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节
('<!--<center>AD4</center>-->\n\t\t\t\t 虚竹这一路而来心事重重寡言少语,是以萧峰虽出声建言,心里却并未抱多大期望。<br/><br/> 哪知虚竹沉默了一阵,竟低声答道:“便如大哥所言,多留一日。小弟也想瞧瞧此处的风土人情。”<br/><br/> 虚竹有此念头,萧峰自然义不容辞,陪他在大名府内闲逛了一日。大名府乃是宋时五京之一,文化灿烂、物阜民丰。只因正旦降至,此地更是说不尽的热闹繁华。沿路走来,路边的各色商铺货品、买卖表演且不去说他。只看那街头巷尾摩肩接踵的人流,虽仍有贫富贵 j_ia_n 之分,可他们的面上却各个带着舒展的神情,那奕奕的神采显示出了他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极度自信。<br/><br/> 这里是大宋的地界,与习惯用刀子和鞭子说话的辽国不同,与曾经那死气沉沉的夏国更加不同。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里的百姓知礼谦恭,这里的城市干净卫生,这里的生活安定祥和,整个国度都展现出一派欣欣向荣之姿。<br/><br/> 虚竹站在巷口瞧了一阵几个总角孩童分饰种谔、种师道、折可适等大宋名将,串演“平灭夏国”的嬉戏打闹,忽而神情莫测地微微一笑。“大哥,咱们喝酒去!”<br/><br/> 萧峰向来好酒,虚竹却不尽然。然而这段时日以来,每每总是虚竹提出要去喝酒,而萧峰却无法拒绝。<br/><br/> 不多时,两人在一家酒楼的二楼靠窗处坐定,简单地点了几个酒菜。酒过三巡,虚竹忽而低声言道:“当年少林召开武林大会,小弟奉命出寺送英雄帖,也曾来过大名府。那时的大名府繁华有余,但百姓的生活……”说到此处,他不由自嘲而笑。“自从平灭夏国,百姓们愈发自信昂扬。”当年虚竹途经大名府,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携妓同游的风流学子,看在僧人虚竹的眼中委实伤风败俗。如今故地重游,这些学子的身边少了美貌歌姬,腰间却多了一柄长剑。即便是黔首百姓,也常常聊起王师何时北上,再灭契丹雪百年之耻。<br/><br/> 虚竹虽娶了西夏公主,可他却终究是个汉人。“我们这一路走来,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他可能不是个好人,却的确是个好官。我若杀他,天下不知有多少百姓受我所累、恨我入骨……”<br/><br/> 听闻虚竹这番话,萧峰即刻松了口气,忙劝道:“二弟,我辈侠义中人应以天下百姓为重。”<br/><br/> 虚竹亦知萧峰虽与他一路同行可却未必赞同他所为,今日听到萧峰的肺腑之言,他终是忍不住问道:“大哥是不是从来就不愿我杀慕容复?”<br/><br/> 萧峰沉默了一阵,坦白道:“人无完人,二弟因父母妻儿之故对慕容复怀恨在心,本是平常。你若要杀他,或许有违律法,但人情上并无可厚非。只是……我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杀了他。”<br/><br/> 虚竹早从萧远山的口中得知萧峰与慕容复亦曾有结义之情,他笃信佛法生 xi_ng 平和,听闻萧峰坦言“不能杀慕容复”也并不嗔怒,只好奇问道:“大哥,我知冤有头债有主。可你不恨他骗你吗?”<br/><br/> “曾经恨之入骨,”说起往事,萧峰不由沉沉叹息。“直至我返回大辽,见识了官场、见识了名利、见识了人心,才终于明白我们相交十年,纵然曾有欺骗利用,可这其中也必定还有几分真心。……没有人能做假十年,即便他是慕容,可惜那时我还不明白。”<br/><br/> 虚竹闻言,不由抬头仔细地端详了萧峰一阵。