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国七雄之中,齐国的经济实力是一直居首,楚国次之......。<br />
毕竟楚国物产丰富,就是再怎么不会玩,底子在那里,穷也穷不到哪里去。<br />
那么新船只的出现,对于齐楚二国而言,肯定是非常有利的。<br />
商业越发达的国家,就越需要更好的交通工具。<br />
因为这能够进一步放大他们的经济实力,如果能够大规模的话,甚至可以作用于政治、战争。<br />
而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那是不是就没有好处,当然不是。<br />
这贸易是双向的。<br />
可不是强买强卖。<br />
是先有需求,才会发生买卖的动作。<br />
贸易对于弱国而言,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是不会玩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被强国控制,可要不玩的话,那可能会死得更快。<br />
如今各国都处于一个恢复阶段,都迫切的需要贸易,来帮助自己恢复国力。<br />
那么新船只的出现,确实是能够促进各国贸易。<br />
这个是没有悬念的。<br />
而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几乎是横向的,一般都是自西往东走,纵向的很少,这也是修建大运河的根本原因,而中原地区是处于黄河流域。<br />
楚国境内主要是长江和淮河,那么楚国是很难控制中原的运输,这船都不往楚国境内走。<br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齐国大规模采购楚国的船只,齐国就极有可能控制住整个中原的运输系统。<br />
这当然是各国不愿意见到的。<br />
如果齐国要买,那大家就都得买。<br />
邹忌这一句话,无疑是帮助了姬定推销船只。<br />
但是光有船只也是不行的,若要扩大贸易规模,就还是需要制度的辅助,毕竟如今可是乱世,如果各国都不通行,或者任意扣押货物,那要船只有个屁用。<br />
于是这话题又回到成立专门管理贸易的组织上。<br />
但是姬定却不谈买卖,而是先提出其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就是说郑国是否有义务将宋庆押送回宋国,又以此延伸到,本国官员犯法外逃,其它国家是否有义务将这些官员送回去。<br />
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致认同,应该送回去。<br />
其中理由可真是太多了。<br />
可是待他们都说完之后,姬定就问道:“为何宋庆没有回到宋国?”<br />
戴源立刻指着邹忌道:“这不都是因为齐国在从中作梗。”<br />
邹忌语气平淡道:“宋庆与我齐国颇有渊源,关键他是无辜的,那公子偃在宋国大规模屠杀宋人,其手段十分残忍,不管是出于仁义,还是情义,我们齐国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此人救人,亦非害人。”<br />
“问题就在这里。”<br />
姬定双手一摊,道:“虽然各位说得都有很道理,但问题是没用,如果我们针对这一点,立下规矩,但却无法执行,那反而会令这规矩失去威信,既然做不到,那又何必立呢。”<br />
众人没有多少犹豫,纷纷点头,表示姬定说得很有道理。<br />
他们身为外交官,与宋庆可是同一种人,他们只是不得不那么说,这心里当然是不想的。<br />
就盼着有人开这个头。<br />
戴源突然问道:“可是宋庆乃是我国派到郑国的官员,我国应该有权召回宋庆。”<br />
姬定点点头道:“戴大夫言之有理,那不知道戴大夫希望郑国怎么做?”<br />
戴源道:“那自然是将宋庆送回我们宋国,如果之前郑国擒拿住宋庆,纵使某些人想要从中作梗,那也做不到得。”<br />
姬定道:“我认为这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故此宋君要求宋庆回去,郑国也是非常配合的,虽然最终宋庆没有回到宋国,但这绝非郑国的错。<br />
