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写剧本是一门技术活<br />
钱宸确实有这个面子,周星星给群演都加了二十块钱。<br />
其实也就几千块钱的事。<br />
哪怕是抠门如周星星,也不至于觉得肉疼。<br />
但这是钱宸的面子,大家都认。<br />
制片主任是香江人。<br />
他倒不至于看内地人不顺眼,但有的时候,也会从成本的考虑,比如提前半个小时收工,这样就不用管晚上的盒饭。<br />
你不能说他无耻。<br />
因为很多剧组都是这么干的。<br />
钱宸每一次都会站出来,要求把晚上的盒饭给管了,或者算钱折给群演们。<br />
制片主任只好去找周星星。<br />
而周星星的态度也很奇怪,你管理成本,你是对的,钱宸他管理群演,他也是对的。<br />
就纵容钱宸和制片主任为了群演吵架。<br />
越吵,钱宸在群演中的地位越高,拍戏的时候效率也越高。<br />
这大概就是资本家的伎俩。<br />
渔村的戏,顶多就是费时间,拍摄难度其实不大。<br />
江南五月多雨。<br />
钱宸他们三天两头被堵在民宿里唉声叹气。<br />
但剧组目前的进度还行。<br />
一切归功于钱宸。<br />
他把群演们调教的实在太好了。<br />
实际上,这些群演们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br />
只要他们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火是肯定很难火的,但升格特约,以后当个大配完全没有问题。<br />
因为动不动就下雨,夜戏也不多。<br />
没事的时候,钱宸就就开始和杨路等人网上连线对剧本。<br />
这大概也算得上是轧戏了。<br />
《戚家刀》已经确定了拍摄地和拍摄时间。<br />
要订摄影棚,实在不符合要求,就得自己搭。<br />
搭影棚是最费时间的。<br />
好在各地的影视城和古城如同雨后春笋,其实多挪几个地方花的钱,比自己搭影棚要少多了。<br />
简单的搭建,在横店就可以。<br />
钱宸混了好几个剧组,大部分都跟在导演叔叔们身边,辨别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br />
杨路那边确实也没糊弄。<br />
剧组最好的情况就是主创不勾心斗角,劲儿都往一处使。<br />
既然大家都不想着坑钱,那就干干脆脆的把电影做成经典再说。<br />
主要还是剧本,要有故事的完整性,有激烈的冲突,有剧情,有打斗,有感情,有人物成长。<br />
钱宸这个制片人也当编剧在用。<br />
写剧本是一门技术活。<br />
钱宸没学过。<br />
但他拿了二十万的编剧费,不会写也得写。<br />
好在编剧是一个团队。<br />
到时候编剧一栏也会写他的名字。<br />
钱宸给李冠奇也选好了角色。<br />
他饰演张居正。<br />
拍《戚家刀》,张居正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br />
钱宸并不打算完全尊重史书。<br />
史书不一定都是真的,可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有些事情,他是真有耳闻。<br />
首先,戚继光能够发光发热,肯定是和张居正的支持有关。<br />
其次,张居正也肯定不是什么完人。<br />
为儿子科举铺路就不说了,贪起财来,他也不比钱宸的干爹冯保差。<br />
冯保是个太监,贪财只为养老。<br />
求的是一个安全感。<br />
而张居正贪财,一个是为了自身,另一个还要为了家族和后辈。<br />
张居正号色,这个也是真的。<br />
男人有几个不号色的。<br />
钱宸上辈子不号色,那是因为他没有。<br />
他现在没有夜夜笙歌,那是因为他还立足未稳,《天罡童子功》还没大成。<br />
所以,贪财号色,其实都算不上什么缺陷。<br />
李冠奇对这个角色非常满意。<br />
戏份可能不多,但人物塑造很需要下功夫。<br />
演的好了,也能大大的拓展戏路。<br />
到时候完全可以经常出没在古装剧里头,饰演大臣、家主什么的。<br />
最后,就是戚继光的品行问题。<br />
《明史》中载:“(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br />
意思是说,戚继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但在“操行”方面却不如俞大猷。<br />
戚继光在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中,常常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这样的恭谦显得有些过了,其中不乏迎合、讨好领导之嫌。<br />
但你又不能说戚继光是小人。<br />
评价一个人,你要把他放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下去评价。<br />
