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请记住本站最新网址:http://www.yunmengshuyuan.cc!为响应国家净网行动号召,本站清理了所有涉黄的小说,导致大量书籍错乱,若打开链接发现不是要看的书,请点击上方搜索图标重新搜索该书即可,感谢您的访问!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啊!<br />
    而其中最难的莫过于思想。<br />
    书同文,车同轨,这在秦国还未屈服之前,就已经完成。<br />
    但是到底是统一思想,还是继续百家争鸣,关于此事的争论是一直争吵不休,且已经影响到方方面面,天子不得不出面。<br />
    比如说下葬。<br />
    每个人的终点都是入土,葬礼是关乎到每一个人。<br />
    儒家推崇厚葬,而墨家则是推崇薄葬。<br />
    “天子常说,这无规矩不成方圆,又言,在律法面前,人人平等,而礼亦是规矩,葬礼亦是礼,这礼可是坏不得。”<br />
    孟子向坐在正中间的姬定言道。<br />
    不等姬定开口,子让便言道:“那只是你们儒家的礼,凭什么让天下人遵守。”<br />
    孟子笑道:“此非我儒家之礼,而是古人之礼,亦是我大周之礼,古人皆以厚葬为孝,吾等有何理由不遵守此礼。”<br />
    “有!”<br />
    姬定突然言道。<br />
    孟子侧目看向姬定,道:“天子此话怎讲?”<br />
    姬定笑道:“我知院长非常孝顺母亲,尊亲去世之后,孟院长曾花费重金打造木棺,不知是否?”<br />
    孟子点点头。<br />
    姬定问道:“假设孟院长当时生活比较拮据,且在尊亲生前与之谈论这葬礼,如果尊亲知道这一口木棺要耗尽孟院长所有的钱财,尊亲会否答应孟院长这么做?”<br />
    孟子沉吟少许,摇摇头道:“自不会答应,因为母亲也不希望我为之受苦,但是父父子子,母亲关爱孩子,那么孩子也应该孝敬母亲,厚葬为孝礼,若不厚葬,那便是不孝。”<br />
    姬定笑着点点头,道:“这便是我支持薄葬的理由。”<br />
    孟子疑惑地看着姬定。<br />
    姬定笑道:“吾为天子,乃是天下人的君主,有道是,君臣父子,你叫我如何愿意见到天下人受礼所累,正如尊亲也不愿见到院长为之所累。”<br />
    孟子微微皱了下眉头。<br />
    他心里也清楚,这母亲肯定不愿意拖累儿子,而天子就是天下人的父母,自然也不会愿意见到天下人受此所累。<br />
    姬定是用他的道理来驳斥他的做法。<br />
    姬定自也不敢轻视孟子,不等他反驳,立刻就道:“除此之外,这条件亦不允许啊!如在坐的各位,家中富足,这厚葬薄葬,都不会影响各位的生活。<br />
    但是大多数人都负担不起这厚葬之礼,若强迫他们去这么做,那无异于奴役他们,亦非人君所为。<br />
    还有一点,这礼是礼,法是法,前者是不具有强迫性质,二者绝不能混为一谈。”<br />
    子让立刻拱手道:“天子圣明。”<br />
    惠施问道:“如此说来,天子赞成薄葬?”<br />
    姬定笑道:“我个人是支持薄葬,但我并不会要求别人与我一样,这全看自己,但是律法规定只放七日假。<br />
    因为各位拿着的酬劳,全都是人民交上来税收,我不可能拿天下人的钱粮,去负担各位的葬礼。”<br />
    孟子道:“天下体恤臣民,自是天下人之福,但若礼坏乐崩,导致君不君,臣不臣,天下又可能面临四分五裂。若凡事皆从个人得失来看,而不用礼去约束,试问谁又不想当天子。”<br />
    姬定笑道:“损一毫利天下,不与也;悉天下奉一身,不取也。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若天下人得胜于失,我这天子自也坐得安稳,若天下人失胜于得,纵有礼仪约束,我这天子也做不安稳啊!这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啊!”<br />
    在旁边看乐子的邹忌,突然看向子让笑道:“不知端木部长如何看?”<br />
    姬定的前半句话,乃是引用杨朱的主张。<br />
    让我拔一毛,而使得天下人获得幸福,我也不干。<br />
    后半句乃是他自己的理解,我亦是天下人,让我牺牲幸福,也就是让天下人牺牲幸福,不可取也。<br />
    最终从君主的角度给出的结论就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br />
    但是墨家的思想是主张奉献精神,人人为我,我为人人。<br />
    一个一毛不拔,一个一毛不留。<br />