现实就是郑国既无能力要求各国派什么人来此,也没有能力要求各国官员去往哪里。”<br />
众人稍稍点头。<br />
讲道理,齐国将宋庆接走,郑国能管得到吗?<br />
管不到啊!<br />
谁又会为了宋国,去得罪齐国。<br />
姬定道:“故此如这种事,郑国只有协助的义务,比如说,各国国君召回其驻扎在此的官员,郑国自然会取消他们的驻扎权,如果他们不走,也会将他们驱逐出境,到时各国亦可自己派人来,将人护送回去,前提是需要向官府通报一声。”<br />
这个问题,其实也主要是存在于郑国,其他国家就不存在这问题,如果齐国官员跑去秦国,秦国还不还,在于秦国国君怎么决定,跟法就没有关系。<br />
郑国非常特殊,且实力弱小。<br />
这也是姬定为何提出来的原因,其实也算是一种补救,之前没有定下这些规矩,差点令郑国遭受灭顶之灾,他此番前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这些规矩完善好。<br />
避免郑国受到牵连。<br />
大家也都表示赞同,因为这对于强国弱国,都是公平的。<br />
正如姬定方才所言,如果凭实力说话,齐国是最占便宜的。<br />
但是商人和商人的财产可就不能这么算。<br />
商人是自己来到郑国做买卖的,各国国君凭什么收回他们的财富。<br />
而贸易是双向的,你扣押我国商人的财物,我也能够扣押你们商人的财物。<br />
这么一来的话,这买卖可就没法做了。<br />
玩到最后,大家都是损失惨重,也都觉得委屈。<br />
谁也占不到便宜。<br />
这就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仲裁此事的机构,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br />
大家也都有这个意愿,尤其是弱国,他们是相当支持的,但只要牵扯到钱,这事情往往会变得非常复杂。<br />
一时半会,也谈不下来。<br />
关键各国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而且韩国、秦国、赵国、燕国的相邦都还没有来,这里的官员又没有做主的权力。<br />
大家对此也不是很着急。<br />
其实他们最为关注的乃是江州战事。<br />
故此在会议结束之后,惠施就邀姬定去到会议室后面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叙叙旧。<br />
“听闻秦国最近又增兵武关?”惠施面色凝重地问道。<br />
姬定点点头,又道:“但这对于魏国是好事,秦国一旦增兵武关,势必就减轻魏国河东地区的压力。”<br />
惠施叹道:“话虽如此,可谁又能保证,这秦楚二国不会将我们魏国拉下水啊!”<br />
上回大战历历在目,而起因就是秦楚之争,去年双方都很克制,并没有扩大战争规模,可今年一开始,秦国又开始调兵遣将。<br />
大家都慌得要命。<br />
他们可还想再苟几年。<br />
姬定道:“这个我确实难以给予惠相保证,但是我估计,应该不会如上回那样,毕竟如今各国都无力再打一次大战,大家也没有这个意愿,而秦国不太可能会为了巴蜀倾国来战。<br />
至于齐国的话,上回也吃到教训,如果齐国派兵攻打魏国,秦国将立刻会与楚国罢兵,共同对付齐国,这同样的错误,齐国应该不会犯两次。”<br />
惠施道:“但如果齐国配合秦国进攻楚国,这又该如何是好?”<br />
如今魏国和楚国可正经历着蜜月期,楚国一直撑着魏国,如果秦齐联盟进攻楚国,那么魏国可能还是会卷入其中。<br />
姬定道:“这也是我无法保证的原因,齐国确实有可能会出兵进攻徐州,但是楚国是无法容忍秦国控制巴蜀的。”<br />
惠施又问道:“那楚国能否抵挡秦齐的进攻?”<br />
你楚国若是能够抵挡得住,那我魏国就不需要帮忙。<br />
姬定沉吟少许,道:“这个还真不好说,如果他们是全力以赴,那肯定是很难挡得住,故此我此番前来大谈这国家贸易。”<br />
惠施哦了一声:“这两件事有何关联?”<br />
姬定道:“一直以来齐国都是最富裕的国家,也非常擅于使用商业手段去压制对手,我给齐国打开这扇门,那么齐国可能就不愿意再利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br />