不能单纯依照自己的看法。<br />
戚继光收取下属财物,没这个财物,他拿什么去贿赂上官。<br />
不贿赂上官,他又如何能练兵打仗。<br />
所以,戚继光的劣迹,应该归咎于时代,归咎于朝廷。<br />
当然,剧本为了照顾观众,也对戚继光和张居正进行了一些改编。<br />
不然电影没法看了。<br />
也过不了审埃<br />
送波斯少女这个就算了,容易被人吐槽。<br />
送钱这个肯定有。<br />
而且,据说还送了奇珍异宝。<br />
在镇守登州的时候,戚继光虽然军务繁忙,但仍然不忘一件“大事”,那便是花钱雇当地渔民到黄海捕获“腽肭兽”。<br />
这腽肭兽一夫多妻,所以在获得配偶时必须经过激烈的搏斗,胜者便是最强壮者。<br />
把强壮的雄性海狗给割了,派人送给张居正煲汤喝。<br />
张居正喝了这种汤以后,体内似有火球滚动,嗨的不行,即使在隆冬天气,也不能戴帽子。<br />
张居正冬天不戴帽子是因为体内火旺,其他官员们不明隐情,也只能与其保持高度一致,冬天都不戴帽子。<br />
据说而已。<br />
很多时候,据说的东西也会被记载下来。<br />
腽肭兽钱宸没见过。<br />
估计是没人敢送这玩意给他干爹。<br />
更没人敢送给他。<br />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嘛。<br />
钱宸只负责故事的大致方向,具体的细节交给专业编剧。<br />
心理成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便。<br />
一个是戚继光,他一开始的时候遵循父亲的遗嘱,要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官。<br />
后来被各级阻挠。<br />
万般无奈之下,去给张居正拜寿,认了门庭。<br />
还有一个是俞大猷,一开始很看不上戚继光。<br />
但当他得罪上官被下狱,又了解到戚继光的很多迫不得已,才认清了现实,认可了这个戚继光这个人。<br />
当然,很多东西都是编剧润色改编。<br />
电影是为了讲故事,真按照事实来演,那人物要多了去。<br />
比如胡宗宪、唐顺之等等。<br />
其实胡宗宪才是戚继光等杀倭名将的直接后台,但他也不是一个讲究的人。<br />
钱宸在几百年前,有这些人的各种详细资料。<br />
案牍库,那绝对是个好地方。<br />
但这种小人物入不到他的眼,所以他也没看过。<br />
顶多就知道个大概。<br />
真正能传到京城,那必然都是很有名气的大事情。<br />
《戚家刀》的剧本已经初步完成。<br />
只是需要精益求精的雕琢。<br />
还要送审。<br />
演员阵容也定下来了。<br />
道具、搭景什么的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br />
只等八月份一到,就进行开机。<br />
顺利的话,两个半月拍完。<br />
不顺利的话,也不会拖过三个月,否则的话,钱宸就得厚着脸皮找杨老板他们要求追加投资了。<br />
(本章完)
钱宸确实有这个面子,周星星给群演都加了二十块钱。<br />
其实也就几千块钱的事。<br />
哪怕是抠门如周星星,也不至于觉得肉疼。<br />
但这是钱宸的面子,大家都认。<br />
制片主任是香江人。<br />
他倒不至于看内地人不顺眼,但有的时候,也会从成本的考虑,比如提前半个小时收工,这样就不用管晚上的盒饭。<br />
你不能说他无耻。<br />
因为很多剧组都是这么干的。<br />
钱宸每一次都会站出来,要求把晚上的盒饭给管了,或者算钱折给群演们。<br />
制片主任只好去找周星星。<br />
而周星星的态度也很奇怪,你管理成本,你是对的,钱宸他管理群演,他也是对的。<br />
就纵容钱宸和制片主任为了群演吵架。<br />
越吵,钱宸在群演中的地位越高,拍戏的时候效率也越高。<br />
这大概就是资本家的伎俩。<br />
渔村的戏,顶多就是费时间,拍摄难度其实不大。<br />
江南五月多雨。<br />
钱宸他们三天两头被堵在民宿里唉声叹气。<br />
但剧组目前的进度还行。<br />
一切归功于钱宸。<br />
他把群演们调教的实在太好了。<br />
实际上,这些群演们还真学到了不少东西。<br />
只要他们按照这个思路走下去,火是肯定很难火的,但升格特约,以后当个大配完全没有问题。<br />
因为动不动就下雨,夜戏也不多。<br />
没事的时候,钱宸就就开始和杨路等人网上连线对剧本。<br />
这大概也算得上是轧戏了。<br />
《戚家刀》已经确定了拍摄地和拍摄时间。<br />
要订摄影棚,实在不符合要求,就得自己搭。<br />
搭影棚是最费时间的。<br />
好在各地的影视城和古城如同雨后春笋,其实多挪几个地方花的钱,比自己搭影棚要少多了。<br />
简单的搭建,在横店就可以。<br />
钱宸混了好几个剧组,大部分都跟在导演叔叔们身边,辨别能力自然是没问题的。<br />
杨路那边确实也没糊弄。<br />
剧组最好的情况就是主创不勾心斗角,劲儿都往一处使。<br />
既然大家都不想着坑钱,那就干干脆脆的把电影做成经典再说。<br />