当年虚竹在少林与萧峰相识结拜,那时的萧峰慷慨豪烈挥洒自如,教虚竹为之心折仰慕,暗道:大丈夫大豪杰当如此!多年过去,萧峰虽仍旧豪杰,可身上那股凌厉张扬的气势却已收敛无踪,取而代之的则是沉稳厚重。然而顾盼之间,又会隐约露出一抹沉郁来,教人捉 m-o 不透。直到这个时候,虚竹方恍然意识到:或许与慕容复决裂对萧峰实乃重大打击,以至多年过去他仍念念不忘,连脾 xi_ng 都变得好似换了一个人。<br/><br/> 却是萧峰飞快地收拾心绪,言归正传:“二弟,你还要去汴京吗?”<br/><br/> “<br/><br/>\t\t\t\n\t\t\t\n\t\t\t', '\t')('<!--<center>AD4</center>-->\n\t\t\t\t去!”虚竹斩钉截铁地道,“去见一见这位慕容大人,去听一听他的说法,然后……”然后该如何选择,虚竹却不知道。他还不够自私,自私到无视天下人的福祉只记挂着自家的仇恨。当然,他也不够无私,无私到能为了天下人的福祉轻易放下仇恨。他终究,只是一个普通人。说到这,虚竹亦不禁问了一句。“大哥若是见了慕容复,却当如何?”<br/><br/> 哪知萧峰好似现在才想起这个问题,登即茫然。<br/><br/> 却在此时,正坐在他们隔壁一桌的几名学子忽然爆发出了激烈的争执声。<br/><br/> “大理国事我大宋素来恭谨,大宋若是垂涎其国土,岂非不义?”率先说话的是一名年纪莫约在四十上下的老书生。他话音一落,即刻便有数名书生连声附和。<br/><br/> 当然,也几名年轻学子七嘴八舌地反驳:“大理国君与大理国百姓皆受权臣胁迫,大宋出手相助岂是不义?”<br/><br/> 这七八个人分成两派吵嚷不休,很快便将同楼面的不少客人都卷入了战局。眼见年轻学子那边愈发人多势众,那率先发话老书生恼羞成怒,竟厉声喊道:“那位左相大人自己就是个权臣,挟制官家独揽朝政,还说什么高升泰是权臣?五十步笑一百步罢了!”<br/><br/> 那几名年轻学子闻言更是怒不可遏,当下高声反驳:“慕容大人平西夏、改吏治、振商业,使百废待兴、政通人和。此乃国士,岂是权臣?”<br/><br/> 那些书生百姓的吵嚷,萧峰与虚竹皆无心再听。他们只将小二召了过来,急急问道:“那些书生提到的大理国究竟是怎么回事?”<br/><br/> 大理镇南王上疏朝廷请求归附一事经过两个月的发酵早已是举国皆知,店小二见遇上两个一无所知的登时一乐,忙将萧峰随手取出的一张交子抹入怀中,仔仔细细地将前因向他们描述了一番。最后更得意地道:“待绍圣三年正旦大朝,大理国主必定遣使来贺。大理国究竟何时归附,想必也该有个说法了!”那店小二拿了赏钱,办事却也周到。眼见那头都吵成一锅粥了,他忙又弯腰问了一句:“此处喧哗,两位贵客可愿换一处安静的地方?”<br/><br/> “不必了。”这个时候,萧峰哪还有心情?只见他随手挥退店小二,与虚竹交换了一个担忧的眼神。<br/><br/> 回到客栈已是日暮,萧峰与虚竹约定明日一早便启程,尽快赶去汴京打探大理国的消息。哪知他才告别虚竹一推房门,便见着阿紫正呆在他的客房内,一边吃着点心一边等着他。<br/><br/> “阿紫?”见到阿紫出现,萧峰登时一阵头痛。“你怎么来了?”<br/><br/> 可阿紫见了萧峰却是满面喜色,即刻便张着双手向萧峰的怀中扑去。“姐夫!姐夫!我找你找得好辛苦!”<br/><br/> 萧峰见状忙一闪身躲了过去,口中回道:“说了多少回了,叫我‘萧大哥’,不要叫我‘姐夫’。阿朱一生清清白白,她泉下有知,想必也不乐意你这么叫我。”阿朱临终时又改口称萧峰为“萧大爷”,萧峰明白那便是决绝之意。萧峰自知有负阿朱,是以再不愿拂她半点心意,污她身后清誉。<br/><br/> 阿紫扑了个空,扁扁嘴,眼中顿时蓄满了泪花。“阿朱姐姐走了,普天之下我只有你一个亲人。姐夫,现在连你也不想要我<br/>\t\t\t\n\t\t\t\n\t\t\t', '\t')