那么问题就还是集中于秦楚之间,只要秦楚继续竞争,那么魏国必将因此受益。”<br />
“原来如此!”<br />
惠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向姬定呵呵笑道:“我就说你怎么可能专门来此谈买卖。”<br />
姬定笑道:“楚国也害怕陷入两线作战,得给齐国一点甜头,稳定住东方局势。”<br />
惠施道:“但齐国也肯定不愿意见到,你们任何一国独占巴蜀。”<br />
“这巴蜀的问题,确实非常复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姬定耸耸肩,很是无奈道。<br />
殊不知这就是他渴望见到的,继续打下去,打下去对他最为有利啊!<br />
惠施稍稍点头。<br />
姬定突然问道:“不知魏国现在是什么情况?”<br />
惠施不免又是长叹一声,道:“可算是度过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是比起战前,还是差得许多。”<br />
说到这里,他突然向姬定道:“不过如今恢复最快的地区,莫过于河东地区,这可多亏你当初的计策。”<br />
河东地区是最早实行府兵制和均田制。<br />
同时魏王又重新启用公孙衍,让他来镇守河东,公孙衍可是集相材、帅才、将才于一身的全才,再加上河东地区又产盐,故此恢复得非常快。<br />
可以说暂时无忧。<br />
姬定点点头,又问道:“听闻上次宋齐两国的布匹之争,使得魏国放弃种植麻丝,全部改种粮食。”<br />
惠施点头道:“当时我国十分困难,而麻丝价格又那么低,种麻是非常不划算的,故此我们就鼓励大家都种粮食。”<br />
说着,他又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正想请教你,如果齐国到时抬高布匹价格,我国又该如何应对?”<br />
这种招数,齐国早就玩过,他们心里也有数,只是没有办法,当时各国都缺粮食,种麻也得换粮食,可布匹价格那么低,他们只能该种粮食。<br />
姬定道:“我要说得也是这事,齐国为何与宋国竞争,其实就是希望控制布匹的价格,如果齐国完全掌控布匹,肯定会抬高价格的,将这钱又赚回去。<br />
但是由于船只的出现,楚国的布匹亦可运送到中原来,只不过运输成本要高于齐国,不具有优势得,但这足以限制齐国肆意抬高布价,而粮食始终比布匹更为重要,船只亦可大规模运送粮食,我建议魏国还是坚持种粮食。<br />
这魏国水利发达,是能够种出许多粮食,将来可以以粮食作为货物来进行贩卖。”<br />
惠施点点头,又笑道:“如此说来,我们也得去楚国买船。”<br />
说了半天,还是推销船只啊!<br />
姬定讪讪笑道:“魏国的河道如此发达,若有船只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啊!”<br />
惠施道:“但是这得花不少钱啊!”<br />
姬定笑道:“魏国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这国家虽然困难,但是国内的贵族还是很有钱的,而船只是能够为他们赚钱。”<br />
......<br />
而那边甘茂也立刻去找到邹忌。<br />
“齐相,去年我们两国可是说好的,齐国从东面牵制楚军,避免他们拿下江州。”<br />
“是的。”<br />
邹忌点点头,又道:“但是如今情况出现一些变化。”<br />
甘茂问道:“此话怎讲?”<br />
邹忌道:“方才你也听见了,楚国打算出售船只,而我们齐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水上运输,如果贸然与楚国开战,那么楚国可能不会贩卖船只给我们,这对于我们齐国可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啊!”<br />
甘茂听罢,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小小一艘船只,就能够影响到你们齐国的计划,你们齐国商业发达到这种地步了。<br />
邹忌瞟了眼甘茂,又道:“直接与楚国开战,目前是不可取的,但是...但是如果我齐国进攻宋国,楚国极有可能会去救援,如此我们齐国就可以帮助贵国牵制楚国的兵力。”<br />