    姬定并没有偏向儒家,也没有偏向墨家。<br />
    子让抚须道:“为与不为,在于个人,而非吾所欲也。”<br />
    惠施立刻道:“既然如此,为何端木部长反对厚葬?”<br />
    子让道:“我非反对厚葬,我只是反对厚葬为礼。”<br />
    厚葬若是礼,那薄葬岂不是非礼。<br />
    那自然要反对啊!<br />
    这些人都是文坛大家,他们坐在一起,不成派系,都是无差别攻击。<br />
    能揶揄就揶揄。<br />
    能杠就杠。<br />
    主要还是这天子好说话,随便他们怎么说。<br />
    孟子沉吟少许,又道:“最近臣遇到一桩案子,一时不知如何判决,还望天子能够给予臣指点。”<br />
    姬定问道:“什么案子?”<br />
    孟子道:“其实这案子很简单,只因其中一位证人乃是凶手的儿子,就法而言,儿子必须出庭作证,但就礼而言,儿子状告父亲,这似乎又不妥,不知天子以为该如何判决?”<br />
    不亏圣人,真是够狠得,好在我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br />
    姬定心里自然清楚,孟子此问是何用意,这个案子显然就是礼与法矛盾。<br />
    就法而言,肯定是要大义灭亲。<br />
    但是就礼而言,子若告父,那便是大逆不道啊!<br />
    姬定笑道:“这法律不外人情,若是强迫子告父,那也绝非好法。”<br />
    孟子抚须一笑,正欲再言时。<br />
    姬定马上又道:“但若强迫子不告父,亦非是好法。”<br />
    孟子稍稍一愣,问道:“那到底该怎么做?”<br />
    姬定道:“由其子自己决定,另外,可在律法写明这一点,亲人可免于作证,除非他自己愿意。”<br />
    顿了顿,他又道:“我所希望的是,法律乃是捍卫道德的底线,而非是上限,此乃礼与法之别。”<br />
    孟子听得是连连点头,这个说法他非常能够接受,捍卫道德的底线,可见这道德的重要性,道:“天子高见,臣心服口服。”<br />
    可说着,他立刻反问道:“可是如何在教育方面说清楚这一点。”<br />
    孟子与子让天天争。<br />
    争得其实不仅仅是理,也涉及到一点点权力。<br />
    姬定的安排非常有趣。<br />
    谷孟子出任法院院长,而子让却出任教育部部长。<br />
    二人都盯着对方。<br />
    子让争得是法,而孟子争得是教育。<br />
    孟子就担心子让以墨家思想去写教课书。<br />
    而子让则是担心孟子以儒家标准去判决。<br />
    姬定沉吟少许,道:“我就只要求一点,关于礼仪教育,自不可少,但是礼乃行为,而非形式。<br />
    这一点一定要区分清楚,我不希望我大周之礼,变成一种形式,变成繁文缛节,变成自欺欺人。<br />
    匍匐在我脚下的人,心里想得可能是如何杀了我。”<br />
    邹忌呵呵道:“这令我想起了卫侯与楚王啊!”<br />
    此话一出,孟子他们神色一变。<br />
    气氛立刻就变得非常诡异。<br />
    这话摆明就是讽刺姬定。<br />
    邹忌可是姬定的老对手,虽然他们已经归顺大周,但这心里多多少少会有些不服。<br />
    姬定哈哈一笑,道:“讽刺得我的人,也许心里是忠于我的,故此我不提倡以任何形式来明忠心,行为才是关键。”<br />
    邹忌尴尬一笑,拱手道:“天子大度,臣心服口服。”<br />
    当然,姬定只是给出一个大概的思想。<br />
    法律是捍卫道德底线。<br />
    而行为重于形式。<br />
    但具体怎么去落实,还得依靠他们这些大学问家。<br />
    还是那句话,这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姬定也无法将后世的思想品德,直接搬过来,这还得根据当代的生产力来制定教育和律法。<br />
    ......<br />
    “呼...真是累死我了!”<br />
    回到后宫的姬定,是连喝三杯茶,才稍稍缓了口气。<br />
    身旁的三位娇妻均是笑吟吟地看着他。<br />
    姬舒笑道:“夫君取天下之时,可也未累成这样。”<br />
    虽然姬定已经贵为天子,但是他们夫妻之间的称呼,还都没有变,正如姬定自己所提倡的那般,这行为大于形式。<br />
    姬定一目扫过三位娇妻,笑道:“敢问三位夫人,是生孩子难,还是养孩子难。”<br />
    姜氏啐了一声道:“如今你贵为天子,怎么说话还是这么不正经。”<br />
