p> 这样的年轻后起之秀,前十年可谓神童,后十年可谓大才。</p><p> 就连阅尽无数英才豪杰的朱元璋,都无比的器重于他,时常将他带在身边。更是在某次,对解缙表明待其如父子。</p><p> 只是自小聪慧之人,大抵秉性都是桀骜不驯的。</p><p> 后来也正是因为解缙的性格,最后落得个丧命雪地的下场。</p><p> 站在门外的朱允熥暴喝训斥问责一番之后,目光直视如今不过二十来岁的解缙,沉默不言。</p><p> 屋内的解缙也未曾开口。</p><p> 只是目光淡淡的观察着踹开屋门的朱允熥,脸上不见有怒色。</p><p> 倒是在此作陪的几人,却是尽数愤而起身。</p><p> “哪里来的,不知此间乃是翰林学士解大人吗?”</p><p> “你是哪家的子弟,今日如此莽撞,若不赔礼道歉,明日必有一参!”</p><p> “我等于此,为大明人,如何不能善议宗室朝堂。若我等言语有失衡诬蔑之言,汝大可指摘。目下我等并未有犯,汝若不给个交代……”</p><p> 凳子腾挪的声音响起。</p><p> 一直不曾站起的解缙,低声轻叹着,缓缓站起身。</p><p> 在众人不解的目光中,只见解缙收整衣袍,双臂推开大袖,双手合十,躬身过顶。</p><p> “臣,翰林学士,解缙,参见郡王殿下。”</p><p> 郡王?</p><p> 殿下?</p><p> 解缙掷地有声,却是让那几位刚刚起身为他说话的好友,纷纷心中掀起层层波澜,一时间惊慌失措。</p><p> 也不管分辨解缙所说的究竟是哪位郡王殿下,赶忙一个个的跪在了地上请罪。</p><p> “臣等不知殿下,言辞有失,还请殿下恕罪。”</p><p> 依着规矩,他们是无需跪的,只是先前对朱允熥的言辞多有僭越,这时候乃是在请罪求饶的。</p><p> 朱允熥的目光一直是盯着解缙的,耳边听到这些人的求饶声,只是哼哼了两声。</p><p> 见这些人未曾明了。</p><p> 他不得不冷声道:“酒未喝够?”</p><p> 重拿轻放。</p><p> 听得朱允熥开口的几人,只觉得浑身一轻,立马是感激涕零的一阵拜谢,也不管留在屋内的解缙,纷纷慌张夺门而去。</p><p> 看着几位好友竟然是这般模样,已经礼毕正身的解缙,满脸的无奈。</p><p> 他看着朱允熥,苦笑道:“允熥殿下何必如此,他们都乃我大明忠贞之臣。”</p><p> 朱允熥轻笑一声,回身合上屋门,走到了解缙面前,瞧了不曾挪动身子的解缙一眼:“你不让座?”</p><p> 还等着朱允熥开口的解缙,不由张张嘴,满脸沮丧的让开身子,有些愤愤的坐在了一旁的位子上。</p><p> 这人能活到老四叔那一朝,也算是够本了!</p><p> 朱允熥对解缙的举动,只是微微一笑,落座之后轻声开口:“你怎知我是谁?”</p><p> 解缙看了一眼朱允熥,闷闷道:“殿下此前寂寂无名,隐于群群宗室之间,不显山不露水。近来,却如今日一般,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以尊足叩开臣这雅间之门,若非殿下本人,臣实在想不出还有何第二人。”</p><p> 朱允熥面露无聊,飘飘然道:“你这人,就是太过耿直,也太过无聊了些,这性子要改。”</p><p> 说着话,他也不管面前原是解缙的酒杯是否用过,自顾自的倒了一杯酒,浅尝细品。</p><p> 解缙举举手,见朱允熥已经用下,便只好收回举起的手。</p><p> 看着面带笑容的朱允熥,解缙闷闷不爽的开口:“若臣这性子改了,臣还是臣吗?还能叫殿下尊足受阻叩门相见吗?”</p><p> “你这厮……”朱允熥被问的哑口无言,瞬间脸上夹带着郁郁愤愤。</p><p> 此时,外间已经传来了歌姬乐声。</p><p> 隐隐约约,一阵阵的喝彩叫好声,传至雅间内。</p><p> 解缙笑了一声:“殿下今日休学歇息,出的皇宫,可是为了外头那艳娘?”</p><p> “我是那等肤浅之人?”</p><p> “殿下难道未卜先知,臣下今日会在教坊司?”</p> ', ' ')('\n <p> 解缙目光幽幽,有恃无恐,好整以暇的侧目,面带戏谑的盯着吃瘪不已的朱允熥。