甘茂顿时明白过来。<br />
真是一直老狐狸啊!<br />
邹忌的意思很简单,我齐国支持你们霸占巴蜀,你秦国也得支持我们齐国拿下宋国。<br />
甘茂道:“此事我不能做主,我还得传信回去。”<br />
邹忌笑着点点头,道:“真是抱歉,又给甘大夫添麻烦了。”<br />
“哪里!哪里!”<br />
甘茂客气了几句,便离开了。<br />
甘茂一走,田浑便问道:“相邦,您说秦国会答应吗?”<br />
邹忌道:“这得看巴蜀的情况,但八成是不会答应的。”<br />
田浑问道:“为何?”<br />
邹忌道:“对于秦国,蜀地才是关键,丢掉江州,并不意味着蜀地会丢掉,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不太可能会用宋国来交换的。”<br />
田浑问道:“那我们到底帮不帮秦国?”<br />
邹忌笑道:“不是我们帮助秦国,而得看秦国愿不愿意帮我们,如果秦国扩大战争规模,牵制住楚国更多的兵力,那我们当然出兵趁势夺回徐州,否则的话,我们就还是先看看热闹吧!”<br />
田浑道:“相邦不怕楚国顺势吞并整个巴蜀么?”<br />
邹忌叹了口气道:“倒是有些担忧,但是我相信秦国会比我们更加担心,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若还想保住宋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br />
如今在巴蜀,秦国是劣势,虽然在对付楚国,秦齐是天然的盟友,但是这种情况下,齐国是不可能白白出兵。<br />
而宋国能够中立成功,可不是齐国打不过宋国,而是因秦楚从中作梗,力保宋国,那么如果秦国支持齐国的话,秦国一方面可以牵制楚国的兵力,另一方面,亦可给三晋施压。<br />
这就能够给齐国制造机会。<br />
邹忌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你去安排一下关于从楚国购买船只的事宜。”<br />
田浑愣了愣,道:“相邦真的打算去楚国购买船只?”<br />
邹忌点点头道:“这船只确实有利于我们齐国,而我们齐国暂时又造不出,只能去买啊!”<br />
田浑点点头道:“是,下官马上就去安排。”<br />
.....<br />
不得不说,姬定在会议上的那番宣传,确实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别说这些相邦,身在濮阳的商人听到这消息后,也非常感兴趣。<br />
尤其是当他们听说姬定提出成立一个仲裁贸易的组织,那更是感到兴奋。<br />
如果这个成立的话,各国贸易规模势必会扩大,而船只的作用也将会进一步放大。<br />
随着韩国相邦公仲侈和赵国相邦大戊午来此,大家开始正式就这个议题展开讨论。<br />
张仪并未来此,因为他现在正与公子疾在武关,筹备进攻楚国一事,这些事都是交给甘茂全权处理。<br />
而甘茂也立刻将邹忌的意思传信给张仪。<br />
对于目前的秦国而言,那都是小事,巴蜀才是大事。<br />
“这只老狐狸。”<br />
张仪看到甘茂的来信之后,不禁狠狠地骂道。<br />
公子疾道:“齐国的意思,是想我们用宋国来交换?”<br />
张仪点点头道:“应该是如此,但是他齐国想得未免太美了,如果我们支持齐国进攻宋国的话,那我们还得帮着齐国牵制三晋。<br />
如果河东再与魏国打起来,那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到时我们能否拿下巴蜀,这犹未可知,但齐国是极有可能又重新控制住宋国。”<br />
如今楚国在巴蜀占据优势,而宋国国内极其虚弱。<br />
这笔交易,张仪怎么可能会答应。<br />
巴蜀比较偏远,跟三晋的关系不大,但宋国地理位置太重要,三晋不希望齐国再控制宋国。<br />
公子疾问道:“相邦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br />
张仪沉吟半响,道:“将军以为我们从武关出兵,是否能够守住江州?”<br />
公子疾想了半天,道:“这不好说呀!楚国在武关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br />
