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楶绝然想不到他面前这位年轻得令人咂舌的高官却是云淡风轻,历时七年投入数百万贯而最终建成。仅凭此事,章楶便可清楚地意识到,这位文质彬彬的慕容大人骨子里的坚忍不拔与刚明果决实在远甚常人。如今他身居高位大权在握,于家国而言无疑是另一道坚不可摧的长城,岂能不令章楶为之欣喜感慨?<br/><br/> 种谔与慕容复更为熟识,知道他接连生病实非吉兆。只是眼下却不是说这些的时候,因而他只是沉声一叹,缓缓道:“今日请两位过来,正是商讨如何在兰庆防线建成之后彻底解决西夏。两位,里面请!”说罢,种谔也不管章楶与折可适二人是什么脸色,径自扭头向他的营帐内行去。<br/><br/> 不一会,四人连同种师道在种谔的营帐内坐定。待种谔身边的亲兵送上清茶后,种谔便缓缓道:“我与慕容大人结识于元丰年间,先帝以五路大军伐夏,慕容大人亦曾亲冒矢石,可说深知大宋与夏国的军力。元祐二年,他决意凭一人之力在西边设一防线保护百姓,便是如今的这兰庆防线。这七年来慕容大人为建成此防线殚精竭虑,筹款数百万贯、调动民伕劳力十万之众、运送粮草物资无数,终有这筑堡一十二处固若金汤的兰庆防线。然而,当年老夫为了让政事堂的相公们应允老夫在西边筑堡,奏折上所述的兰庆防线唯有堡垒三处。是以,这兰庆防线的真容除了西边的将士与百姓,便再也无人知晓;慕容大人的一番苦心,朝廷亦不会知晓。慕容大人于西边百姓的大恩大德,老夫先在此谢过了!”说着,种谔便起身下拜。种谔一拜,种师道亦跟着跪了下去。<br/><br/> 章楶与折可适不知内情,只当慕容复认捐了不少钱款帮助修筑兰庆防线,却不曾料到原来这大小一十二处堡垒皆是他的手笔。此时听闻种谔详说内情,两人不由惊坐而起,当下随着种谔一同推金山倒玉柱地拜了下来。<br/><br/> “诸位大人快快请起!”慕容复赶忙伸手相扶,哪知这一回这四人却皆不为所动。四人紧紧围着他,使他连躲闪的余地也无,只得生受了这一礼。<br/><br/> 四人拜谢了慕容复方心满意足,又由种谔续道:“由来唯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是以老夫一早便与慕容大人商定,这兰庆防线绝非西军的终点,而应是西军起兵伐夏的桥头堡。”<br/><br/> 种谔说到此处,章楶与折可适不由同时点了点头。章楶的资历与官位均在折可适之上,这一回也是章楶率先开口。“只要有了这道防线,西军正可以筑堡浅攻之法逐步蚕食西夏。”历史上,筑堡浅攻之策正是章楶首创。令宋军依据易于坚守的堡垒不断骚扰西军逐步蚕食西夏国土,可以说是针对汉人善守城不善进攻的特点而制定的最佳办法。然而这个办法的缺点却在于:筑堡耗费资财无数,而浅攻所获战利极小,要使这个办法看到效果显然需时许久。<br/><br/> 而慕容复现在最缺的正是时间,不等章楶向他介绍何谓“筑堡浅攻”,他便已忍不住插言道:“章大人的办法果然老辣,只不过……晚辈却实在没这耐心。”<br/><br/> 章楶闻言不禁微一挑眉,由来领兵的将士最怕的便是两种上司,一是怯懦畏战,二是急功近利。他已是花甲之年,大半辈子的仕途全在这西边辗转,自问这“筑堡浅攻”的办法才是最适合西边的战术。他唯恐慕容复只凭书生意气胡乱指挥,白白荒废了这大好局面,当下好言劝了一句:“慕容大人,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br/><br/> 慕容复轻轻摇头,沉声道:“晚辈并非意气用事,只是我大宋缺少良马,草原作战先天不足。纵然以堡垒推进,同样是投入巨大而收效甚慢。无论是官家还是政事堂的相公们,只要见到西军作战并无巨大收益而银钱却如流水般砸下,他们定然不会长久支持章大人之策。战争,必须为政治服务。