</p><p> 朱允熥轻咳一声,掩饰住被这完全不通人情的家伙点破本意的尴尬。</p><p> 解缙这时候却是收回脸上的戏谑之色,正气道:“臣乃大明万万臣下之一,然殿下却乃大明宗室麒麟,怎可亲临此等风月之地,若为人不知,则殿下名声受污,我大明宗室脸面体统何在?”</p><p> 朱允熥眨眨眼:“我真的只是来吃酒听曲。”</p><p> 解缙梗着脖子道:“宫中亦有乐班歌舞,更有美酒无数,殿下大可不必如此。”</p><p> 他就是个认死理的家伙!</p><p> 朱允熥这时候才反应过来,自己被解缙这厮给带了节奏。</p><p> 他当即抢过主动权,对解缙的谏言充耳不闻,硬转话题:“你可知我为何要来见你。”</p><p> 解缙心中不由大呼完蛋。</p><p> 他先前故作冷漠,而后又屡屡谏言,就是为了要将这位一鸣惊人的皇孙给气走的。</p><p> 可眼下,人家未曾被气走,反而是又将话题给绕过到了这个问题上。</p><p> 解缙抬头看向朱允熥,见其面色,心知做不了假了。</p><p> 只能是叹息一声:“殿下意欲考校臣下,亦有招揽之意。”</p><p> 朱允熥不曾表露真心,而是面带笑容:“哦……你很自信?”</p><p> 解缙哼哼着,眉宇间浮现一片自豪:“臣五岁记诗文,七岁写文章,十岁背千言,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贯彻要义。科举高中,入朝为官,现为翰林,如何当不得殿下的招揽?”</p><p> 朱允熥当即一呆。</p><p> 旋即,便哈哈大笑起来,几欲捧腹。</p><p> 解缙收回自傲,而后在朱允熥不解的目光中起身:“殿下,臣虽与殿下结交不深,然殿下近日来之变,臣由衷欣慰,我大明宗室自是个个英武怀才。然而,殿下之志,臣下虽有揣测,但不敢言明。”</p><p> “不久,臣下之父便要入京。臣思来想去,或是陛下觉我秉性耿直,缺乏涵养,必是要臣父携我还乡,修身养性,闭门思过。”</p><p> “殿下今日未出口之言,恕臣下不能答应。”</p><p> 他竟然一切都知道!</p><p> 就连老爷子为什么要让他的父亲入京,都能猜出其背后用意来!</p><p> 这就是青史留名,名臣之范的解缙,解大绅吗?</p><p> 朱允熥终于是正襟危坐起来。</p><p> 他目光深沉的看向解缙:“大绅兄,我之志向,不必多言。今日只问大绅兄,你是否情愿随父还乡?”</p><p> 国之重器</p><p> 如解缙这般世间少有的大才,其秉性必定桀骜不逊,其志向必定存于社稷。</p><p> 要不过二十来岁的解缙随父亲还乡读书,在家修身养性,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p><p> 然而朱元璋为了能够保全这位大明朝的才子,不单单是施行了君上的威严,更是玩了一手君君父父的把戏。</p><p> 在解缙这样的读书人眼中,天地君亲师,是严格恪守的礼教规矩,也是为人处世的基本法则。</p><p> 天地自不必说,这二位开不了口。</p><p> 那么就是皇帝最大,父母第二了。</p><p> 如今这最大的和第二大的,都要让他还乡,他即便有天纵之才,也难以更改。</p><p> 闻听朱允熥的询问,解缙的脸上流露着艰难和有余。</p><p> 朱允熥见其犹豫不决,淡淡笑道:“想必,大绅兄心中也是不情愿的。”</p><p> 解缙苦涩道:“皇命难违,亲情难逆。”</p><p> “事在人为!”</p><p> 朱允熥目光坚定的说着,看向解缙。</p><p> 如今他已经为大明朝带来了殖民的思想,接下来还有无数的内部改革,这些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p><p> 他需要有人去做事。</p><p> lt;div style=ot;text-align:center;ot;gt;</p><p> lt;scriptgt;read_xia();lt;/scriptgt;</p>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