张仪又问道:“那如果放弃江州,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br />
公子疾道:“如果放弃江州的话,我们就难以威胁到楚国所控制的盐泉,且我们只能被动防守,但是这比防守江州更为轻松一些。”<br />
张仪听罢,始终有些犹豫不决啊!<br />
江州那块肥肉,他真是不忍放手啊。<br />
但是不放手的话,秦国就必须要从武关出兵,采取围楚救巴。<br />
然而,在齐国不出手的情况,秦国就扩大战争规模,大家心里可都没有底,公子疾和魏章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到时谁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br />
出兵是容易,往回收就很难了。<br />
如今秦国可还没有傲视群雄的实力,这要是玩得不好,这多年来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br />
而在春暖之时,昭阳就已经率领楚军对江州发动攻势,魏章也只能苦苦支撑,他必须要尽早做决断。<br />
最终,张仪还是采取保守的战略。<br />
选择放弃江州,以守蜀地为主。
毕竟楚国物产丰富,就是再怎么不会玩,底子在那里,穷也穷不到哪里去。<br />
那么新船只的出现,对于齐楚二国而言,肯定是非常有利的。<br />
商业越发达的国家,就越需要更好的交通工具。<br />
因为这能够进一步放大他们的经济实力,如果能够大规模的话,甚至可以作用于政治、战争。<br />
而作为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那是不是就没有好处,当然不是。<br />
这贸易是双向的。<br />
可不是强买强卖。<br />
是先有需求,才会发生买卖的动作。<br />
贸易对于弱国而言,其实也是有好处的,甚至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是不会玩的话,就很有可能会被强国控制,可要不玩的话,那可能会死得更快。<br />
如今各国都处于一个恢复阶段,都迫切的需要贸易,来帮助自己恢复国力。<br />
那么新船只的出现,确实是能够促进各国贸易。<br />
这个是没有悬念的。<br />
而中国的主要河流分布,几乎是横向的,一般都是自西往东走,纵向的很少,这也是修建大运河的根本原因,而中原地区是处于黄河流域。<br />
楚国境内主要是长江和淮河,那么楚国是很难控制中原的运输,这船都不往楚国境内走。<br />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齐国大规模采购楚国的船只,齐国就极有可能控制住整个中原的运输系统。<br />
这当然是各国不愿意见到的。<br />
如果齐国要买,那大家就都得买。<br />
邹忌这一句话,无疑是帮助了姬定推销船只。<br />
但是光有船只也是不行的,若要扩大贸易规模,就还是需要制度的辅助,毕竟如今可是乱世,如果各国都不通行,或者任意扣押货物,那要船只有个屁用。<br />
于是这话题又回到成立专门管理贸易的组织上。<br />
但是姬定却不谈买卖,而是先提出其中最为敏感的话题,就是说郑国是否有义务将宋庆押送回宋国,又以此延伸到,本国官员犯法外逃,其它国家是否有义务将这些官员送回去。<br />
几乎所有人都是一致认同,应该送回去。<br />
其中理由可真是太多了。<br />
可是待他们都说完之后,姬定就问道:“为何宋庆没有回到宋国?”<br />
戴源立刻指着邹忌道:“这不都是因为齐国在从中作梗。”<br />
邹忌语气平淡道:“宋庆与我齐国颇有渊源,关键他是无辜的,那公子偃在宋国大规模屠杀宋人,其手段十分残忍,不管是出于仁义,还是情义,我们齐国自然不会见死不救。此人救人,亦非害人。”<br />
“问题就在这里。”<br />
姬定双手一摊,道:“虽然各位说得都有很道理,但问题是没用,如果我们针对这一点,立下规矩,但却无法执行,那反而会令这规矩失去威信,既然做不到,那又何必立呢。”<br />
众人没有多少犹豫,纷纷点头,表示姬定说得很有道理。<br />
他们身为外交官,与宋庆可是同一种人,他们只是不得不那么说,这心里当然是不想的。<br />
就盼着有人开这个头。<br />