主要还是剧本,要有故事的完整性,有激烈的冲突,有剧情,有打斗,有感情,有人物成长。<br />
钱宸这个制片人也当编剧在用。<br />
写剧本是一门技术活。<br />
钱宸没学过。<br />
但他拿了二十万的编剧费,不会写也得写。<br />
好在编剧是一个团队。<br />
到时候编剧一栏也会写他的名字。<br />
钱宸给李冠奇也选好了角色。<br />
他饰演张居正。<br />
拍《戚家刀》,张居正是一个不可不提的人物。<br />
钱宸并不打算完全尊重史书。<br />
史书不一定都是真的,可戚继光和张居正的有些事情,他是真有耳闻。<br />
首先,戚继光能够发光发热,肯定是和张居正的支持有关。<br />
其次,张居正也肯定不是什么完人。<br />
为儿子科举铺路就不说了,贪起财来,他也不比钱宸的干爹冯保差。<br />
冯保是个太监,贪财只为养老。<br />
求的是一个安全感。<br />
而张居正贪财,一个是为了自身,另一个还要为了家族和后辈。<br />
张居正号色,这个也是真的。<br />
男人有几个不号色的。<br />
钱宸上辈子不号色,那是因为他没有。<br />
他现在没有夜夜笙歌,那是因为他还立足未稳,《天罡童子功》还没大成。<br />
所以,贪财号色,其实都算不上什么缺陷。<br />
李冠奇对这个角色非常满意。<br />
戏份可能不多,但人物塑造很需要下功夫。<br />
演的好了,也能大大的拓展戏路。<br />
到时候完全可以经常出没在古装剧里头,饰演大臣、家主什么的。<br />
最后,就是戚继光的品行问题。<br />
《明史》中载:“(戚继光与俞大猷)均为名将,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br />
意思是说,戚继光比俞大猷更加果毅过人,但在“操行”方面却不如俞大猷。<br />
戚继光在写给张居正的书信中,常常自称“门下走狗小的戚某”,这样的恭谦显得有些过了,其中不乏迎合、讨好领导之嫌。<br />
但你又不能说戚继光是小人。<br />
评价一个人,你要把他放到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现实环境下去评价。<br />
不能单纯依照自己的看法。<br />
戚继光收取下属财物,没这个财物,他拿什么去贿赂上官。<br />
不贿赂上官,他又如何能练兵打仗。<br />
所以,戚继光的劣迹,应该归咎于时代,归咎于朝廷。<br />
当然,剧本为了照顾观众,也对戚继光和张居正进行了一些改编。<br />
不然电影没法看了。<br />
也过不了审埃<br />
送波斯少女这个就算了,容易被人吐槽。<br />
送钱这个肯定有。<br />
而且,据说还送了奇珍异宝。<br />
在镇守登州的时候,戚继光虽然军务繁忙,但仍然不忘一件“大事”,那便是花钱雇当地渔民到黄海捕获“腽肭兽”。<br />
这腽肭兽一夫多妻,所以在获得配偶时必须经过激烈的搏斗,胜者便是最强壮者。<br />
把强壮的雄性海狗给割了,派人送给张居正煲汤喝。<br />
张居正喝了这种汤以后,体内似有火球滚动,嗨的不行,即使在隆冬天气,也不能戴帽子。<br />
张居正冬天不戴帽子是因为体内火旺,其他官员们不明隐情,也只能与其保持高度一致,冬天都不戴帽子。<br />
据说而已。<br />
很多时候,据说的东西也会被记载下来。<br />
腽肭兽钱宸没见过。<br />
估计是没人敢送这玩意给他干爹。<br />
更没人敢送给他。<br />
这不是指着和尚骂秃子嘛。<br />
钱宸只负责故事的大致方向,具体的细节交给专业编剧。<br />
心理成长,主要体现在两个方便。<br />
一个是戚继光,他一开始的时候遵循父亲的遗嘱,要做个清正廉洁的好官。<br />
后来被各级阻挠。<br />
万般无奈之下,去给张居正拜寿,认了门庭。<br />
还有一个是俞大猷,一开始很看不上戚继光。<br />
但当他得罪上官被下狱,又了解到戚继光的很多迫不得已,才认清了现实,认可了这个戚继光这个人。<br />
当然,很多东西都是编剧润色改编。<br />
电影是为了讲故事,真按照事实来演,那人物要多了去。<br />
比如胡宗宪、唐顺之等等。<br />
其实胡宗宪才是戚继光等杀倭名将的直接后台,但他也不是一个讲究的人。<br />
钱宸在几百年前,有这些人的各种详细资料。<br />
案牍库,那绝对是个好地方。<br />
但这种小人物入不到他的眼,所以他也没看过。<br />
顶多就知道个大概。<br />
真正能传到京城,那必然都是很有名气的大事情。<br />
《戚家刀》的剧本已经初步完成。<br />
只是需要精益求精的雕琢。<br />
还要送审。<br />
演员阵容也定下来了。<br />
道具、搭景什么的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br />
只等八月份一到,就进行开机。<br />
顺利的话,两个半月拍完。<br />
不顺利的话,也不会拖过三个月,否则的话,钱宸就得厚着脸皮找杨老板他们要求追加投资了。<br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