朝廷最终获利的战争,才是胜利的战争。”<br/><br/> 章楶本以为慕容复是好大喜功,此时听他把话说地这般透彻也不由微微而叹。“兵以利动,老夫戎马半生才明白的道理,慕容大人这般年纪<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便可随口道出。果然是后生可畏啊!”<br/><br/> “章大人缪赞了。”慕容复摆了摆手,又道。“工 y_u 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大宋先天骑兵短板,便唯有在旁的地方想办法。重甲车阵只可自保却不能伤敌,终究过于被动。所以,晚辈才以十年之功研发隧发枪,目的正是要破解夏国骑兵。”<br/><br/> “那隧发枪老夫见识过了,的确威力了得。”可以说,若非见识了隧发枪的杀伤力,章楶也不会以安抚使的身份走这一趟。“然则,要对付夏国的重甲骑兵铁鹞子,纵然我宋军人人一把隧发枪也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元丰一战,我军已死伤无数,如今太皇太后垂帘听政,怕是不愿见再起兵刀。”<br/><br/> “况且,夏国亦有城池堡垒,高墙铁壁不逊我朝。光凭这隧发枪,也是有力不逮。”折可适跟着补上一句。<br/><br/> “所以,还要有炮。”慕容复一字一顿地道。<br/><br/> “炮?”章楶与折可适同时奇道。北宋年间火药仅在战争中初步得以应用,至于火炮更是闻所未闻。<br/><br/> 慕容复将目光转向种谔,只见种谔起身朗然一笑,放声道:“就请两位大人在我鄜延军盘亘数日,明日见我鄜延军将士试炮!”<br/><br/> 第二日一早,这一行四人便又来到了鄜延军驻地郊外。那里,新建了一段高大的城墙。而在距离这处城墙莫约三千米的地方,鄜延军的火炮队已熟练地摆好了火炮准备演示。<br/><br/> 见到四人到来,负责研发火炮的宗泽即刻上前抱拳一礼:“军器监少监宗泽,见过诸位大人。火炮已清理妥当,随时待命!”<br/><br/> 章楶见这火炮的造型像是在两轮的车架上架了一只铁筒,不由多嘴问了一句:“这便是炮?”<br/><br/> “正是!这是以佛朗机……”慕容复习惯 xi_ng 地要介绍这款抄袭作品的来历,哪知话说半截便被种谔一胳膊抡开。只见种谔恨铁不成钢地瞪了他一眼,扭头向章楶言道:“这火炮由慕容大人与宗大人一同研制,还请章大人命名!”<br/><br/> 章楶呵呵一笑,抚须道:“先试炮再说。”<br/><br/> 有章楶一声令下,那些火炮很快便怒吼着 sh_e 出炮弹,瞬间便将那堵高大的城墙轰成了废墟。<br/><br/> 章楶见这火炮有如此威力不由微微变色,慕容复见那些火炮队的士兵们放炮时动作熟练一气呵成也不禁轻轻点头。<br/><br/> 宗泽研发火炮多年,见惯了放炮时的情景,只面无表情地为章楶介绍:“这是实心弹,请诸位大人移步,再看一看霰弹。”<br/><br/> 实心弹由铁块磨成球体,一炮一弹,主要用于攻城。而霰弹则是在子铳中装满铅铁小丸或碎石,一打一大片,以杀伤人员为主。<br/><br/> 见识了这霰弹的威力,章楶与折可适更是大声叫好。“有这火炮,铁鹞子必破无疑!”<br/><br/> 宗泽 xi_ng 情沉稳,不负他“呆若木鸡”的考评。便是章楶已对他连声夸赞,他也只木着一张脸慢条斯理地道:“实心弹最远可在六百里外放炮,但霰弹最远却只能在一里外放炮。大人,不可不察!”<br/><br/> 折可适老于战阵,一眼便瞧出霰弹主要对付的正是夏军的铁鹞子。若是最远只能在一里外放炮,那便意<br/>\t\t\t\n\t\t\t\n\t\t\t',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