戴源突然问道:“可是宋庆乃是我国派到郑国的官员,我国应该有权召回宋庆。”<br />
姬定点点头道:“戴大夫言之有理,那不知道戴大夫希望郑国怎么做?”<br />
戴源道:“那自然是将宋庆送回我们宋国,如果之前郑国擒拿住宋庆,纵使某些人想要从中作梗,那也做不到得。”<br />
姬定道:“我认为这个要求是非常合理的,故此宋君要求宋庆回去,郑国也是非常配合的,虽然最终宋庆没有回到宋国,但这绝非郑国的错。<br />
现实就是郑国既无能力要求各国派什么人来此,也没有能力要求各国官员去往哪里。”<br />
众人稍稍点头。<br />
讲道理,齐国将宋庆接走,郑国能管得到吗?<br />
管不到啊!<br />
谁又会为了宋国,去得罪齐国。<br />
姬定道:“故此如这种事,郑国只有协助的义务,比如说,各国国君召回其驻扎在此的官员,郑国自然会取消他们的驻扎权,如果他们不走,也会将他们驱逐出境,到时各国亦可自己派人来,将人护送回去,前提是需要向官府通报一声。”<br />
这个问题,其实也主要是存在于郑国,其他国家就不存在这问题,如果齐国官员跑去秦国,秦国还不还,在于秦国国君怎么决定,跟法就没有关系。<br />
郑国非常特殊,且实力弱小。<br />
这也是姬定为何提出来的原因,其实也算是一种补救,之前没有定下这些规矩,差点令郑国遭受灭顶之灾,他此番前来,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将这些规矩完善好。<br />
避免郑国受到牵连。<br />
大家也都表示赞同,因为这对于强国弱国,都是公平的。<br />
正如姬定方才所言,如果凭实力说话,齐国是最占便宜的。<br />
但是商人和商人的财产可就不能这么算。<br />
商人是自己来到郑国做买卖的,各国国君凭什么收回他们的财富。<br />
而贸易是双向的,你扣押我国商人的财物,我也能够扣押你们商人的财物。<br />
这么一来的话,这买卖可就没法做了。<br />
玩到最后,大家都是损失惨重,也都觉得委屈。<br />
谁也占不到便宜。<br />
这就有必要专门成立一个仲裁此事的机构,来解决这方面的问题。<br />
大家也都有这个意愿,尤其是弱国,他们是相当支持的,但只要牵扯到钱,这事情往往会变得非常复杂。<br />
一时半会,也谈不下来。<br />
关键各国都没有做好这个准备,而且韩国、秦国、赵国、燕国的相邦都还没有来,这里的官员又没有做主的权力。<br />
大家对此也不是很着急。<br />
其实他们最为关注的乃是江州战事。<br />
故此在会议结束之后,惠施就邀姬定去到会议室后面的草地上,晒晒太阳,叙叙旧。<br />
“听闻秦国最近又增兵武关?”惠施面色凝重地问道。<br />
姬定点点头,又道:“但这对于魏国是好事,秦国一旦增兵武关,势必就减轻魏国河东地区的压力。”<br />
惠施叹道:“话虽如此,可谁又能保证,这秦楚二国不会将我们魏国拉下水啊!”<br />
上回大战历历在目,而起因就是秦楚之争,去年双方都很克制,并没有扩大战争规模,可今年一开始,秦国又开始调兵遣将。<br />
大家都慌得要命。<br />
他们可还想再苟几年。<br />
姬定道:“这个我确实难以给予惠相保证,但是我估计,应该不会如上回那样,毕竟如今各国都无力再打一次大战,大家也没有这个意愿,而秦国不太可能会为了巴蜀倾国来战。<br />
至于齐国的话,上回也吃到教训,如果齐国派兵攻打魏国,秦国将立刻会与楚国罢兵,共同对付齐国,这同样的错误,齐国应该不会犯两次。”<br />
惠施道:“但如果齐国配合秦国进攻楚国,这又该如何是好?”<br />
如今魏国和楚国可正经历着蜜月期,楚国一直撑着魏国,如果秦齐联盟进攻楚国,那么魏国可能还是会卷入其中。<br />
姬定道:“这也是我无法保证的原因,齐国确实有可能会出兵进攻徐州,但是楚国是无法容忍秦国控制巴蜀的。”<br />
惠施又问道:“那楚国能否抵挡秦齐的进攻?”<br />
你楚国若是能够抵挡得住,那我魏国就不需要帮忙。<br />
姬定沉吟少许,道:“这个还真不好说,如果他们是全力以赴,那肯定是很难挡得住,故此我此番前来大谈这国家贸易。”<br />
惠施哦了一声:“这两件事有何关联?”<br />
姬定道:“一直以来齐国都是最富裕的国家,也非常擅于使用商业手段去压制对手,我给齐国打开这扇门,那么齐国可能就不愿意再利用战争的手段来解决问题。<br />