    姬定道:“什么时候这生孩子也成为不正经的事!”<br />
    荆夫人突然道:“我以为还是夫君太过大度,如果夫君一言九鼎,许多事都会变得简单起来。”<br />
    姬定道:“夫人是做买卖出身,为何夫人要绞尽脑汁,去设计一些漂亮的服饰,吸引人们来买,而不随便做一些非常简单的服饰,然后强迫人们来买。”<br />
    荆夫人若有所思。<br />
    姬定笑道:“这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越是简单粗暴,这成本反而越高。”<br />
    关于统一思想之争,于孟子他们而言,是在于由哪派思想来统一。<br />
    但是对于姬定而言,则是是否统一。<br />
    他选择维持百家争鸣。<br />
    虽然是麻烦了一点,但是他至少能够清楚的知晓大家的想法,在争论的过程中,自然就是袒露自己的心声。<br />
    知己知彼,才能够百战百胜。<br />
    他就怕别人都不说话,一味的恭维,那会令他寝食难安。<br />
    .......<br />
    原本打算这两天发完本感言,但是有读者反馈投资完本马上就要到期,可是我已经申请了完本,只是还在审核中,故此我只能加了这一篇番外,延缓一下,其实这篇番外原本是这本书后期的主要内容。<br />
    因为我个人觉得秦始皇最牛x得地方,不在于他征服六国,这秦国统一更多是一个接力赛,嬴政刚好是处于最后一棒,他统一那是他本应该做到的。<br />
    秦始皇最伟大的地方,是在于他统一之后颁布的许多政策。<br />
    主角统一之后,显然是会走另外一条路,但这条路其实更不好走,是有很多可以写得,比如说主角如何在维持百家争鸣的情况下,始终控制着最高权柄。<br />
    但是由于成绩不好,只能删减。<br />
    虽然这本书写得时间不长,但是对于我而言,其实是有着很长的时间,我记得小闲人完本的时候,就有说过希望能够写一本战国小说,那时候就已经在构思了。<br />
    原因我也提到过,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统一前后,真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人们的世界观都是大不一样,而问题、矛盾也都不一样,是有很多可以去写得。<br />
    而这个纵横时代,是我最爱的。<br />
    因为我觉得在这个时代真的是一切皆有可能,天下诸侯,天下名士,都在求变,都在思索,同时谁也不知道未来是怎样的,如果当一切都沉淀之后,那就很难去扭转。<br />
    可惜没能写好,最终也只能草草收尾。<br />
    辜负了许多读者的期待,真的是对不起大家!<br />
    再次向诸位致歉!<br />
    这几天我也在反省,我觉得还是不该从外交方面去介入,因为外交至少是双方,甚至于三四个对象,如果事先不详细写明各国的情况,那么这爽点就会弱很多。<br />
    其实还是应该直接以周天子的角度去写,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br />
    但木已成舟,只能坦然接受,吸取教训,展望未来。<br />
    关于新书,目前还没有确定下来,肯定是要年后再发。<br />
    如果继续写历史的话,多半是写清朝乾隆,明朝天启,以及武则天。<br />
    这三个时期,是我比较感兴趣的。<br />
    乾隆时期是清朝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如今的许多假设,多半都是给在乾隆时期,而且写这个时期,是可以直接写出整个世界来。<br />
    当初承包大明我只写到出海,就是因为当时欧洲真不是很强大,这敌人不强大,爽点也高不到哪里去,乾隆时期的欧洲就值得一写。<br />
    天启年间则是明朝内斗最为激烈的时期,什么牛鬼神说都有,可看尽人间百态。<br />
    而武则天时期那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非常独特的现象。<br />
    但如果不写历史的话,那有可能会写封神时代,毕竟我是从小看神话故事长大的,很喜欢那些神话故事。<br />
    好了!话不多说。<br />
    非常感谢各位一路以来的支持。<br />
    咱们年后再见。
历史军事相关阅读More+

月明朝汐

香草芋圆

楚汉争鼎

寂寞剑客

[快穿]每个世界遇到的都是变态

不要有杀心

死对头总想独占我

町右
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