那么问题就还是集中于秦楚之间,只要秦楚继续竞争,那么魏国必将因此受益。”<br />
“原来如此!”<br />
惠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向姬定呵呵笑道:“我就说你怎么可能专门来此谈买卖。”<br />
姬定笑道:“楚国也害怕陷入两线作战,得给齐国一点甜头,稳定住东方局势。”<br />
惠施道:“但齐国也肯定不愿意见到,你们任何一国独占巴蜀。”<br />
“这巴蜀的问题,确实非常复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姬定耸耸肩,很是无奈道。<br />
殊不知这就是他渴望见到的,继续打下去,打下去对他最为有利啊!<br />
惠施稍稍点头。<br />
姬定突然问道:“不知魏国现在是什么情况?”<br />
惠施不免又是长叹一声,道:“可算是度过最为困难的时期,但是比起战前,还是差得许多。”<br />
说到这里,他突然向姬定道:“不过如今恢复最快的地区,莫过于河东地区,这可多亏你当初的计策。”<br />
河东地区是最早实行府兵制和均田制。<br />
同时魏王又重新启用公孙衍,让他来镇守河东,公孙衍可是集相材、帅才、将才于一身的全才,再加上河东地区又产盐,故此恢复得非常快。<br />
可以说暂时无忧。<br />
姬定点点头,又问道:“听闻上次宋齐两国的布匹之争,使得魏国放弃种植麻丝,全部改种粮食。”<br />
惠施点头道:“当时我国十分困难,而麻丝价格又那么低,种麻是非常不划算的,故此我们就鼓励大家都种粮食。”<br />
说着,他又道:“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正想请教你,如果齐国到时抬高布匹价格,我国又该如何应对?”<br />
这种招数,齐国早就玩过,他们心里也有数,只是没有办法,当时各国都缺粮食,种麻也得换粮食,可布匹价格那么低,他们只能该种粮食。<br />
姬定道:“我要说得也是这事,齐国为何与宋国竞争,其实就是希望控制布匹的价格,如果齐国完全掌控布匹,肯定会抬高价格的,将这钱又赚回去。<br />
但是由于船只的出现,楚国的布匹亦可运送到中原来,只不过运输成本要高于齐国,不具有优势得,但这足以限制齐国肆意抬高布价,而粮食始终比布匹更为重要,船只亦可大规模运送粮食,我建议魏国还是坚持种粮食。<br />
这魏国水利发达,是能够种出许多粮食,将来可以以粮食作为货物来进行贩卖。”<br />
惠施点点头,又笑道:“如此说来,我们也得去楚国买船。”<br />
说了半天,还是推销船只啊!<br />
姬定讪讪笑道:“魏国的河道如此发达,若有船只相助,真是如虎添翼啊!”<br />
惠施道:“但是这得花不少钱啊!”<br />
姬定笑道:“魏国的情况,我也有所了解,这国家虽然困难,但是国内的贵族还是很有钱的,而船只是能够为他们赚钱。”<br />
......<br />
而那边甘茂也立刻去找到邹忌。<br />
“齐相,去年我们两国可是说好的,齐国从东面牵制楚军,避免他们拿下江州。”<br />
“是的。”<br />
邹忌点点头,又道:“但是如今情况出现一些变化。”<br />
甘茂问道:“此话怎讲?”<br />
邹忌道:“方才你也听见了,楚国打算出售船只,而我们齐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水上运输,如果贸然与楚国开战,那么楚国可能不会贩卖船只给我们,这对于我们齐国可是有着很大的影响啊!”<br />
甘茂听罢,可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小小一艘船只,就能够影响到你们齐国的计划,你们齐国商业发达到这种地步了。<br />
邹忌瞟了眼甘茂,又道:“直接与楚国开战,目前是不可取的,但是...但是如果我齐国进攻宋国,楚国极有可能会去救援,如此我们齐国就可以帮助贵国牵制楚国的兵力。”<br />
甘茂顿时明白过来。<br />
真是一直老狐狸啊!<br />
邹忌的意思很简单,我齐国支持你们霸占巴蜀,你秦国也得支持我们齐国拿下宋国。<br />
甘茂道:“此事我不能做主,我还得传信回去。”<br />
邹忌笑着点点头,道:“真是抱歉,又给甘大夫添麻烦了。”<br />
“哪里!哪里!”<br />
甘茂客气了几句,便离开了。<br />
甘茂一走,田浑便问道:“相邦,您说秦国会答应吗?”<br />
邹忌道:“这得看巴蜀的情况,但八成是不会答应的。”<br />
田浑问道:“为何?”<br />
邹忌道:“对于秦国,蜀地才是关键,丢掉江州,并不意味着蜀地会丢掉,在这种情况下,秦国不太可能会用宋国来交换的。”<br />
田浑问道:“那我们到底帮不帮秦国?”<br />
邹忌笑道:“不是我们帮助秦国,而得看秦国愿不愿意帮我们,如果秦国扩大战争规模,牵制住楚国更多的兵力,那我们当然出兵趁势夺回徐州,否则的话,我们就还是先看看热闹吧!”<br />
田浑道:“相邦不怕楚国顺势吞并整个巴蜀么?”<br />
邹忌叹了口气道:“倒是有些担忧,但是我相信秦国会比我们更加担心,在这种情况下,秦国若还想保住宋国,这显然是不可能的。”<br />
如今在巴蜀,秦国是劣势,虽然在对付楚国,秦齐是天然的盟友,但是这种情况下,齐国是不可能白白出兵。<br />
而宋国能够中立成功,可不是齐国打不过宋国,而是因秦楚从中作梗,力保宋国,那么如果秦国支持齐国的话,秦国一方面可以牵制楚国的兵力,另一方面,亦可给三晋施压。<br />
这就能够给齐国制造机会。<br />
邹忌突然想起什么似得,道:“你去安排一下关于从楚国购买船只的事宜。”<br />
田浑愣了愣,道:“相邦真的打算去楚国购买船只?”<br />
邹忌点点头道:“这船只确实有利于我们齐国,而我们齐国暂时又造不出,只能去买啊!”<br />
田浑点点头道:“是,下官马上就去安排。”<br />
.....<br />
不得不说,姬定在会议上的那番宣传,确实是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别说这些相邦,身在濮阳的商人听到这消息后,也非常感兴趣。<br />
尤其是当他们听说姬定提出成立一个仲裁贸易的组织,那更是感到兴奋。<br />
如果这个成立的话,各国贸易规模势必会扩大,而船只的作用也将会进一步放大。<br />
随着韩国相邦公仲侈和赵国相邦大戊午来此,大家开始正式就这个议题展开讨论。<br />
张仪并未来此,因为他现在正与公子疾在武关,筹备进攻楚国一事,这些事都是交给甘茂全权处理。<br />
而甘茂也立刻将邹忌的意思传信给张仪。<br />
对于目前的秦国而言,那都是小事,巴蜀才是大事。<br />
“这只老狐狸。”<br />
张仪看到甘茂的来信之后,不禁狠狠地骂道。<br />
公子疾道:“齐国的意思,是想我们用宋国来交换?”<br />
张仪点点头道:“应该是如此,但是他齐国想得未免太美了,如果我们支持齐国进攻宋国的话,那我们还得帮着齐国牵制三晋。<br />
如果河东再与魏国打起来,那我们岂不是腹背受敌,到时我们能否拿下巴蜀,这犹未可知,但齐国是极有可能又重新控制住宋国。”<br />
如今楚国在巴蜀占据优势,而宋国国内极其虚弱。<br />
这笔交易,张仪怎么可能会答应。<br />
巴蜀比较偏远,跟三晋的关系不大,但宋国地理位置太重要,三晋不希望齐国再控制宋国。<br />
公子疾问道:“相邦以为我们该如何应对?”<br />
张仪沉吟半响,道:“将军以为我们从武关出兵,是否能够守住江州?”<br />
公子疾想了半天,道:“这不好说呀!楚国在武关外也已经做好了准备。”<br />
张仪又问道:“那如果放弃江州,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后果?”<br />
公子疾道:“如果放弃江州的话,我们就难以威胁到楚国所控制的盐泉,且我们只能被动防守,但是这比防守江州更为轻松一些。”<br />
张仪听罢,始终有些犹豫不决啊!<br />
江州那块肥肉,他真是不忍放手啊。<br />
但是不放手的话,秦国就必须要从武关出兵,采取围楚救巴。<br />
然而,在齐国不出手的情况,秦国就扩大战争规模,大家心里可都没有底,公子疾和魏章都没有必胜的把握,到时谁也不知道会怎么发展。<br />
出兵是容易,往回收就很难了。<br />
如今秦国可还没有傲视群雄的实力,这要是玩得不好,这多年来的努力,可能会付诸东流。<br />
而在春暖之时,昭阳就已经率领楚军对江州发动攻势,魏章也只能苦苦支撑,他必须要尽早做决断。<br />
最终,张仪还是采取保守的战略。<br />
选择放弃江州,以守蜀地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